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0968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docx

高三高考届语文模拟试题

杭西高2011年8月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恫吓(dòng)绯闻(fěi)炒鱿鱼(yóu)张牙舞爪(zhǎo)

B.谄媚(xiàn)箴言(zhēn)卡脖子(qiǎ)强颜欢笑(qiǎng)

C.悭吝(qiān)戕害(qiāng)阑尾炎(lán)掎角之势(jǐ)

D.蹊跷(qī)颔首(hàn)酋长国(qiú)奴颜婢膝(bè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两会”其间,如何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本地学生一样的学习机会、资助补贴,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B.黄仙洞可谓是百洞中的一朵奇葩,每当她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我似乎又看到了她那历经沧桑的古老面容,和那鬼斧神工的俏丽身影。

C.一个人是否成功往往与行事风格有关:

做好每一件份内事,在为人的考卷上才算得上及格,不拘小节,最终会导致七处冒火八处冒烟。

D.信用卡又称‘电子货币”,是金融机构或专营公司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用凭证,具有购物、消费、汇对、转账等多种用途,便捷安全。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香港立法会就有关日本进口食品的安全问题、对日本福岛县核电厂辐射泄漏的应对措施,以及前赴日本的香港旅客的人身安全事宜等向政府提出了紧急咨询。

B.余秋雨在各个领域都能干得风生水起,随着上海徐家汇本月23日完成发行申购,作为徐家汇第十大股东,他身价暴增,已经成为“准亿万富翁”。

C.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将作为重点予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划呼之欲出。

D.生活中总会有摩擦,有些人的应对模式往往会不断激化矛盾,使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变得一发而不可收,而有些人则可以扭转僵局,化干戈为玉帛。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广大农村消费者一方面热切期待“家电下乡”政策能够带来真正的实惠,另一方面各大家电厂商也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下乡”的产品“质优价廉”.

B.27日,印尼中爪哇省的默拉皮火山继续喷发,自26日该火山开始喷发以来,高达600摄氏度的火山灰导致附近村中的很多人活活烧死。

C.近日开幕的“2010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以世界城市和人文北京为活动主题,轰轰烈烈地开展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系列活动。

D.据网络消息,“高额吸费电话”能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行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收益分成的结果。

5.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22个字)(3分)

2011年2月16日,北京出台房地产“限购令”:

对无法提供本市有效暂住证和连续5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纳税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

此前长《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也有规定,持有北京工作居住证的外地人以及在京纳税5年以上且有纳税证明的外地人才有摇号资格。

专家王振宇认为,“以‘户籍’为标准将人群加以区分,分别给予授权和准入,是行政调控的下下之策,且已到了违宪程度,构成了户籍歧视.”王振宇向国务院提交对上述两部规定的审查建议,他说,关于非京籍人员购车、买房的限制与禁止性的规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规定相违背,也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相关规定.

6.阅读下面的一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4分)

“代排”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最近杭州下沙一家服务公司推出的“银行代排”颇有意思:

付2元钱,就帮你排队.许多市民说,上银行少则排队半小时,多则2小时,2元钱换2小时,值得啊,还有人说,这种服务的推出,银行应该感到脸红.

请从雇用者和被雇用者两个不同角度,分别给“银行代排”下一个定义。

(所下定义要分别突出两者不同的利益,每条不超过20个字)

(1)雇用者角度:

“银行代排”就是的一种雇用行为。

(2)被雇用者角度:

“银行代排”就是的一种雇用行为。

7.阅读下面这则材料,然后根据要求答题。

(5分)

近日,网上一则题为“我无颜面对的事情:

怎么大学生不如农民工呢?

”的帖子引发众多网友的激烈讨论。

发帖者称,自己是国家重点院校的一名大四学生,从大三暑假开始就不停地找工作,而她找到的最好一份工作月薪不到2000元。

可是她过年回老家时发现,很多在外地当农民工的亲戚都能拿到3000元以上的月薪,而且包吃包住……于是她感慨:

“没想到我竟是混得最差的一个。

你是怎样看待“大学生月薪不如农民工”这一现象的?

