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4076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x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docx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学年论文

 

论文题目: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专业08应用国际贸易

年级班别2008应用国际贸易1班

学号L200909088

导师老师谢磊老师

学生姓名范明秀

 

目标

第一篇中国农业面临国际农业的冲击

第一章农产品国际竞争总体不强………………………………

第二章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

第三章加大了政府农业保护和宏观调控的难度……….

第四章全球粮食巨头进军中国农产品市场,中国农产

步失去话语权………………………………………………………………….

第五章农业安全,农村稳定安全问题突出……………….

第二篇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第二章众多农产品过剩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第三章加入WTO对我国农业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第四章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低……………………………

第三篇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

第一章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在逆差状态………………………………………………………………………………………

第二章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经济

组织的发展加快……………………………………………………………………

第三章农业的产业链条会进一步延长,农业逐步向产业

化经营方向发展……………………………………………………………………

第四章农业的发展对科技的依靠性将会加强,农业的集

约发展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将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第五章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明显增强,城乡间生产要素

的流动性加强…………………………………………………………………………

第六章中国的农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农业的开放程

度增强…………………………………………………………………………………….

第四篇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第一章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保证农

业基础实施的建设…………………………………………………………………

第二章发展生态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可

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第三章完善农产品出口体制,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和建

第四章建立健全农业科学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

化能力…………………………………………………………………………………………………………………

第五章加强实施城乡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的战略,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

第六章加强农村法律、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民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第几张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分析

摘要: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农业及与农业发展有关的政策措施,使中国农业及涉农领域的发展呈现出全面、稳定、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但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民大国,“农民不富,中国不富”,农村变得更加贫穷,收益达不到社会平均收益,交易条件的恶化已经成为一个事实。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业的水平依然较低,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国际化和一体化进程加快,使中国的农业在原本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生产率低的情况下要面临国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

目前,中国的农业、农村的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关键词:

中国农业国际冲击发展趋势发展对策

在中国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解决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民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更远大的目标,只有解决占人口多数的中国农民的问题,他们赖以生活的农村问题以及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农业问题,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来年,中国的农业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农林牧渔业得到全面的发展,农业总产值稳步增长;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得到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农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农业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增强;农业的开放程度明显提高,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等。

但中国的农业与发达国家的农业相比,与现代化的农业发展要求相比,依然处在较低水平。

中国农业发展的困难和限制主要是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力低、经营分散;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农业缺乏资金的支持,使农业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政府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捉襟见肘;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效率低;农业信息化体制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等。

一、中国农业面临国际农业的冲击

《农业协议》作为乌拉圭回合达成的一项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多边协议,使长期游离于关贸总协定之外的农产品重新纳入法律框架之内,对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业至此也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中。

WTO的原则如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市场准入以及中国在入世时对农产品市场开放的承诺,使入世后的我国农产品遭受着更加巨大的挑战,中国的农业也同样遇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农产品国际竞争总体不强

中国的农产品总体缺乏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价格高,品质不如人。

由于中国分散的小农生产模式风险高,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使得国内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农产品价格差距很大,而国外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又比国内高,在这种压力之下,就现在国内这样的价格水平之下,农民从事种植业已经是亏本的了,特别是农业主产区的粮食品的生产,基本上不挣钱,如果算上点活动投入那就是负值了。

随着中国入世,中国农产品平均关税下降,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的刚性不可改变,农产品品质较国外农产品品质低,而国内价格较之国际价格又高,因此我国进口国外农产品是不可避免,图1-1说明了2003-2009年中国农产品的贸易情况。

 

图1-12003-2009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分析

单位:

亿美元

资料来源:

根据2003-2009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整理。

(二)农产品出口遭遇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愈演愈烈,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新特征,严重地影响我国扩大农产品的出口。

