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47362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docx

《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docx

病毒性肝炎概述汇编

病毒性肝炎

疾病医学概述

[定义]

肝炎:

即肝脏的炎症,是指累及所有肝细胞的弥漫性或片状肝细胞坏死为特征的肝内炎症过程,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是慢性的,可以是病毒性,也可以是非病毒性肝炎。

[临床分型]

根据黄疸的有无、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临床上可将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迁延性和活动性)、重症肝炎(急性和亚急性)和淤胆型肝炎。

一、急性肝炎:

是病毒感染的结果,这些病毒包括甲肝、乙肝、丙肝和戊肝等病毒,还可以由药物或中毒(如酒精中毒)造成的损伤引起的。

1.病程:

在6个月之内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约2-3个月,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程大约在3-6个月内,但部分病例转为慢性,常见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2.临床表现:

急性黄疸型肝炎有皮肤及巩膜出现黄染,以甲型肝炎多见;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为多,大多数缓慢起病,临床表现无黄疸症状。

二、慢性肝炎:

是急性肝炎发展的结果,不论病因如何,持续时间超过六个月的任何肝脏炎症均可被定义为慢性肝炎。

最常见的类型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或是自身免疫性(或狼疮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和毒性物质)、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酒精性肝炎。

慢性肝炎中的肝脏活检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活动性不强且不太严重的肝炎)或预后不良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慢性肝炎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慢性迁延性肝炎(CPH):

是指急性肝炎病人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有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腹胀等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或反复波动,以上情况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慢性迁延性肝炎常见于丙型肝炎感染。

预后通常较好,且病变没有恶化的倾向。

此病进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的可能性较小。

2.慢性活动性肝炎(CAH):

指症状和体征持续1年以上,可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

肝脾多肿大,常有压痛和质地改变,肝功能持续异常或有明显波动,部分病人出现皮肤黝黑,进行性脾肿大、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慢性活动性肝炎预后不良,通常进展为肝硬化、发生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风险较高。

三、病毒性肝炎:

是指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广泛肝脏炎症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发病率高等特点。

1.临床表现:

主要有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肝脏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及发热,有些病人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病程:

急性肝炎病人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变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呈重症经过。

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性有密切关系。

3.病毒分型:

根据其感染病毒的不同而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六种类型,近期文献报道通过输血传播的另一种肝炎病毒命名为TT病毒(即TTV),认为其是引起输血后非甲-非庚型肝炎的病原之一。

各种类型病毒型肝炎鉴别表

分型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

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

经血液传播,经性传播

经血液/体液传播

经血液传播

粪-口传播

潜伏期

20-37天

60-110天

35-70天

与乙型肝炎相似

10-56天

免疫状态

长期免疫

长期免疫

未知

与乙型肝炎相似

未知

流行病学

成年人感染率上升

有上升

80%-90%是输血后感染,12%-15%是散发感染

在经静脉用药者中常见

常见于印度,索马里,苏丹。

血清抗原抗体试验结果

IgM抗体在早期升高,IgG抗体在康复期升高。

抗原(HbsAg)早期升高并在病毒携带者中持续存在。

抗体(HbsAb)早期升高表明机体对病毒的良性反应,减少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危险性。

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在六个月内升高。

抗丁型肝炎病毒抗体延迟升高,短暂存在。

未知

病程

急性,不会进展为慢性肝病

1%-10%的病毒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

10%-40%的病毒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

多为慢性

急性,不会进展为慢性肝炎

病毒感染后的预防措施

人血丙种球蛋白有相当保护作用。

目前已有疫苗可供使用。

在成年人和儿童慢性病毒携带者中,可以使用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以及相应的疫苗。

γ-免疫球蛋白的作用不十分明确。

未知

未知

死亡率

近0.2%可发展为爆发型肝炎

0.3-1.5%

不确定;可能与乙肝的类似

急性黄疸型者为2-20%

1-2%;妊娠妇女更高

[临床症状与体征]

无论何种类型的肝炎,病情轻重因患者的免疫力及尚不清楚的某些病毒-宿主因素而异,轻者如普通感冒,重者可发生暴发性、致死性肝功能衰竭。

肝炎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厌食、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发热,有的患者可能突发荨麻疹、关节疼痛,尤其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而感染3-10日后出现尿色加深,随后出现黄疸,全身症状可能在黄疸期有所好转,肝内胆汁淤积可能发生,而且通常在发病的1-2周内黄疸最明显,然后在2-4周的恢复期逐渐消退。

