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274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1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docx

《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docx

福建省清流一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

清流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卷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总分50分)

1.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被后世推崇,是因为一些在历史的星空中永恒闪耀的名字:

老子、孔子、墨子、孟子……。

他们针对社会和学术上的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相互诘难、批驳。

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百花齐放

【答案】A

【解析】据材料“老子、孔子、墨子、孟子……。

他们针对社会和学术上的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相互诘难、批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故A项正确;焚书坑儒属于秦朝,故A项错误;独尊儒术属于西汉,故C项错误;百花齐放属于新中国时期,故D项错误。

故选A。

2.下列漫画绘述的思想主张类似于诸子百家中的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图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

从图片中可以获得信息“柔能克刚”“小国寡民”并结合百家争鸣的知识,可以得出这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是道家思想。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

3.“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

‘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文王行仁义得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国;“世异则事异”是指世道不同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体现的是变革思想,属于法家,B项正确;“仁政”学说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与材料变革思想不符,排除A;墨子的“兼爱”是指没有阶级差别的爱,与材料变革思想不符,排除C;庄子的“齐物”是指万物齐一,任何事物的本质是一样的,与材料变革思想不符,排除D。

所以选B

4.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

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A.爱无差等是墨子观点;D.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家的主张;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体现出的是“礼”的主张,是孔子思想的消极方面,故不能选。

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

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本题答案是B项。

考点: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是关于百家争鸣时期各家学派思想观点的考查。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与礼;道家思想主要是无为而治;法家思想主要是严刑峻法及君主集权;墨家思想主要是兼爱非攻等。

复习时可以结合每家学派代表人的具体观点主张详细进行比较。

5.“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百家争鸣。

材料体现了儒家仁爱和墨家兼爱的区别。

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墨家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所以答案选B选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墨家

6.下列古代思想家的观点,哪些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

①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墨子:

“兼爱,非攻”

③韩非:

严刑峻法,残酷镇压

④孟子:

“民为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点睛:

解决本题分两步走,一是正确理解题干“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一定合理成分和值得借鉴”的意思,二是逐一解读选项信息,综合可知答案。

7.《汉书·元帝纪》记载,西汉宣帝说: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反映出西汉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特点主要是

A.实行仁政

B.严刑苛法

C.清静无为

D.外儒内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道属于儒家思想。

霸道属于法家思想,这反映了西汉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特点主要是外儒内法,故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实行仁政的主张,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仅仅体现严刑苛法,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清静无为的思想,故C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霸王道杂之”的含义,学生应该结合儒家和法家思想的相关知识,即可联系得出外儒内法、儒法并用的特点,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8.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汉武帝得到一头小鹿,交给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大夫便放了小鹿。

董仲舒断曰:

“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

”于是,对大夫减轻了处罚。

董仲舒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君权神授

B.德主刑辅

C.天人感应

D.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对大夫减轻了处罚。

这反映了以德为主,减轻刑罚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西汉治国思想在汉武帝时期是独尊儒术,德主刑辅的。

因此选B。

ACD虽属董仲舒思想,但是不符合材料,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9.“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答案】D

【解析】孔子主张实行仁政,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董仲舒加以继承,提出“天人感应”学说,以警示君主不要恣意妄为。

A项说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B项只是说了天人感应的一个方面,且不是仁政的方面;C项体现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D项的意思是遵循天道的统治者能够使国泰民安,违反天道的统治者则会使民不聊生,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点睛:

本题以“天人感应”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董仲舒思想主张知识点的掌握,董仲舒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选项材料的综合阅读分析能力,平时要求学生要不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1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局面的形成,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B.促进了儒家文化发展

C.推行了礼治德化教育

D.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促进儒家文化发展”不是最主要的意义,故B项错误;礼治德化教育,也不属于最主要意义,故C项错误;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出发,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A。

11.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家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家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汉代新儒学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由民本发展到君本;先秦儒学重点在于主张仁政,反对暴政,汉代儒学则是承认现存统治秩序。