许多发达国家制定完整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了农产品的检验检疫标准和规范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认证及标签认可等环节,而我国的农产品由于农药、化肥残留较高以及农产品加工、包装等一系列的问题,大多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使“绿色壁垒”成为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又一大障碍。

(三)加大了政府农业保护和宏观调控的难度

中国作为一个农民大国,小农式的分散经营模式具有风险高,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国内较高的价格水平之下,农业生产仅能维持农业简单的再生产,有的甚至于难以产生利润,在加入WTO之后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农业需要更大的保护力度。

但由于WTO原则和中国在加入WTO时所做的承诺,政府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的宏观调控能力降低,可以实施的保护空间缩小,保护政策变得更加难以执行,这使我国的农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四)全球粮食巨头进军中国农产品市场,中国农产品逐步失去话语权

外资企业如ADM、嘉吉、邦吉和路易达浮等大举攻进我国农产品市场,这些跨国粮食巨头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等优势,正在逐步的控制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批发,销售等整条产业链。

越是商品率高的产品,对外依存度越高的产品,越是容易被这些外资企业所控制。

以孟山都和嘉吉两件公司建立的伙伴关系为例它们控制了种子、化肥、农药、谷物收购、牲畜饲料、牲畜生产与宰杀以及许多著名产业化食品品牌。

对于这些巨头来说,产业资本和国家政治的勾结,使全球的食物市场都受其控制,在全球的农产品贸易体系中,涨价也收益,降价也收益,最终苦的还是农民,早已注定了“赢家通吃”,这种价格与价值的完全背离,早就不在是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关系了,而是粮食巨头人为地通过改变粮食的供给来改变市场机制下的供需关系,从而实现垄断的利润。

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农民要竞争的不是美国、欧盟等地方的农民,而是在和这些地方的财团以及政府为首的国家竞争,我们又从何而来的竞争力呢?

(五)农业安全,农村稳定安全问题突出

随着农业加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入世后中国对农产品贸易的限制扩大开放,而中国由于农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如今加入WTO按照全球化机制进行广泛、“平等”的交易,必然使中国的农产品竞争处于劣势地位,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大幅度的提升,我国的农产品贸易连续几年以来出现的大幅度的贸易逆差,以及中国农业产业面临着国外垄断企业的控制,这就使得中国的农业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我国一直面临着农产品难卖,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等诸多问题,加入WTO,农业市场开放,农业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使得这些问题进一步显现并加剧发展。

中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大国,遍地小农经济的发展模式,肯定扛不住来自发达国家农业的冲击,如果无法解决农民问题,农业问题自然无法解决,农业的衰弱势必导致社会动荡。

二、中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下中国人多地少,农业生产规模小,使得劳动生产率很低。

采用机械化生产代替劳力,在没有稳定就业出路的情况下,仍要分享农业收入,会使成本大大提高。

在手工劳动为主的情况下,农民劳动强度很大,经常出现粗放管理,造成粮食减产。

1999~2003年5年时间里,全国农产品产量一直没有提

高迹象,总体农业生产效率出现了持续低下的局面。

(二)众多农产品过剩和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中央政府自1998年以来连续几年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政策,积极支持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众多的农产品质量仍不过关,缺乏国际竞争力,只能面向国内消费者。

中国9亿多农民为3亿多城镇人口生产农产品,仅靠国内市场,则产品的过剩很难扭转,由此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也是必然。

(三)加入WTO对中国农业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

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多为农场式生产,其机械化程度高,

且产品商品率几乎为100%,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而我国农户平均耕地面积只有0.4hm2,生产规模小,粮食生产的商品率也只有30%左右,相对成本较高。

小规模生产造成流通费用占粮食销售价格的比重很大,使中国农产品价格很难在加入WTO后与发达国家抗衡。

(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低

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中国每年产生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

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又很少。

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

 

三、中国农业发展的趋势

(一)中国的农产品贸易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处在逆差状态

随着中国农业国际化和一体化的加深,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中国农业的对外依存度也在大幅度的提升。