体检时可见不同程度的黄疸,通常肝肿大并触痛,但边缘平滑且质软,15%-20%的患者有轻度的脾肿大。

无并发症的患者找不到慢性肝病的体征。

[合并症]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可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的症状,如关节炎、肾炎、结肠炎、甲状腺炎、心肌炎、胸膜炎及眼口干燥综合征等,其中以关节炎和慢性肾炎多见。

重型肝炎常出现明显出血倾向、神经系统症状及肝肾综合征表现。

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脑水肿、感染及急性肾功衰而死亡。

[预后]

不同类型的病毒型肝炎预后大不相同,详见具体类型:

病程

类型

预后

甲型肝炎

199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资料(感染人数31万人)。

病死率0.05%(国外0.1%),98.68%在6个月内治愈并恢复工作。

不转为慢性肝炎

乙型肝炎

10%-30%为急性乙型肝炎,80%-85%的急性乙型肝炎恢复正常,10%-16%转为慢性肝炎,其中10%-12%为慢性迁延性肝炎,3%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小儿急性乙型肝炎

(557例随访2年)

39.7%痊愈,16.5%转为慢性肝炎,0.35%发展为肝硬化

丙型肝炎

一般病情比急性肝炎轻,临床表现轻,95%为无黄疸性肝炎,易被忽视。

40%-50%转为慢性肝炎,25%转为肝硬化,

慢性活动性肝炎

5%-10%的急性乙型肝炎、64%的急性丙型肝炎可发展为肝硬化,总体有10%-20%的慢性活动性肝炎5年内发展为肝硬化。

与丁肝或丙肝重叠者预后较单纯乙肝差,更易转为肝硬化。

代偿性肝硬化发展为失代偿性肝硬化者为20%-33%。

肝硬化最终有6%-15%发展为肝癌,中国慢性乙肝中最终有25%-40%死于肝硬化或合并肝癌。

男性HBV感染者最终死于肝病的危险为50%,女性HBV感染者最终死于肝病的危险为15%

[常用诊断方法]

一、肝脏酶学检查:

肝炎的病程可以根据肝功能的结果进行评估,常用的肝功能指标是血清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又称谷丙转氨酶(AL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SGOT)(又称谷草转氨酶(AST))是诊断肝炎的常用指标,r-谷氨酰转肽酶(r-GT或GGT)对肝细胞的受损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在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时可表现为升高,在肝癌时会升高尤其明显,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应酬性饮酒或偶尔一次的大量饮酒一般不会造成r-GT升高,只有当每日饮酒大于60ml且持续一段时期时,与会导致r-GT升高。

急性肝炎的特点是转氨酶显著增高,以ALT迅速升高为主。

在血清中一般AST/ALT<1.15,典型时可达到500-2000IU/L,转氨酶水平的高低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慢性肝炎的肝功能异常程度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轻者ALT略有升高,中度者ALT和AST反复或持续中度升高,重度患者除ALT和AST反复明显升高外,还有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减少。

在肝硬化和肝癌时,AST>ALT,肝硬化时AST/ALT=1.7-1.8,肝癌时可大至3.0,而阻塞性黄疸则AST/ALT<1。

甲胎蛋白的正常值在0-10ng/l(非孕妇和男性),在怀孕妇女中,AFP升高大约3-4倍,AFP在10-2000ng/l之间提示其它肝脏疾病(可以是肝炎或肝硬化),若AFP>2000ng/l时应高度怀疑肝细胞型肝癌。

二、血清免疫学检查: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确诊主要依赖血清抗原、抗体测定。

[防治原则]

一、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适当辅以药物,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二、肝移植:

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的肝炎都只能通过肝移植进行治疗。

三、基因治疗:

目前基因治疗还不能成为现实,但反义核酸、核酶,尤其是RNA干扰(RNAi)等基因治疗技术领域的深入发展最终有可能为获得满意的抗病毒疗效奠定基础。

甲型肝炎

疾病医学概述

[定义]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所引起的肝脏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

[病因分型]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一种单链的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

[流行病学]

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经粪-口传染,也可通过血液和分泌物传染。

其主要传染源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甲肝患者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日传染性最大,出现黄疸后20日始无传染性。

潜伏期约2-6周。

[病因或易患因素]

甲型肝炎在一些发达、卫生水平普遍较高的工业化国家流行率较低,相反,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非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中东和印度次大陆地区,人口密度过高和较差的环境卫生设施会加速这种疾病的传播,因此流行率很高。

