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4795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

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

2012.1

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果腹珠联璧和木讷(nà)嘉言懿(yì)行

B.奇葩独辟蹊径裹挟(xié)曲(qū)突徙薪

C.法码语焉不详信笺(qiān)舐(shì)犊情深

D.雾霾认人唯贤丰腴(yú)握发吐哺(f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报道,近日科学家们发现了迄今已知的两个最大的黑洞,它们的质量是太阳的100亿倍,整个太阳系在它们面前都显得相形见绌。

B.尽管如今搞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但社会上不少拍卖会却与平民无关,普通的收藏者只能望洋兴叹,因为一般的藏品进不了拍卖会的门槛。

C.姜文在电影《关云长》中饰演曹操,他的表演栩栩如生,极具个性,有人评论他诠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带有“姜文”印记的曹操。

D.孙家栋院士如数家珍地向前来参观的人们介绍了我国绕月探测工程五大系统的特点,并特别强调这五大系统处处是“中国制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迅速平息“冰箱门事件”,西门子公司就此向消费者诚恳道歉,以避免对公司终端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形象造成更大的损毁。

B.德班气候大会举行期间,场外的示威抗议活动持续不断,环保人士高喊口号,要求各国政要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做出更多努力。

C.在日本那些再现曲水宴的表演中,有着不少“中国元素”,但是由于现代年轻人对古代中国文化了解甚少,并不知道哪些元素来自中国。

D.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前两句就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B.“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这首诗的高度评价了东晋诗人陶潜朴素真淳、自然天成的诗歌特点。

C.我国现代作家沈从文堪称乡土文学的代表,他创作的《边城》描写了湘西自然秀丽的风光,塑造了翠翠、傩送和爷爷等善良淳朴的人物形象。

D.狄更斯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他的长篇小说还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等。

5.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语句,语意和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

城东北有黑龙潭,从雪山上流下来的水到这里,,形成的独特景象,真可谓“常年都有清水流,家家户户有流水”。

A.汇集沿街分流,走巷穿户,流入古城小巷临水、跨水筑楼、主街傍河

B.云集流入古城,沿街分流,走巷穿户小巷临水、跨水筑楼、主街傍河

C.云集 沿街分流,走巷穿户,流入古城 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

D.汇集 流入古城,沿街分流,走巷穿户  主街傍河、小巷临水、跨水筑楼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

秦之末世是也。

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

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

是谓之土崩。

故曰:

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何谓瓦解?

曰:

吴、楚、齐、赵之兵①是也。

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

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

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

此之谓瓦解。

故曰:

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

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

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

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

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

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

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②之俗可复兴也。

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③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取材于徐乐《言世务书》,有删改)

【注释】

①吴、楚、齐、赵之兵:

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

②成、康:

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

③负扆(yǐ):

背对屏风。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资:

参考、借鉴

B.威足以严其境内严:

使……畏服

C.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要:

要旨、要领

D.推数循理而观之数:

规律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财足以劝其士民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B.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

扬名广誉于当世

C.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

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

D.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

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来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然(七国)不能西攘尺寸之地

B.民多穷困,(又)重之以边境之事

C.不安故(民)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

D.扬名广誉于当世,(则)亲天下而服四夷

9.下面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秦末民困、下怨、俗乱,统治者却无所作为,土崩之势已成,陈涉得以“起穷巷”。

B.若国君能泽被百姓,百姓能安土乐俗,就算外有强国劲兵之患,也不足以危害国家。

C.作者指出,关东地区天灾频繁、战祸不断、五谷歉收,是形成土崩之势的根本原因。

D.统治者要预知危机,防患未然,把治国当作根本职责,才能使百姓安定、天下太平。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以天下为务”的具体所指,并联系实际或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

(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赵简子曰:

“厥也爱我铎也不爱我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铎之谏我也喜质我于人中必使我丑尹铎对曰:

“厥也爱君之丑也,而不爱君之过也;铎也爱君之过也,而不爱君之丑也。

臣尝闻相人于师敦颜而土色者忍丑不质君于人中恐君之不变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恃君》)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4道题)。

(8分)

①,;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②,;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

③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④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

(屈原《国殇》)

⑤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

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题。

 水调歌头·金山①观月

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②,飞霞珮,切云冠③。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

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注释】①金山:

镇江紫金山。

②表独立:

卓然而立。

③切云:

一种高冠名。

13.(7分)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描写了月光下的奇幻景象:

江山雄丽,鱼龙悲啸,星辰倒映,雾气弥漫。

B.词的下片以戴高冠、佩美饰的超凡脱俗的飘逸形象,表达出词人高洁的精神追求。

C.结尾句写词人向往乘坐以凤羽为盖、鸾鸟驾驭的飞车,流露出他羽化成仙的渴望。

D.全词写景手法富于变化,或实或虚,亦真亦幻,刻画形象多用想像,颇具浪漫色彩。

②作者描写了金山月的什么特点?

