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docx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太原市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山西省太原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
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
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
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
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
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
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
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
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
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
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
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
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
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
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
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
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
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
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
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
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
君权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
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
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
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
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
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
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下列理解中,不能说明两汉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朝代的一项是(3分)
A.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虽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的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B.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
C.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D.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
B.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地府之类的说法,但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
C.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济,字巨川。
其先真定人,父恕,后唐时童子及第,开宝中,知秀州。
会盗起,城陷,为盗所杀,将并害济。
济伏枢号恸,谓贼曰:
“吾父已死,吾安用生为?
但恨力不能杀汝,以报父仇尔!
”贼义之,舍去。
济携父骨匿山谷间。
既而官军大集,济脱身谒其帅朱乙,陈讨贼之计。
乙嘉之,遗以束帛,奏假驿置遣归。
再调胙城尉,徙临河主簿。
转运使王嗣宗被诏举法官,以济名闻。
改刑部详覆官、通判镇州。
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一夕,报有火,济部壮士数十潜往侦伺,果得数辈并所盗物,即斩之。
驰奏其事,太宗大悦。
召判登闻鼓院,拜监察御史。
上疏陈统天下之术、节民物之道,大者有十。
其言切于时,词多不载。
景德初,徙知河中府。
三年,判司农寺。
时周伯星【注】见,济乘间言曰:
“昔唐太宗以丰年为上瑞。
臣愿陛下日慎一日,居安虑危,则天下幸甚。
”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
四年,拜本曹郎中,出知杭州。
郡城西有钱塘湖,岁久湮塞。
济命工浚治,增置斗门,以备溃溢之惠,民颇利之。
大中祥符三年,徙知洪州,兼江南西路安抚使。
属岁旱民饥,躬督官吏为糜粥,日亲尝而给之;录饥民为州兵,全活甚众。
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
济颇涉经史,好读《春秋左传》,性刚直,无所畏避。
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
金锁没,济抚其孤,授置禄仕。
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三》)
【注】周伯星,星名,有象征祥瑞和灾凶两种说法,此处象征祥瑞。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B.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C.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D.牧守多勋旧武臣/倨贵陵下/济未尝挠屈/戍卒颇恣暴不法/夜或焚民舍为盗。
5.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
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畜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
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
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秀州城被盗贼攻陷后,王济的父亲被杀,王济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怒斥盗贼,盗贼不仅没有杀他,反而认为王济有义气而放了他。
B.王济正直有为,受到朝廷赏识,被朝廷召判登闻鼓院,授予监察御史的重要职务。
王济曾上疏陈述统一天下、节省百姓财力的十点决策,言辞切合时政。
C.王济颇有政绩,在杭州任职时,兴修水利,百姓获利很多;在洪州任职时,遇到旱灾,亲自为百姓煮粥,录用灾民做州兵,许多人得以度过饥荒。
D.王济在年轻时,曾深受深州刺史念金锁的器重,在念金锁死后,王济完成当年念金锁的嘱托抚养他的后代,并帮助他的后代走上了仕途。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受诏与刘综改定茶法,颇易旧制,由是忤丁谓、林特、刘承规辈,因与王钦若迭诋訾之。
(5分)
(2)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蝶恋花
赵令畤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只恨清明雨。
尽日沈香烟一缕。
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
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8.本词上片结尾两句和《琵琶行》中的“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都有景物描写,但两者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情感?
结尾两句是怎样表现这种情感的?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补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秋景常是古代文人笔下烘托送别气氛的典型环境,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屈原在《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来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这几天,霍夫曼的心情就如同街道上空随风飘飞,不知方向的落叶一样纷乱复杂。
霍夫曼名义上是驻某国大使馆的武官,实际上是一名双重间谍,不仅为自己国家工作,也给敌国提供情报。
当然,他也获得了他人无法想象的利益。
为了方便自己的“工作”,他娶了一个驻在国的姑娘,这样才有借口每天回家。
这天早上,霍夫曼刚进使馆,大使就要他去办公室。
霍夫曼下意识地摸了摸腰边的手枪。
他看到二秘伯朗正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他,顿时意识到失态了,连忙笑笑,问:
“有什么事吗?
”伯朗耸耸肩,说:
“我怎么知道。
”
大使眯着眼睛吸烟斗,慢悠悠地问霍夫曼:
“我亲爱的上校武官,你知道吗,在我们中间出现了一个可恶的家伙,他享受着我国纳税人为他提供的金钱,却在为我们的敌人效劳!
”说完,他用一双深邃的眼睛定定地看着霍夫曼。
霍夫曼站得笔直,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心里却在紧张地琢磨:
看来我已经暴露了,怎么办?
是鱼死网破,还是……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问,霍夫曼听到一声“坐”。
他一个激灵。
大使离开座位,朝霍夫曼走来。
霍夫曼暗暗捏紧了拳头……
大使绕过霍夫曼,走到门边,将门轻轻关好,然后回过身,说:
“有个重要的任务要你去执行,秘密押解这只狼回祖国,而且不能让他有所察觉,就像平常回国述职一样。
当然,一回到祖国,我们就会对他进行正义的审判,让这个该死的家伙受到应有的惩罚!