由于人们不能因以往感染过甲肝病毒而对其产生免疫力,因此到甲肝流行地区旅行的人感染的风险很高。

在我国人群总感染率为8.9%,农村高于城市,城乡差异最大,年龄段多在20岁以下,西部地区高于东部沿海。

[临床症状与体征]

无论何种类型的肝炎轻重因患者的免疫力及尚不清楚的某些病毒-宿主因素而异,轻者如普通感冒,重者可发生暴发性、致死性肝功能衰竭。

肝炎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厌食、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发热,有的患者可能突发荨麻疹、关节疼痛,尤其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而感染3-10日后出现尿色加深,随后出现黄疸,全身症状可能在黄疸期有所好转,肝内胆汁淤积可能发生,而且通常在发病的1-2周内黄疸最明显,然后在2-4周的恢复期逐渐消退。

体检时可见不同程度的黄疸,通常肝肿大并触痛,但边缘平滑且质软,15%-20%的患者有轻度的脾肿大。

无并发症的患者找不到慢性肝病的体征。

甲型肝炎是最轻型的和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多数病例属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病程在6个月之内迅速康复。

[合并症]

重型肝炎常出现明显出血倾向、神经系统症状及肝肾综合征表现。

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脑水肿、感染及急性肾功衰而死亡。

[常用诊断方法]

一、肝脏酶学检查: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是血清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又称谷丙转氨酶(AL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SGOT)(又称谷草转氨酶(AST)),r-谷氨酰转肽酶(r-GT或GGT)对肝细胞的受损具有更强的特异性。

急性肝炎的特点是转氨酶显著增高,以ALT迅速升高为主。

在血清中一般AST/ALT<1.15,典型时可达到500-2000IU/L,酶水平的高低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二、血清免疫学检查:

甲型肝炎的抗体(抗-HAV抗体IgM型)在感染一出现即可在血液中检测得到,并且保持大约3个月。

第二种抗体(抗-HAV抗体IgG型)在感染出现后的数周出现,在血液中无限期地持续存在下去,并可使患者产生免疫力。

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升高先于黄疸出现,在出现黄疸之后的1到2天达到最高值。

在黄疸消退后,AST可保持升高数周,偶尔持续时间可达6个月。

[防治原则]

肝炎患者的治疗应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适当辅以药物,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甲型肝炎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

自从1992年一种疫苗投入使用以来,对甲型肝炎可采用疫苗进行预防性治疗。

对到甲肝流行地区旅行的人建议采用这种预防手段,同时,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也有义务提供疫苗注射。

[预后]

病程通常是良性的,不会转化为慢性肝病,也不会缩短患者寿命。

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少于0.1%),疾病可能会非常严重,并伴有急性肝坏死、肝昏迷并可导致死亡。

据199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资料(感染人数31万人):

病死率0.05%(国外0.1%),98.68%在6个月内治愈并恢复工作。

核保所需资料

[健康告知]

以下因素会影响肝脏疾患发生的风险程度

一、客户工作性质(是否从事重体力劳动?

工作强度是否过大?

);

二、生活习惯(生活有无规律?

是否经常熬夜?

);

三、饮酒嗜好(度数、量、频率、年数);

四、有无长期用药史、家族史;

五、某些疾病的发生对肝脏会造成不良影响,例如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肝胆管结石、肝血管瘤、血吸虫病等其它影响肝脏的基础疾病。

上述因素均会增加肝脏的风险,加重肝脏损害。

[健康问卷]

如投保信息不足以支持核保,可选择下发肝脏疾病问卷的方式进一步收集,重点关注病程(感染的时间和病因)、临床症状、就诊情况、目前恢复情况等信息;

[病历资料]

由于肝炎病因的多样性及预后的多样性,因此对于投保告知有“肝炎”病史的迅息者(即使告知为甲型肝炎),一般也还需客户自行提供或调阅其住院或门诊病历、既往血清免疫学检查(血清抗HAV)、肝功、腹部B超检查报告等,以明确肝炎的具体分型及病因(除病毒性肝炎外,尚有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

[体检]

体检项目:

普检、

肝脏功能检查(ALT.AST.GGT)、

肝、脾B超影像学检查、

病毒血清学检查(抗-HAV)、

甲胎蛋白检查。

体检结果应重点关注以下

(1)-(4):

(1)普检:

观察有无黄疸、触诊有无肝脾肿大、质地柔韧程度

(2)肝脏酶学检查(ALT、AST、r-GT):

判断目前肝脏功能损害程度(3)病毒血清学检查(抗-HAV)(4)肝、脾B超:

可提示肝炎病毒感染后肝脏受损情况

健康险评估

病史

核保评估

处于发病期

延期至临床康复

完全临床康复,肝功水平正常

≤3月

延期至临床康复后3个月

>3月

标准体

 

乙型肝炎

疾病医学概述

[定义]

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引起的肝脏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

[病因分型]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最具特点和最复杂的病毒,它是一个由外壳(HBsAg)和核心(HBcAg)组成的双链DNA病毒。

HBV的核心由DNA多聚酶、HbcAg、HbeAg组成。

内核在受染肝细胞内复制,外壳留在细胞浆中,它可以用免疫学方法在血清中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形式被检测出来。

目前发现有三种不同的抗原-抗体系统与HBV有关:

名称

病理学

传染性

表面抗原HBsAg

与病毒外壳有关,是病毒急性感染的依据。

现传染性

表面抗体HBsAb

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表示患者过去已感染过乙肝病毒且具有相对抵抗力。

也可以是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健康人。

存在免疫或保护

E-抗原

HBeAg

来源于病毒核心的一种多肽,仅在HBsAg阳性血清中可以检测到.它的存在反映病毒在活动性复制,并容易进展为慢性肝炎。

强传染性

E-抗体

HBeAb

标志着病毒的复制开始减退,恢复期开始。

感染缓解后预后良好。

恢复期或曾经感染

核心抗原HBcAg

与病毒内核相关,在被感染的肝细胞内可检出,一般在血清中不能检出。

核心抗体HBcAb

常在临床发作时逐渐出现,然后其滴度逐渐下降,通常可持续数年或终身,

HBcIgG

曾经感染或慢性病毒携带者

HBcIgM

急性感染期

乙肝病毒DNAHBDNA

这是最好的感染性指标,不论是否存在抗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它都会持续存在。

强传染性

[流行病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由肠道外途径(如输血,经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性接触或垂直传播(母婴传播)传播的。

最后一种途径在某些人群中尤其普遍(中国,东南亚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中约有10-15%的人有慢性感染。

潜伏期约6-25周。

[病因或易患因素]

乙型肝炎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在我国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左右,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东部沿海高于西部,长江以南高于长江以北。

当母亲为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时,或在怀孕后三个月或产后初期感染HBV时,最常发生母婴传播(垂直传播)。

90%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eAg)呈阳性的女性所生的婴儿会被感染,而在HBeAg呈阴性的女性所生的婴儿中约只有10-15%会被感染。

由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足以中和病毒,因此,在垂直传播情况下,儿童和婴儿感染者90%以上会发展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其发生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较成年后感染的发生率要高。

对婴儿持续感染的风险最有效的预报指征是母亲乙型肝炎DNA的水平。

通过对高流行区的孕妇进行筛查,并通过注射特别的抗体使新生儿在出生时即对之具有免疫力可以防止乙肝病毒的垂直传播。

此方法的成功率约为95%。

[临床分型]

根据黄疸的有无、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临床上可将乙型肝炎分为急性肝炎(可分为黄疸型和无黄疸型)、慢性肝炎(迁延性和活动性)、重症肝炎(急性和亚急性)和淤胆型肝炎。

急性肝炎:

指病程在6个月之内的,急性黄疸型肝炎病程约2-3个月,临床表现有皮肤及巩膜出现黄染,以甲型肝炎多见。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较黄疸型为多,大多数缓慢起病,临床表现无黄疸症状,大约在3-6个月内恢复健康,但部分病例转为慢性,见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慢性肝炎:

不论病因如何,持续时间超过六个月的任何肝脏炎症均可被定义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最常见的病因有:

病毒性疾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狼疮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药物和毒性物质)、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酒精性肝炎。

慢性肝炎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慢性迁延性肝炎(CPH)是指急性肝炎病人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有乏力、食欲不振、肝区隐痛、腹胀等症状,肝功能轻度异常或反复波动,以上情况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指症状和体征持续1年以上,可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

肝脾多肿大,常有压痛和质地改变,肝功能持续异常或有明显波动,部分病人出现皮肤黝黑,进行性脾肿大、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慢性活动性肝炎预后不良,通常进展为肝硬化、发生肝功能衰竭和肝细胞癌的风险较高。

[临床症状与体征]

无论何种类型的肝炎轻重因病人的免疫力及尚不清楚的某些病毒-宿主因素而异,轻者如普通感冒,重者可发生暴发性、致死性肝功能衰竭。

肝炎的前驱症状表现为厌食、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发热,有的病人可能突发荨麻疹、关节疼痛,尤其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而感染3-10日后出现尿色加深,随后出现黄疸,全身症状可能在黄疸期有所好转,肝内胆汁淤积可能发生,而且通常在发病的1-2周内黄疸最明显,然后在2-4周的恢复期逐渐消退。