②③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项。

人文主义强调人性,汉代儒学开始扼杀人性,①说法错误;先秦儒学和新儒学都是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④不能体现出“发展”,排除含有①或④的ABD项。

点睛:

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常见解题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等。

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

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1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

这个新的角度是

A.三纲五常

B.经世致用

C.万物本原

D.抗衡佛教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宋代,儒学家……一个新的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理学形成,宣扬“理”是万物本原,故C项正确;宋代以前已经有三纲五常的思想,不是新的角度,故A项错误;宋代理学没有宣扬经世致用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理学也没有从抗衡佛教的角度出发论证伦理纲常,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新的角度”,学生应该正确理解“新”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干扰选项,得出“理”是万物本原的答案。

13.下图是宋理宗为朱熹宗族题词的圣旨及朱熹画像。

朱熹获此殊荣是因为

宋理宗赵昀书题朱氏祖卷朱熹

A.朱熹创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完善了儒学的教育观念

C.朱熹的理论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朱熹的理论富含科学哲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属于理学代表,不是心学,故A项错误;朱熹的主要贡献不是完善儒学的教育观念,故B项错误;朱熹的理学理论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而被统治者重视,故C项正确;朱熹的理论属于唯心主义思想,并不富含科学哲理,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宋理宗为朱熹宗族题词”的原因,学生要结合所学知识认识统治者的态度来源于朱熹思想适应了统治需要,据此即可正确判断。

14.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

史学家分析文天祥就义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

这里的“社会心理基础”是指

A.法家思想

B.程朱理学

C.王守仁心学

D.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答案】B

【解析】程朱理学崇尚道德,重视气节,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文天祥杀身取义,壮烈殉节应当是受这种社会心理的影响。

故答案为C项。

法家思想与这种行为无关,排除A项;王阳明心学属于明代,从时间上可以排除CD项。

点睛:

本题的解答首先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排除CD项,然后再联系法家思想和程朱理学各自的特点来确定答案。

15.“真知与常知异。

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

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

”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答案】A

.............................................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

16.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写道: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钱乘旦教授评价的是

A.法家学说

B.董仲舒的新儒学

C.宋明理学

D.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明理学穷尽世界一切真理的主张特点,因此选C。

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特点

17.顾炎武说: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由此形成的思想是

A.经世致用思想

B.君主批判思想

C.自由平等思想

D.重农抑商思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顾炎武的相关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顾炎武主张君子学习的目的是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故选A。

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的思想

18.孟子和黄宗羲两人虽然生活年代相差久远,但他们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民生问题,黄宗羲说“天下为主,君为客”,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说法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孟子和黄宗羲两人思想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的思想是对孟子思想的批判继承,故C项正确;明清之际的黄宗羲没有完全否定孟子的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黄宗羲也没有完全肯定孟子思想,故B项错误;两者有继承发展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C。

19.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

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主张的分歧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D.社会性质的差异

【答案】C

【解析】商鞅处在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够完善,封建经济有待发展,当时实行重农抑商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巩固统治基础,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而黄宗羲的主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形势,故C项正确;二者都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故A错误;B项不是根源;二者社会性质都是封建社会,故D项错误。

20.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他们

①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人民为主”

②主张“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③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的国家

④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由于明清之际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十分的缓慢,所以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在当时产生,材料中的三大思想的阶级实质仍然是封建的地主阶级,所以他们的思想不可能出现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③项的内容错误,所以排除。

对儒学总清算的是新文化运动,这三大思想家的思想还是属于儒学范畴的,不过是批判的继承的儒学,不是传统的正统儒学,其地位也低,并不是当时的主流思想,故④排除。

所以答案选A。

21.下列观点分别出自荀子、董仲舒、朱熹、黄宗羲。

四个选项中言论(序号)与人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A.①黄宗羲②荀子③董仲舒④朱熹

