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发声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2438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播音发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播音发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播音发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播音发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播音发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播音发声教案.docx

《播音发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播音发声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播音发声教案.docx

播音发声教案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教案

课程名称实用播音教程

(一)

系别播音系

班级

授课教师

 

第1—3周

授课日期

2011年9月28日、2011年9月29日、2011年10月12日、2011年10月13日、2011年10月19日、2011年10月20日

授课方式

讲授与实训

课题

呼吸控制与训练

课节

12

使学生了解呼吸器官和呼吸的原理、气息控制的要领,掌握播音过程中气息控制,气息调节的方法,学会气息控制,进行呼吸控制训练

重点

气息控制的要领,掌握播音过程中气息控制,气息调节的方法

难点

播音过程中气息控制,气息调节的方法

一、气息的作用

“气者音之帅”;“气动则声发”

(一)声带富于弹性的来源

(二)语句连贯的基础

(三)吐字清晰有力的动力

(四)感情色彩变化的依托

二、呼吸器官

1、呼吸器官

呼吸器官是发音的动力系统,由肺、气管、胸腔、横膈膜及腹肌组成。

其中最主要的是肺、胸腔及横隔膜。

它们是呼吸运动的联合体,艺术语言发声需要的胸腹式联合呼吸就是靠这些器官来完成的。

1)肺:

肺分左右两侧,是由含有许多弹性纤维的上皮组织组成的。

肺叶内布满了空的肺泡,状如海绵,具有明显的伸展性和弹性。

肺上端是气管,和口腔通连。

气管入肺的地方分成两个气管支,气管支再分成若干小气管支,每个小气管支又派生出许多微气管支,最后通向肺泡,布满肺的全部。

肺长在胸腔中,表面有一层胸廓,吸气时胸廓扩张,肺也随之扩张,气通过口、鼻、气管,支气管吸入肺中,肺的容积增大。

呼气时,胸廓回收,肺回缩容积减小,气就从肺里排出体外,这呼出的气息就是发音的动力。

2)胸腔:

胸内的体腔部分是胸腔。

胸腔外部是胸廓,它是十二对弓形的肋骨,肋软骨,胸骨和胸椎等构成的骨支架。

肋骨之间有两层肌肉,肋间内肌在里层,肋间外肌在外层。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扩张,胸腔的前后径左右增大。

呼气时,肋间内肌收缩,肋骨回到原位,胸腔缩小。

肋间内外肌是呼吸运动中较容易感觉到的肌肉,它们协同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构成了人类的胸式呼吸。

3)横膈膜:

亦称膈肌,位于肺的下面,边缘与肋骨相连,把胸腔和腹腔隔开,是一层可以上下活动的弹性膜。

它有两个穹隆部,顶峰都朝着肺底部,吸气时,膈肌收缩下降,胸腔容积增大,呼气时,膈肌上升恢复常态,胸腔容积缩小。

生理实验显示,膈肌下降一厘米,胸腔容积能增大250-300毫升,膈的高低位置最大可相差3-4厘米。

膈肌属吸气肌,它对吸气量的增加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呼吸原理

使胸腔扩大的肌肉称为吸气肌肉群,它包括膈肌、肋间外肌、上后锯肌、横突肋骨肌及横大肌等。

把使胸腔缩小的肌肉称为呼气肌肉群,它包括肋骨内肌、下后锯肌、腹横肌以及腹直肌、腹内肌和腹外肌等。

当吸气肌肉群收缩时,由于膈肌下降,弓形的肋骨提高和扩展,胸腔扩大,空气经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进入肺泡,人们就完成了吸气的过程。

呼气时呼气肌肉群收缩,胸腔缩小,气流排出体外,这就是人们呼吸的一般原理。

在生活中人们的呼吸是一处自然的自律性生理活动。

安静时的呼吸量为500毫升,吸与呼的时间比约为1:

1.2。

言语发声时呼吸量约1000-1500毫升,吸与呼的时间比约为1.5-1.8。

经过训练后的发声呼吸量可以更大,时间可以更慢,这就为呼吸控制训练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四、呼吸的方式          

常见的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及胸腹联合呼吸。

1)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一种浅呼吸,主要靠肋骨的活动扩张胸腔的前后左右径来吸气。

由于膈肌下降的幅度很小,胸腔扩张不充分,进气量小,声音听起来窄小,虚而不实没有根基。

在艺术语言发声中一般不用胸式呼吸。

2)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是一种深呼吸,吸气时由于横膈膜下降使得腹部内脏向前向下移动,扩大了胸腔的上下径。