请就此事发表个人的见解,要求观点鲜明,见解独到,有理有据。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老子》已提出“城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

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值得注童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井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城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含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含义,是“日用即道’.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并不是离开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道不远人,同时也规定了道和人的实践活动无法相分.在实践过程中道的品格具体地表现为“中”.儒家一再谈到“中道”或“中庸之道”,孟子便主张“中道而立”,荀子也肯定;“道之所善,中则可从.”道作为实践的原理,其意义首先便体现在“中”上.这种“中”并不仅仅是量的概念.从量的概念去理解,“中”往往表现为与两端等距离的那一点,然而,中国文化家们所说的“中’,更多体现为实践过程中处理、协调各种关系的一种原则.在天道的层面,道首先表现为多样的统一.从多样的统一这一视域看,“中”就在于使统一体中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千差万别的事物同处于一个系统,如何恰当地定位它们,使之各得其所,这就是“中”所涉及的重要方面。

道同时体现于变化过程,表现为发展的原理.从过程的角度来看,“中”则关乎不同演化阶段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

(选自《文汇报》2010年5月8日)

8.下列对中国文化中的“道”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即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真理.B.道即多样统一的天地之道。

C.道即儒家强调的中庸之道.D.道即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

9.对文中画线句的作用,理解最准确的—项是………()

A.强调自然物作为独立于人之外的自在之物,本身并没有什么审美意义.

B.强调人的审美活动对于自然物是否具有美的意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C.强调人们只有在对道的研究过程中才能获得道本身固有的各种意义。

D.强调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才能呈现出来。

10.根据文意,试概括中国的文化家所说的“中”的作用。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多美的夜色啊

迟子建

虽然哈尔滨的夏天足够凉爽,但我还是喜欢在每年的七、八月份放下笔来“歇伏”.这时最的事惬的意情,就是读书.我会把插在书架中的那些花花绿绿的书打量个周详,如同皇帝选妃一样,抽出想读的,放在沙发旁和枕边.被选中的既有那些散发着微微霉味的、可以一读再读的老书,也有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的新书.比之新书,我更爱那些老书.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然能流传下来的文字,总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在浏览了两本空洞乏味、装神弄鬼的最新畅销书后,我已打算重温(聊斋志异》的诡谲、奇异之美了.那里的神仙鬼怪在我眼中是有血有肉的.在电闪雷鸣的夏日,读这样的书无疑就是聆听天籁之音.

由于搬家后没有给书做细致的分类,所以很多书都是乱插的;我在取《聊斋志异》的时候,发现了相挨着它的《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是著者王观泉先生三年前所赠的,我记得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运本书.

书页上一定留有我用肉眼看不见的爱人的指纹,所以打开它的时候,那一幅幅绚丽的画面,在我眼里就是天堂的圣景图。

最先打动我的,是一组《丽达与天鹅》画图。

丽达与天鹅的故事,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天神宙斯有一天在神山上,看到身下的斯巴达草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她就是丽达.宙斯爱上了丽达,为了摆脱天后赫拉的控制,他变成一只天鹅,飞向人间,与丽达相爱,并生下了希腊的绝世美女海伦.海伦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比丽达与天鹅的故事还要著名.

在对《丽达与天鹅》这个神话的演绎上,我最喜欢达利的那幅.柯勒乔的过于甜美,达·芬奇的太圆熟了,而达利表现的天鹅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那富有质感的展开的双翼,是那么的刚健和柔美,充分体现了宙斯飞临人间、见到心爱的人时那种内心的狂喜.