”
霍夫曼这才轻轻地舒了一口气。
他挺了挺腰,问:
“大使先生,能告诉我这个家伙是谁吗?
”大使说:
“我们的二等秘书伯朗。
”
“他?
”霍夫曼做梦也没想到伯朗竟然也是双重间谍。
他看到大使正用一种说不出的目光看着自己,突然浑身一颤,心中恨恨地骂道:
“你这只老狐狸,我差点上了你的当。
你这是用特殊的方法考验我呢。
混蛋!
”
大使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两张机票,扬了扬,说:
“喏,今天下午的。
要记住,千万不能让伯朗有所发现,更不能让他溜掉。
”
大使拍拍霍夫曼的肩头。
下午,霍夫曼和伯朗按时登上了飞机。
今天的任务到底是什么他还是摸不清。
不过,看来自己暴露的可能性不大。
退一步说,就算这伯朗是自己的战友,既然已经暴露,为了长远的利益,也只能让他做出牺牲来保全自己了。
霍夫曼看看伯朗,伯朗一路上嘴巴闭得紧紧的,什么也不说。
在法兰克福转机要等待三个小时。
两人无所事事,就在候机大厅里到处转。
突然,伯朗对霍夫曼说:
“上校,你替我看会儿包,我去趟卫生问。
”说罢,也不等霍夫曼答应,就匆匆向卫生间走去。
事情发生得太突然,霍夫曼的大脑竟一片空白,好一会儿没有反应过来。
难道他发觉了,准备脱身?
想到这儿,霍夫曼不由冒出冷汗。
霍夫曼一个箭步冲到卫生间里,没人。
他喊道:
“伯朗先生!
伯朗先生!
”没人应声。
霍夫曼真的慌了,他抬头看看天花板,有一块似乎有点松动,于是他一个打挺蹿上竖着的隔板,准备钻进天棚里。
就这时,下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霍夫曼上校,您在干什么呢?
”
伯朗像变魔术般地又出现在霍夫曼的面前,以至于霍夫曼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他问:
“你刚才……”“噢,一个女士摔倒了,我帮了她一下。
”伯朗若无其事地说,“你进来干什么,也解手?
”
“噢,是的。
”霍夫曼忙跳了下来。
霍夫曼再不敢有一丝的大意了,19个小时的旅程他强打精神,不敢合眼。
那伯朗好像也正在等机会,所以整个旅程中虽是哈欠连天,却一刻也不睡。
终于到了,两辆高级轿车将他们分别接到了外交部和国防部。
霍夫曼对国防部长一个敬礼,然后报告:
“上校霍夫曼执行完毕祖国交给我的任务。
”
部长点点头,然后冲门外一挥手,立时进来两个全副武装的军人,一下子将霍夫曼按倒在地上,给他戴上了手铐。
霍夫曼高声抗议:
“部长先生,您误会了。
我是奉命将伯朗押解回国的功臣!
”
部长微笑着说:
“不错,伯朗是你押回来的。
但你不知道,伯朗的任务就是秘密押解你回国。
我们早已调查清了,你一直在为德意轴心国效劳,将我们的大量情报出卖给敌国!
为了避免引起你的疑心,我们才给了你一项假任务。
谢谢你的全力配合。
”
霍夫曼听罢,目瞪口呆。
虽然霍夫曼没有供出什么,但军事法庭还是判处了他死刑。
当行刑车停下来后,霍夫曼看到刑场上还停有一辆行刑车,一个人被推下车来。
霍夫曼看到他,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因为那人不是别人,正是伯朗。
伯朗看到了霍夫曼,同样也露出惊讶的神情。
行刑官将二人推到一起,冷笑了一声,说:
“互相认识一下吧,这位是012号霍夫曼,这位是009号伯朗。
你们这对人民的败类。
”
霍夫曼不由仰头长叹。
蔚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篇对落叶的描写和结尾对天空的描写都对人物有烘托作用,前者烘托出人物烦乱不安的心理,后者烘托出人物惊讶恐惧的心理。
B.小说擅长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写伯朗“异样的眼光”“嘴巴闭得紧紧的”“一刻也不睡”等细节就透露出人物的谨慎警觉。
C.当大使说出霍夫曼要押解的对象是伯朗时,霍夫曼看到了大使那“说不出的目光”,说明霍夫曼已经察觉大使在怀疑自己了。
D.小说以二战时的西方战场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充满悬念的谍战故事,看起来是在写两个间谍,暗中却是在写正义力量的谋划,构思巧妙。
E.小说在语言上不追求华丽辞藻,以近乎白描的手法来写情节;在人物描写上注重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不使用修辞手法,文笔简洁明快。
(2)小说在刻画霍夫曼的人物形象时,重点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
(6分)
(3)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秘密押解”,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题目是“谍影重重”,你认为哪个更好一些?
你还另有更好的题目吗?
