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 1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517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 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 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 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 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 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 14.docx

《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 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 1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 14.docx

石油英语课文译文Unit14

Unit1

石油的起源

石油有机成因

1.石油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和特定矿物质如硫磺在极大压力下混合而成。

现如今,科学家证明,尽管不是全部,但大多数油田是几百万年前海床上的动植物残骸经过数十亿吨的泥沙沉积而成。

2.当小型海洋动植物死亡后,尸体会下沉。

然后它们会沉淀在海床上,被分解并与泥沙混合在一起。

在分解过程中,细菌会就将其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如磷、氮、氧去掉。

这一过程使得大多数的碳和氢保留下来。

海洋底部没有足够的氧气使这些尸体完全被分解。

而剩下没有被分解的就成为了石油形成的原材料。

3.被部分分解的残骸会形成巨大的胶状物,而后会慢慢地被层层泥沙所覆盖。

层层覆盖的掩埋过程要经过数百万年的时间。

随着沉积物的逐渐堆积,泥沙作用在胶状物上的重量会将其挤压成更薄的层状物。

最后,当这些被掩埋的分解层深入到一万尺深的地方时,地球自身的热量以及巨大的压力会综合作用到胶状物上。

久而久之,石油便形成了。

石油无机成因

4.尽管现在被接受的石油形成理论包括动植物有机残留物质到碳氢化合物的缓慢转变过程(有机成因说或生物成因说),但这并不是被唯一提出的理论。

早在16世纪,有一种石油生成理论认为石油是由地球深处的积碳形成的,而这些积碳远比地球上的生物久远。

这一理论被称为石油无机成因理论,几乎被人忘却,直到最近一些人(部分是科学家)重拾这一理论。

5.最新的石油无机成因理论认为,石油是在地壳和下地幔中经过无机过程形成的。

科学家解释说,石油形成后通过裂缝和多孔岩石渗透到油藏中,人类通过开发这些油藏来获得石油。

如果这些说法是真的的话,石油可能就不会像有机成因理论的支持者认为的那样有限。

这就意味着石油会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更加―可再生‖。

6.石油无机成因理论之所以得到拥护有很多原因,但很多当代支持者指出在彗星、流星和其它无生命特征的星球上存在着甲烷,他们并以此作为证据证明有机物在石油的产生过程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其他支持者在石油起源方面提出了其它线索例如,石油中金属元素的分布,碳氢化合物和氦的合成,油藏呈大规模完整沉积而不是斑块沉积。

这些支持者都声称,所有理由足以令人相信石油并不来自于动植物,而是产生于包括无机物在内的自然化学过程。

7.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存在有很多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人真正见证过石油的形成。

因为石油的形成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任何我们关于石油生成的理论都是基于对当前物质的观察而形成的。

我们可能通过分析、预测和对这些预测进行试验从而获得证据来支持或者否定既有的理论。

但是,对于石油的形成过程,人们却不可能像对冰的形成一样肯定,因为后者是可以进行直接观测的。

所以,哪个理论有更多的证据呢?

8.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目前的证据毫无疑问的证明,石油是由古代的有机物形成的。

他们提出了化学方面的强有力的证据(所谓的―生物标志物‖),证明碳氢化合物的有机成因,而不是无机成因。

他们还指出已经发现了碳氢化合物生成的各个阶段,揭示了从泥炭一直到无烟煤或者从海藻到石油的发展过程。

他们还认为在实验室里可以制造出少量的碳氢化合物,这有力地支持了他们的观点。

9.然而石油无机成因理论的并不是没有证据。

这些科学家指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油藏在停止开采一段时间后会重新被流体充满。

这一事实与石油有机成因理论不符。

他们还指出石油也存在于流星和其他从没有生命的星体上。

他们还认为,关于石油化学性质的主张是不正确的。

这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在地球深处到底发生了什么,使我们认为石油是来自于有机物质,实则不然。

无机物质可以产生石油也是真实的,这也支持了这一理论。

共识

10.许多科学家有很多依据来支持石油有机生成理论。

作为对无机成因理论的回应,他们例举出了以下几条:

11.首先,两种现象能够解释油井为什么可以重新被流体充满。

第一,我们在恶劣环境下采油的能力在不断提升。

因此,通过使用新技术,那些曾经开采殆尽的油井现在可以再次开发,并产出石油。

第二,石油是流动的,并且密度不同,从油井中抽油会释放压力,这就会使裂缝、断层和其他区域的石油经过一段时间后流入油井中。

12.科学家怀疑无机成因理论的第二个依据是它的根本的理论基础就站不住脚。

也就是说,深层岩石多孔的观点与研究结果不符。

当然,此理论的支持者指出岩浆可以流动这一事实,那么为什么石油不可以流动呢?

