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6331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3.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docx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docx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说明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

概念规划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4.4

一、序论

(一)规划背景

重庆直辖后,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在主城核心区(中梁山和铜锣山之间),截止2000年度,城市人口规模已达到349.1万人,已建设用地规模为188平方公里,超出《总体规划》确定的2000年175平方公里的目标13平方公里,用地日益紧张。

随着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桥梁、穿山隧道等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的实施,为在更大范围内统筹安排城市空间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同时,两山之外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重庆市总体形成“北移、东进、西拓、南扩”的战略构思。

其中,“西拓”指由中梁山、大渡口、沙坪坝向蔡家组团以及歌乐山西侧的西彭、西永、白市驿一带槽谷平坝推进,这片用地分属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和江津市。

近年来,随着九龙坡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位于中梁山以东的主城核心区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且核心区内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传统产业“退二进三”,进行土地功能置换急需相应的空间。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的制造业中心城市,第二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支撑,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的重要工业基地,必须为第二产业提供足够的发展用地,同时,在未来二十年内,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将急剧增加,城市用地应增大,这些因素都要求拓展城市空间,增加城市建设用地,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了保证九龙坡区经济持速增长,开拓新的城市空间,构架新的城市格局,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九龙坡区对周边城镇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九龙坡区政府经过认真研究,科学论证,决定加大西彭、白市驿组团发展力度,这与重庆市发展战略不谋而合。

受市规划局和九龙坡区政府委托,我院于2003年9月着手编制《重庆市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概念规划》。

(二)规划范围

西部新城指重庆市主城核心区以西,中梁山和缙云山之间的用地,按行政区划分属北碚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和江津市,其中包括重庆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北碚、西永、白市驿、西彭四个组团。

本次规划的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是属九龙坡区用地,包括含谷、白市驿、金凤、走马、巴福、陶家、石板、西彭和铜罐驿九镇,面积347.5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6-2020)》;

4.《特大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5.《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重庆市城镇发展战略研究》。

(四)规划期限

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中期(2011-2020年)和远景。

(五)规划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为指导,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概况

(一)区位

重庆西部新城(白市驿—西彭组团)位于中梁山以西,缙云山以东,长江以北,沙坪坝区的西部大学城以南。

该区用地平坦开阔,环境优美,从含谷经成渝高速路至重庆渝中区19公里,经中环线至江北机场52公里,经华福大道至九龙坡港22公里,用地范围内的白市驿、西彭是重庆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重要外围组团。

成渝高速公路在北部穿过。

成渝铁路沿长江边在新城南部环绕而过,襄渝铁路在新城东部穿过,规划主城区绕城高速环路(外环)将从新城的西边通过,规划中环和渝滇高速公路从新城东面通过。

(二)自然资源

1.地形、地貌

该地区属缓丘地形,地势平坦,约60%的用地坡度低于5%,约30%的用地坡度在5-25度之间,剩下的约10%的用地坡度大于25度,寨山坪位于该区中北部,最高标高547.6米,是区内中央制高点,中梁山在本区最高标高658.8米,缙云山在本区内最高标高713.9米。

 

表一用地坡度面积表

用地坡度

用地面积

(Km2)

比例

(%)

0-5%

209.2

60.2

5-15%

41.7

12.0

15-25%

20.5

5.9

25%-25度

39.6

11.4

大于25度

36.5

10.5

合计

347.5

100

2.气候、气象

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以温暖湿润天气为主,雨量充沛,雨热同步,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15.5℃,无霜期360天,年降雨量1100-1300毫米。

受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影响,最多风向为偏北风,次为偏南风,四季平均风速较小。

3.水文、地质

区内有大溪河、梁滩河两条溪流穿过,有龙潭沟、廖家沟、大沟河、马家沟等大小36座水库。

该区分为两大流域,北面属嘉陵江流域,南面属长江流域。

根据《九龙坡西部新城概念性规划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规划区东侧和西北侧为低山,中部为地形平坦,较平坦和低丘平坝,山前及江岸、西南侧为高丘陵、深切割丘陵。

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是平坝、低丘平坝简单,山地、高丘陵、深丘陵及部分低丘陵中等复杂,局部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的陡崖陡坡地段为复杂。

