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152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docx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docx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

上海高考地理总复习资料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系统我们把宇宙中的各种星体统称为天体。

在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

    2.主要天体恒星:

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

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同恒星相比,星云质量更大、体积更大,密度小的特点  行星:

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成球体,并能清除其公转轨道周围物体的天体。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

  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著名的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是76年  3.地月系太阳系  银河系  总星系    河外星系  4.八大行星①类地行星:

质量小、平均密度大、中心有铁核②巨行星:

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小,氢、氦、氖等元素组成  ③远日行星:

距离太阳最远,表面温度较低  5.八大行星运动特性:

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6.太阳大气层里至外:

光球——黑子【肉眼可见】  色球——耀斑、日珥  日冕——太阳风  【薄到厚,温度低到高,亮度高到低】  太阳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主要标志。

太阳活动周期为11年  8.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扰乱地球上空的短波通讯;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9.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①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③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周期适中,昼夜交替节奏适度④地球处于稳定而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1    专题2月球对地球的意义1.主要月相月相名称出现的大致出现时间时间6点~18点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三者大致在同一直线,月球居中【日食】海洋潮汐大潮小潮大潮小潮新月初一、初二上弦月初七、初八12点~24点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18点~6点三者大致在同一直线,地球居中【月食】满月十五、十六下弦月甘二甘三24点~12点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判断方式:

上上上西西,上弦月,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18时到24时位于西面,亮面向西】  2.月球表面环境的特征  质量小  引力小  没有大气  温差大,无声,漆黑的白天天空,月面地形起伏不平,环形山密布  3.月球运动:

自西向东;恒星月:

日;朔望月,日  专题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1.空间资源:

辽阔,获取外空间信息、做科学实验2.太阳能资源:

丰富、稳定    3.矿产资源:

月球上约有60多种矿藏,并富含地球上稀缺的核燃料氦-34.环境资源:

高真空、强辐射、微重力、超低温等特殊条件【太空育种】  专题4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  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西  东  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

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每隔一度相差4分钟】  ③自转特征: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自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转  ④周期:

太阳日:

24小时;恒星日:

23时56分4秒;回归年:

365天5小时48分46秒  ⑤线速度:

南北两极点线速度为零,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⑥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点角速度为零,各地都为15°/小时⑦地转偏向力:

使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无偏转【河流也受影响,只讨论河流的下游入海口处】  2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3o26′N0o23o26′S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项目时间夏至6月22日春分、秋分3月21日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太阳直射昼长最长纬度纬度北回归线北极圈内昼长纬度分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赤道全球相等南回归线南极圈内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现象;南半球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H=90°-纬度差】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P34/读图分析填表)项目太阳直射纬度时间夏至6月22日春分、秋分3月21日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北回归线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分布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北回归线向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南北两侧递减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二分日达最大值。

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黄赤交角=南北纬回归线度数【23°26?

】;南北极圈为【90°-23°26’】黄赤交角减小,回归线的纬度数就减小,极圈的纬度数增大,因此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减小,而温带的范围增大;反之亦然近日点:

1月初,公转速度快  远日点:

7月初,公转速度慢  3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五板块运动1.板块运动①岩石圈可分为六大板块②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③板块的消亡边界与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陆陆: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喜马拉雅山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阿尔卑斯山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安第斯山脉【智利地震】  海陆: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深海沟、岛弧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落基山脉  生长边界:

裂谷和洋脊、海洋  2.地震与火山①地震成因:

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  ②地震要素:

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③地震发生时,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1、震级:

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增加约30倍2、烈度:

地震的破坏程度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不一样】3、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火灾,水灾,瘟疫,海啸    4、我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的交接处,多地震5、火山成因:

地球内部岩浆受强大的压力作用  6、火山类型: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火山的好处:

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和硫磺等有用矿物,观光  坏处:

破坏农田建筑  4        专题六岩石与矿物1.岩石①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晶体颗粒较粗  喷出岩:

