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497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

《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传统文化.docx

一年级传统文化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蒋秀华

一、教学内容:

全册包括两个单元,《经典驿站》、《艺术乐园》。

其中第一单元包括17篇课文,第二单元包括《饶口令》。

“温馨点击”不仅介绍了作者、作品及相关的知识,而且揭示了文章的思想内容;“活动广角”以对话的形式提示了学习要求,并注重让学生联系实际加深认识;最后通过“成长袋”这一环节检验学习情况,促进形成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阅读,使学生欣赏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和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领略千百年来中国的民族,逐步了解和感悟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4)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5)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文化名胜游览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

三、教学重点:

能够熟练地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同时能够尝试表达个人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

四、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

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等。

2、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教师讲解,时而读书等

2注意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

集体,小组,个人展示交叉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七、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一年级的学生第一次接触《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学起来很难接受,所以,需要教师很好的研究教学方法。

八、业务学习及教学活动安排;

1,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2,加强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

3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4,引导学生自由合作学习。

九、教改实验和课题研究;

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十、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时,做到不间断。

1、《笠翁对韵》(节选一)2课时

2、《笠翁对韵》(节选二)2课时

3、《小儿语》(节选)2课时

4、《治家格言》(节选一)2课时

5、《治家格言》(节选二)2课时

6、《名贤集》(节选一)2课时

7、《名贤集》(节选二)2课时

8、《逢老人》2课时

9、《幼女词》2课时

10、《陶者》2课时

11、《题画》2课时

12、《池上》2课时

13、《关山月》2课时

14、《棉花》2课时

15、《小松》2课时

16、《神童诗》(节选一)2课时

17《神童诗》(节选二)2课时

18、《绕口令》2课时

 

1、《笠翁对韵》(节选一)

一、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背诵原文。

2、学习理解“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2、组织学生完成“活动广角”和“成长袋”

四、教学用具:

1、自己收集的翁笠对韵的诗句。

2、彩笔、卡片。

五、教学方法:

背诵、小组交流、讨论提高。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2、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

“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

同学们,跟我念。

(三)、自由读文,达到熟练。

1、自己小声练读。

(不认识的字自己多拼几编音节)

2、前后桌互相检查读。

(四)教师点拨,指导理解:

1、出示卡片,读字理解意思:

(1)苍穹:

天空。

(2)下晌:

指下午。

(3)高舂:

傍晚。

(4)青春:

指春天。

2、指名在班上读,教师指导。

(五)自由组合,练习背诵。

1、学生自由组合。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背诵。

(六)、课堂小结:

学生能正确地读诗句,并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七)课后拓展:

回家收集《笠翁对韵》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朗读诗歌。

2、自由背诵。

二、释读词句、重点点拨: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

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自由朗读。

接句练习: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展示自己收集的诗句。

5、小组交流完成----《成长袋》。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2、《笠翁对韵》(节选二)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地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选文。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全文,了解对韵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搜集对联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背诵《笠翁对韵》(节选二)

2、学习理解“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这些句子。

三、教学难点:

1、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2、理解意思。

3、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活动广角”中的“动动脑筋。

看谁能对上来!

四、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五、教学方法:

练习朗读、交流提高、写写画画。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节选二)。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2、揭示课题。

(二)、范读原文。

熟识原文。

1、教师范读。

(让学生注意停顿)

2、学生连读。

3、带读《笠翁对韵》(节选二)

3、学生自读。

(三)跟读诗句,读准字音: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跟老师一句一句地读。

3、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

同学们,跟我念。

(四)、自由组合,熟读背诵。

1、学生自由组合。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五)、课堂小结:

1、完成“温馨点击”。

2、做一做“活动广角”。

(同桌进行)

(六)、课外延伸:

把原文背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

1、指名背诵。

2、进行评价。

(二)、重点点拨,学习表达。

1、师读第一段

2、 讲解第一段

3、重点点拨:

“暮鼓对晨钟,吹竹对弹丝.”(卡片)

河、汉:

指天河。

奇:

单数。

偶:

双数。

吹竹:

吹奏竹管乐器。

弹丝:

弹奏丝弦类乐器。

3、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原诗句:

(完成活动广角)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4、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

动动脑筋,看谁能对上来!

★白对()天对()

★雨对()有对()

★去对()肥对()

(五)独自完成“成长袋”

(六)、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3、小儿语(节选)

一、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2、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1、能背诵“经典回放”

2、学习理解“一切言动,都要安详。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2、合作完成“温馨点击”、“活动广角”、“成长袋”

四、教学用具:

小黑板、彩笔

五、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共同探究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板书课题:

--------小儿语

(二)自读原文,读通语句。

1、自己拼拼音读一读原文。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自己练习朗读。

5、小组互相对读。

(三)指导读文意,理解意思。

1、自己拼读意思。

2、说说自己的理解。

3、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四)、重点点拨,加深理解。

1、指导理解“从容镇静”。

2、读读“温馨点击”

3、指导看图。

(五)课后拓展:

背一背《小儿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指名背诵。

2、小组背诵。

3、说说意思。

二、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4、.检查背诵。

三、做一做“活动广角”:

1、出示小黑板: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比如失火、家人生病……你该怎么做?

2、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四、拓展训练: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五、独立完成“成长袋”。

1、老师读读要求。

 

 2、自己涂一涂。

 

 

 4《治家格言》(节选一)

一、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

二、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治家格言》。

2、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3、合作完成“温馨点击”和“活动广角”。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3、知道短文包含的道理。

四、教学用具:

小黑板、彩笔。

五、教学方法:

朗读背诵、小组合作、重点点拨、交流表达。

六、课型:

新授。

七、教学时间: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1、简介《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

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言行。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2、板书课题。

二、范读原文,学生感悟:

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2、提出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