平坝、低丘平坝区是好的规划用地。

东西两侧深切丘陵中的大石盆、赵家湾、学堂湾鹰咀岩、石板场东的陡崖陡坡和低丘陵的马鞍山、老鹰咀陡崖一带的局部地段。

分布十分不均,从规模上看,西彭镇的灾害体占全区灾害体总体积的86.12%,其余均为较分散,个数多、体积小,均为老滑坡体的复活,当前处于基本稳定和欠稳定状态。

中梁山槽谷有岩溶问题。

规划区中部的白市驿、龙凤场、西彭一带的平坝和低丘平坝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和低易发区,占规划区面积51.60%;其余的绝大部分地域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占规划区面积44.81%;地质灾害集中、较集中的陡崖陡坡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高丘陵,深丘陵等的局部地带,占规划区面积3.59%。

4.土壤

该区属中部平行岭谷工程地质亚区,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沿山包括部分黄壤、石灰岩土和水稻土。

适宜马尾松、乔木、柑桔生长。

5.植被

该区属农业区,以种植水稻、小麦蔬菜为主,沿溪流竹林茂密,中梁山、缙云山脉森林以马尾松为主,有少量樟楠。

白市驿镇有万亩荷塘,铜罐驿镇有万亩桔林,走马镇有万亩桃林。

 

6.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煤、天然气和部分金属矿产。

煤分布于白市驿地区,煤层薄,可采煤层少。

天然气分布于石板、走马等地,有较大开采价值。

金属矿产包括铁和砂金,铁分布于白市驿,砂金分布于西彭、铜罐驿。

(三)人口

该区现有人口25.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77万人,城镇化水平25.43%,人口密度734人/平方公里。

据1997年至2002年的人口资料分析,该区九镇人口有三个特点:

1.人口持续缓慢减少

1997年到2002年人口减少了3593人,平均每年减少600人,人口数量的减少主要是机械负增加,反映了重庆主城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由郊区向主城核心区流动的实际情况,但这种人口的变化受政策、经济(职业岗位)等因素影响很大。

2.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西部九镇的人口分布差异明显。

其平均人口密度为734人/平方公里,其中铜罐驿镇人口密度最大,为1135人/平方公里,石板镇人口密度最小,为358人/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的大小与该区域产业集聚程度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长江沿线是铝加工、化学工业的集中地带,位于沿江地区的西彭和铜罐驿两镇人口密度最大,石板镇是以农业为主导的镇,加之地形以山地为主,人口密度最小。

3.非农业人口比重持续增长,增长速度逐年加快

1997年以来,非农业人口由63170人增长到67741人,净增4571人,平均每年增长762人。

(四)土地利用

规划区总面积347.5平方公里,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6.4平方公里(其中:

城镇建设用地11.7平方公里),林地98.8平方公里,耕地95.3平方公里,园地44.3平方公里,交通用地5.8平方公里,水域13.5平方公里,未利用地33.4平方公里。

(五)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规划区内九镇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农、林、牧、副、渔产业齐备,粮、油、麻、果、菜等作物种类繁多,铜罐驿地区的柑桔、白市驿地区的芝麻、板鸭是远近闻名的土特产。

近几年来,工业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其中包括乡镇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以铝加工、建材、化工和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由于该区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状态,农村给市场提供的商品及购买力极其有限,因此工业和商业发展迟缓,城市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九龙坡东部地区滞后。

其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经济发展的基础差、起点低、底子薄,经济实力不够强。

2.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水资源已出现短缺,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处于起始阶段,规模小,带动性不强,产业链条不够长,加工落后,服务组织薄弱;优质农产品不多,农产品质量、档次不高,在农产品结构性过剩情况下,农业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

3.工业经济中非公有制经济有一定发展,但多种经济成分尚不发达;部分国有企业长期亏损,缺乏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乡镇企业发展加快,但不少乡镇企业的集约化、园区化、科技化水平仍较低;工业技改投入不足,结构调整缓慢,产品价值含量和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4.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仍然相对落后,特别是白市驿—含谷片区的供水工程和排水设施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短缺和通讯不畅的问题仍然存在,投资环境尚待进一步优化,尚需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5.人口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人才,特别是缺乏经济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优秀年轻领导人才。

(六)道路交通

该区范围内现状公路干线主要有:

成渝高速公路、白彭一级路、白走路、跳陶路、曾金路、赖白路等。

受地形的影响,山丘的阻隔以及历史上形成“分散式”城市布置格局的限制,该区城镇基本形成了分散、分片、多中心式的布局结构。

区内正逐步构成以干线公路为轴向、县道和乡道为基础、由各区域性联络干线共同组成的“网络自由式”主骨架路网体系。

区内有两条铁路干线贯穿全区及部分支线铁路,另外还有一个军用机场—白市驿机场,白市驿机场是全国四大战备机场之一。

(七)市政基础设施

1.河流水系工程

区内河流包括大溪河和梁滩河,大溪河属长江水系,梁滩河属嘉陵江水系。

区内现状各类工程供水设施1893处(不含民井等地下水工程),其中蓄水工程1767处(水库36座),提水工程88处,引水工程38处,供水能力54453.17万立方米/年,初步形成了城镇供水以提水为主,农村供水以蓄引供水为主的格局。

