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981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docx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docx

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的文献综述

引言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贸易产品的类型也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发展变化着。

并且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进出口每一个环节都备受关注。

不过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竞争力问题。

一.关于高新技术的研究成果

高新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扩散理论,增长极理论,苗床理论、创新理论和企业家能力理论,三元参与理论,高新技术区域发展战略理论等五大类理论的提出与扩展上,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空间扩散理论

扩散(diffusion)是创新进行空间传播或转移的过程。

最早对扩散现象进行开创性研究并奠定了空间扩散理论基础的,是被誉为第四代区位大师的瑞典德隆大学哈格斯特朗教授。

之后,一大批美英区位学者对之又做了深入的研究。

扩散理论认为,一项创新由于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或者能节约劳动和节约资本,或者提供系统的功能(质量)而创造新的市场,促使在创新者与其周围的空间里产生“位势差”。

为了消除这种差异,一种平衡力量就会促使创新者向外扩散和传播,或者周围地区为消除差异而进行学习,模仿和借鉴。

扩散可以发生在人群之间,厂商之间、地区之间或企业与地区之间等,经常是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人才流动及国际贸易等方式加以实现。

技术扩散按照扩散过程中空间区位的变化特征来分,有三种类型:

一是扩展扩散,即围绕创新起源点向周围地区扩散,在空间上表现出连续扩展。

扩展扩散主要受距离因素控制,邻近效应明显;二是等级扩散,即创新循着一定的等级序列顺序扩散,如规模顺序、文化层次、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其决定因素为接受者的为势;三是位移扩散,即扩散接受者随时间产生非均衡的位移,它主要是由于移民或其他形式的人口流动而引起的。

高新技术的扩散主要是第二种,或三种类型的组合,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也更为复杂多样。

高新技术扩散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方式。

在微观尺度上,由于剧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对信息的严重依赖,企业围绕高新区的空间聚集使得企业立于有利区位。

技术空间扩散是科学园形成的重要基础。

罗杰斯(E.Rogers)在其《硅谷热》一书专门论述了硅谷的影响和扩散。

他说:

“硅谷的成功也促使高新技术工业区在美国其他地扩散。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扩散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科技园在扩散初期处于能量积蓄阶段,技术和产业的空间扩散很慢,而当积累到一定规模后则增长速度急剧加快,一个系统只有内部各单元的扩散达到这个阶段后,才能表现出明显的系统成长。

2、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帕鲁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增长极理论概论,最初用于经济增长理论,后用于产业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主要研究了增长推动性单位的特征及推动性单位对其他单位增长诱导的机制。

帕鲁推出了推动性单位能够诱使经济活动的其他部分增长的五方面诱因:

一种产业的发展可能获得如赛托夫斯基所提出的“金钱的外部经济”,即增加那些投入部门或产出部门的利润;如熊彼特所提出的,一种新产业的建立可能刺激其他产业的模仿和创新;如凯恩斯所分析的,一种产业新的投资可能对经济有乘数效应和加速效应。

同时增长极理论还认为,增长在地理空间上不是均匀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

把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推动性产业,而高新区是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是所在区域最主要的经济增长极。

3、苗床理论、创新理论和企业家能力理论

苗床理论。

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特点,“苗床理论”(又称孵化器理论)强调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形成、发展的最初阶段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开发的企业减少投资和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环境,即“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仅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创业场地及其他想要的硬件设施,同时还为企业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管理支持和争取投融资的便利。

几乎所有的高新区都有企业孵化器,而且更重要的是,高新区本身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型孵化器。

创新理论。

创新概念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34年提出的,他认为:

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经过发展,逐渐有了技术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也不亚于技术创新。

二十世纪80年代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所也提出了一种基于重要性的创新分类,即创新有四种类型:

渐进创新、质变性创新、技术系统变革和技术——经济范式的变革。

不同的创新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均有很大差别。

越是重大的技术创新,越需要较高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基础,研究和开发的投入就越大。

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灵魂,也是高新区发展的灵魂,这已是普遍认同的观点。

鉴于中国现有的经济技术实力和技术创新机制方面的不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具有重大技术突破的不多,一般都是以渐进性的创新为主。

创业家能力理论。

熊彼特还在1934年推出了“创业家是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的关键”的观点,为此为基础后来逐渐形成了“创业家能力理论”。

4、三元参与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府、大学和企业三方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而且实践这些问题大都无法由单方面来解决。

在国际科学工业园协会第九届世界大会上,正式提出了科研机构、企业界和政府三方共同参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三元参与理论”。

其基本特点是政府作为创新和成果转化过程的协调者,并为之提供政策和基础设施:

大学为企业提供了技术和人才,同时从企业获得经费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企业开发转化高新技术以增加效益,同时也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三方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高新区这个载体协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于是“三元参与理论”的构想下,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5、高新技术区域发展战略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H.J.艾维斯和R.威特曼等人提出了高技术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思想。

他们认为,区域经济危机、经济脆弱的根本原因不再是企业生产成本过高,而是这些企业新技术开发能力和潜力不足,应通过重视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技术成果商品化、提高企业职业技术水平,加强新技术开发活动等来促进区域企业从事新产品的生产和新工艺的开发、扩大原有销售市场、开发新市场。