在这本书中,既可看到威廉琼斯表现的爱上自己倒影、最终化作水仙花的美少年纳西索斯,也可以看到鲁本斯以表现众女神为了争夺金苹果而引起祸端的《帕里斯的裁判》以及波提切利描绘的以色列民族女英雄《朱提斯》。

还有充满了阴郁之气的伦勃朗的《大卫在扫罗面前弹竖琴》,灰黑的画面除了村托了疯子扫罗内心的矛盾和焦虑,也把竖琴的凄美展现无疑.我觉得在描写音乐对人的影响的深刻性上,这则神话无疑是登峰造极的.

在书将结尾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个舞蹈着的莎乐美。

2000半秋天,我曾经在都柏林的皇家剧院看过王尔德的话剧《莎乐荚》.

《莎乐美》是写施洗者约翰死亡的故事的作品.希律王娶了弟弟腓力的妻于希罗底,约翰对此反对,惹恼了希律王,被关进监牢.莎乐美是希罗底的女儿,她美丽而富有才情,传说她向约翰表达过爱情,但遭到了拒绝.在希律王的生日宴会上,莎乐被被邀跳舞,为希律王助兴,莎乐美不从.希律王就许诺莎乐美,如果她当众舞蹈,就可以让她做一件最想做的事情.于是,莎乐美跳起舞来,舞毕,她要求希律王割下约翰的头蛤她,她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在约翰的头即将落地的时候,莎乐美感慨道:

多美的夜色啊!

是啊,用这句台词来概括这本书的气质再合适不过了.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它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所以王观泉先生在赠言中这样写道:

此书起笔于1953年,时为23岁当大兵时.但虽戎装披身,心中想的是保卫和平,使中国乃至世界宁静.匆匆近半个世纪流逝,这才发现世界其实一点儿也不太平。

书虽然漂亮,2002年垂暮之年的我已经对世道不感兴趣了,只是愿意比我年轻的你及与你相似的中青年们,能如我在起笔写此书时一样好心情,欣赏美.

王观泉先生晚年患有严重的眼疾,一再手术,如今他的一只眼睛几乎失明,而另一只眼睛的视线也极为微弱.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

我想爱人能够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样的一本书上路,看着这样的夜色归去,实在是幸运的.因为他是带着美走的。

11.为什么以谈喜欢读老书作为文章的开头?

(3分)

12.作者在描写《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的内容时,对《丽达与天鹅》和《莎乐美》描写得最详细,为什么?

(3分)

13.试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4分)

(1)可惜在这个时代,欣赏这样的夜色的人少而又少了.

(2)这样的画集对他来说,注定是掩藏在心底的永恒的风景了.

14.作者以“多美的夜色啊”为标题,有何深意?

(4分)

15.读新书还是读老书,每个人喜好未必相同,作者为什么喜欢读老书?

你的看法呢?

(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8分)

方山子(注)传

(宋)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

“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平?

”固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

“呜呼!

此吾故人陈造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歧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

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圆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

方山子傥见之与?

注:

方山子,即宋陈造,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苏轼在任风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祟.

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

隐居.

C.余既耸然异之耸:

通“怂”,惊讶.

D.见方山子从两骑从:

跟随.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吾尝岐而望矣

B.过岐亭,适见焉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D.亦足以富乐溪以知其然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是个隐士,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文中几次写他的一些旧时往事,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来丰富其形象。

B.作者描写自己与方山子一起射猎和论兵的情景,旨在表现方山子并非真正的隐逸之士,随时准备驰骋于当世.

C.末段以光、黄间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异人的生活的向往.

D.作者与方山子之间有微妙的情感联系,“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一句与苏轼被贬黄州相照应。

本文也可以说折射了作者在黄州的一种心态.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21~22题。

(6分)

京口月夕书怀

(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

怎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21.颔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22.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4分)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23~24曰.(7分)

材料一:

子曰:

“有教无类.”

材料二:

德行:

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

宰我、于贡.政事:

冉有、季路.文学:

子游、子夏.

23.

