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875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地理解析版吉林省白城十四中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精校Word版

白城市第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一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厂,而不是将工厂建立在一个工业区内,主要原因是(  )

A.是工业分布由集中趋向分散的体现

B.在一个工业区内无法生产众多的零部件

C.跨国公司没有一个核心

D.使不同的零部件生产厂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取得最佳效益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分散的原因。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或接近廉价劳动力地区等,以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从而获得最大的效益,从而形成工业的分散现象。

故答案选D项。

点睛:

跨国公司是工业分散的结果,产生原因:

一、产品较复杂,原料和零部件种类多,且需要在不同地区的工厂供应;二、每种原料和零部件可能在不同地区销售。

所以为了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有供销关系的工厂合并形成跨国或跨地区的企业。

跨国公司的优势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优区位,形成国际和区际劳动分工,实现工业联系全球化,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2.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提高

C.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求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的改善,原料对区位影响程度逐渐在减弱。

现代工业布局中,由于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使得产业可以远离原料地也可以生产,原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小,而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增强。

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会加大对原料的依赖,产品质量和价格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等与该问题关联度不大,选C。

【点睛】工业区位的变化:

区位变化

变化的原因

对原料地的依赖减弱

①工业原料的范围扩大;

②原料替代品增多;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对动力基地的依赖减弱

①超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

②核电技术的发展

对劳动力数量的要求降低,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现代化发展

交通运输和信息通达性的影响增强

①原料的运人、产品的运出都离不开运输;

②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对运输的时效性要求提高

环境标准成为重要区位因素

人类认识到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3.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一般有(   )

①机械化水平高

②地广人稀

③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

④自然条件优越

⑤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商品谷物农业往往布局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科技发达、市场广阔和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往往机械化水平高,劳动效率高,商品率高。

答案为D。

考点:

该题考查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

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下图示意某一般模式。

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性转移速度较快。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图示模式中(  )

A.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

B.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

D.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

5.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  )

A.普通服装制造B.汽车制造

C.金属冶炼D.甘蔗制糖

6.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材料价格B.交通条件

C.工人工资D.市场

【答案】4.D5.A6.C

【解析】

试题分析:

【4题详解】

一般来说,发单企业多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国家,A错;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分布着大量的接单企业,B错。

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除了在接单企业制造外,还有其他工厂,C错。

利润随订单流向在逐级递减,D正确。

【5题详解】

金属冶炼和甘蔗蔗糖不需要采取跨国生产模式,C和D错;汽车制造精密零部件跨国分工,技术含量较高,一般在在发达国家专门化生产,B错;只有普通服装制造业技术含量不高,符合图示模式,A正确。

【6题详解】

通过分析,该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由发达国家向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发展中国家快速转移,C正确。

【考点定位】工业的集聚与分散,影响工业的因素,产业转移。

【名师点睛】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成本、市场、内部交易成本。

其他因素:

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左下图、右下图是四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左图与右图中交通运输方式配对正确的是(  )

A.甲——①B.乙——②

C.丙——④D.丁——③

8.下列贸易中,选择的运输方式合理的是(  )

A.天然橡胶:

泰国→上海选乙

B.铁矿石:

澳大利亚→中国选丁

C.鲜花:

荷兰→美国选②

D.集成块:

硅谷→渥太华选③

【答案】7.A8.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学生要掌握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如何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货物。

【7题详解】

左图中速度最快的甲是航空,速度最慢的丁水运,从运量排序是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所以乙是铁路,丙是公路。

右图中交通运输方式运费高的①是航空,运费随运距变化不大的④是水运,运费随运距变最快的②是公路,③是铁路,选择A。

【8题详解】

天然橡胶属于大宗笨重的货物,不易变质,选择水运,泰国一上海都临海,选水运丁,A错;铁矿石属于大宗笨重的货物,不易变质,选择水运,澳大利亚一中国选丁,B对;鲜花时间要求强,荷兰-美国选航空①,C错;集成块贵重,而且重量小,硅谷—渥太华选择航空,选①,D错。

9.下列关于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气候区都是水田农业

B.发展中国家没有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

C.乳畜业只分布在发达国家

D.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答案】D

【解析】

温带季风气候区不是水田农业,A错;中国家有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B错;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周围也有乳畜业分布,C错;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D对。

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11.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可能有(  )

①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状况

②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

④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10.B11.D

【解析】

试题分析:

【10题详解】

读图,从人口迁移的年龄构成看,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应是务工、经商为主,所以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不是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

读从业人员构成图可知,该地服务业占比例大,所以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B对。

图中只是迁移人口情况,不能表明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C错。

迁入人口必然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D错。

【11题详解】

迁入的外来人口以劳动力人口为主,缓解了该市劳动力短缺的状况,①对。

大量劳动力进入,促进了该市的经济发展,②对。

迁入的不是老龄化人口,是青壮年,老龄后可能会离开,不会加快了该市老龄化进程,③错。

大量人口迁入,加重了该市基础设施的压力,④对。

所以D对。

A、B、C错。

考点:

人口迁移,对迁入区的影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A城市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3.图示“斯坦福大学”支撑的一个世界著名的工业基地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①环境优美

②便捷的交通

③丰富的原料

④廉价的劳动力

⑤国防部军事订货

A.①②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②③

【答案】12.C13.A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A城市为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项正确。

【13题详解】

“斯坦福大学”支撑的世界著名的工业基地为美国“硅谷”,其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有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国防部军事订货、人才集聚、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故①②⑤对,A项正确。

读工业部门产品成本比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发展甲类工业最具优势的地区是(   )

A.中国北京中关村

B.中国的西宁

C.美国的华盛顿

D.澳大利亚的珀斯

15.下列工厂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   )

A.在珠江三角洲建棉纺织厂B.在上海建钢铁厂

C.在北京建石油化工厂D.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

16.目前,丙类工业分布的趋势是(   )

A.由乡村向城市转移

B.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

C.由我国内地向沿海地区转移

D.由我国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答案】14.A15.D16.D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

根据图示分析影响甲类工业的主导因素是科技投入,为技术指向型工业;影响乙类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原料,为原料指向型工业;影响丙类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工资投入,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在四个选项中科技实力相对较强,所以发展技术指向型工业甲具有优势。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5题详解】

影响乙类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原料,为原料指向型工业。

选项中在珠江三角洲建棉纺织厂,在上海建钢铁厂,在北京建石油化工厂主要因素是市场;在大连建水产品加工厂主导因素为原料。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6题详解】

影响丙类工业的主导因素是工资投入,为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目前发展中国家、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劳动力成本低,丙类工业向发展中国家、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7.下列工业地域发育程度较低的是(  )

A.食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汽车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D.钢铁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答案】A

【解析】

【详解】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地域,发育程度低,工业发展潜力小,A项正确。

18.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是(  )

A.人口合理容量不考虑人们的生活水平

B.环境承载力考虑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人口合理容量是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的人口数

D.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答案】D

【解析】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因此A错误;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没有考虑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故B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从社会、经济和资源等因素股散的人口人口规模,故C不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一般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D正确;故选D。

下图是几个地区(①②③)农业基本情况的比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20.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答案】19.A20.D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读图,①地区的种植业占比重很大,畜牧业占比重小,商品率低,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季风水田农业,即水稻种植业,A对。

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商品率高,B、C、D错。

【20题详解】

与②地区农业结构中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相当,商品率高,应是混合农业。

和它相似的地区是墨累一达令盆地,D对。

刚果盆地是热带雨林迁移农业,A错。

四川盆地是季风水田农业,B错。

大自流盆地是大牧场放牧业,C错。

考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特征,不同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差异。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

A.1963年-1972年B.1975年-1986年

C.1985年-1990年D.2000年-2010年

2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21.C22.D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应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时间,也就是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读图得知,该国在1984年-1990年期间,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数量有减少,C对。

A、B、D错。

【22题详解】

读图,目前该国人口的死亡率、出生率都较低,人口自然增长率几乎为0增长,该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目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D对。

人口增长率几乎为0,劳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小,A错。

城市人口比重大不是主要问题,B错。

不能体现国内人口迁移量大,C错。

【考点定位】读图能力,人口自然增长率,面临主要人口问题。

“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市的外来流动人口明显增多。

其中,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  )

A.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B.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

C.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

D.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

24.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  )

A.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

B.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

【答案】23.B24.B

【解析】

【23题详解】

“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

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Q区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说明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B对,C错。

主要为低级住宅集中区,A错。

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低,D错。

【24题详解】

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当地的劳动力不足,B对。

人口老龄化不能表示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A错。

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错。

不能表示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D错。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

下图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5.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杆利用方式是(  )

A.①B.②C.③D.④

26.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①引起大气污染②造成资源浪费

③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答案】25.D26.A

【解析】

试题分析

【25题详解】

秸秆直接在田间燃烧不仅仅浪费能源更污染环境,这种做法不可取;④既能提供生活能源(沼气)又能提高土壤肥力(沼渣、沼液还田)符合题意。

②、③做法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比①的做法合理但不能提供生活能源。

故答案选D项。

【26题详解】

在农田大面积燃烧秸秆会带来大气污染,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突然表层有机质因燃烧而失去,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不是主要影响。

故答案选A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农村秸秆的利用等相关问题。

把秸秆作为沼气的原料,既可以产生沼气解决能源问题,沼渣又可以作为肥料返还给农田,提高土壤肥力。

在农田里大量燃烧秸秆不但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还造成资源的浪费。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信息比较,进一步结合题干要求,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