13.反对无机成因理论的第三个最主要依据是化学物质不会累积。

首先,地下似乎没有充足的二氧化碳形成石油。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然而,更重要的是,石油的各种不同同位素和生化结构有力地支持了石油有机成因理论。

例如,存于碳氢化合物中的氦是惰性气体(不与任何物质反应),其特性意味着它产生于地表而不是其他地方。

14.很显然,这些问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鉴于石油对于能源需求的重要性,很多著名机构正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在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尝试探索石油可以在多深的地方沉积形成。

油藏越深,有机成因的可能性越小。

15.另一种可能性是双方都是正确的。

两个过程或许都能产生石油。

如果是这样的话,石油资源或许不会像我们猜测的那样有限了。

政治

16.就像其它很多问题一样,政治在这场石油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的争论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直到近几十年,使得这场争论不断进行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供给是否有限。

对于那些开采者来说,有限的供应可以使他们获得经济利益。

对于政治家来说,有限的资源可以用来控制民众,并作为发动战争的理由。

另一方面,无限的资源供给意味着我们不需要担心资源枯竭。

我们应该能钻更多的油井,增加日常供给以降低油价等等。

17.然而,近几年,人们由于担心燃烧碳氢化合物产生的二氧化碳会直接导致全球变暖,以上的争议被搁置。

如果是真的,石油资源是否有限便无关紧要,因为石油的使用正产生着巨大的危害。

18.最终,科学会解决这场争论。

但是哪一派能得到资金支持直接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哪些

政治家当权以及谁出钱。

在某个时刻,我们会知道石油起源和二氧化碳影响环境的最终答案的。

LanguagePoints

1.Duringthedecompositionprocesstinybacteriawillcertainchemicals…(Para.2)

Duringtheprocessofdecay,thebacteriawillremovecertainchemicalsfromtheremains

ofsmallanimalsandplantlife.

翻译:

在动植物遗体分解的过程中,细菌会将其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去掉。

2.Mostscientistsbelievetheevidenceoilformingfromdeceasedorganicmatter.(Para.8)

Mostscientistsbelievethattheevidenceundoubtedlysupportsoilformingfromdeceased

organicmatter.

2翻译: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目前的证据毫无疑问地证明,石油是由古代的有机物质生成的

…thatitstheoreticalfoundationsseemtobecontrarytoscientificresearch.3.…thatitsbasicdon’tseemtobe

Inscientificterms,itdoesnotfitwiththeprincipleofmassbalanceinchemicalequation.翻译:

从科学角度来说,这不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平衡。

翻译:

它的理论基础似乎就站不住脚

5.…but…butthetwofactors,whichpoliticiansareinpowerandwhoprovidesthemoney,

decidewhatsciencewillgetthefinancialsupport.

翻译:

什么科学能得到资金支持直接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哪些政治家当权以及谁出钱。

Unit2

石油工业的三大产业链

1石油工业规模庞大,涉及多个层面,横跨不同的工艺流程,囊括各行各业。

因其复杂多样,包罗万象,根据从钻探到炼制的步骤,石油工业可以具体划分为三大产业链:

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

什么是上游产业?

2上游产业是石油生产过程的一部分,重在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其中更侧重于对地下和水下油田的勘探。

3可以想到,就先后顺序而言,上游产业是石油工业的开端。

因此,作为石油生产的第一步,要为后续各产业链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游产业有许多组成部分,但这里主要涉及的有:

探寻和选择潜在井位、评估井位、打探井、布井采油。

4上游产业包括所有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如勘探、开发和加工——这些都在稳定原油、凝析气和成品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LNG)的装载之前进行。

上游产业在陆上和近海均可进行。

有利含油气区的勘探

5首先是地下有利含油气区勘探,这一步为中下游产业链提供了原油供给,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至关重要。

通常,地质学家们帮助选定有利含油气区。

他们通常直接受雇于石油探钻公司或独立的公司,利用卫星图像、重力仪、磁力仪、探测器、压缩空气枪、重锤车、炸药、水下地震检测器、地震检波器等大量高科技手段来确定有利含油气区块。