梁滩河:

源于巴福镇童家石岭,由南向北流经巴福、白市驿、西永、土主、团结、凤凰、回龙坝、歇马,在北碚毛背沱汇入嘉陵江,干流全长85.4公里,流域面积511.8平方公里,河床坡降1.78‰,总落差224米,全年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67立方米/秒,其主要支流龙凤河,源于走马仰天窝,在陈家桥汇入干流,源于金凤镇的虎溪河,于土主镇汇入干流。

大溪河:

源于走马镇石坝子,流经双河(双福)、陶家、西彭等镇,在铜罐驿祠堂弯注入长江,全长40.95公里,流域面积220平方公里,河床坡降1.2‰,上游团结水库,中游跳蹬河水库、三百梯水库,较大支流沙沟河,源于白市驿清河梯,经石板在铜罐驿三道涧流入干流。

多年平均径流量0.7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22立方米/秒。

2.电力工程

区内现由重庆电网供电,电网电压等级结构为220KV/110KV/35KV/10KV/0.4KV共五级。

现有220KV变电站三座,主变总装机容量为360MVA。

110KV变电站6座,主变总装机容量为286MVA,其中西铝厂有两座110KV专用变电站,碱胺有一座110KV专用变电站。

35KV变电站8座,其中专用变电站4座。

电力供给状况主要有三个管区,白市驿一带由沙坪坝供电局供电;中梁山脉部分由杨家坪供电局供电;石板至西彭等大部分地区由江津供电局供电。

3.燃气工程

区内西彭、陶家、白市驿等已使用天然气。

其中西彭镇有三个配气站,分别属于三个不同的产权主管部门。

白市驿有自歌乐山阀井接出的小管道。

4.石油输油管道工程

区内现有一条兰—成—渝石油输油管道呈东西向穿过陶家镇、巴福镇,向西直到永川分输站,向东到达大渡口区中国石油重庆末站。

该石油输油管道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中重要部分。

5.通信工程

区内九个城镇中,每个城镇均有电信通信设施,各城镇敷设有架空通信线路。

有线电视、中国移动通信、中国联通等已覆盖全区。

6.给水工程

区内公用自来水厂有2座:

铜罐驿水厂和白市驿水厂,总供水量103.4万立方米/年。

其中铜罐驿水厂供水65万立方米/年,供工业用水35万立方米,供生活用水30万立方米;白市驿水厂供水38.4万立方米/年,全部为生活用水。

区内自备水厂有19家,总供水2576.08万立方米/年,其中供工业用水1586.7万立方米/年,供生活用水792.1万立方米/年。

7.排水工程

该区由于地处四川盆地的丘陵区,地势基本向长江河谷倾斜。

根据地形条件分析,按自然分水岭,分为南、北两大排水流域:

北部为梁滩河排水流域(在本区内面积110Km2);南部为大溪河排水流域(在本区内面积220Km2),所有的雨水将沿地形最低处排入就近水体,目前无污水处理厂设施,污水基本未作处理直接排入水体。

(八)文物古迹

区内有历史文化名镇——走马镇,在白市驿镇新店子村发现蜀汉早期砖石墓,金凤镇有两千年前的西汉古墓群。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四川省第一次党代会会址即周公植烈士故居、周公植烈士墓、巴人船棺遗址、洛五洞。

走马镇西邻璧山县,南毗江津市,有“一脚踏三县”之称。

因走马场建在一形似走马的山岗上得名,过去亦称“走马岗”。

走马镇由一条东西走向,略有缓坡的石板街和两旁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的民居宅院和寺庙建筑组成。

至今走马场街道的格局基本未变,场口的古黄桷树,走马场古城门洞,关帝庙和戏楼,进场口的过街楼以及尚存的传统民居和传统生活方式,都显现出走马镇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风貌和古朴典雅的韵味。

同时也带来了民间传统文化的发展,其茶馆文化、川剧清唱、民间故事、唱山歌等民间艺术遗传至今,已受到国内外民俗文化专家的重视,并在此进行了学术考察和采风活动。

(九)旅游资源

1.人文历史资源

(1)以巴渝文化为底蕴的走马古胜及民间故事,对山歌、女子龙等民俗风情。

(2)以白市驿机场为主体的抗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重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在亚太战区的指挥中心,是中印缅战区的指挥中心。

