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诊断病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630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6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诊断病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中西诊断病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中西诊断病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中西诊断病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中西诊断病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西诊断病例.docx

《中西诊断病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诊断病例.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西诊断病例.docx

中西诊断病例

 

中西诊断、病机、方药

病名

证型

病机

中医治法、方剂:

西医诊断

西医鉴别诊断

西医治疗

感冒

风寒证

风寒束表证

辨病辨证依据: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瘦重,鼻塞声重,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诊断为感冒,辨证为风寒束表证。

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中医治法: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荆芥15g防风12g前胡12g川芎9g枳壳9g茯苓12g桔梗6g甘草6g羌活9g柴胡9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外感身痛头项重,散寒祛湿并祛风

西医诊断:

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诊断依据:

l、发热,鼻塞声重2天。

2、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3、胸片:

心肺未见异常。

 

与过敏性鼻炎鉴别。

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喷嚏频作,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苍白,分泌物中较多嗜酸性细胞。

发作常与外界刺激有关,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等。

l、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试用下列药物:

金刚烷胺口服0.1g,每日2次。

2、对症治疗:

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片0.5~0.1g,每日3次。

3、抗感染治疗: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头孢氨苄0.25~0.5g,口服,每日4次。

感冒

风热证

(银翘散合桑菊饮)

辨病辨证依据:

风热犯表,营卫失和,故见发热、微恶寒、汗出;风热上扰,则见头痛、咽痛、喷嚏、流黄涕、轻咳无痰、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袭肺之象。

 

中医治法:

辛凉解表。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3分)

金银花20g连翘20g豆豉15g荆芥15g薄荷10g桔梗10g牛蒡子15g甘草6g竹叶10g芦根10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西医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诊断依据:

1、发热伴头痛,咽痛1天。

2、T38、9℃,急性病容,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

3、中性粒细胞0、42,淋巴细胞0、56。

 

过敏性鼻炎:

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外界过敏原刺激有关,有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症状可缓解,常伴有其他过敏症状,如荨麻疹等。

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一般治疗:

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对症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银翘解毒片等。

3、抗菌药物治疗:

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等。

4、抗病毒药物治疗:

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感冒

 

阴虚感冒证

辨病辨证依据:

风热犯表,热郁肌腠,热盛伤阴,肺阴不足。

中医治法:

滋阴解表

方剂:

加减葳蕤汤加减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甘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去风热。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玉竹20g白薇12g山栀9g桔梗12g

芦根30g沙参9g牛子12g甘草6g

薄荷15g(后下)麦冬12g豆豉12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西医诊断依据:

l、发热,鼻塞,口渴,咽部充血。

2、胸片未见异常。

与过敏性鼻炎鉴别。

过敏性鼻炎主要表现为喷嚏频作,鼻涕多,呈清水样,鼻腔水肿、苍白,分泌物中较多嗜酸性粒细胞。

发作常与外界刺激有关,常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等。

l、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可试用下列药物:

金刚烷胺口服0.1g,每日2次。

2、对症治疗:

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者,可给予解热镇痛药,如复方阿司匹林片0.5~0.1g,每日3次。

3、抗感染治疗:

如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择抗菌药物治疗。

头孢氨苄0.25~0.5g,口服,每日4次。

咳嗽

燥热伤肺证风热犯肺证

辨病辨证依据:

风燥伤肺,肺失清肃,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不易咯出;舌质干红少津,舌苔薄黄燥,脉浮数,均为燥热之征。

患者干咳作呛,咽喉、口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舌质干红少津,舌苔薄黄燥,脉浮数,符合中医“咳嗽”诊断。

风燥伤肺,肺失清肃,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不易咯出;舌质干红少津,舌苔薄黄燥,脉浮数,均为燥热之征。

中医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剂:

桑杏汤加减。

(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3分)

桑叶3g杏仁4、5g川贝母3g沙参6g栀子3g豆豉3g梨皮3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西医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3分)

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痰多色黄。

2、双肺呼吸音增粗。

3、血常规:

WBC12×109/L,N80%。

4、胸片:

肺纹理增多。

 

流行性感冒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确诊。

(4分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l、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

2、止咳:

可口服克咳敏5~10mg,每曰3次。

3、祛痰:

痰量较多或咳痰质黏时需服用祛痰止咳剂,可选用必嗽平16mg,每日3次。

4、平喘:

伴有支气管痉挛,表现气急时,可用β受体激动剂,如博力康尼2.5mg。

5、细菌感染者:

可选用适当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喹诺酮类。

咳嗽实证

痰热郁肺证

辨病辨证依据:

咯痰质稠黄,胸胁胀满,咳时隐痛,口干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病因病机分析:

脾运不健,聚湿生痰,郁而化热,痰热壅遏肺气,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

中医治法:

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剂:

桑白皮汤加减

桑白皮汤痰热了,芩连山栀将火扫;

苏子杏仁降肺逆,贝母半夏用之巧。

桑白皮汤夏苏子,母杏仁芩连栀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白皮15g黄芩12g山栀12g知母15g

法半夏9g贝母9g瓜蒌15g杏仁9g

海蛤壳30g射干12g甘草3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

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咯痰,每年持续3个月以上。

已5年余。

2、双肺呼吸音粗。

3、胸片:

双肺纹理增粗、紊乱。

与支气管扩张鉴别。

支气管扩张以慢性咳嗽、咯痰为主症,常表现为大量脓性痰或反复咯血,胸部X线检查见支气管管壁增厚,呈串珠状改变,或多发性蜂窝状影像,支气管碘油造影可以确诊。

l、发作期

l、控制感染:

阿莫西林0.5g,口服,每日3~4次。

2、祛痰、镇咳:

盐酸安溴索(沐舒坦)30mg,口服,每日2次。

3、解痉平喘:

适用于喘息型患者急性发作:

氨茶碱0.1~0.2g,口服,每日3次。

2、缓解期治疗:

加强体育锻炼等。

 

咳嗽

 

痰浊阻肺证

 

辨病辨证依据:

咳声重浊,咯痰黏腻,量多色白,胸闷脘痞,呕恶,食少,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滑,

病因病机分析:

脾运不健,聚湿生痰,痰湿上干,壅遏肺气,肺气上逆,则咳嗽发作。

 

中医治法:

燥湿化痰,降气止咳

方剂: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法半夏9g陈皮9g茯苓12g苍术9g

厚朴6g白芥子6g苏子9g莱菔子9g

桔梗9g杏仁9g枳壳9g款冬花9g

甘草3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

西医诊断依据:

l、咳嗽,咯痰,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6年以上。

2、双肺呼吸音粗。

3、胸片:

双肺纹理增粗紊乱。

 

与支气管扩张鉴别。

支气管扩张以慢性咳嗽、咯痰为主症,常表现为大量脓性痰或反复咯血,胸部X线检查见支气管管壁增厚,呈串珠状改变,或多发性蜂窝状影像,支气管碘油造影可以确诊。

l、发作期

⑴控制感染:

阿莫西林0.5g,口服,每日3~4次。

⑵祛痰、镇咳:

盐酸安溴索(沐舒坦)30mg,口服,每日2次。

⑶解痉平喘:

适用于喘息型患者急性发作:

氨茶碱0.1~0.2g,口服,每日3次。

2、缓解期治疗:

加强体育锻炼等。

咳嗽

燥热伤肺证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干咳作呛,咽喉、口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舌质干红少津,舌苔薄黄燥,脉浮数,符合中医“咳嗽”诊断。

风燥伤肺,肺失清肃,故见干咳作呛;燥热灼津则咽喉、口鼻干燥,痰黏不易咯出;舌质干红少津,舌苔薄黄燥,脉浮数,均为燥热之征。

中医治法: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2分)

方剂:

桑杏汤加减。

(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3分)

桑叶3g杏仁4、5g川贝母3g沙参6g栀子3g豆豉3g梨皮3g

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

西医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

西医诊断依据:

1、患者女性,26岁,急性起病。

2、干咳作呛,咽喉、口鼻干燥,痰少而黏不易咯出。

3、咽充血,听诊双肺呼吸音稍粗糙。

4、血、尿、大便三大常规均正常。

流行性感冒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确诊。

(4分)

1、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

2、对症治疗:

止咳(口服二氧丙嗪,干咳剧烈时可用可待因),祛痰(选用溴己新、盐酸氨溴索),平喘(气急时选用β-2受体激动剂)。

3、抗感染:

细菌感染者,可选用适当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喹诺酮类。

4、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咳嗽

邪犯肺卫证。

辨病辨证依据:

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舌边红,苔黄,脉浮滑,病因病机分析:

气候炎热,风热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剂:

三拗汤或桑菊饮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叶15g菊花10g连翘10g杏仁15g

大贝母10g瓜蒌15g桔梗15g黄芩10g

陈皮15g麦冬15g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肺炎

西医诊断依据:

l、咳嗽,痰多色黄。

2、右下肺语颤增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3、血常规:

WBC12×109/L,N80%。

4、胸片:

右下肺大片状渗出影。

与肺结核鉴别。

肺结核有潮热、盗汗、消瘦、乏力等结核中毒症状,X线见病灶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匀,久不消失。

一般抗炎治疗无效。

l、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隔离消毒,预防交叉感染。

2、病因治疗:

尽早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肺炎的首选治疗手段。

一经诊断、留取痰标本后,即应予抗生素治疗,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结果。

疗程通常为5~7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3、对症支持疗法。

咳嗽

风热犯肺证

辨病辨证依据:

咳嗽,痰黄稠,咯吐不爽,口干,伴恶风,鼻塞,流黄涕,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诊断为咳嗽,辨证为风热犯肺证。

病因病机分析:

气候炎热风热犯肺,肺失肃降,则咳嗽发作。

中医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方剂:

桑菊饮加减

桑菊饮用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宣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桑叶15g菊花l0g连翘l0g杏仁15g

大贝母l0g瓜蒌15g桔梗150g黄芩l0g

陈皮15g麦冬15g甘草10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西医诊断依据:

1、咳嗽,痰多色黄。

2、双肺呼吸音增粗。

3、血常规:

WBC12×109/L,N80%。

4、胸片:

肺纹理增多。

与流行性感冒鉴别。

流感有流行病学史,急骤起病,高热和全身肌肉酸疼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毒分离和补体结合试验可以确诊。

l、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注意保暖,多饮水。

2、止咳:

可口服克咳敏5~10mg,每曰3次。

3、祛痰:

痰量较多或咳痰质黏时需服用祛痰止咳剂,可选用必嗽平16mg,每日3次。

4、平喘:

伴有支气管痉挛,表现气急时,可用β受体激动剂,如博力康尼2.5mg。

5、细菌感染者:

可选用适当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头孢类、喹诺酮类。

哮病发作期

热哮证

辨病辨证依据:

呼吸气粗息涌,喉中痰鸣如吼,胸闷,咳嗽,痰黄,黏浊稠厚,咯吐不利,汗出,赤,口苦,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为哮病发作期,辨证为热哮证。

病因病机分析:

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阻塞气道。

 

中医治法: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方剂:

定喘汤加减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兼甘草,外寒痰热喘哮尝。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麻黄6g黄芩12g桑白皮20g杏仁6g

半夏9g款冬花6g苏子9g白果6g

甘草6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支气管哮喘

西医诊断依据:

l、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喉中痰鸣,伴有胸闷咳嗽。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以呼气为主的哮鸣音。

3、胸片:

双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增多。

4、血常规:

白细胞11.2×l09/L,中性粒细胞85%,嗜酸性细胞7%(升高)。

0.005-0.05

 

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鉴别。

患者有慢性咳嗽,喘息史,有加重期。

可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l、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

⑴支气管舒张剂:

氨茶碱0.1~0.2g,口服,每日3次。

⑵抗炎药:

如糖皮质激素吸入。

3、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解痉、抗炎、抗菌等。

4、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解痉、抗炎等。

5、免疫疗法。

哮证发作期

寒哮(2分)

辨病辨证依据:

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为主症,诊断为哮证。

寒痰伏肺,遇感引发,痰升气阻,气道不畅,以致呼吸困难而哮鸣有声。

肺气郁闭,不得宣畅,则胸膈满闷。

阴盛于内,阳气不能宣达,故面色晦滞。

病因于寒,内无郁热,故口渴而喜热饮。

舌苔白滑,脉弦紧,皆为寒盛之象。

中医治法:

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2分)

方剂:

射干麻黄汤加减。

(2分)射干麻黄亦治水,不在发表在宣肺;