钻探井

6有利含油气区块一经确定,下一步就是钻探井以确定该地是否真有石油存在。

他们还需考虑是否有充足的可采储量和油质能否满足长期开采。

但是钻探项目耗资巨大,且不能保障投资后的经济回报,因此这一过程对石油公司而言意味着极高的经济风险。

7通常要在一个区块打多个探井以便为地质学家提供更完备的岩样。

根据这些岩样信息他们最终确定区块的质量。

如果发现区块不出油或者不盈利,井将会被掩埋废弃。

8很多时候钻探必须在水下环境中进行,这往往风险更大,造价更高,耗时更长。

但这却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因为没有切实的钻井取样求证,即使是最先进的地震勘探方法,也可能得出片面的或虚假的信息。

上游产业推动中、下游产业发展

9可想而知,上、中、下游产业三者的界限模糊而且难以明确界定。

这些过程的分类只是泛指,用来简单的区分不同的生产环节。

很多石油公司都对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以及下游产业实行垂直一体化经营,这也使得重叠部分非常常见。

10然而,关于石油产业上游部门的定论是:

在整个石油开采到精炼的过程中,上游产业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若上游产业部门根基薄弱,就无法为后续产业部门提供充足的石油。

反过来,这将对那些依赖石油制品获取大量商品、燃料、能源的消费者带来不良影响。

什么是中游产业?

11中游产业主要涉及石油和天然气从井场到炼油厂的运输过程。

根据不同的来源,可作为上游或下游产业的延伸。

12油气集输是一项技术含量要求很高的活动。

运用高压液态分离法,可将原油通过管道或者油轮从近海作业区运出。

同时这一产业也负责处理原油,去除水蒸气和硫化氢等杂质。

通过去除杂质和压缩液态石油,能够最大限度地运输石油和天然气,从而使石油公司实现效率和收益的最大化,这也是中游产业一个重要的方面。

13针对一些被分馏出的重质碳氢化合物不易运输的状况,中游产业实现了炼油厂终期处理前的就地转化。

该步骤在中游产业平台上进行,通过非常规化学工艺实现天然气液化。

中游产业部门涉及的职业类型有化学工程师、管道工、商业顾问、能源天然气经销商,还有与工程师在一起合作,并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中游产业咨询师。

14由于中游产业要运输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石油公司必须要有很强的环保意识,要尽量减少延绵数英里的输油管道可能带来的污染。

随着技术进步,油气运输已变得越来越高效,未来将朝着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一旦石油通过中游产业运输到炼油厂,经过最后一道深加工,其产品即可投放市场。

中游产业的未来

15将来二十年,经济的发展、繁荣到昌盛将转变中游产业。

中游产业的所有资产将从加拿大延伸至美国墨西哥湾沿岸,运输方式由输油管运输转变为出口油库及海上运输。

16随着化石燃料生产和运输自动化进程加快,中游产业须在生产管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方可在转变过程中获利。

通过更加全面的预测分析,中游产业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益:

预测市场需求、运送定制混合原油和为消费者提供动态存储选择。

17中游产业中,由于大公司融资能力强,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在新发现的页岩气的开采中日益起主导地位,与中小型公司相比,在应对这种转变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因此,将来这些大公司将主导中游产业。

但对于具有创新性和能够抓住机遇的小企业来说,生存下去的机会依然存在。

为了北美能源的复兴,中游产业仍将在油气集输过程中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什么是下游产业?

18石油工业的下游产业主管最终加工、产品分配,及市场营销。

下游产业将原油加工成成品油,如加热用燃油、沥青,润滑油,合成橡胶,塑料,肥料,杀虫剂及药物。

下游产业也是满足消费者需求,企业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的环节。

19所有零售商,如加油站等,都属于下游产业。

上游、中游产业的效率将影响原油的销售量及价格,上游、中游产业效率愈高,下游产业效率愈高。

下游产业也包括市场销售、售后服务、销售战略规划及成品油分销等。

20炼油厂将上游产业通过输油管道输送来的原油转变为可用形态,包括汽油、柴油、喷气燃料、防冻剂和丙烷。

21下游产业涵盖的工作职位包括流程风险分析师、税务会计、设备操作员、设备维修主管、合同管理员,及仪表工程师。

油气炼制

22原油需经加工,才能合成为可用产品。

原油的加工炼制需经过严格控制的过程,其核心是蒸馏过程。

原油由多种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构成,精炼的第一步是将不同分子分离为不同的成分。