位于今重庆九龙坡区的白市驿机场,是盟军飞虎队的空军基地。

(3)宗教文化

白塔坪慈云寺:

建于北宋初期,当时香火鼎盛,有“大和尚五万五,小和尚不要数”之说,现虽仅存遗址,但民间口碑远播,有相当强的号召力。

龚二老爷庙:

处在本区中一个很好的制高点上,既是一个宗教遗址,又是设立观景台的好地方。

门外的石壁上,有一幅“根石之恋”的自然奇景,树根紧搂石壁,相依为命,顽强挺立,换发青翠。

白塔(传说是高僧舍利塔):

建于清咸丰年间,地处白塔坪森林中的制高点,距古寨下端50米,已倒塌。

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

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再建于清朝宣统年间护林碑《禁山会》,位于慈云寺路口,这是九龙坡最早的防止山火,保护森林的官府通告。

通告辞句生动通俗,碑文清晰可见,是在森林旅游中弘扬生态意识的很好的切入点。

(4)寨山坪古寨遗址

寨山坪是该区北部中央突起的一座山梁,顾名思义有山、有寨,而且地势平坦。

寨山坪属白市驿向斜低山,方山突起,延绵约20华里,跨西永、陈家桥、虎溪、曾家、金凤、白市驿、含谷等镇,南北狭长而中部平阔。

主峰香炉山,海拔537米。

山顶有古寨,长7里,宽4里,十余座寨门。

目前尚存两座,以及古寨城墙基石还依稀可见。

金秋季节,满山遍野红桔飘香,十分诱人。

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2.自然资源

区内由于中梁山和缙云山的阻隔,山水大体保持自然生态地理地貌,中梁山、缙云山森林茂密,山体雄伟峻美,高耸的山峰、裸露的岩壁、陡峭的山峦、纵横交错的深涧、幽谷及多层次的山岳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

森林竹海是白塔坪的典型景观。

马尾松林景观、杉木林景观、杉竹混交林景观、竹林景观应有尽有。

金凤的白塔坪、九凤山,含谷的寨山坪都有较好开发价值。

区内水库众多,河流环绕,具有典型的田园风光和山水自然风光。

现有白鹭保护区,女儿丘千亩荷塘。

白市驿机场是中国抗战历史的重要纪念建筑。

此外还有清朝摩崖石刻,卧龙潭风景区和农业观光园(花果菜)。

白市驿镇享有川剧之乡的美誉。

3.旅游设施

区内已有白鹭山庄、海兰云天、天赐温泉等为代表的一批旅游度假村,有一定的接待能力。

三、发展态势分析预测

(一)中国城市化空间布局

根据《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1-2002)》研究,到2010年,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将基本实现城市化,由于我国经济仍属发展初期,经济发展以极化效益为主,即经济活动集中在某一地理位置,在这里集中配置资金、技术、信息、配套设施等,并使其产生极大的磁铁引力。

我国城市总的趋势是一个聚集极化的过程,东、中、西部在这个总趋势下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化应以大城市群发展为主

走以大城市为主导的集约型城市化道路。

使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体之间相互分工、紧密关联,群体内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是整个城市群体发展的组成部分。

2.中国中部地区的城市化应走以中间突破为主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道路

这一地区的城市化要走以中间突破为主的大中小城市发展并举道路。

重点发展县城城镇和标准镇。

尤其是县城的扩展。

要加快大中心城市的发展。

3.中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应走重点抓好区域中心城市的道路

重点突破的道路是:

采取集中开发、集中投资的方法,重点建设若干基础好、交通条件便利的区域中心城市,使之逐步发展成为具备一定辐射力的增长极,有步骤地发展和新建一批工矿、工贸新城市。

与此同时,要注意充实和提高重庆、成都、贵阳、昆明、南宁、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现有的大城市,注意发挥其极化、扩散效应,使之成为西部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据点”和促进城市化发展的重要依托。

(二)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战略

1.重庆市的战略定位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长江三峡生态功能区,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和西部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增长极之一。

重庆市定位分为“大重庆”和“小重庆”两个层次,“大重庆”指重庆市域;“小重庆”指都市经济圈。

(1)“大重庆”(重庆市域)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功能区,分解为:

都市发达经济圈——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都市发达经济圈要集中体现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北部新区、中央商务区、重庆信息港以及数字化、网络化工程建设,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

