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7039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docx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docx

《管理会计》期末计算题练习及答案总结全要点doc

计算题总结

1.企业1999年生产乙产品10000件,销售9000件。

该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为4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24元,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为4元。

该企业全年固定制造费用为60000元。

全年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为25000元,假定该企业乙产品无期初存货。

要求:

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

2.企业每年生产1000件甲产品,其单位完全成本为18元,(其中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元),直接出售的价格为20元。

企业目前已具备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品的能力,但每深加工一件甲半成品需要追加5元变动性加工成本。

乙产品的单位售价为30元。

假定乙产品的废品率为1%。

要求:

(1)如果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2)深加工能力可用来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贡献边际4000元,做出是否深加工的决策。

3.已知:

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已知本企业销售量为20000件,固定成本为25000元,利润为10000元,预计下一年销售量为25000件。

要求:

预计下期利润额。

4已知:

某企业常年生产需用的某部件,以前一直从市场上采购。

采购量在5000件以下时,单价为8元;达到或超过5000件时,单价为7元。

如果追加投入12000元专属成本,就可以自行制造该部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

要求:

用成本无差别点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A零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3年、2004年的生产量分别为34000件和28000件,销售量分别为28000件和32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2.5元。

生产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为0.6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0.26元,直接人工0.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0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30000元。

销售与行政管理费:

变动性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费用的发生额为13000元。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2003年和2004年的营业利润。

(2)具体说明2004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营业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

6.企业经营某种产品,1991年、1992年和1993年的生产量都是8000件,销售量分别为8000件、7000件和8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该产品单位售价12元,单位变动性生产成本5元,全年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240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25000元(假设无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要求:

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完全成本计算法计算该企业1991年、1992年和1993年的利润总额

7.企业经营甲产品,上年度的有关资料为:

销售收入500000元

变动成本35000元

固定成本240000元

经营亏损90000元

要求

(1)计算在现有条件下使甲产品扭亏至少需要增加的销售收入;

(2)计算当固定成本增加6万元时,甲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收入.

8.企业经营甲、乙、丙三种产品,其中:

丙产品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

本年度销售收入总额12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30000元。

经测算确认,该企业预计下年度销售收入仍维持目前水平,目标利润为21600元。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

要求:

在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甲、乙两种产品的产销结构实现下年度的目标利润

9.企业生产甲产品,其年产量为10000件。

该产品既可经初步加工立即出售,单位销售价格65元,单位变动成本61元;也可继续加工后出售,单位销售价格80元。

进一步加工时除每单位产品将追加变动成本9元外,还需要增加一台专用设备,年折旧额为15000元

要求:

决策甲产品应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后出售?

10.企业经营某种产品,1991年、1992年和1993年的生产量都是8000件,销售量分别为8000件、7000件和1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该产品单位售价12元,单位变动性生产成本5元,全年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24000元,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25000元(假设无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

要求:

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完全成本计算法计算该企业1991年、1992年和1993年的利润总额

11.企业经营甲产品,上年度的有关资料为:

销售收入500000元

变动成本35000元

固定成本240000元

经营亏损90000元

要求

(1)计算当固定成本增加6万元时,甲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收入.

(2)计算当固定成本增加6万元,边际贡献率提高10%时,甲产品的盈亏平衡销售收入.

12.企业经营甲、乙、丙三种产品,其中:

丙产品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

本年度销售收入总额140000元,固定成本总额28800元。

经测算确认,该企业预计下年度销售收入仍维持目前水平,目标利润为28000元。

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表:

要求:

在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甲、乙两种产品的产销结构实现下年度的目标利润

现要求确定,从经济上考虑,该企业应将原材料A优先用于哪种产品?

14、某公司本年度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其产量、售价以及成本的有关资料如下:

生产量为4000件,销售量为3500件,期初存货量为零。

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为46元,直接材料成本2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32000元,单位变动制造费用为6元,固定制造费用为28000元,单位变动推销及管理费用4元,固定推销管理费用为21000元。

要求:

(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全部成本计算法计算本年度期末存货成本。

(2)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全部成本计算法来编制收益表。

解:

(1)期末存货=期初存货+本期生产量-本期生产量=0+4000-3500=500(件)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为:

(20000/4000+32000/4000+6)×500=9500(元)

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为:

9500+28000/4000×500=13000(元)

(2)

15、设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二两年的生产量分别是30000件和24000件;销售量分别是20000件和30000件,存货计价采用先进现出法,每单位产品销价15元。