这个过程是基于不同碳氢化合物的沸点不同而进行的。

在蒸馏塔中加热原油,待原油成分蒸发后进行分离。

轻质的碳氢化合物首先蒸发,通常深加工为液态石油产品或石脑油。

中等挥发温度的碳氢化合物,称为中间馏分,可以加工成喷气燃料、煤油。

重质组分形成残渣燃料油。

有时要达到100华氏度时,才可提取重质组分。

石油产品

23炼油厂生产的产品主要有液化石油气、石脑油,汽油,煤油,柴油,燃油,润滑油,沥青及石油焦。

24大部分产品用于日常生活(如运输、供暖等),此外,石油产品用于石化企业,生产橡胶、尼龙,塑料及其他衍生品。

LanguagePoints

1.Oftentimestheexploratorydrillingmustbedoneinunderwaterconditions.Thismakesthetaskmorechallenging,expensive,andtimeconsuming.(para.8)

翻译:

勘探钻井常常需要在水中操作,这使得钻探任务更加具有挑战性,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2.Usingbetterforecastinganalytics,thesectorwillbenefitbyanticipatingdemandanddeliveringcustomizedcrudeblendsanddynamicstorageoptionstoend-users.(para.16)

翻译:

通过更好地预测分析,中游部门将在以下方面获益:

预测客户需求,运送客户需要的混合原油产品,并为终端客户提供动态的存储选择。

3.Para.8lastline:

……eventhemostadvancedseismicsurveysyieldincompleteorpotentiallyfalseinformation.Para.25.1stline:

Thecrudeoilisinitiallydistilledandtheinitialproductyieldscanbeimprovedbyusing……词性对比:

yieldvt.生产,带来

yieldn.产量

4.Theclassicalwayofoperatingtherefinerytakesintoaccountthewidevariationinpriceandtheseasonalityofconsumptionfortheproducts.(para.25)

翻译:

炼油厂的传统运作需要把两个因素考虑在内,一是价格的巨大波动,二是产品消费的季节性因素。

Unit3

石油的消费、进口和未来趋势

简介

1石油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甚至决定性作用。

石油及石化产品几乎影响着人类文明以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衣食住行和娱乐等。

石油的生产、供应和消费影响着国民经济,同时与全球政治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

2以私营公司的石油总储量进行归类核算,―超级巨头‖的总产量接近全球石油供应总量的15%。

而超过80%的世界油气储量由国有公司控制。

全球实力最雄厚的20家石油公司中,有15家是国有企业。

3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占相当大比重,低至欧亚的32%,高至中东的53%。

其他地区的消费数据如下:

南美及中美占44%,非洲占41%,北美占40%。

全球年均消耗石油总量三千亿桶,其中发达国家为主要消费国。

2007年,美国占世界石油消费总量的25%。

全球竞赛:

20年石油之争全球石油市场的开放,消除了80年来世界对能源多样性的顾虑,然而新的挑战开始出现:

油价。

4对于全球石油生产及能源安全而言,两件事使1991年成为至关重要的一年。

首先是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

当时由萨达姆·侯赛因主政的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战争于1991年2月28日结束。

同年12月底,前苏联宣告解体,而这一地区拥有除中东以外最大的可探明石油储量。

5苏联解体之前的30年中,美国对石油进口依赖性持续增强。

1991年,美国石油进口达40%,其中54%和24%的进口石油分别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和波斯湾。

1973年和1979年的石油危机重创美国经济,其阴影至今令国人心有余悸。

自始至终,能源高度依赖进口都被视为国家安全隐患。

6中东地区的政局十分动荡。

从那时起,美国能源安全政策就一直致力于摆脱对这一地区的能源依赖。

正如温斯顿·丘吉尔在1913年所言:

―石油的安全与稳定依赖于多样性,且只能依赖于多样性。

‖践行这一理念,就意味着从友邦那里进口石油,增加全球石油供应,并实现全球石油市场的一体化整合。

7政局变化和经济波动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石油来源。

2006年,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投入使用。

该管道过境前苏联两大邦联国——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途经土耳其,可将从里海开采的原油输送至全球石油市场,这在20多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8市场的整合扩大了全球石油生产规模。

埃克森美孚、雪佛兰、英国石油公司等石油公司强强合并,大量投资进行基础性建设,形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石油市场。

