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 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5925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 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 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 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 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 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 导学案.docx

《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 导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 导学案.docx

新人教版必修3湖北省沙市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课宇宙的边疆及当堂检测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3课宇宙的边疆导学案及当堂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知识链接]解说词:

即口头解释说明的文稿。

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

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

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

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

[学法指导]

1、把握介绍说明的对象;

2、理清思路,即说明条理和说明顺序,关注科学探索的过程。

   说明条理,《宇宙的边疆》体现出人类的认知过程:

宇宙——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体现出人类个体的成长过程:

童年——青年——成年。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

时间、空间、逻辑。

常见的逻辑顺序的形式有:

(1)由抽象到具体;

(2)由主要到次要;(3)由因到果或由果到因;(4)由浅到深;(5)由现象到本质;(6)由表及里;(7)由此及彼;(8)由特殊到一般或由一般到特殊。

《宇宙的边疆》运用了空间顺序中的“由远到近,由大到小”形式;《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运用了时间顺序中“童年——青年——成年”形式。

3、说明方法,主要有:

下定义、列数据、分类别、打比方、画图表等。

4、体悟文章中表现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宇宙的边疆》表现出科学研究的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精神。

[自主学习]

1.读准字音

晕眩(yūnxuàn) 颤(zhàn)栗  踝(huái)节

沙砾(lì)撂(liào)下夙(sù)愿

辽阔无垠(yín)束缚(fù)纤(xiān)细

旋涡(wō)星系磅(pánɡ)礴(bó)璀(cuǐ)璨(càn)

广袤(mào)搁(ɡē)置

2.解释词语

微不足道:

渺小得不值一提。

朝气蓬勃:

形容富有朝气,蓬勃向上。

无影无踪:

没有一点影子和踪迹。

形容完全消失或不知去向。

气势磅礴:

形容气势极其雄伟、盛大。

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川流不息:

河水流动不停。

形容来来往往的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面貌全非:

事物的面貌变得完全不像原来的样子(含贬义)。

奄奄一息:

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

形容生命垂危。

与世隔绝:

跟世人没有来往。

人才济济:

有才能的人很多。

3.辨析词义

想象 幻想 空想 假想

“想象”也作想像,对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没有发生的事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或发展情形;设想。

“幻想”是指根据某种愿望或理想虚幻地想象,可以是永不能实现的,也可以是将来在一定条件下能实现的。

一般含贬义。

“空想”着重于不切实际地凭空想象,永不能实现。

“假想”假设,想象,有时做动词,有时做名词。

例句:

想象:

想象一下,一百年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幻想: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幻想登上月球,现在终于实现了。

空想:

不学无术,还想成为科学家,那只能是空想。

假想:

这只能是一种假想的结局。

4.走近作者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大卫·邓肯天文和太空科学研究会教授、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实验室出色的科学家。

他同时还是世界性的太空研究组织、美国行星研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和会长。

他不仅仅是一名杰出的、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的天文学家,更是一位功勋卓越的科普大师,他的优秀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获美国普利策奖,这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对他在公众理解科学领域中所作出的成就的最高奖励。

难能可贵的是,在很少有人实际投身于对介乎科学边缘的或科学的信念进行检验或向其挑战时,他勇敢地与迷信盲从和伪科学挑战。

他是太空科学和太空探索的化身。

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风靡全球。

5.了解背景

20世纪80年代,卡尔·萨根主持拍摄的13集电视片《宇宙》,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

,此外他还撰写了数十部品位很高的科普读物。

他自编自导的电视系列片《宇宙》观众多达5亿,与之配套的《宇宙》一书则在80多个国家发行了500多万册!

他的力作《暗淡蓝点》在我国面世不久,即被评为“牛顿杯科普图书奖”2000年度的十大科普好书。

“暗淡蓝点”指的是从太空中遥望的地球。

该书是作者60岁那年出版的,其主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文明进步的长远前景——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如何在太空中寻觅与建设新的家园。

该书的叙述风格宛如一部纵横往昔与未来的史诗,于宏伟缜密间交织着大量扣人心弦的精彩故事。

全书回顾了历史上有关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种种观念,根据20世纪中叶以来空间探测的成就对太阳系作了全方位的考察,评估了将人类送入太空的种种理由,最后是作者本人对未来太空家园的长远展望。