(1)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学思想?

(1分)

(2)孔子既然认为“有救无类”,为什么还要将学生分成几类?

(3分)

太史公曰: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司马迁《史记》)

24.司马迁这段话中的画线句子与孔子德政思想有相通之处,请引用《论语》中与之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意思.(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苟于《劝学》)

(2)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况于将相乎!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弦弦掩抑声声思,,,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

(5),.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四、作文(6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学会预留空间,是艺术的规律,也应是人生的规律.我们要善于放飞自己,给自己一个艺术的空间、思考的空间、探索的空间、发现的空间、创新的空间……让人生变得更有价值,更丰富多彩,更加浪漫而富有诗情画意.

读了上面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请以“我的空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要求:

①请在标题的横线上补写词语,使题目完整;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宇:

⑤不得抄袭套作.

 

杭西高2011年8月高三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1.C解析:

A项,“绯”应读fēi;B项,“谄”应读chǎn;

D项,“婢”应读bì.

2.B解析:

A项,其间——期间;C项,份内——分内;D项,汇对——汇兑.

3.B解析:

A项,咨询:

询问,征求意见.这里应用“质询”.C项,呼之欲出: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D项,一发而不可收:

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既而保持不断发展的状态.

4.C解析:

A项,语序不当,“广大农村消费者”要放在“一方面”后.B项,应在“活活烧死”前加“被”.D项,句式杂糅,“是因为……的结果”这个句子,由“因为……”和“是……的结果”两个句子杂糅而成,可删去“因为”或“是……的结果”.

5.北京限购车房涉嫌户籍歧视专家建言国务院审查

6.

(1)花2元钱雇人去银行排队以节省时间

(2)到银行去替别人排队以获得2元钱的报酬

(二)11.作者写喜欢老书,为下文写古代欧洲神话传说之美作铺垫。

12.

(1)《丽达与天鹅》最先打动“我”,(莎乐美》在书的结尾。

(2)作者写此文的目的除了阐述古代欧洲的神话传说之美外,其实也是为悼念亡夫而作.《丽达与天鹅》和《莎乐美》都是爱情故事,隐喻着作者与丈夫的爱情。

(3)《丽达与天鹅》是最传奇的爱情故事,隐喻着作者与丈夫的爱情之美。

《莎乐美》中的爱情有点凄凉,约翰死了,莎乐美终于吻到了死去的约翰的嘴唇,隐喻作者对亡夫的挚爱与悼念。

13.

(1)现在许多人心很浮躁,只是喜欢那些外表光鲜而内容空洞的书籍,而忽视了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之后,内容深邃美丽的艺术作品.

(2)王观泉先生的眼睛患有严重的眼疾,无法再欣赏美,但是他的心灵一直在追求着艺术的美。

14.

(1)“多美的夜色啊”这句话采源于《莎乐美》,它概括了《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本书的气质。

(2)欧洲那些美妙的神话和传说,当它们凝固在画面中的时候,它们就是人类艺术天空中最迷人的夜景.夜色中的美,其实就是艺术的美。

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主旨之一。

(3)作者写阅读《欧洲美术中的神话和传说》这本书的感受,是因为爱人在那年春天离开“我”的最后一个夜晚,读的就是这本书。

亡夫在最后的日子看这本书上路,踏着美丽的夜色归去,他是带着美走的。

(4)《莎乐美》的这句感慨,也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以此为标题,表达了对亡夫的挚爱与悼念。

15.

(1)赞同读老书:

有些新书尽管外表光鲜漂亮,漫溢着油墨芬芳,但是内容空洞乏味,思想浅薄。

而老书尽管纸质发霉,但是沉淀了思想,有血有肉,所以经过了漫长岁月淘洗后仍能流传下来,内容像金子般发光,读这样的书如同聆听天籁之音。

(2)赞同读新书:

新书往往蕴涵了新思想、新观点、新的价值观,可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