自此,石油贸易以统一价格纳入全球液体商品交易市场。

由于上述变化,在全球石油贸易中,石油价格的差别只能反映出油品质量和运输成本的实际差别。

9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市场的发展,美国对其能源安全问题不再如履薄冰,因此,不必担心其石油供应会中断,美国也不需再被动出兵保卫石油资源。

10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乐观。

如今,美国国内超过50%的石油消费乃自主生产,另外有20%自加拿大和墨西哥两大友好邻国进口。

从波斯湾进口的石油总量则降至国内消费总量的9%。

尽管形势趋好,然而美国对其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依然心存顾虑。

11美国不必担心其石油供应会中断,却有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

油价。

美国人根本不会在意自己油箱里的油从哪儿来:

无论是从加拿大、委内瑞拉、尼日利亚,还是沙特阿拉伯进口的汽油,对他们来说,别无两样。

我们建立的全球一体化市场意味着石油价格是全球统一的。

12在过去的2011年5月,利比亚内战战火蔓延的同时,国际石油价格飙升至每桶113美元。

美国从利比亚日均进口石油70,000桶(约占国内消费总量的0.6%)。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油品价格,尤其是作为必需消费品的汽油价格也是急剧攀升。

由此可见,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不在于石油进口的多元化,而在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化。

13石油,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性能源,要想摆脱对它的依赖,或许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力拓展新型的能源运输方式。

随着未来新型电动汽车和生物燃料汽车的大量涌现,石油对交通行业的影响会大幅削弱。

尽管这种变化不那么显著,但能够更为有效的增强能源安全。

中美石油消费和进口

14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

中国石油的日消耗量约为700桶,而美国则约为2000桶。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11年,中国石油的日需求量将超过九百万桶。

中国的能源需求大多依赖于国内的可用煤,石油和天然气仅占能源需求的20%,进口石油还达不到能源总消费量的10%。

正确地看待这一现象很重要,即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是全世界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由于利用率低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很多产业,煤炭逐渐被石油所代替。

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对煤炭的需求。

15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居第三。

然而,按人均石油进口量来看,中国仅占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中国拥有十三亿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因此人均占有量会降低。

然而,中国石油需求增长要快于美国。

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飞速发展的经济加剧了其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诸多国家之间的石油竞争。

中国逐步上升的石油消费量也导致了原油价格的上升。

16自1994年来,中国原油进口的年增长率大约为13%。

2006年,中国进口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47%,而在美国,这个比例大约为60%。

按照目前的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来看,到2015年,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总需求的三分之二,而在美国,这个比例将超过60%。

为了满足逐步上升的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中国正在使石油供应商多元化,并且鼓励国有石油公司在非洲、中东和其他地区进行投资。

中国并没有效仿西方国家石油公司看重短期效益的方法,而是着手制定能源安全的长期政策。

非洲地区石油的重要性

17相比中东地区62%的可探明石油储量,非洲53个国家的可探明石油蕴藏量仅占世界总量的9%。

但非洲大部分地区未被开发,未来可能成为石油和天然气重要的开采地。

美国IHS油气能源咨询公司认为,到2010年,非洲将提供世界石油产品增长的30%。

美国能源部门的研究预计,2002年至2025年,非洲的石油总量将增长91%。

同时,由于非洲地区石油高质低硫,因而更受炼油厂的青睐。

作为石油产地,非洲地区虽然没有中东地区重要,但非洲地区不再扮演边缘性角色,对中美两国起着重要的作用。

利比亚390亿桶和尼日利亚360亿桶的石油储量都可达中国可探明石油储量的2倍,也接近美国石油储量的2倍。

18中国的进口石油三分之一来自非洲地区,而在2004年,这个比例仅为四分之一。

非洲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其中三分之二是石油。

2006年,美国的进口原油22%来自非洲,而2004年为15%,略高于美国从中东进口的原油量。

自2002年来,美国从非洲地区进口的石油几乎翻了一番。

中美两国都计划加大从非洲进口的石油量。

近年来,尽管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量一直维持在50%左右,但他们仍计划将这个比例提高。

同时,中国不愿意过度依赖中东地区,将其作为石油产地,因为中国缺乏对中东地区重原油的精练技术。

19一些评论家将中国看做是新殖民主义势力,认为中国把非洲仅当做是原材料,尤其是石油的产地。

的确,非洲石油、矿物和木材几乎涵盖了所有向中国出口的产品,对中国经济的平稳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