B.①董仲舒②荀子③黄宗羲④朱熹

C.①朱熹②董仲舒③荀子④黄宗羲

D.①董仲舒②黄宗羲③荀子④朱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中等。

考查古代思想家的思想。

①“君权神授”为董仲舒的思想;②“自然有规律”为荀子的思想;③黄宗羲的思想,旨在批评封建专制制度;④是朱熹的三纲五常的思想体现,因此B符合题意。

故选B。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董仲舒、朱熹、黄宗羲、荀子的思想

2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取代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得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仍处于正统地位,进步思潮只是一小部分,不占主流,D项表述有误,符合题意,正确。

ABC三项表述都与史实相符,但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D。

23.史书记载: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由材料可见。

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

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书写用纸,因此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表述有误,排除A项。

根据所学可知书写材料还包括绢帛材料,因此排除B项。

D项只是强调蔡伦造纸的原料,未反映出材料中的“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这一信息,因此排除D项。

正是因为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这些廉价易得材料,所以蔡侯纸被广泛使用。

C项符合题意。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科技成就·造纸术

24.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

“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中“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可知在南方人人们对还魂纸“不以为然”,所以也就不存在生产遍布全国,①排除;据材料中“依然成纸,耗亦不多”可知生产成本较低,②正确;“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说明还魂纸制造要简单的多,③排除;“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说明了原料来源更为广泛,④正确,故C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四大发明

25.“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上述现象最早分别发生在

A.秦朝宋朝

B.唐末明初

C.唐末北宋

D.秦朝明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叙述的是火药,火药最早产生于唐朝末年;“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描述的是指南针,指南正最早应用于航海是在北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

26.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

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

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在中国与西方的不同作用。

A项不符合材料“中国比我们早”;B项违背这段材料的主旨——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阻碍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项与材料不符。

故答案为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明清科技落后的原因

27.马克思说: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但是,14—18世纪,三大发明在中国却未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原因是中国

①封建专制制度强化

②自然经济的延续

③文化专制禁锢

④推行闭关政策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三大发明在中国却未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原因既有经济原因——自然经济的延续,又有政治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强化.文化原因——文化专制禁锢和外交原因——推行闭关政策,是由多种原因而造成的。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三大发明在中国未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原因

28.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舁,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唐人尚未盛为之”可知,唐朝时雕版印刷术还没有流行,不选A。

材料没有体现活版是否取代雕版,不选B。

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不选D。

根据“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可知,活字印刷术提高了效率,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特点

29.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④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科技及成就,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联系所学,明清时期我国传统科技进入到总结阶段,注重典籍的整理和经验的总结,古代科技显著特点是与自然经济紧密联系,注重实用性,但是没有产生出近代自然科学与自然经济、封建专制密切相关,并不是缺乏勤奋精神,所以排除④,正确选项是C项。

30.宋神宗时设置了军器监,统管全国的军器制造。

军器监雇佣工人四万多人,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作坊各为一个,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当时“同日出弩火药箭七千支,弓火药箭一万支,蒺藜炮三千支,皮火炮二万支。

”这表明当时

A.战时武器以火药武器为主

B.火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

C.政治重视新式武器的研发

D.火药武器生产组织严密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材料反映了当时已有专门制造火药和火器的部门,且工人多,规模大,分工、生产严密,且每天生产武器多,这说明了火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故答案为B。

材料仅仅反映了火药武器的生产,但并不能反映火药武器是否使用为主,故A错误。

C也无法从题中体现。

D仅仅符合题中的“监下分十大作坊,生产火药和火药武器的作坊各为一个”,D过于片面化。

31.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

B.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

C.③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

D.④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依据所学可知,①是篆书,秦以前已出现,故排除;②隶书,创于秦代,完善于汉代,排除;③是楷书,表述准确,符合题意其特点;④是行书,具有使用和审美双重价值,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的是草书,故排除。

所以应选C。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