生产成本中,每件产品变动成本为5元,固定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80000元;销售及管理费用假定是固定性费用,每年发生额为25000元。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全部成本计算法编制第一年的收益表。

(2)具体说明这两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确定的税前净利发生差异的原因。

解:

第一年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比采用变动成本法多60000元[55000-(-5000)],这是因为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中包括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而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中只包括变动成本。

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期末存货成本中有固定性制造费用60000元(180000元/30000件×10000件),所以它的当期冲减的成本就少60000元,因而利润也就多60000元。

第二年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比采用变动成本法少30000元(65000-95000),这是因为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期初存货成本中吸收的上一年固定性制造费用60000元,而期末存货成本中只包括本期固定性制造费用30000元(180000元/24000件×4000件),因此,本期多负担成本30000元(60000-30000),故税前净利比采用变动成本法少30000元。

16、某企业19××年上半年6个月的维修费为混合成本,其历史资料如下:

月份业务量(机器小时,X)维修费(元,Y)

110000500

28000480

313000560

412000550

514000570

611000490

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将维修费分解为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并写出成本模型。

(2)若8月份的业务量预计为15000机器小时,计算该企业8月份的维修费预计数。

解:

(1)根据企业上半年的资料,得到高低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高点:

(14000,570)

低点:

(8000,480)

假定成本模型为y=A+Bx

则:

B=0.015(元/小时)

将高点坐标(或低点坐标)代入下式,得A:

A=高点成本-B×高点业务量=570-0.015×14000=360(元)

或A=低点成本-B×低点业务量=480-0.015×8000=360(元)

维修费成本模型为:

y=360+0.015x

(2)将8月份预计业务量代入成本模型,得到8月份预计维修费。

即:

y=360×0.015×15000=585(元)

17、某工厂将过去一年十二个月中最高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情况下的制造费用总额摘录如下:

上表制造费用总额中包括固定本、变动成本及混合成本三类。

该厂会计部门曾对低点月份业务量为50000机器小时的制造费用总额作了分析,其各类成本的组成情况如下:

变动成本总额50000元

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

混合成本总额32500元

制造费用总额142500元

要求:

(1)采用高低点法将该厂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并写出混合成本公式。

(2)若该厂计划期间的生产能量为65000机器小时,则其制造费用总额将为多少。

解:

(1)根据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点,即:

单位变动成本不变=50000/50000=1(元/机器小时)

固定成本总额不变=60000元

将高点月份的制造费用总额分解为:

变动成本总额75000元

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

混合成本总额41250元

高点(10月)低点(3月)

业务量(小量)7500050000

混合成本(元)4125032500

设混合成本y=A+Bx

B=(41250-32500)/(75000-50000)=0.35(元/小时)

将高点(或低点)的资料代入y=A+Bx得:

A=41250-0.35×75000=41250-26250=15000元

或=32500-0.35×50000=32500-17500=15000元

混合成本公司y=15000+0.35X

(2)根据①可制造费用y'=(60000+15000)+(1+0.35)x=75000+1.35X当X=65000时,制造费用总额y'=75000+1.35×65000=75000+87750=162750(元)

若该厂计划期间的生产能量为65000机器小时,则其制造费用总额将为

162750元。

18、资料:

设某商品经销商店,1995年10月份的各项资料如下:

(1)当月销售该商品840台,平均进货成本172元/台,售价为250元/台。

(2)管理费用,职工工资每月4400元,办公设备折旧费每月120元;办公费每月120元。

(3)推销费用,每台运费8元,每台保险费4元;推销佣金以售价的5%计算;每月支付广告费150元,水电费90元,推销设备折旧费240元。

要求:

分别采用传统职能式和贡献式编制该商店1995年度10月份的损益表。

解:

职能式损益表

贡献式损益表

19.某企业生产甲零件,该零件市场价50元,企业利用剩余生产能力制造该零件,单位制造成本为:

直接材料20元,直接人工6元,变动制造费用6元,固定制造费用4元。

要求:

(1)甲零件每年需要量为3000件,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该零件应否外购?

(2)甲零件每年需要量为3000件,剩余生产能力如不用于生产甲零件,可以生产其他产品,每年的贡献毛益总额3000元,该零件应否外购?

(3)甲零件每年需要量不确定情况下,企业自行生产需增加专属固定成本8000元,该零件何时应外购?