27.在我国的大城市和大的工矿区周围适宜发展为(   )

A.粮食生产基地

B.蔬菜、肉蛋、牛奶等产品的生产基地

C.棉花生产基地

D.出口型的农业生产基地

【答案】B

【解析】

大城市和大的工矿区,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对蔬菜、肉蛋、牛奶等农副产品需求量大。

选择B项。

28.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大小D.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答案】A

【解析】

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包括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数目、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数量,其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中国的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扰。

目前天津已建成三座垃圾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烟气净化工艺,把垃圾用来焚烧发电,废渣用来制砖,余热用来取暖,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对环境的严重影响。

据此回答以下题。

29.关于建垃圾发电厂对天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解决了能源紧张状况

B.冬季取暖完全由余热提供

C.加剧了人地矛盾

D.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30.城市垃圾除焚烧发电外,以下哪种方式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    (   )

A.垃圾填埋处理

B.露天焚烧

C.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

D.远郊堆放,自然降解

【答案】29.D30.C

【解析】

【29题详解】

垃圾发电厂能供给部分电量和热能,但冬季取暖不能完全靠余热供给,缓解部分能源紧缺状况,但无法解决天津能源紧张的现状。

垃圾围城,用循环经济链处理垃圾,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故选B。

【30题详解】

城市垃圾分类填埋处理、露天焚烧、远郊堆放,会对土壤和大气造成二次污染,不符合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处理,废弃物再利用,可将垃圾变废为宝。

故选C。

考点: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第二卷(共40分)

二、综合读图题

31.下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__________。

(2)除考虑风向外,图中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还有哪些?

(3)F、G两地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__________地。

(4)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地,原因是什么?

【答案】1.偏南风;2.靠近铁路和河流,运输便利;靠近河流,用水方便;河流下游,减少污染;和居住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

3.G;4.A  盛行风向的上风地带,靠近河流上游和风景区

【解析】

试题分析:

(1)工业区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偏南风。

(2)除考虑风向外,图中该市工业布局的合理性还有靠近铁路和河流,运输方便。

靠近河流,用水方便。

位于河流下游,和居住区之间有河流作为隔离带,减少对城区的水污染。

(3)E、F两地中,表示商业中心的是F,位于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最高。

(4)A、B、C、D四地中,A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靠近河流上游和风景区,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考点定位】工业布局的原则,城市功能区分布及原因。

【名师点睛】掌握工业布局的原则,不污染城区的大气或水源。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除考虑布局区位外,还有交通、水源等,与居住区之间还要建隔离带。

商业区布局原则,首先是市场最优原则,布局在城市中心。

了解高级住宅区的区位条件,对环境质量、交通要求高。

32.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三角洲的城市等级体系共有___级。

简述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___.

(3)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下图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

据此并读下图,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印染厂宜选址于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厂宜选址于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园区宜选址于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五;

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服务功能越多,服务范围越大;等级越低,则反之。

2.沿河、沿海分布;水运便利;取水方便;营造滨水景观

3.B;在河流下游和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E;在城区河流的上游;A;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D;靠近高等院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城市等级、服务功能差异、分布特点及其成因以及城市工业企业的合理布局,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

(1)读图可知,长江三角洲最高等级的城市是上海,其次为南京、杭州等,再次为无锡、苏州、宁波等,第四级为嘉兴、湖州、南通等,第五级是规模更小的县城等,用更小的圆来表示,共五级。

(2)城市等级越高,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多,辐射范围越广;等级越低,则反之。

从图上看,长江三角洲的城市都沿河或沿海布局,这样便于取水、航运和营造滨水景观。

(3)印染厂有大气污染、水污染,B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居住区影响小,适合布局印染厂;E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适合布局水厂;A位于城区外围河流下游,便于处理城市的污水,适合布局污水处理厂;D处靠近高等院校,高素质人才集中,适宜布局科技园区。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个地区中,被称为“第三意大利”的是__________,传统工业区是__________,至今工业化尚未普及的是__________。

(2)意大利的新工业区以__________型企业集聚的__________为独特的发展模式。

(3)乙工业区的企业一般以__________(填“轻”或“重”)工业为主。

(4)乙工业区的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甚至__________。

(5)由b图和c图分析,我国温州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乙工业区的发展有何异同之处?

【答案】1.乙;甲;丙;2.中小;工业小区;3.轻;4.小城镇;农村;5.同:

都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分散在农村和小城镇中。

异:

意大利企业相互联系紧密,许多企业都形成了一个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一销售一服务网络,它们在独立经营、密切协作的基础上,实现了规模经营生产。

而温州的企业之间相互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产、供、销的网络,没有有效地开发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