在鼓励本国农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同时,短期或中长期的结构性农产品供给不足已经无法改变,面对国内需求的刚性,这种适度的进口以补充结构性农产品的不足将会是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所必须的。

图1-1说明了我国农产品2003-2009年以来的进出口情况,连续几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以及这种差距的扩大,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未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将在一段时间内处于逆差状态。

(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将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加快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出现农民自发组织的专业合作组织以来,到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6年10月3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党的十七大,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写进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4—2009年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都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等,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并对农民合作组织的组织和行为进行了规范。

这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仅充分尊重了农民经营的自主权,而且使成员和组织之间有清晰的产权界限,加之专业组织所形成的规模效益和信息资源共享效益等功能,充分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政府对农民合作组织立法的规范管理,对于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合作组织及组织成员抵御风险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以及合作组织对发展农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未来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

 

(三)农业的产业链条会进一步延长,农业逐步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随着农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农业本身多功能性的不断延伸,中国的农业已经由传统的粮食种植转向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已经由单纯的作物种植转向生产、加工、批发、销售等一系列的环节的结合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面临来自国际农业的竞争,中国开始意识到拉长农业的产业链,通过增加每个环节的产品的附加值来实现利润的增加的重要性,实现农业育种、生产、加工、批发、销售、运输、售后服务等的协调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将会日趋成熟。

截止2008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20.15万个,其中龙头企业8.15万家,年销售收入过亿的6852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4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83万亿元,净利润2293.53亿元,上缴税金1121.33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0.4%,20.90%,16.48%和14.7%(2009中国农业发展报告)。

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的收入环节加长、增广,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规模经济,增加了农户和企业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实现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户、企业增收,也是我国农业发展迎合国际农业竞争压力的重要途径。

(四)农业的发展对科技的依靠性将会加强,农业的集约发展和资源节约型农业将是中国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依靠增加能源的消耗来实现农产品的增长,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是农业资源的不断枯竭和与农业相关的资源的日益紧缺,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

农业资本、技术集约投入,组织管理日趋强化等提高了农业效益,农民收入,水、土等生产资料的产出率,促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型的转变。

农业育种、生产、加工、运销等环节以及农产品生产、检验等过程的标准化发展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

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资源节约型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发展主题,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可见农业向资源节约型、集约型发展,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是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而这一切都要以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进步为前提。

(五)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明显增强,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加强

农民由过去的单一的主粮生产转移到种植上,初步形成了农林牧渔的协调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从1990年的64.7%下降到2008年的48.4%,下降了16.3%;林业产值所占比例基本上保持在4%左右;牧业产值所占农林牧渔业的比例由25.7%上升到35.5%,上升了9.8%;渔业所占农林牧渔业比重由原来的5.4%上升到9.0%(详见表1-1)。

这种农民根据市场的需求,及时调整和选择有经济效益的作物,充分地发挥了市场的导向原则,随着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等,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强。

广大农民由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产业及城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工农业的交融发展。

政府通过政策,如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废止农业税条例;2008年起在全国农村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都是通过统筹城乡并加强城乡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将“三农”的发展进一步纳入国家宏观调控的领域,实现工业反哺农业,重新调整国民收入的格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达到农村和城市,农业和工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表1-1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构成(按当年价格计算)

单位:

亿元、%

年份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构成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农业