姜枣细辛款冬花,紫菀半夏加五味

射干麻黄治寒哮,细辛款冬加姜枣,紫菀半夏加五味,重在宣肺不发表。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3分)

射干9g麻黄6g干姜9g细辛3g半夏9g紫菀12g款冬花12g五味子6g生姜3片大枣5枚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支气管哮喘(3分)

西医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喘息,伴有胸闷咳嗽,与接触冷空气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弥漫性、以呼气为主的哮鸣音。

3、上述症状可自行缓解。

4、有本病家族史。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IgE:

0、05g/L(升高)。

心源性哮喘:

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等病史和体征,阵发性咳嗽,可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广泛湿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可及奔马律。

胸部X线可见心脏增大、肺瘀血等有助于诊断。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

β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抗胆碱药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色苷酸钠、H1受体拮抗剂等抗炎、抗过敏。

3、对症支持,临床健康宣教。

哮病缓解期

肺虚证

辨病辨证依据:

轻微喘息,气短,语声低微,自汗畏风,咯痰清稀色自,乏力。

面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病因病机分析:

哮病日久,寒痰伤肺,肺气不足,肺气上逆,升降失司。

中医治法:

补肺固卫

方剂:

玉屏风散加味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黄芪10g炒白术9g防风l0g 党参l0g

半夏l0g紫菀15g冬花15g五味子l0g

炙甘草6g川贝l0g杏仁10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支气管哮喘

西医诊断依据:

1、发作性喘息痰鸣史10年。

7天前因气候变冷而突发喘息,喉中痰鸣。

2、双肺散在哮鸣音,以呼气为主。

3、胸片:

心肺膈未见异常。

心电图正常。

4、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6%。

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鉴别。

患者有慢性咳嗽,喘息史,有加重期。

有肺气肿体征,两肺可闻及湿啰音。

1、脱离变应原。

2、药物治疗⑴支气管舒张剂:

氨茶碱0.1~0.2g,口服,每日3次。

⑵抗炎药:

如糖皮质激素吸入。

3、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解痉、抗炎、抗菌等。

4、非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解痉、抗炎等。

5、免疫疗法。

补肺汤用参芪地,紫菀五味桑白皮

肺痨

阴阳两虚证

辨病辨证依据:

咳嗽,气短声低,动则尤甚,痰白,时痰中夹血,午后潮热,自汗,盗汗,面浮肢肿,心悸,形寒肢冷,神疲,形体消瘦,舌淡少苔,脉微细而数,

病因病机分析:

痨病日久,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中医治法:

滋阴补阳

方剂:

补天大造丸加减

补天大造参术芪,归芍山药远志随,

枣仁杞子紫河车,龟鹿茯苓大熟地。

(子:

诃子)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人参10g黄芪15g枸杞子15g麦冬15g

白术12g百部12g山药9g龟板10g

甘草6g熟地10g阿胶10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肺结核

西医诊断依据:

l、咳嗽,痰中带血,午后潮热,盗汗。

2、左上肺闻及湿啰音。

3、胸片:

左上肺空洞病灶。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血沉70mm/h。

与肺癌鉴别。

肺癌多见于中老年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症状,多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及进行性消瘦。

X线胸片示癌肿呈分叶状,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

结合胸部CT扫描、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等,常能及时鉴别。

l、抗结核治疗:

异烟肼0.1口服,日3次。

2、对症治疗:

咯血可用安络血

3、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大于3cm的结核球等。

肺痨

阴虚火旺证

辨病辨证依据:

咳嗽,痰少质黏,时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夜寐盗汗,形体消瘦,舌红降而干,苔薄黄而剥,脉细数,诊断为肺痨,辨证为阴虚火旺证。

病因病机分析:

素体虚弱,外感痨虫,肺肾阴虚,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中医治法:

滋阴降火

方剂: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百合固金二地黄,贝母玄参甘桔藏,

当归芍药麦冬配,咳喘痰血肺肾虚。

趣味记忆法:

二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

(二弟:

生熟地黄;卖:

麦冬;草:

甘草;药:

芍药;百:

百合;元:

元参;皆:

桔梗;归:

当归;母:

贝母)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沙参15g麦冬15g玉竹15g百合15g

白及12g百部12g白茅根9g贝母12g

生地10g五味子10g鳖甲10g甘草6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肺结核

西医诊断依据:

l、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午后潮热,盗汗。

2、T:

37.6℃,右上肺闻及湿啰音。

3、胸片:

右上肺片絮状阴影,密度较淡。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血沉75mm/h。

与肺癌鉴别。

肺癌多见于中老年嗜烟男性,常无明显毒性症状,多有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及进行性消瘦。

X线胸片示癌肿呈分叶状,病灶边缘常有切迹、毛刺。

结合胸部CT扫描、痰结核菌、脱落细胞检查及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活检等,常能及时鉴别。

l、抗结核治疗:

异烟肼0.1g口服,日三次。

2、对症治疗咯血可用安络血。

3、手术治疗:

主要针对大于3cm的结核球等。

虚劳

心脾两虚证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5分)

根据心悸、头晕,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乏力等,可诊断为虚劳。

平素月经量多,失血过多,加之用脑过度,劳伤心脾,致心脾血虚。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宁,故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动则耗气伤血,故上症加重。

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头晕、面色不华,舌质淡。

脾虚化源不足,血虚无以充养,则乏力。

血虚气少,血脉不充,故脉细。

中医治法:

补益心脾,益气养血。

(2分)

方剂:

归脾汤加减。

(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3分)

黄芪18g人参9g白术15g当归12g熟地黄12g龙眼肉12g茯苓15g远志9g酸枣仁15g木香9g炙甘草30g

水煎服,每日一剂。

西医诊断:

缺铁性贫血(3分)

西医诊断依据:

(6分)

1.活动后心悸、头晕3个月,平素月经量多。

2.心悸、头晕,活动后尤甚,静卧则减;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乏力。

3.面色无华,睑结膜苍白,口唇色淡。

4.血常规:

Hb95g/L,MCV75fl,MCHC29%,白细胞5.1×109/L,血小板121×109/L。

血清铁蛋白110μg/L。

心电图正常。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e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0%

血清铁蛋白<14μg/L。

缺铁依据

1.病因治疗。

2.铁剂治疗:

常用的有琥珀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等。

3.辅助治疗:

铁剂疗效不显著者,加用维生素E;适当补充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

瘿病

肝火旺盛证

辨病辨证依据:

多食易饥,急躁易怒,手颤多汗,心悸,面部烘热,消瘦便频,颈前甲状腺肿大,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诊断为瘿病,辨证为肝火旺盛证。

病因病机分析:

因情志内伤,气失条达,气郁化火,痰气交阻,壅结颈前。

中医治法:

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方剂:

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龙胆草15g泽泻10g柴胡10g生地15g

当归10g丹皮10g黄芪10g栀子15g

车前子20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西医诊断依据:

1、青年女性,突发急躁,易激动,多食,消瘦,手颤,汗出心悸,大便次数增多。

2、P:

108次/分,BP:

110/70mmHg,双侧甲状腺Ⅱ°肿大。

3、T3290.1ng/dl,T457.4ng/dl,TSH0.1mu/L

与单纯性甲状腺肿大鉴别。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无甲亢症状和体征,T3T4及TSH均正常。

l、一般治疗:

休息,保情绪稳定,合理饮食。

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丙基硫氧嘧啶或他巴唑

3、辅助治疗:

心得安或阿替洛尔

消渴上消

肺热津伤证

辨病辨证依据:

口干舌燥,饮水量多,尿量增多,舌红,苔薄黄,脉洪数,诊断为消渴上消,辨证为肺热津伤证。

病因病机分析:

饮食失节,起居失常,积热内生,肺热炽盛,津液失布,发为消渴。

中医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剂:

消渴方加减

消渴黄连天花粉,地藕人乳姜汁蜜

(黄连、花粉、生地黄、藕汁)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天花粉15g黄连3g生地黄12g葛根9g

麦冬12g知母9g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诊断:

2型糖尿病

西医诊断依据:

l、近期出现口干多饮,尿量增多等糖尿病症状。

2、空腹血糖14.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1.4mmol/L,尿常规:

尿糖(++++)

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鉴别。

甲亢具有怕热、多汗、易激动:

易饥多食、消瘦、手颤、腹泻、心动过速及眼征,甲状腺肿大等临床表现。

T3、T4增高,TSH降低。

1、饮食治疗(糖尿病饮食)。

2、避免精神紧张,适度增加活动。

3、口服降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