因此,区域政策的重点应放在扶持现有和潜在的高新技术企业上。

通过支持新技术开发来创造新的高质量的就业机会,改善区域结构。

这一理论对西方各国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很大。

二.关于竞争力的研究成果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主要发达国家的官方机构、民间组织和学术界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日趋活跃,而我国在90年代初才开始国际竞争力的研究。

本文对国家竞争力的主要理论与评价体系进行了回顾,它们分别是:

国际贸易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这些理论观点的提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解释了国家竞争力的内涵、构成与发展,对国家竞争力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国际贸易观。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就是其对外贸易竞争力,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其外贸竞争力来反映和衡量,影响对外贸易活动的内在因素可以用来解释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外贸竞争力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国外市场份额并获取长期利润的能力。

外贸竞争力是一国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一国输出扩张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对外贸易作为一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身即影响着该国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由此可见,用出口竞争力或国际市场占有率来衡量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是不全面的。

另外国际竞争不仅在国外市场上进行,也可以在国内市场上由东道国民族企业与外资企业进行。

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利用其数据进行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力的回归分析,其结论是高度正相关,并通过统计检验。

相反国外竞争与国际竞争力的回归分析未通过统计检验,无显著相关关系。

国内竞争对生产率提高尤其重要,它加速了技术进步和创新,从而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2、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及其理论是他与同事对遍布10个国家的100个行业进行研究后的成果。

波特认为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即问题的关键是应当揭示为何一个国家在某个特定行业能够获得国际性的成功并进而取得垄断性的行业地位。

波特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的四个基本方面的特质构成该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并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产生。

这些特质包括:

1.资源与才能要素:

指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状况,包括熟练劳动力,以及在某一行业竞争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设施条件;2.需求条件:

指对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性质;3.关联和辅助性行业:

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和关联辅助行业;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企业:

指一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以及竞争的本质。

波特将这四方面的特质构成一个菱形;并认为当某些行业或行业内部门的菱形条件处于最佳状态时,该国企业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最大。

波特菱形同时还是一个互相促进增强的系统;任何一个特质的作用发挥程度取决于其它特质的状况。

比如,良好的需求条件并不能导致竞争优势,除非竞争的状态(压力)已达到促使企业对其做出反应的程度。

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

传统的比较利益理论强调的是静态的比较利益,注重的是各国现有的要素禀赋,比如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等初级要素,因此它不能解释为什么像日本、韩国这类资源稀缺的国家在众多领域获得竞争优势而许多资源丰富的国家却长期落后的原因。

波特从动态的竞争优势角度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日本、韩国这类国家的竞争优势来自不断创造的要素优势。

不断创造的要素比静态的要素更能持久,其优势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积累而增加,而靠静态的要素禀赋获得的竞争优势则会随着要素禀赋的消耗而减少。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大量问世,初级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进一步降低,动态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将进一步加强。

3、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O)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WEF和IMD自20世纪80年代创立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以来,无论从概念到理论,还是从统计方法到分析方法都在不断发展。

两机构不断谋求对复杂经济过程的更系统科学的描述和分析,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理论,谋求社会、政治与经济过程的一体化研究模式。

目前参加这一评价体系的有59个国家和地区,其总产出、贸易总量和投资总量占整个世界的95%以上,包括了世界经济活动中的全部主要国家和地区。

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的重点是受环境左右而形成的竞争力,也就是探讨外部环境或经济体制对一国企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作用程度。

从本质上说,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经济体制的设计、改革和经济政策的选择。

因此,国际竞争力不能狭义地理解为仅仅是企业竞争力。

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国际竞争力报告)以未来5—10年的中长期人均GDP的增长为基础,建立多因素决定的系统评价体系,其理论基础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和大量经验性研究文献的综合。

而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从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出发,强调国家整体的现状、实力和发展潜力,兼顾国际竞争的资产条件和竞争过程、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引进吸收与输出扩张、个人风险与社会凝聚力的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平衡关系,强化市场经济理论在系统描述中的评价原则的开发与运用,建立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三、评述

无论如何,竞争力一直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企业追求的东西。

从古至今,国际竞争力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是民族的国际地位,企业的竞争力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

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而高新技术产业则是这些年才兴起的新型产业,不过就其影响力而言,不亚于竞争力。

高新技术产品是以后的发展方向,是国家关注最多的。

而上文所列举了学者研究的关于高新技术和竞争力的理论相对已经成熟,对我们以后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理论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四、参考文献

[1]《TheDetectiveandtheInvestor》,RobertG.Hagstrom,Texere2004

[2]罗杰斯,《硅谷热》,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3]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12年版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2002版

[5]《GlobalCompetitivenessReport》(1997),WEF.

[6]《TheWorldCompetitivenessYearbook》(1995~1997),IMD.

[7]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联合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8] 联合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9] 朱刚体,当代西方国际经济思潮[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0] 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11] MichaelE.Porter,ClustersandtheNewEconomicsofCompetition,HarvardBusinessReview,Nov、Dec1998.

[12] MichaelE.Porter,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1990,TheFreePres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