林业

牧业

渔业

1990

7662

4954

330

1967

411

64.7

4.3

25.7

5.4

1991

8157

5146

368

2159

483

63.1

4.5

26.5

5.9

1992

9085

5588

423

2461

613

61.5

4.7

27.1

6.8

1993

10996

6605

494

3014

882

60.1

4.5

27.4

8.0

1994

15751

9169

611

4672

1298

58.2

3.9

29.7

8.2

1995

20341

11885

710

6045

1701

58.4

3.5

29.7

8.4

1996

22354

13540

778

6016

2020

60.6

3.5

26.9

9.0

1997

23788

13853

818

6835

2283

58.2

3.4

28.8

9.6

1998

24542

14242

851

7026

2423

58.0

3.5

28.6

9.9

1999

24519

14106

886

6998

2529

57.5

3.6

28.5

10.4

2000

24916

13874

937

7393

2713

55.7

3.8

29.7

10.8

2001

26180

14463

939

7963

2815

55.2

3.6

30.4

10.8

2002

27391

14932

1034

8455

2971

54.5

3.8

30.9

10.9

2003

29692

14870

1240

9539

3138

50.1

4.2

32.1

10.6

2004

36239

18138

1327

12174

3606

50.1

3.7

33.6

9.9

2005

39451

19613

1426

13311

4016

49.7

3.6

33.7

10.2

2006

40811

21522

1611

12084

3971

52.7

3.9

29.6

9.7

2007

48893

24658

1862

16125

4458

50.4

3.8

33.0

9.1

2008

58002

28044

2153

20584

5203

48.4

3.7

35.5

9.0

资料来源:

中国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第11页,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年。

(六)中国的农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农业的开放程度增强

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在入世时所做的承诺,如消除贸易壁垒,降低关税和市场准入等的逐步实现,中国农业的市场进一步开放,与国际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农产品的国际统一市场正在形成。

外资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农业或涉农领域,我国实施农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区域农业合作的日趋务实,境外农业示范、人力资源开发和“南南合作”等的推进,农业高层互访和各层次专业技术交流工作的显著增强,加上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施等,中国的农业,农产品市场将应对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全方位地参加国际农业竞争,农业的开放程度加大。

四、中国农业发展的对策

中国农业产业遇到的问题以及在国际市场上遇到的严峻形势,将会是一个长期的,难以解决的难题,只有结合中国农业的特点和优势,从中国这个源头攻关,积极应对国际农业的复杂环境,才能实现中国农业长久不衰的持续发展。

(一)加大对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保证农业基础实施的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在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按照2004—2009年连续六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加大政府对农用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发展节水灌溉;加大对农村电网、道路和其他交通设施,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发展生态型农业。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和薄弱等现状,实现对农业发展的外部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的发展。

(二)发展生态农业,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农业发展与自然紧密结合,通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加农业的产出,同时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2010年,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成为社会的主流,过去“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和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而且随着国际消费日趋多样化和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对生产、加工、包装等过程的质量监管,与国际质量安全标准接轨,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的竞争,也是势在必行。

(三)完善农产品出口体制,加强农产品信息服务和建立民族品牌

通过改变我国对外贸易中生产和出口主体分离的现状,使出口企业,加工行业和农户之间通过多种形式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建立行之有效的出口机制。

建立稳定的国际市场信息提供平台,为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开拓,出口促销,技术推广等提供信息服务。

通过建立民族品牌,以商标品牌效应,把产品打入全球,通过品牌来提高产品本身的价值来带动农村、农业的发展。

(四)建立健全农业科学体系,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现代农业的育种、生产、加工、运销、包装等的发展,都是以农业的核心技术的发展为前导的,加之现代生态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社会主题日益凸显,农业的发展由粗放型向资源节约型、集约型转变成为一种潮流。

因此,切实增强农业的科技投入,重点扶持农业核心技术及其配套措施的建设发展,并加大科技创新的转化能力。

通过建立健全的农业科学体系和科技推广体系实现农业多层次、多渠道的发展,增强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以迎合国际农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五)加强实施城乡统筹,“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战略,实现城乡的共同发展

2009年,胡锦涛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关于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的“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的精神。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社会建设也在全面展开。

但城乡发展很不平衡,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力水平低、农民增收难及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等局面一直没有改变。

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要切实解除阻碍城乡统筹的体制性因素,着眼于农村、农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氛围,实现基础设施、资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