体检时可见不同程度的黄疸,通常肝肿大并触痛,但边缘平滑且质软,15%-20%的病人有轻度的脾肿大。

无并发症的患者找不到慢性肝病的体征。

急性乙型肝炎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亚临床型或临床型。

在亚临床型感染中,只能通过血液化验结果异常反映肝脏损伤存在,但没有黄疸和症状、肝酶也不升高,感染了乙肝病毒的新生儿和年龄较小的儿童多为无症状感染。

有症状的乙肝病毒感染的病理表现从轻度到爆发型(1%)不等,并可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

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是无症状的,或表现为乏力、隐约的不健康状态和/或肝肿大。

异常的肝功能化验结果可持续存在数年。

[合并症]

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可出现肝外多脏器损害的症状,如关节炎、肾炎、结肠炎、甲状腺炎、心肌炎、胸膜炎及眼口干燥综合征等,其中以关节炎和慢性肾炎多见。

重型肝炎常出现明显出血倾向、神经系统症状及肝肾综合征表现。

常合并消化道出血、脑水肿、感染及急性肾功衰而死亡。

[常用诊断方法]

一、肝脏酶学检查:

肝炎的病程可以根据肝功能的结果进行评估,常用的肝功能指标是血清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SGPT)(又称谷丙转氨酶(ALT))和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SGOT)(又称谷草转氨酶(AST))是诊断肝炎的常用指标,r-谷氨酰转肽酶(r-GT或GGT)对肝细胞的受损具有更强的特异性,在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时可表现为升高,在肝癌时会升高尤其明显,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应酬性饮酒或偶尔一次的大量饮酒一般不会造成r-GT升高,只有当每日饮酒大于60ml且持续一段时期时,与会导致r-GT升高。

1.急性肝炎的特点是转氨酶显著增高,以ALT迅速升高为主。

在血清中一般AST/ALT<1.15,典型时可达到500-2000IU/L,酶水平的高低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

2.慢性肝炎的肝功能异常程度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轻者ALT略有升高,中度者ALT和AST反复或持续中度升高,重度患者除ALT和AST反复明显升高外,还有碱性磷酸酶(ALP)、r-谷氨酰转移酶(GGT)、胆红素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减少。

3.在肝硬化和肝癌时,AST>ALT,肝硬化时AST/ALT=1.7-1.8,肝癌时可大至3.0,而阻塞性黄疸则AST/ALT<1。

4.甲胎蛋白的正常值在0-10ng/l(非孕妇和男性),在怀孕妇女中,AFP升高大约3-4倍,AFP在10-2000ng/l之间提示其它肝脏疾病(可以是肝炎或肝硬化),若AFP>2000ng/l时应高度怀疑肝细胞型肝癌。

二、血清免疫学检查:

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确诊主要依赖血清抗原、抗体测定。

乙肝病毒感染的诊断需要识别血清学标记物。

通过这些标记物可以鉴别急性、慢性、病毒复制期和非复制期以及康复期。

主要血清学标记物及所代表的临床意义如下:

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常见模型分析

序号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

1

+

-

+

-

+

俗称“大三阳”,

(1)急、慢性乙肝

(2)提示HBV复制(3)病情处于活动制(4)有较强传染性

2

+

-

-

-

+

(1)急性HBV感染

(2)HBsAg携带者(3)传染性较弱(4)慢性迁延性肝炎

3

+

-

+

-

-

(1)早期HBV感染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2)易转成慢性肝炎

4

+

-

-

+

+

俗称“小三阳”,

(1)急性乙肝趋向恢复

(2)传染性弱(3)长期持续易癌变

5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序号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

6

+

-

-

+

-

(1)慢性HBV携带者易转阴

(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

-

+

-

-

-

(1)被动或主动免疫后

(2)乙肝病毒感染后已恢复,有免疫力

8

-

+

-

+

+

(1)急性HBV感染后恢复

(2)近期感染过HBV,有免疫力

9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

(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基本无传染性

10

-

+

-

-

+

(1)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

(2)非典型恢复期,急性HBV感染中、后期

11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

(2)急性HBV感染窗口期

12

-

-

+

-

-

(1)非典型急性感染

(2)提示非甲非乙型肝炎

[防治原则]

一、以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适当辅以药物,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和使用对肝脏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