岩石在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晶体颗粒细小,有气孔②沉积岩:

成层堆积的疏松沉积物经重新固结二形成的岩石;有层理结构、保存动植物化石  ③变质岩:

在高温高压下,变成新的岩石;有片理结构  【黄山—花岗岩;张家界—石英砂岩;泰山—变质岩】*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学元素:

氧、硅、铝  专题七地貌1.地貌类型①流水地貌  上游:

侵蚀“V”字形峡谷----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

侵蚀-----凹岸形成曲流,河道弯曲,不利  Q堆积-----凸岸  于航运  下游:

堆积强盛-----形成三角洲  ②喀斯特地貌  我国分布:

西南各省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石灰岩地区  ③海岸地貌  海积:

沙滩,沙洲,沙堤  海蚀:

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洞  ④风成地貌  风蚀:

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积:

沙漠,沙丘  ⑤黄土地貌  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主要原因:

在流水的侵蚀下,黄土地区千沟万壑  2.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稀疏——坡度小平原海拔不超过200米  丘陵海拔不超过5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等高线较疏山地山峰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高原海拔500米以上,等高线中央稀疏,边缘密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n-1)d≤h  5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降低——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升高——洼地两个山顶间地底——鞍部  等高线弯曲,突出部分指向低处——山脊  等高线弯曲,突出部分指向高处——山谷【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3.地貌与经济建设  平原土层深厚,水分条件好——种植业干旱地区平原、盆地——畜牧业海拔较高的山地——林业坡度3°—7°种植业  >7°梯田农业>25°林业  黄土地貌——利:

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钙磷钾,有利于  农作物生长  弊:

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喀斯特地貌——土层薄,肥力低,不利于农业生产  *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

高寒缺氧,多冻土,生态脆弱  第三篇大气与天气、气候  专题八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水汽、尘埃  2.大气保温作用  太阳短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6      3.大气自地面向高空的垂直分层大气垂直分层散逸层热层特点气温变化特征及原因气流运动与人类的关系特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①反射无线电短波平流原因:

离子态的气体吸收太阳紫外线②极光特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对流原因:

热量来自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层特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原因: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特征: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原因:

近地面的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升温中间层平流层①臭氧吸收紫外线平流保护地球生命②最佳航空飞行层对流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  专题九行星风系1.热力环流  低气压冷空气下沉高气压热空气上升低气压热低气压冷空气下沉高气压冷  地面高气压冷7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受热的地方,近地面因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受热较少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

2、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在受热较多的地区,近地面因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比周围同一水平面的地区低,形成低气压;而在受热较少的地区,近地面因空气收缩下沉聚积,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

当同一水平面上气压产生差异时,空气总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产生水平运动,即形成“风”。

  【高压处等压面上凸,低压处等压面下凹;高空气压特征与近地面相反】    2.气压带、风带    3.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南北移动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8    4.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温度带名称形成原因气候特点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道低气压上全年高温多雨升气流控制南北纬10°之间热带稀树草原气受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南北纬10°~南北回归候交替控制干湿季线之间,热带雨林两侧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全年高温,有明显的节移动南亚旱季和雨季海陆热力差异受副热带高气压或内全年高温少雨陆信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及西岸25°N~35°N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的交替冬季温和湿润控制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35°N~55°N大陆东岸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差异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    深居内陆,受海洋水汽冬季严寒,夏季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影响小热,全年干旱少雨陆  9    专题10季风1.季风名称成因风向形成过程风向东亚季风海陆热力差异东南风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南亚季风主要: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其次:

海陆热力差异西南风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控制南亚地区东北风夏季风冬季风西北风形成过阿留申低压东北信风南移控制南亚地区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热带季风气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候夏季暖热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全年高温,气候特点冬季寒冷干燥冬季温和少雨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利:

夏季风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雨热同季对农业生产的弊:

夏季风不稳定易造成旱涝灾害影响  冬季风易造成低温冷害、北方春旱    专题11台风、寒潮和梅雨1.气旋、反气旋天气系统气流状况气压状况中心气流水平气流过境天气典型天气天气特征影响时间影响范围气旋低气压上升气流四周流向中心,北逆南顺阴雨台风、热带风暴狂风暴雨7、8、9月东南沿海地区夏:

伏旱炎热干燥梅雨过后的盛夏长江中下游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反气旋高气压下沉气流中心流向四周,北顺南逆晴朗干燥冬:

寒潮强降温、大风、大雪秋末至初春除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外的大部分地区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形成源地北纬5°—20°的热带洋面10    2.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

天气变化锋气流运动过境时过境后冷空气控制,气温冷空气向暖空气移大风、降温、雨雪天冷锋下降,气压上升,动气天气转好暖空气控制,气温暖空气向冷空气移云层增厚,连续性降暖锋升高,气压降低,动水天气转晴雨带位置锋后锋前锋图图示天气图  3.雨带移动规律  5月,夏季风与南下冷空气在南岭一带相遇,形成准静止锋,华南进入雨季,此时北方多出现春旱;  6月,随着副高的加强,夏季风把雨带推移至江淮地区,梅雨期开始;  7-8月,副高的势力进一步加强,夏季风把雨带推移至华北、东北,北方进入雨季;江淮地区受暖热的副高控制,进入伏旱期;  9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副高减弱,雨带开始南移,直至10-11月夏季风退出我国大陆。

  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1.全球变暖  原因:

人类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森林日益减少。

影响:

①海平面上升②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③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  对策:

①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②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③加强全球合作  2.酸雨  原因:

燃烧矿物能源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分布:

西欧、北美、东亚  危害:

森林枯死、淡水生物死亡、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室外文物古迹等。

对策:

各国协作,使用清洁能源,采用烟气净化等新技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11    3.臭氧洞  人为原因:

人类使用氟利昂。

      分布:

南极、北极、青藏高原  危害:

①使平流层温度分布和对流层的热量状况变化,引起气候变化,造成自然灾害②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生长健康③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缩短橡胶制品、纺织品、塑料制品等的寿命。

对策:

减少人为排放氟利昂  4.城市热岛和雨岛。

  热岛成因:

①人为大量排放热量②城市温室气体浓度高、增温强③生产、生活集中,排放废气多,烟尘、雾、低云多,不易散热④高层建筑多,通风不良;⑤缺少绿地  对策:

增加绿化和水域面积;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减少热量排放。

  雨岛成因:

①城市热岛效应及空气中尘埃杂质多,易产生低云和对流雨②城市下垫面粗糙  第四篇:

水环境  专题13水循环  1.水圈的构成:

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水圈主体:

海洋水;淡水主体:

冰川水圈特征:

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饮用水: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及各环节的名称类型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植物蒸腾、降水蒸发、降水水循环的意义:

各种水体相互转化,成为一个连续统一的动态系统  调节地球各圈层之间的水分和热量  物质迁移,塑造丰富的地表形态  补充和更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12    3.河水补给的形式:

类型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积雪融水补给湖泊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影响径流量因素降雨量气温气温随湖泊水面变化随地下水面变化汛期夏汛夏汛我国主要分布典型河流东部季风区长江、闽江西北内陆地区塔里木河松花江春汛、夏汛东北地区稳定长江中游普遍  专题14珍贵的淡水资源1.水资源的分布①世界  ——最丰富地区:

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刚果盆地  【成因:

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严重缺乏地区:

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西亚,北美洲西南部【成因:

位于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中西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中亚【成因: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②中国——地区分布不均:

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最缺水地区:

黄河、淮河、海河  【原因:

①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数量不多,供不应求②水资源利用率低③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数量特点:

总量多人均少  ——时间分布不均:

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比较明显      东部季风区:

夏秋多,冬春少      西北内陆地区:

夏多冬少  *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13      专题15海洋1.洋流    洋流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涌升流→海水下层的营养盐类被翻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  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大批鱼群到来,形成渔场  寒暖流交汇→冷水性鱼类和暖水性鱼类汇聚,形成渔场  ——对海洋环境:

扩大污染面积,加快海水净化  ——对航运:

顺流,省时省燃料  2.厄尔尼诺现象  概念:

于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南美太平洋沿岸涌升补偿流减少,使得表层海水温度上升,比常年高  影响:

热带太平洋东部于表层海水温度相对升高,洋面上升气流活跃,出现暴雨和洪涝灾害。

同时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因涌升海水减少,水中浮游生物骤减,鱼类大量死亡。

热带太平洋西部于表层海水温度相对降低,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出现干旱灾害    14      3.海洋权益①领海:

从领海基点向外12海里【拥有全部主权】②专属经济区:

从领海基线点起宽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与之相接的海域【对海域内的自然资源享有专属权及其管辖权,而其他国家则享有海上航行、飞行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  ③公海:

在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广大海域【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具有主权】    第五章  人口  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2、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

    生产力水平人口发展阶段工业化之前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人口增长特点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代表地区工业化初期高增长阶段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高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中后期增长率下降阶段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扩大速度减缓欧洲和北美洲的许多国家早进入,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后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低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趋于稳定甚至缩小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瑞士、德国等4.人口性别比:

指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每100个女性对应男性数  15      5.人口金字塔增长型:

上窄下宽  稳定型:

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缩减型:

上宽下窄  6.人口问题主要人人口问题的表现人口措施人口数据图表发达1、老龄1、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鼓励生缩减型金字塔国家化2、青壮年负担过重,社会赡养育、接纳和地2、人口费用增加移民、推区负增长3、人口负增长迟退休年4、人口规模缩减龄发展1、少年1、造成巨大人口增长惯性实行或赞增长型金字塔中国儿童比2、给教育、就业、住房、资源、同计划生家和重大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育地区2、人口3、国家财富积累减少影响经自然增济发展长率高4、生态环境受破坏7.老龄化的标准:

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7%  严重老龄化的标准:

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10%  8.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分布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地域范围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东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国家美国东半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9.我国的人口国情  我国的人口分界线:

“黑河—腾冲”一线,其东南人口稠密,其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

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力较弱我国的人口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10.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气候:

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适合人类生存自然  地形:

平原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有利于生产生活、发展条件经济  水资源:

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16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11.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  12.我国民工潮的成因:

①人口多耕地少,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13.人口迁移的影响迁移类型劳务迁移智力迁移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人口多耕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生活水平迁移原因地少,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迁出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才流失,拉大与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对于迁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的差距;也可能增加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出地产交流,对本地科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生加大交通、管理、治安等工作的人才流入,增强本国或本地的科技实影响对于迁难度;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力,节约了基础教育经费。

入地共服务的压力;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拉动消费。

14.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  第六篇城市  1.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组成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有:

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除了城市公共事业用地必须在确定的位置外,土地属于哪种使用方式,取决于这种使用方式所能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

  城市主要功能区有:

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  2.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  ①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②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③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④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  ⑤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⑥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群具备三大特征  ①具有一定数量、高度密集、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城市②以一个或若干个特大城市为核心③城市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城市群形成条件:

  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②社会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17    ③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3.世界三大城市:

纽约、东京、伦敦  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巴黎、香港、新加坡等  4.我国的城市体系我国城市体系城市举例1、全国中心城市北京、上海2、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武汉、重庆等3、省会城市和省区主要城市济南、青岛等4、省内区域中心城市宁波、苏州等5、县级中心城市昆山、江阴等6、县以下中心镇周庄、朱家角等    第七章产业区位与分布  1、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热量气候水分平原地形山地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学技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在城市的郊区发展乳、蛋、菜等副食品基地影响农用物资的运入和农产品的运出农作物品种,生长期长短和熟制农作物品种,影响农作物生产方式地势平坦,适宜机械化耕作,是理想的农耕区适宜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