该书布局大气磅礴,井然有序,淋漓酣畅而又丝丝入扣地阐明了当今的科学技术正在为人类移居太空创造最基本的条件。

与萨根的其他书相比,《魔鬼出没的世界》更富个性,内容也更丰富。

在该书中萨根大量分析和揭示了人类的各种传说的本质及其产生的根源,通过描述他的经历和列举大量引人入胜的科学发现的故事告诉读者,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破除偏见和偏执认识,发现令人惊奇的事实真谛的有力武器。

他令人信服地揭穿了“外星人绑架事件”、信仰疗法、月球上的“人脸”以及其他各种骗局,驳斥了科学毁灭信仰和科学是另一种专横的信仰体系的观点,探讨了误用科学的危险,提出了从各种角度进行思考的“探测谎言的方法”。

萨根正是这样的人,人们自然而然地对他充满崇敬之情。

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更多像萨根这样的科学家。

宇宙是无边无际的,而本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这里的“边疆”既指地球,也指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地球远不是宇宙的中心,已知的宇宙的中心是离地球80亿光年的星云,所以文中说“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人类对宇宙这个大海的认识才刚刚开始,“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

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大型电视片的解说词。

文章以由外到内的顺序,说明了宇宙的广阔、星系的组成、恒星的性质、太阳系及其行星等知识,推测宇

宙中会有其他生命形式存在,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

[合作探究]

(一)理清顺序

因为本文是一篇解说词,它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

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当然还能感觉到电视

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可以说是独立成篇的,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出示幻灯片12、13):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太阳系——行星——地球

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广阔的宇宙空间,回到地球自己的家园的说明顺序,但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首先是从“近取诸身”开始的,就是从最切近的地方入手,为什么作者采取这样的说明顺序呢?

(出示幻灯片14)

明确:

(出示幻灯片15-18)

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

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

4.在第二段中,作者说“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这样的话,由认识宇宙开始,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

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

(二)重点探究

1.课文的题目是《宇宙的边疆》,所以重点在“边疆”,而“宇宙”在作者心目中是什么样子呢?

(出示幻灯片19)

明确:

(出示幻灯片20)

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而人类生活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

宇宙不因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而存在,而人类的未来,

却取决于对宇宙的了解程度。

2.对于人类,作者又得出了怎样的认识呢?

(出示幻灯片21)

明确(出示幻灯片22)

人类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过是晨窗中飞扬的一粒尘埃”;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更是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是人类又是勇敢、光荣的,他们以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3.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

(出示幻灯片23)

明确(出示幻灯片24、25)

(1)强烈的议论和抒情色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

(2)感染观众,激发读者对宇宙的兴趣,使介绍更具科学意蕴和人文内涵。

(三)语言品析

本课充满激情的议论和抒情,表现了一个理性的科学家的不同一面,我们来看看下面两个句子,领略一下一个科学家的激情。

(出示幻灯片26-31)

(四)全文感悟

本文以翔实的宇宙理论知识,超群的讲述说明技巧,融说明、议论、抒情于一炉,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激发献身宇宙科学、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出示幻灯片32)

希望大家有条件找来《宇宙》这部13集的纪录片,来真正领略卡尔萨根心目中的宇宙!

六、延伸拓展(出示幻灯片33)

如果把本文中议论抒情的部分删去,其实本文仍然可以独立成篇,请你发挥概括总结的天赋,将本文压缩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文,并比较两者的异同。

[课堂小结]

课文开始的时候引用了两条名言,我们读来都觉得心驰神往,我们所生活的这个宇宙实在太大了,需要我们前赴后继,不断地去探索,课堂上的时间是短暂的,好在人的好奇是无限的,循着好奇心所指的方向,我们一起去探索!

[达标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

宇宙的边疆

当堂测评卷

命制学校:

沙市五中命制老师:

曹承志

一、双基夯实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微不足道 淹淹一息 迫不及待 好大喜功

B.前途

无量 碧波荡漾 欢渡春节 神秘莫测

C.气势磅礴 生机勃勃 茫无涯际 直截了当

D.穿流不息 人才济济 无影无踪 出乎意料

【答案】 C(A.淹—奄;B.渡—度;D.穿—川)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中国好声音”节目不仅形式编排引人入胜,而且几乎每一个歌手的歌声都打动着评委,让他们常常忍不住拍案而起,甚至感动得流下热泪。

B.都江堰是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在建成以来的2200余年间,尽管天灾人祸,都生生不息,把成都平原由“水乡泽国,变成了“天府之国”。

C.有人认为,就目前我国的水质整体状况、自来水处理能力和检测手段而言,如此严格的标准难免纸上谈兵,从高标准到高水质,还有些路要走。

D.“低碳生活”是一个新概念,可它提出的却是关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这些年来人类因为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