腹式呼吸的吸气量大,较深,生活中一般男性采用腹式呼吸的方式多些。

用这种呼吸法比胸式呼吸法呼气力量强一些,声音听来不那么吃力,但声音显得暗、沉,要调节明亮的音色就不那么容易。

所以从艺术语言的发声要求来说,腹式呼吸也不合适。

3)胸腹联合呼吸

胸腹联合呼吸是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的联合应用,是靠肋骨和横膈膜的协同运动来实现的,也叫“胸膈呼吸法”。

这种呼吸法使胸腔在吸气肌肉群的作用下,使肋骨提高扩展,扩大了胸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横膈的收缩、下降又增加了胸腔容积的上下径,气息的呼吸量大,比较稳健,利于控制。

用这种气息状态去发声,容易产生坚实响亮的声音。

胸腹联合呼吸法是艺术语言工作者较为理想的呼吸方法。

五、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总体感觉

随着气流从口鼻同时吸入,两肋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渐紧,小腹控制渐强。

呼气时,保持住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膈肌和两肋使其不能回弹。

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最后仍要有控制的感觉。

而膈肌和两肋则在这种控制的感觉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

在发声状态中,腹肌控制的强弱是随着思想感情的运动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

六、气息控制

 1、气息控制的要领

所谓气息控制的要领是指胸腹联合呼吸状态下的气息控制。

吸气的要领:

吸气时,全身放松,肩不要耸起来,口鼻同时进气,吸气肌肉群收缩,把气吸到肺的底部,感觉两肋得到充分的扩展,膈肌下降,腰部鼓起来,裤腰渐紧,腹部肌肉向小腹丹田处呈收缩的感觉,腹部保持不凸不凹的状态,腹壁“站定”,为呼气控制作准备。

呼气的要领:

呼气时,吸气肌肉群不能马上松动回弹,小腹仍保持收缩状态牵制膈肌和两肋,随着呼气肌肉群回弹式的全面回缩,两肋才缓缓回缩,膈肌缓慢上升。

小腹逐渐放松,气流缓缓地均匀地呼出,呼气的过程是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相互对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膈肌和小腹,由于膈肌不可随意调节,所以要用小腹的收缩力量来控制呼气。

气息控制的要领:

1)气沉丹田。

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以口为主。

要有一种气息吸入丹田的意念,使气息吸得深。

2)腰部鼓起来。

吸气时,膈肌下降,感觉两肋向左右展开,后腰部鼓胀,腰带渐紧,胸腔上下、左右径得到充分扩展。

3)小腹收紧。

当腰部撑胀的同时,腹壁稳健有力地微向内收,腹斜肌向脐下三指处(丹田)收紧。

2、播音过程中气息控制的感觉

 播音与其他语言艺术一样采取胸腹联合呼吸法。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气下沉,两肋开,小腹收。

但是要注意播音发声气息的强度变化灵活,幅度却不像戏曲、声乐那么大。

3、播音、主持对气息控制的基本要求

播音、主持对气息控制的要求是持久、稳劲、自如变化。

播音员播新闻或气势较大的政论性文章,用气的时间较长;主持人主持一个板块节目在话筒前要说上半小时到一小时甚至更长。

两者用声的强度非常大。

所以播音员、主持人在工作状态中声音始终要保持一定的力度才能圆满地完成播出任务。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对气息要有持久的控制能力,这种能力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基本能力。

其次,播音员、主持人的气息状态必须稳劲。

假如播音员稳不住自己的气息状态,就容易出现字音不饱满,有的字重有的字轻。

或者一个句子当中,句头一开始就重把气息用出去一大半,导致句尾气息托不住,声音听上去忽重、忽轻不稳定,让人听着非常难受。

此外,在播音的三要素情、声、气中,情是人们表达的根本,声是表达的形式,而气则是表达的基础。

气随情动,声才能随情而变化。

人们丰富的内心感受靠不同的声音色彩来表现。

这样,气息的自如变化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果播音员不会自如地控制气息的变化,只会强不会弱,气吸得过满或憋着,势必导致气息僵化,声音单一,语言的表现力差,这样,就不可能通过气息疾、徐、强、弱的控制体现出声音厚、薄、虚、实、刚、柔、明、暗等变化,就掌握不了艺术语言富于魅力的表现手段,就没法更好地用真情去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