为什么?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材料一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格局
记者王玉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白烨研究员主编的《中国文情报告(2008-2009)》显示,2008年的文学,由整一的体制化文学分化为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成形并日益稳固。
白烨做了如下的概括:
“2008年的文学,在进入新世纪由整一的体制化文学分化为传统文学、市场化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之后,三分天下的格局基本成形并日益稳固。
在这种结构性的巨大变化之中,不同板块都在碰撞中有所变异、有所进取,但发展较快、影响甚大的,却是新兴的以文学图书为主轴的市场化文学和以网络文学为主题的新媒体文学。
”
调查显示,2008年出版的类型小说占全年所有文学图书总量的45.1%,而网络上的类型小说更是数量可观,仅2008年上半年就突破了10万部,它们在文学图书市场销售排行榜上稳居前列。
与此同时,网络文学网站开始呈现出在资源整合中做大做强的新趋向。
不言而喻,这种全新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的写作、文学批评、纸媒出版等已构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
综观2008年的文学态势,有一股明显不同于往年的思潮,那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强烈关照。
诸如年初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重大题材,都有展现。
与此同时,《中国文情报告》也指出了目前文坛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学术批评界对市场化文学与新媒体文学关注不够,缺少应有的研究与批评。
第二,目前的文学活动缺少一种必要的主导,原因在于价值标准多元而混乱,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识。
第三,文学阅读需要引领,不要一味强调“适应”与“满足”,既要使文学、文化产品在经济建设中释放一定的能量,也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第四,文学批评需要改进和调整,比如增强批评家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责任感,同时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也需要人们的理解和支持。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6月2日)
材料二
新媒体给文学带来了什么?
记者王传真白瀛
日前在深圳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2010年深圳国际大会上,学者围绕“新技术、新媒体与文学”的主题展开了讨论。
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张胜友指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中国一下子进入到全民写作的新时代,无门槛、无制约的写作首先带来了文学作品数量的激增。
他举例说,“文化大革命”前17年,我国发表的长篇小说总共是200部左右,但2004年作家出版社联合腾讯网举办的一次网络征文大赛中,一天内就收到长篇小说147部,
《人民文学》编辑部主任邱华栋披露了另一组对比数字。
中国作家协会共有9000多名会员,而盛大文学网号称有123万个作者,这些作者以每天1万至3万字的速度写作。
“这样的写作文学价值有多高,非常值得怀疑。
”邱华栋说。
张胜友认为,网络写作让作家完全处于一种空前自由的创作状态,可以天马行空,无所顾忌,因此无论从思想到内容再到形式,都有理由让人期待会出现一些思想新锐、形式深远、活泼的大气之作。
张胜友同时指出,另一方面,这种无约束节制的海量写作,也产生了大量非文学的作品。
“不管社会怎么变化,文学终究是文学,文学的尊严与高贵就在于要永远密切地阐述社会生活的纷纭复杂,深刻地揭示人的命运和人性的本质。
”
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汤奇云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网络文学。
他说,传统的书信体、日记体、笔记体小说,在网络文学里逐渐消失了,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在新技术和新媒体的日常交往环境中没有写书信、记笔记、记日记的习惯。
传统写作里像大面积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基本上在网络写作里消失了,新媒体的产生带来了文学书写体例的变化。
他提出中国文学的良性发展方向是“新媒体的新文学”,这其中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数字出版.把各种媒体的数据集合在一个数字平台上,提供给不同的受众;二是全媒体传播,即文学向影视、戏剧、动漫、游戏等领域的播撒。
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说,中国古代小说脱胎于说书,说书人和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小说创作,而古代诗词也基本是在生活现场里创作的,而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的五四运动改变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强调文人的创作,把文学创作变成了作者在书房里自我面对纸张的诉说。
新媒体、新技术对文学生态的一个巨大冲击就是正在改变作者封闭的自我表达的写作方式,迫使作者重新思考和读者的关系,思考自我和他者的关系,以及自我如何被别人分享、消费。
“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出现可能把文学写作更内在的东西带出来了。
我觉得新媒介和新技术的崛起,改变了五四以来文学写作的单一模式。
”谢有顺说。
(选自“大河网”)
材料三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与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创作出现了新倾向,文学领域的拓展、文学观念的改变、创作方式的转换等,呈现出某种两难处境:
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容易、越来越轻松,另一方面文学创作变得越来越随意、越来越粗俗、越来越浅薄,文学创作向文学生产转换,文学接受向文学消费转换,网络文学将文学推向一个狂欢的时代,文学的经典性被日益弱化了、淡化了。
在新媒体时代文学阅读的自由化自主化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否定文学阅读的浅泛化、图像化、游戏化,但是应该强调文学阅读的深阅读精阅读,倡导阅读中外文学经典名著,倡导对于某些文学作品进行细致、有深度的阅读,让文学名著中的人文内涵艺术光辉得到光大和传承。
(选自《文汇报》)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篇文章都对新媒体给文学带来的影响做了分析,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信息有哪些异同。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新媒体文学存在哪些弊端。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和材料三对新媒体时代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