【答案】 D(A拍案而起,形容十分愤怒。

与语境不符。

B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

此处可用“不论”。

C纸上谈兵,比喻不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12年大选堪称美国50年来竞争最激烈、分歧最大的一次选举,这次选举不仅没有弥合共和、民主两党在经济危机上的分歧,而且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B.“双户口”的存在使一些人成为特权公民,他们在买房、货款、子女上学、社会福利等方面享受了“双公民”待遇,还为一些官员隐藏财产提

供了方便。

C.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是针对朝鲜不久前发射人造卫星做出的,决议扩大了制裁朝鲜机构和个人的范围,中国在对决议草案做了大量修改的努力后,投了赞成票。

D.近年来,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答案】 C(A关联词使用错误,把“而且”改为“反而”;B主谓搭配不当;D“扩大”与“标准”不搭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

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

①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

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

⑤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

⑥交际交流,表情达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受”或“表达”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

A.④②③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②④⑤③①⑥D.④②⑤③⑥①

【答案】 D

5.下列几句分别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

(1)梦想你们也在设计其他的异想天开的技术,例如物质——反物质发动机(一种能将在空间广泛分布的氢原子聚集和集中起来用作核燃料的新发明)。

(2)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约为5.9万亿英里。

(3)岩石从高层建筑物上落下时,1秒钟后速度达到32英尺每秒,2秒钟后为64英尺每秒,3秒钟后为96英尺每秒,依此类推,每秒钟增加32英尺。

A.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B.举例子 下定义 列数字

C.下定义 列数字 作比较

D.下定义 作比较 列数字

【答案】 B

6.下面对本文语言特点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把整个宇宙比作“大海”,把地球比作“宇宙汪洋之滨”,形象生动,也更能体现出宇宙的无边无际。

B.把我们对宇宙的探索,比作是向大海“涉足”。

把星系比作是“贝壳”——动人的发现物,比作“珊瑚”——永恒的产物。

C.运用拟人,如“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做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形象贴切。

D.“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用了“召唤”一词,贴切地表达了我们对宇宙的向往之情。

【答案】 A(把地球的表面比作“宇宙的汪洋之滨”。

二、文本精品

读下面的语段,回答7~10题。

“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到“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原文见课本。

7.第一段中“我们的小小行星”是指什么?

第三段中“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的“大海”是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的小小行星”指地球。

“大海”指宇宙。

8.第三段中说“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们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探索研究还很肤浅。

9.在说明“宇宙辽阔无垠”时,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由近及远,由内到外。

10.这段文字的开头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意义,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探索给我们知识,而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探索使我们了解宇宙,而对宇宙的了解,决定着我们人类的未来。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昨天,碰到朱光潜

柴静

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朱光潜。

译文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却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

常有人把艺术说得云山雾罩的,但是歌德说:

“我只是有勇气把我心里感到的诚实地写出来……使我感到切肤之痛的,迫使我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只是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

说的人,译的人,都平实而隽永。

昨天在《巨流河》里又碰到朱光潜。

齐邦媛写在战火中的武大,朱光潜当时是教务长,已经名满天下,他特意找到齐邦媛这个一年级的新生,让她从哲学系转学外文。

他说:

“现在武大转到这么偏远的地方,哲学系有一些课开不出来。

我看到你的作文,你太多愁善感,似乎不适于哲学。

你如果转入外文系,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有问题可以随时问我。

他开的课是《英诗金库》,每首诗都要她背诵。

1945年,战争未完。

齐邦媛和几个同班的女生,走下白塔街,经过湿漉漉的水西门,地上有薄冰,背诵雪莱的《沮丧》,“它的第三节有一行贴切地说出我那时无从诉说的心情:

没有内在的平静,没有外在的安宁。

当时的艰难,朱光潜上课时“一字不提”。

但是有一天讲到华兹华斯的《玛格丽特的悲苦》,写一个女人,儿子七年都没有音讯,他说起意思相近的中国古诗“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语带哽咽。

稍停顿又念下去,念到最后两句,“如果有人为我叹息,他是怜悯我,而不是我的悲苦”,他取下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

满教室无人开口说话。

八十多岁的齐邦媛,一生流离,去国离乡,却一直记得这个瞬间。

她说:

“即使是最绝望的诗中也似有强韧的生命力……人生没有绝路,任何情况之下,弦歌不辍是我活着的最大依靠。

朱光潜是个敏感的人,学生到他家中,想要打扫庭院里的层层落叶,他拦住了:

“我好不容易才积到这么厚,可以听到雨声。

但他没有颓废感伤的浪漫主义病,而是喜欢人生的一切趣味。

他写过一个外交官,本来无须,下巴光光,但一直拿手在腮边捻,有人看不惯,觉得是官气,他却看得很有兴味,觉得诙谐。

又写一个英国文学家和几个女人同路,别人都看他身边的女人,文学家不高兴了,面孔一板:

“哼,别的地方也有人这样看我。

他的学生第一次见到他时,说:

“他专注地注视,甚至逼视着你。

你似乎感到自己大脑的每一个皱褶处都被他看透了,说实话,开始并不感到舒服自在。

他与各式各样的人、与各式各样的倾向都保持接触,保持理解,但无论什么进入这颗心灵,都会呈现它本来的面目,无法故弄玄虚。

他说:

“头一点我要求合逻辑。

一番话在未说以前,我必须把思想先弄清楚,自己先明白,才能让读者明白。

糊里糊涂地混过去,表面堂皇铿锵,骨子里不知所云或是暗藏矛盾,这个毛病极易犯。

我知道提防它,是得力于外国文字的训练。

我爱好法国人所推崇的清晰。

他前后在欧洲几个大学里做过14年的学生,解剖过鲨鱼,做过染色切片,读过建筑史,学过符号名学,用过熏烟鼓和电气反应表测验心理

反应,并没有专修艺术,这样的人写作和翻译时,把艺术被人裱糊出来的吓人嘴脸撕了个稀烂,有赤子般的诚实。

(搞自《时代青年》)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题目“昨天,碰到朱光潜”的含意是作者在一篇著作里发现了朱光潜的“踪迹”,由此作者顺其自然把自己了解的朱光潜写出来。

B.艺术常被人说得云山雾罩,甚至被人裱糊出来个吓人嘴脸,但是诚实的朱光潜却把真实的艺术呈现给了人们。

C.朱光潜对学生的影响颇大,齐邦媛在国外生活颠沛流离,却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和朱光潜的教导有极大的关系。

D.“他专注地注视……开始并不感到舒服自在。

”朱光潜的注视让学生感到了反感,因为人都有隐私,不想被看穿。

E.朱光潜在欧洲留学14年,但并没有专修艺术,对艺术所知不深,他只是凭着赤子般的诚实把艺术真实地再现了出来。

【答案】 DE(D项“让学生感到了反感,因为人都有隐私,不想被看穿”错,E项“对艺术所知不深”错。

12.文章用了大量的篇幅写齐邦媛对朱光潜的怀念,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照应题目,“昨天,碰到朱光潜”,就是作者在读齐邦媛的《巨流河》时碰到朱光潜的。

具体描写“碰到”的内容,使后面的叙写更自然。

(2)侧面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

写齐邦嫒对老师的怀念,是从侧面描写朱光潜,使朱光潜的形象更真实、丰满,让读者有更全面的、立体的了解。

13.联系全文,谈谈作者写出了朱光潜哪些性格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平实而隽永。

(2)关心学生,爱惜学生。

(3)至情至性。

(4)敏感,但没有颓废感伤的浪漫主义病,喜欢人生的一切趣味。

(5)爱好清晰,严谨认真。

(6)赤子般的诚实。

14.谈谈朱光潜爱好的“清晰”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朱光潜喜欢把想要说的话、传达的思想弄清楚、弄明白,不允许糊里糊涂,不允许表面堂皇铿锵,骨子里不知所云或暗藏矛盾,这种求真求实的严谨精神值得学习。

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不求甚解”,推崇“难得糊涂”,对什么事都采用“和稀泥”的办法。

对此,朱光潜爱好的“清晰”应是一剂良药。

生活、工作、学习都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尤其是治学的人,更应如此。

严谨、认真、求实,才能使自己在学术上更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高考热点

15.从表达连贯、得体的角度看,下面的语段存在三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我社出版《生命流程》,②是一本与知己倾谈的书。

③一册在手,④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

⑤精美的装帧,⑥设计大方,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了制作的用心。

⑨有缘者务必购买。

答:

(1)________(序号)改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序号)改为____________

(3)________(序号)改为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改为:

我社出版的《生命流程》

(2)⑥改为:

大方的设计

(3)⑨改为:

有缘者不妨购买

16.将“大海”“思维”“翅膀”,三个词语连缀扩展成一段话,或描绘一种情景,或陈述一种见解。

(6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