其用意是什么?

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作答。

(4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5题。

细菌一直名声不佳,但对于细菌家族的杰出成员地杆菌,人们却应当刮目相看。

这些只有千分之一毫米长的清洁工挥舞着细长的“毛发”,能把溶解在水里的铀清除掉。

这意味着,这类细菌有潜力用于核污染的生物治理。

已有研究表明,一些地杆菌能够通过还原(向金属添加电子)周围环境里的金属,使溶解在水里的铀,变得难以溶解,从而缩小污染范围,并且容易被清除掉。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杰玛·雷格拉猜测,这些细菌外面的细长丝状物——菌毛,可能是清除核污染的关键。

这些由蛋白质组成的菌毛能够导电。

“我们的研究表明地杆菌菌毛是减少铀放射性物质的主要催化剂。

实质上,它们所做的,就是以天然方式电镀铀,有效固定放射性物质,并防止它进入地下水层。

此外,菌毛还能为地杆菌形成遮蔽,从而保证地杆菌能进入有毒环境工作,”雷格拉说,“这种方法理论上也适用于其他一些金属元素的放射性同位素,包括锝、钚和钴等。

雷格拉与同事用硫还原地杆菌,培育出因缺乏某种基因而不能产生菌毛的菌株,将之与能正常产生菌毛的菌株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菌毛能大大增强细菌清除铀污染的能力。

如果没有菌毛,铀的还原反应是在细菌内部进行的,会伤害到细菌自身;而有菌毛时,大部分反应围绕着菌毛完成,不仅扩大了反应过程中可用于电子传输的空间,还拉远了铀与细菌的距离,提高细菌的安全性。

研究人员用一种荧光染料测量了地杆菌细胞的呼吸酶在接触铀之后的活性。

结果显示,有菌毛的细菌呼吸酶活性更高,因而生存能力更强。

有菌毛的菌株在接触铀之后还能恢复过来,并且比没有菌毛的菌株生长更快。

在对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一处铀尾矿场的清理过程中,地杆菌有着突出的表现。

研究人员向受污染的地下水中注入地杆菌最喜爱的食物——醋酸盐,土壤中已有地杆菌的数量得以增长,大大提高了地杆菌清除放射性物质的效率。

因此,请细菌来清除核污染,不仅可用于治理以往核试验造成的铀污染,还有可能帮助应对类似日本核电站的事故。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利用细菌还原放射性金属使其难以溶解来降低核污染,属于生物治理方式。

B.细菌家族杰出成员地杆菌极其微小,它由蛋白质组成,具有导电的功能。

C.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没有菌毛的地杆菌不具有清除铀污染的能力。

D.醋酸盐可以用来增加地杆菌的数量,并可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地下水层。

15.为什么有菌毛的地杆菌清除核污染的能力更强?

请根据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在摩耶精舍看明白了张大千

①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平生最后一个故居,拜谒摩耶精舍是我赴台间的一个心愿。

这心愿缘自遥远的少年习画的时代。

②上世纪四十年代父亲托人买来张大千先生的两幅五尺中堂大画:

一幅浅绛,一幅水墨。

浅绛那幅花青用得极美,蓝如蓝天一般清澈;水墨那幅更好,消融在水中透明的墨色好似流动着,一如梦幻。

后来画没了,可赏画的感受却牢牢驻在我心里。

此番来看大千先生的故居是想看到他所有画作之外却至关重要的东西,想进一步认识他。

③摩耶精舍在台北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

一边是精深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

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

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不是门楣上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

从墙头上生出的鲜红又秀气的炮竹花,一束束闪闪烁烁悬垂下来,看上去只像是一个喜好野趣的人家。

④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

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

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

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

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

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

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⑤大千先生说:

“凡我眼见,皆我所有。

⑥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

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

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

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

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⑦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