解:

(1)自制总成本=3000×(20+16+6)=126000(元)

外购总成本=3000×50=150000(元)

结论:

因为自制总成本小于外购总成本,企业不应外购,应自己生产甲零件,可节约24000

(2)自制总成本=3000×(20166)3000=129000(元)

外购总成本=3000×50=150000(元)

结论;因为外购总成本大于自制成本,企业应自制甲零件,可节约21000元。

(3)临界点产量=8000/(50-20-16-6)=1000件

结论:

当甲零件每年需要量大于1000件时,企业应选择外购方式。

20.(15分)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3年的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产品单价为10元,变动成本率为60%,获营业利润11000元,假定2004年追加投入广告费2000元,其他条件不变。

要求:

(1)计算2004年该企业的保本额;

(2)若实现目标利润20000元,则保利额是多少?

(3)若2004年销售量比上年增加20%,则利润是多少?

解:

(1)贡献边际率=1-60%=40%

销售收入=84000/60%=140000(元)

固定成本=140000–84000–11000=45000(元)

保本额=(45000+2000)/40%=117500(元)

(2)保利额=(45000+2000+20000)/40%=167500(元)

(3)2004年的利润:

140000×(1+20%)-(45000+2000)-84000×(1+20%)=20200(元)

21.(10分)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40000机器小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A、B、C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ABC

预计售价(元)1006030

预计单位变动成本(元)503012

单位定额机时402010

要求:

已知市场对C产品的年需要量为600件,B产品的年需要量为700件,请做出新产品开发的品种结构决策。

解:

A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100–50)/40=1.25

B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60–30)/20=1.5

C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30–12)/10=1.8

由以上计算可知应优先安排C产品的生产,其次是B产品,再次是C产品。

40000–600×10=34000(机时)

34000–20×700=20000(机时)

20000÷40=500(件)

产品开发决策依次为:

A产品500件,B产品700件,C产品600件。

(18分)已知某企业1999年只生产一种产品,有关的业务量、售价与成本资料如下:

期初存货量(件)0变动生产成本(元)60000

本期生产量(件)6000固定制造费用(元)15000

本期销售量(件)4500变动销售费用(元)900

期末存货量(件)1500固定销售费用(元)2100

售价(元/件)20变动管理费用(元)450

固定管理费用(元)4050

要求:

(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收益表。

(2)对两种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差异进行分析。

解:

收益表(单位:

元)

贡献式传统式

营业收入90000营业收入90000

变动成本营业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45000期初存货成本0

变动销售费用900本期生产成本75000

变动管理费用450可供销售产品生产成本75000

变动成本合计46350期末存货成本18750

贡献边际43650营业成本合计56250

固定成本营业毛利33750

固定制造费用15000营业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2100销售费用3000

固定管理费用4050管理费用4500

固定成本合计21150营业费用合计7500

营业利润22500营业利润26250

分析营业利润差额:

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

=26250–22500=3750,是由于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了一部分固定制造费用所致。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包含的固定制造费用=1500×15000/6000=3750

1.已知:

某企业原来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它们的变动成本率分别为80%,60%和50%;它们的年收入分别为20000万元、30000万元和40000万元。

如果将生产甲产品的生产能力转移,可分别用于以下用途:

(1)增产现有产品乙产品,可使其年收入达到45000万元;

(2)增产现有产品丙产品,使其年收入增加14000万元;(3)开发变动成本率为40%的丁产品,每年可实现13500万元收入。

要求:

(1)用贡献边际总额分析法作出是否转产其他产品的决策,并列出各备选方案优劣的排列顺序。

(2)说明如果企业决定转产,应当转产哪种产品,转产将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2.已知:

某企业只生产A产品,单价p为10万元/件,单位变动成本b为6万元/件,固定成本a为40000万元。

20×4年生产经营能力为12500件。

要求:

(1)计算全部贡献边际指标、计算营业利润、计算变动成本率、验证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

(2)按基本等式法计算该企业的保本点指标。

(3)计算该企业的安全边际指标、计算该企业的保本作业率。

(4)验证安全边际率与保本作业率的关系。

(5)评价该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

3.某公司计划对某项目投资,现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方案A是于第一年年初一次性投资760万元,方案B是于第四年年末一次性投资940万元,方案C是从第一年开始的连续四年内,每年年初投资200万元。

假定该项目第五年末开始完工投产,且投产后三种方案均不必增加任何投资。

若年利率为5%,计算分析哪种投资方案较为划算。

i=5%

(1)用高低点法预计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和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

(2)用回归直线法预计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和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

(3)说明两种方法计算出现差异的原因。

五、综合题(10分)

某公司从事单一产品生产,连续三年销售量均为1000件,而三年的产量分别为1000件、1200件和800件。

单位产品售价为20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各年总额均为5000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9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0000元。

第一年的期初存货量为零。

要求:

(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第一年的营业利润。

(2)不用计算,直接判断第二年和第三年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

一、选择题(20分)1.2.3.4.5.D

4).⑴投资项目类型假设;⑵财务可行性分析假设;⑶项目投资架设(全投资假设);⑷经营其与折旧年限一致假设;⑸时点指标假设;⑹确定性因素假设;⑺产销平衡假设。

5)调查研究,确定利润率标准;计算目标利润基数;确定目标利润修正;最终下达目标利润、分解落实纳入预算体系。

四、计算题(30分)

由表可见,无论是增产乙产品,还是增产丙产品,还是开发丁产品,都比继续生产甲产品有利可图。

结论:

无论如何都应当考虑转产。

由于评价指标贡献边际总额的大小分别为:

8100万元、7000万元、6000万元和4000万元,所以各备选方案的依次顺序为:

开发丁产品、增产丙产品、增产乙产品和继续生产甲产品。

(2)应当转产开发丁产品,这样可使企业多获得4100万元(8100-4000)的利润。

2.解:

(1)全部贡献边际指标如下:

单位贡献边际(cm)=p-b=10-6=4(万元/件)

贡献边际(Tcm)=cm·x=4×12500=50000(万元)

贡献边际率(cmR)=50000/125000×100%=40%

(2)营业利润(P)=Tcm-a=50000-40000=10000(万元)

(3)变动成本率(bR)=6/10×100%=60%

(4)贡献边际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验证:

贡献边际率+变动成本率=cmR+bR=40%+60%=1

②保本量X0=40000/(10-6)=10000(件)保本额y0=10×10000=100000

(1)安全边际指标的计算如下:

安全边际量(MS量)=x1-x0=12500-10000=2500(件)

安全边际额(MS额)=y1-y0=125000-100000=25000(万元)

安全边际率(MSR)=2500/12500×100%=20%

(2)保本作业率(dR)=10000/12500×100%=80%

④安全边际率+保本作业率=20%+80%=1

⑤因为安全边际率为20%,所以可以断定该企业恰好处于值得注意与比较安全的临界点。

3.该题要求比三种方案的投资额大小,可将三种方法的投资额置于同一时点

作比较,如可将B、C两方案折现为第一年初的现值,也可将A、C两方案的投资额

折算成第四年末的终值,然后将三种方案逐一对比。

方法一:

A方案:

Pa=760万元

B方案:

Pb=F(P/F,5%,4)=9400000X0.8227=7733380(元)

C方案:

从第一年开始连续四年每年年初投资…,属即付年金,用即付年金现值

公式求解。

Pc=A[(P/A,5%,4-1)+1]=2000008(2.7232+1)=7446400(元)

可见,Pb>Pa>Pc,故方案C较划算。

方法二:

方案A:

Fa=P(F/P,5%,4)=76000000Xl.2155=9237800(元)

方案BFb=940万元

方案C:

从第一年考试的连续四年每年年初投资,属即付年金,用即付年金终

值公式求解。

Fc=A[(F/A,5%,4+1)—1]=2000000X(5.5256-1)=9051200(元)

可见,Fb>Fa>Fc,故方案C较划算。

4.

(1)用高低点法预计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和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

B=(700—630)/(9-7)=35(元/件)

A=700-35x9=385(万元)

Y=3850000+35X

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3850000+35x95000=7175000(元)

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35x(100000-95000)=175000(元)

(2)用回归直线法预计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和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

解联立方程:

3300=5a+40b

26490=40a+322.5b

解得:

b=36(元/件)a=372(万元)

y=3720000+36x

2004年的资金需要总量=3720000+36x95000=7140000(元)

2005年需增加的资金=36x(100000-95000)=180000(元)

(3)由于高低点法只考虑了两点资料,代表性差,而回归直线法考虑了全部的各点资料,精确性相对较高。

五、综合题(10分)

(2)因为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销售量与第一年相等,所以这两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都应当等于36000元。

凯莱公司2000年的销售额为1,000,000元,这已是公司的最大生产能力。

假定税后净利占销售额的4%,计40,000元,已分配利润为税后净利的50%,即20,000元。

预计2001年销售量可达1500,000元,已分配利润仍为税后净利的50%。

凯莱公司200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如下表所示。

凯莱公司资产负债表

2000年12月31日单位:

┏━━━━━━━━━━━━┳━━━━━━━━━━━┓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

┃银行存款┃20,000┃应付账款┃150,000┃

┃应收账款┃170,000┃应付票据┃30,000┃

┃存货┃200,000┃长期借款┃20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