渝西经济走廊——现代制造业基地;

渝西经济走廊要突出工业化,加快城镇化,逐步发展成为全市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抓好重点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集群等新的区域产业组织形式和模式。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功能区。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在战略上,近期以移民开发为重点,要抓住投资高潮期,结合移民搬迁、生态环境建设,依托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建成绿色产品生产加工、能源生产、载电体工业基地和旅游休闲胜地。

中长期以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建设长江流域生态屏障,通过在较高起点上的规划建设、产业重构、城镇重建和社会经济系统重组,构筑强大的生态功能,以生态功能建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2)“小重庆”(都市区)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2.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

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交流和辐射带动功能。

科教兴渝战略。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市民素质。

培养、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

信息化战略。

城镇化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3.重庆市特色产业带

渝蓉产业带。

包括成渝高速公路和成渝铁路沿线城镇,重点发展以现代制造业为代表的机械加工工业,建设生物工程产业基地、轻工名品产业带和近郊旅游经济带。

渝宜产业带。

渝怀产业带。

渝遂产业带。

渝黔产业带。

4.战略重点

(1)加强主城外围组团建设

将中梁山以西近200平方公里的用地开辟成为主城区拓展的重点区域。

使这片土地成为接纳主城区外迁工业和再造重庆工业的基地,有利于与成都发展产业集群和建立产业配套关系,同时可以为北部新区配置商务、行政、居住功能腾出空间。

(2)构筑渝蓉大都市圈

面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都市圈迅速崛起的新的区域发展格局下,重庆要加快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强与成都的经济联系、互补和融合,构建“渝蓉大都市圈”,增强与成都的空间偶合关系和联动发展,培育我国内陆的强势区域。

(三)重庆城市化发展战略

1.城镇发展目标与方针

城镇体系发展目标:

以三大城市经济区为基础,依托交通干线,点轴式发展,建构城镇群,发展城市连绵带,逐步形成以特大城市为核心,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为增长极,中小城市和中心镇为主体,其他小城镇拱卫的级次分明、结构合理、点轴相连、互动并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城镇发展方针:

着力建设特大城市,加快培育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有条件的建制镇。

坚持分类指导原则,特大城市“做强、做靓”,大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做大、做优”,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做特、做精”,梯次带动与网络辐射相结合,逐步推进全市城镇空间协调发展。

2.城镇空间组织

依托交通干线优化城镇布局,点轴式发展,城镇群集合。

全市构建三个城镇群:

中西部城镇群、东北部城镇群、东南部城镇群。

形成西线、北线、南线三个城镇轴。

中西部城镇群:

即重庆都市圈,包括中西部城市经济区范围内的城镇,该城镇群呈核心紧凑,边缘弹性拓展、圈层网络状发展。

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高人口密度和高城镇密度的城市地区。

西线城镇发展轴:

依托成渝高速公路、成渝公路、成渝铁路构成的交通走廊,以都市区和永川为主要节点,向西发展的城镇发展轴。

北线城镇发展轴:

依托嘉陵江、兰渝铁路、遂渝铁路、遂渝高速公路构成的交通走廊,以都市区和合川为主要节点,向北发展的城镇发展轴。

南线城镇发展轴:

依托长江、渝万、渝长高速公路构成的交通走廊,以都市区和涪陵为主要节点,向东发展的城镇发展轴。

突出核心集聚和沿路发展战略,远期形成渝蓉经济区中重要城市连绵带,是重庆与西部城市集群紧密联系的基础,作为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战略区域。

(四)九龙坡区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城市化发展战略

1.产业概况

九龙坡区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铝加工业、机电工业为主导的门类齐全、综合配套性强的工业经济体系,包括机械、建材、医药、化工、医药、电子、纺织、造纸、食品等30多个行业,100多个门类,2万多个品种的完整的综合性工业体系。

2002年,全区10大主要行业中,汽车摩托车制造业,铝加工、医药制造业和玻璃制品业等4个行业在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原值、利税总额中分别占65.05%、44.7%、98.12%,是九龙坡区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柱。

2002年,九龙坡区规模工业企业232家,工业总产值290亿元,占全市的六分之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3.71亿元,占全市的21.3%;工业增加值66亿元,占全区GDP的48.7%;第二产业就业人数26万人,占全区就业人数的5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71亿元,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36.7%;工业税收6.1亿元,占全区税收的55.5%(不含高新区)。

2.产业发展比较优势

(1)九龙坡区工业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