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

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

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好山水了。

⑧大千先生的画室也是我感兴趣的地方。

这里最惹我注意的是画案下有一小木凳,高约二十公分。

川人身材偏矮,大千先生每作大画便要踩上这木凳。

他住进摩耶精舍已七旬以上,偏偏这时期他多作泼墨泼彩的大画。

画室挂着一张照片,上面大千先生双手握着巨笔,站在木凳上泼墨作画。

我还注意到,铺在画案的纸上有水的反光与倒影,可见他泼墨画中用水颇多。

水多则墨活,也更自然,并且多意外的情景出现。

应该说这幅照片泄露出大千先生那些奇妙的泼墨泼彩画的“天机”。

⑨当然,更泄露出大千先生艺术“天机”的还是摩耶精舍,这里是他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

这里既没有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没有文化作秀,而是一任自己的性情。

这就更使我明白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张大千,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一连两年,终日在那些破败的洞窟中爬上爬下,给洞窟断代编号,还请来藏族画师协助制作颜料与画布,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伟大的艺术遗珍。

⑩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

这便是故居的意义,艺术家往往把他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无形地放在其中,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

在摩耶精舍,我相信,我看明白了张大千。

(取材于冯骥才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摩耶精舍环境优美,外观朴素平常、野趣十足,自外而内弥散着儒雅自然之气,处处映射出主人朴雅散淡的情致。

B.第②段“赏画的感受却牢牢驻在我心里”,一个“驻”字反映出大千先生画作的美感令作者刻骨铭心,作者失去画作后心怀遗憾。

C.作者从张大千先生画室中的照片上,悟出了先生画作取法自然的“天机”,认识到大千先生泼墨泼彩画灵动、自然、鲜活的特点。

D.从全文看,作者对摩耶精舍别出心裁的艺术构思、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推崇备至,因而满怀着渴慕、敬仰之情去“拜谒摩耶精舍”。

E.这篇文章的语言,自然而不失生动,朴素而不失雅致,与文中描写的自然山水、人文景观、人物风神相得益彰,可谓文质兼美。

17.第⑨段中描述“敦煌的大千先生”,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18.作者为什么说摩耶精舍是张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

(6分)

19.大千先生说“凡我眼见,皆我所有”,根据上下文解说这句话的含义,并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句话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请以“一年好景君须记”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文试卷答案

2012.1

第一部分(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B

2.C

3.B

4.D

5.D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A

7.D

8.D

9.C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10分)

第一问:

(2分)“以天下为务”具体所指,国君(政府、官员)恤民、知怨、修政(照抄原文不得分,答对1-2个得1分,答对3个得2分;信息转换正确即可)。

第二问:

(8分)观点明确2分;联系实际或阅读积累2分(恰当1分,具体1分);分析有理有据2分;语言2分(顺畅1分,表达清晰1分)。

11.(5分)“/”处为必断句处,“//”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必断处每答对2处得1分。

在可断可不断处断句,不得分。

答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

赵简子曰:

“厥也//爱我/铎也//不爱我/厥之谏我也/必于无人之所/铎之谏我也/喜质我于人中/必使我丑/尹铎对曰:

“厥也爱君之丑也,而不爱君之过也;铎也爱君之过也,而不爱君之丑也。

臣尝闻相人于师/敦颜而土色者忍丑/不质君于人中/恐君之不变也。

翻译:

赵简子说:

“赵厥敬重我,尹铎不敬重我。

赵厥劝谏我的时候,一定在没有人的地方;尹铎劝谏我的时候,喜欢当着别人的面质问我,一定要让我出丑。

”尹铎回答说:

“赵厥顾及您出丑,却不顾及您的过错;我顾及您的过错,却不顾及您出丑。

我曾经从老师那里听说过如何观察人,(那些)相貌敦厚、脸色土黄的人能够承受住出丑。

(我如果)不在别人面前质问您,恐怕您不能改正啊。

12.(8分)答案略。

(每句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13.(7分)

①(3分)C

②(4分)诗中所描写的金山月如玉镜般透亮,如白银般明亮,如冰雪般洁净(特点1分,结合诗句1分),万里皓月营造了澄澈、清明、旷远的意境(1分),诗人借此映衬自己高洁的追求、旷达的胸襟(1分)。

(意思对即可。

仅出现术语,没有内容情感的准确理解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3分)A

15.(5分)①地杆菌的菌毛能够导电(1分),使地杆菌还原反应(对放射金属添加电子、固定放射性物质)能力增强(1分);②地杆菌受到菌毛的保护得以在有毒环境中较安全地工作(1分);③在接触铀之后,有菌毛的地杆菌呼吸酶活性比无菌毛的地杆菌更高(1分),生存能力比无菌毛的地杆菌更强(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4分)B、D