4、气息调节的方法

1)深浅法

   有声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决定了气息状态必须富有变化。

进气量大,气息就吸得深,丹田用力就大。

进气量小,气息相对吸得浅,丹田用力就小。

在语言表现中,不同的情绪表现出不同的声音语气状态。

因此要表现不同的声音色彩必须要有气息深浅变化的调节能力。

学会丹田用力程度的不同控制。

 

2) 强弱法

有声语言声音的刚、柔与气息的强弱有关,与气息的深浅有关。

气息的强弱变化,可以从吸气深浅,进气量的大小来调节。

但气息强弱状态的调节,主要还是呼气时的力度变化所至。

比如,同样吸气深,气量大,在呼气时却可以根据声音需要来控制,较刚的声音气息较强,音量相对大,较柔的声音气息较弱,音量小。

3)疾徐法

有声语言不同语态的表达方式决定了语速的不同变化。

语速的变化与气息流速的变化有关。

气息的疾徐一般通过吸气节律的快慢来调节。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语言表达时心理节奏与语速和吸气速度是基本吻合的。

心理节奏快,吸气快,气息流速就快,语速也快。

反之,心理节奏慢,吸气相对慢,气息流速就慢,语速也慢。

当然也不排除快吸慢呼的可能。

4)补气与气口

有声语言表达,气息应该始终处于运动状态。

根据语言表达需要在语句当中或句子之间时常要灵活补气。

补气分换气、偷气、抢气、就气几种情况。

偷气,指短时无声吸气。

用在句中或句尾顿挫、连接的空隙,进气快而少,不留痕迹。

抢气,指在句中或句子间急促地吸气。

有时为了表现某种紧急情况或强烈的情绪,吸气时会带有声音。

就气,指语句虽有停顿,并不进气,而是调动肺内余气进行补充,顿挫后一气呵成,保证了语气的连贯和句子意思的完整性。

气口则与补气的多少,语速的快慢,个人气息能力的强弱有关。

补气时一定要找好气口,不能影响语意的连贯。

一般语速快气口少,语速慢气口多。

5)以情调气

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情、气、声的完美结合是表达者追求的较高境界。

俗话说“气随情变”。

不同的感情色彩,总有不同的气息状态与之相对应。

比如,爱的感情色彩,气息徐缓而深长,声音温和。

悲的感情色彩,气息沉缓如尽竭声音迟滞。

因此气息的深浅、强弱、疾徐等变化都可以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来调节。

七、需要注意的问题

•1、情感的作用

•2、使用以实声为主,虚实结合的中音

•使用低音时,声带松弛有间隙,耗气量最大

•使用高音时,声带闭合,耗气量为低音的一半

•3、调节腹肌发力状态

八、呼吸控制训练

•1、呼吸肌的训练

(1)腹肌:

仰卧起坐、单双杠举腿

(2)膈肌:

嘿、哈、““12342234~~弹发

2、正确的发音姿势

•站姿:

•“舒胸拔背,提臀收腹”。

•胸部要自然舒展,背部要挺拔。

臀部上提,腹部收紧,有“绷紧”的感觉,两脚轻松站立,采用“八字步”、“丁字步”(一脚实、一脚虚)的站姿。

•坐姿:

“含胸拔背”

•坐椅子的前三分之一,双脚自然着地,后腰挺直,身体略前倾。

注意要保持躯干不弯曲,不能坐满臀。

3、气息基本状态练习--吸气

•在进行吸气练习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肩胸放松,做到“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

(1)闻花香

•面前15公分的距离有一朵透着淡淡香气的花,你在闻这朵花香。

•感觉:

横膈膜下降,两肋扩展,意念上感觉气息沿后背脊柱而下,吸入肺底部,后腰有胀满感。

注意力放在两肋后面向左右打开支撑的感觉上。

吸气时,腹肌只要有腹壁“站定”干即可,不必用力收缩。

(2)半打哈欠

•嘴巴半开的打哈欠,体会进气最后一刻的感觉。

•感觉:

横膈膜下降,两肋扩展,意念上感觉气息沿后背脊柱而下,吸入肺底部,后腰有胀满感。

注意力放在两肋后面向左右打开支撑的感觉上。

吸气时,腹肌只要有腹壁“站定”干即可,不必用力收缩。

•(3)调整意念,感觉气息是从全身的毛细孔吸入体内的。

•感觉:

有两肋充分打开,两肋后面向左右打开支撑的感觉上。

•(4)以衣襟中间的纽扣为标记,把气缓缓吸到最下面一颗纽扣的位置。

•感觉:

体验气息下沉。

注意气息沿后背脊椎柱而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