17.(5分)形象而具体地表现了张大千对绘画的挚爱,对艺术执著、不懈的追求(对自我的超越)(2分);丰富了张大千(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雅艺术)的形象(1分),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对大千先生的深刻影响(2分)(照抄“认识到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得1分),从而深化了文章内涵。

18.(6分)①摩耶精舍自然朴素(充满野趣)(1分),富有天地生气(与天地融为一体、与自然贯通)(1分);②在这里大千先生“一任性情”,身心得以放松(1分),吸纳天地之气,视野与胸襟开阔(1分);③它使张大千先生的绘画灵动、鲜活、自然(充满了情致和美感)(1分),涵养了大千先生鄙弃世俗物欲、追求纯粹高雅艺术的情趣(1分)。

19.(10分)

第一问:

(3分)凡“我”眼见的自然美景(1分),使“我”享有心灵或精神愉悦(自由、轻松)(拥有开阔的视野与襟怀)(1分),收获艺术创作的情致与美感(1分)。

第二问:

(7分)观点明确1分,结合生活经历或阅读积累2分(恰当1分,具体1分),分析有理有据2分,语言表达2分(顺畅1分,表达清晰1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附录1:

2011年北京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60—50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以5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可得55分以上。

二类卷

(49—40分)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以4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5分以上。

三类卷

(39—30分)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以3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5分以上。

四类卷

(29—0分)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说明:

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

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

缺题目减2分。

 

附录2:

文言文译文

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而不在于瓦解,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什么叫土崩呢?

秦朝末年就是这样。

陈涉没有诸侯的尊贵地位,也没有分封的国土,自己不是王公大人名门望族的后代,也没有乡里人对他的称赞,没有孔子、曾子、墨子的贤能,也没有陶朱、猗顿的富有。

但是,他从贫穷的民间起兵,挥舞着戟矛,赤臂大喊,天下人闻风响应,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这是由于百姓贫困国君却不知体恤,下民怨恨而在上位的人却并不了解,世俗已经败坏而国家政治却没有加以整治,这三项,陈涉把它们作为凭借,这就叫做土崩。

所以说天下的忧患在于土崩。

什么叫瓦解呢?

吴、楚、齐、赵的叛乱就是这样。

吴、楚、齐、赵等七国图谋犯上作乱,他们都自称万乘之君,拥有披甲的将士几十万,他们的威严足以使封国的百姓畏服,他们的财物足以使封国的士大夫和庶民受到奖励,但是他们却不能向西夺取很少的土地,而他们自己却在中原被擒,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不是他们的权势比平民百姓轻,不是他们的军事实力比陈涉弱。

(因为)在这时,先帝的恩泽还未衰退,安于乡土乐于时俗的百姓很多,所以诸侯没有得到境外的援助,这就叫做瓦解。

所以说国家的忧患不在于瓦解。

由此看来,天下如果有土崩的形势,即使是处于穷困境地的平民百姓,(只要他们中)有人领头(发难),就会使国家危急,陈涉就是这样,更何况三晋的国君还有活着的呢?

天下虽然没有安定太平,但如果没有土崩的形势,即使有强劲的诸侯之军(起兵),也不会很快地使自己被捉,吴、楚、齐、赵等七国就是这样,更何况是群臣百姓犯上作乱呢?

土崩瓦解这两种情况,是(关乎)国家安危的明显要旨,(这也是)贤明的君主要留心并深知的。

近年来关东地区粮食歉收,年景还未恢复,百姓大多生活贫困,又加上边境的战事,按常理来看,老百姓将有不安于所居的。

不安于所居就容易流动,容易流动就会造成土崩的形势。

所以,贤明的君主(必须)能够独自观察各种变化的原因,明察安危的关键,在朝廷上治理政事,把还没有形成的祸患消除。

这样做的关键,就是想方设法使国家不出现土崩的形势罢了。

如果能把治理国家当作自己的根本职责,那么就不难与商汤和周武王齐名了,周成王和周康王时的习俗就能够再现。

(天下不会土崩、瓦解的)两种形势形成了,然后就可以处于安富尊荣的实际(境地),在当世传扬美名,扩大声誉,使天下的人亲近,使四方边远的人服从,遗留下的恩德将盛传几代,面朝南方,背靠屏风,整理衣袖,向王公大人们作揖行礼,这是天子所应该做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