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MOS CV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3016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4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MOS CV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10 MOS CV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10 MOS CV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10 MOS CV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10 MOS CV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 MOS CV技术.docx

《10 MOS CV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MOS CV技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 MOS CV技术.docx

10MOSCV技术

MOSC-V技术

陈永珍2001-03-14引言

(a)

在集成电路特别是MOS电路的生产和开发研制中,MOS电容的C-V测试是极为重要的工艺过程监控测试手段,也是器件,电路参数分析和可靠性研究的有效工具。

MOSC-V技术包括:

(1)MOS电容的高频电容-电压测试(即CH-V),用以测量氧化物中的有效电荷Qox和可动电荷Qm(与温偏试验配合);

(2)准静态甚低频CL-V测试,以测定Si/SiO2界面陷阱密度Dit。

在高温下可以测量Qm;(3)瞬态CH-t测试。

以测量半导体表面空间电荷区中的少子产生寿命τg和表面复合速度S;(4)脉冲高频CH-V测试。

可测定半导体表面附近的掺杂剖面N-W;(5)热电子发射技术。

通过TDDB(与时间相关的介电质击穿)试验,可以分析氧化物中的陷阱行为:

陷阱密度Not、陷阱的充放电和陷阱的产生。

陷阱特性直接影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理想MOSc-v特性我们要了解为何通过测量MOS电容的C-V曲线,能确定MOS结构参数和电学性质,得首先了解理想的MOS电容的C-V特性。

理想的MOS结构(见图1b),即氧化物电荷Qox=0,金属功函数差Фms=0。

MOS结构的电容C是氧化层电容Cox和半导体空间电荷电容Csc的串联,见图1b的等效电路。

图1(a)MOS结构,(b)MOS电容的等效电路于是有:

(1)或C=Cox/[1+(Cox/Csc)](1ˊ)

其中氧化层电容Cox由氧化层厚度tox确定,即Cox=ε0·εox/tox

(2)ε0为真空电容率,εox为氧化物介电常数,Cox与偏压V无关。

而半导体空间电荷电容Csc为:

Csc=dQsc/dΨsΨs是Si表面势,设SiO2上的电压为Vox,则有:

V=Vox+Ψs(3)Qsc是半导体中的空间电荷密度,对于非简并情况,由平衡理论求得P0·(1-e-us)+n0·(eus-1)Csc=[q2·ε0·εs/(2·K·T)]1/2—————————————————(4)[P0·(e-us+us-1)+n0·(eus-us-1)]1/2式中Us=q·Ψs/(K·T),q是电子电荷,T是绝对温度,K是波尔兹曼常数,εs是硅的介电常数。

对于n-Si,n0=N=ni·eUF,p0=ni·e-UF。

UF=q·φF/(K·T),φF是费米势,ni是本征载流子密度。

可见Csc是掺杂密度N的函数,并随表面势Ψs变化。

因此,MOS电容C随栅压V变化。

下面以n-Si为例,介绍MOS电容如何随偏压变化。

(一)理想高频C-V特性1、当V=0时,Ψs=0,(能带平出,见下图),Qsc=0

EcMEFVEiMSiO2n-SiEv

SiO2

n-Si

MOS结构示意图V=0时,nMOS结构能带示意图

但Csc=Cs0=dQsc/dΨs≠0由(4)式可导出

Cs0=[q2·ε0·εs·N/(K·T)]1/2(6)

从而得MOS电容的平带电容

CFB(N,tox)=Cs0·Cox/(Cs0+Cox)(6')

即CFB只是氧化层厚度tox和硅掺杂密度N的函数。

见图2。

图2、理论的C-V特性

2V>0时

V↑,Ψs↑,硅表面能带下弯,见下图。

半导体表面电子电荷随表面势Ψs指数增加。

从(4)式得空间电荷电容为

Csc=[q2·ε0·εs·N/(2·K·T)]1/2·eq·Ψs/(2·K·T)(7)

可见,Csc也随表面势Ψs指数增加。

当V足够大时,Si表面强积累,Csc》Cox,于是

C=Cmax=Cox/(1+Cox/Csc)=Cox(7ˊ)

强积累的电容不随偏压变化,等于氧化层电容。

见图2,V>0时的C-V曲线。

Ec

EF

Ψs

Ei

Ev

Ψs>0时的能带示意图3

3当V<0时

Ψs<0,硅表面能带上弯,见下图。

半导体表面电子耗尽,半导体空间电荷电容即为耗尽层电容

Csc=ε0·εs/W(8)

耗尽层厚度

W=[2·ε0·εs·∣Ψs∣/(q2·N)]1/2(8ˊ)

随着∣Ψs∣增加,W增加,Csc下降,总的MOS电容C下降(见图2)。

Ec

Ψs

EF

Ei

Ev

Ψs<0时的能带示意图

4当∣Ψs∣≥|φF|时

半导体表面开始反型,出现少子空穴电荷Qp。

这时的空间电荷为:

Qsc=Qp+q·N·W

因为少子不能响应高频信号,Qp对Csc无贡献。

但它部分屏避外电场,使W随V的变化速度减慢,C-V曲线斜率变小,见图2,|φF|<∣Ψs∣<2|φF|之间的C-V变化。

5当∣Ψs∣≥2|φF|时(见下图)

Si表面强反型,Qp完全屏避外电场。

耗尽区宽度不再随偏压变化,而达到最大值。

将∣Ψs∣=2|φF|代入(8)式得

W=Wmax=[4·ε0·εs·|φF|/(q2·N)]1/2(9)

空间电荷电容达到最小值:

Csc=(Csc)min==ε0·εs/Wmax(10)

因而MOS电容达到最小值:

C=Cmin(N,tox)=Cox·(Csc)min/[Cox+(Csc)min](11)

 

Ec

Ψs

EF

Ei

Ev

Wmax

Ψs=2φF时的能带示意图

可见最小电容Cmin是氧化层厚度tox和Si本体掺杂密度N的函数,不再随偏压变化,见图2∣Ψs∣≥2|φF|的电容曲线。

对于给定的N,tox,由以上相关各式可以计算出理论的高频C-V曲线,如图2。

(二)理论低频c-v曲线

1理论低频C-V曲线

MOS电容不仅是偏压的函数,也是测试信号频率的函数。

以上讨论中,因少子(空穴)不能响应高频信号,对电容无贡献。

但当信号频率足够低时,少子能响应测试信号,对MOS电容有贡献,其等效电路如下图。

图中,CD是耗尽层电容,Cp是少子空穴对电容的贡献。

于是,空间电荷电容Csc=CD+Cp,MOS低频电容CL可以表示为

1/CL=1/Cox+1/(CD+Cp)(12)

 

Cox

CDCp

 

MOS电容的低频等效电容

反型后,由(4)式给出:

Cp=[q2·ε0·εs·p0/(2·K·T)]1/2·e—q·ψs/(2·K·T)(13)

即少子电容Cp随表面势Ψs(负值)的绝对值的增加而指数增加。

当|Ψs|>2|ΦF|时,

Csc=Cp》Cox>CD,则CL=Cox,见图2。

由(4)、(12)(13)式计算出理论低频CL-V曲线,如图2中的低频C-V曲线。

由于Si材料及氧化工艺的改进,Si表面空间电荷区中少子产生寿命てg~ms。

即使信号频率为几周/s,少子也只能部分响应低频信号,即C-V曲线向高频过渡。

要实现如此低频(≤1HZ/S)信号的测试是很难的(1/ωC容抗大,干扰大)。

为此,广泛采用准静态技术以实现甚低频c-v测试。

2、准静态甚低频c-v曲线

在极慢的斜坡电压下,MOS电容的位移电流iC为:

ic=dQ/dt=(dQ/dV)·(dV/dt)

若V是线性斜坡电压,即V=V0+α·t,则dv/dt=α为常数。

只要α足够低,Si表面的多子和少子均能响应斜坡电压,即C=dQ/dV为甚低频电容CL,于是:

ic=αCL(14)

由于α~0.01v/s,C~e-10F,ic在10-12~10-11A之间.可见所测电流甚小。

这要求:

斜坡电压线性度好,α为常数;MOS电容的漏电流应小于10-13A。

二实际MOS电容的C-V特性

1由MOS电容的最大值确定介质膜厚度

1)由Cmax确定介质膜厚度

由理论MOS特性知道,在强积累区,MOS的电容达到最大值并等于氧化层电容,即C=Cmax=Cox=A·ε0·εox/tox

于是氧化层厚度tox由测试的最大电容确定:

tox=A·ε0·εox/Cmax(15)

式中A为电容栅面积,ε0为真空电容率,εox为SiO2介电常数。

对于重掺杂衬底的MOS电容或Poly-Si之间,Al—Poly-Si之间及Al—Al之间的介质结构,它们相当于平行板电容器,只要测出其电容值(与偏压无关),便可计算出介质膜的厚度:

ti=A·ε0·εi/C(15')

这里εi是该介质膜的介电常数。

2)Cmax测试误差

实际测试中,由于样品制备不当或测试原因,可能引入串联电阻R,它使测试的电容Cm小于待测样品的电容C。

Cm与C和R的关系如下:

Cm=C/(1+R2·ω2·C2)(16)

其中ω=2πf是测试信号的角频率。

图3给出了以R为参变量的Cm-C曲线。

可以看出,存在串联电阻时,待测的电容越大,测试误差越大;串联电阻越大,测试误差越大。

因此要尽可能减小或消除串联电阻效应的影响[1]。

一方面要减小MOS电容的栅电极面积(使Cmax≤600pf)。

但考虑到边缘效应和杂散电容的影响及面积小引起的串联电阻增加,不宜将面积作得太小。

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小串联电阻,方法是:

(1)减小体串联电阻,采用较低电阻率的硅衬底。

考虑到电阻率对MOSC-V的调制作用,电阻率不宜太低。

一般应大于1Ωcm,小于20Ωcm.若需测高电阻率Si上的MOS电容,需在较低电阻率硅片上外延所需高电阻率的外延片,再在其上制作MOS电容。

(2)减小接触电阻:

衬底采用欧姆接触,或采用大电容耦合(背面保留SiO2,并蒸一层Al);栅电极用Al,Poly-Si或Hg均可以。

(3)尽可能减小测试夹具和引线电阻。

当测试积累区电容等于或接近氧化层电容时,串联电阻效应可略。

也可以由下式进行修正。

C=[(1/Cm)±(1/Cm2—4·R2·ω2)1/2]/(2·R2·ω2)(17)

图3以R为参变量的Cm—C曲线

2由高频MOS电容的最小值确定硅衬底掺杂浓度

1)由归一化最小电容Cmin/Cox确定N

由(9),(10),(11)式得归一化最小电容:

Cmin/Cox=1/{1+[εox/(εs·tox)]·[4·ε0·εs·K·T·ln(N/ni)/(q2·N)]1/2}(18)

和最大的耗尽层宽度:

Wmax=εs·tox/εox·[1/(Cmin/Cox)—1](19)

式中,tox,εox,和Cox分别为SiO2膜厚度,介电常数和氧化层电容;N,ni和εs分别为Si的掺杂密度,本征载流子密度和介电常数;ε0为真空电容率,K是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温度,q为电子电荷。

由(18),(19)式看出,当氧化层厚度tox给定后,衬底掺杂密度N和耗尽层宽度Wmax由归一化最小电容Cmin/Cox确定。

对于非均匀掺杂的半导体,由Cmin/Cox计算的N可视为相应耗尽层深度Wmax内的平均掺杂密度。

2)Cmin/Cox测试误差

a串联电阻的影响

由上节讨论知:

串联电阻的存在使测试电容值低于真实值。

而且这种影响是非线性的(见图3)。

导致MOSC-V曲线畸变,使归一化最小电容的测试值大于真实值,应设法减小串联电阻(参看前节)。

b表面反型沟道影响

由于样品制备(如MOSFET中栅区的MOS结构)或p—SiMOS中的正有效氧化物电荷的存在,使栅电极以外的硅表面存在一反型区。

在栅压作用下,栅下硅表面开始反型时,与此相连通的栅外反型区中的载流子会响应高频测试信号,对电容有贡献,使C-V曲线上翘(向低频过渡)。

因此,难以确定最小归一化电容。

应避免表面沟道。

必要时,可在栅电极外硅表面形成同型的重掺杂环—载断环,则可以消除反型沟道的影响。

c半导体中少子寿命的影响

在少子寿命短或偏压扫描速度足够漫时,强反型后,少子产生能响应偏压,反型少子电荷足以屏蔽扫描电场。

耗尽层宽度达到最大值后,不再随偏压变化。

MOS电容达到最小值。

Cmin/Cox与偏压扫描速度和扫描方向无关,只与N和tox相关,见(18)式。

当少子产生寿命较长时,或偏压扫描速度快,少子产生跟不上偏压变化,出现深耗尽。

反扫时(向积累电压),反型区少子密度逐渐达到平衡值,出现C-V曲线变平,达到最小电容值。

若少子寿命τg为数10μs以上时,不但出现更严重的深耗尽,而且反扫时,呈现一个较Cmin值更大的表观最小电容。

如τg≥100μs,Cmin/Cox可从0.31平衡值增加到0.38的表观值。

后者是反型层有过多的少子所至。

图4少子寿命长时的深耗尽C-V曲线

为了测到平衡的Cmin/Cox值,可在反型偏压下,加(或不加)光照,在暗室下等待电容达到稳定值,此即Cmin/Cox。

d漏电影响

若MOS漏电,则表明不能形成(或不稳定的)反型层,出现深耗尽C-V曲线。

但它不同于τg长时的深耗尽。

在这里,反扫时,不出现C-V曲线变平(在反型电压区);在光照下,反型区电容不会增加。

总之存在漏电,便测不准MOS的最小电容。

e测试环境影响

因为光照和热都会影响硅中的少子的产生—复合过程,改变反型层中平衡载流子密度。

从而影响MOS电容的C-V曲线。

高温、光照会使Cmin/Cox明显增加。

因此必须在室温、暗室中测试C-V曲线。

样品表面汲潮也会使C-V曲线上翘,所以应在干燥环境或干N2气氛下进行测试。

3金属半导体功函数差的影响

由于半导体的功函数WS和金属的功函数WM不相等,如WM<WS,见下图5(a)。

在MOS结构中,金属中的电子通过SiO2移到半导体表面。

其结果是金属表面由于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半导体表面则因多出电子而出现负的空间电荷,能带下弯见图5(b)。

这相当于在栅上加有一正压。

为了抵消其影响,必须在栅上加一负压VFB´,使表面恢复平带(ψs=0)。

由图5(a)可看出:

VFB´=(WM-WS)/q≡φms

式中φms是金属半导体功函数差。

半导体的功函数WS可以用下式表示:

WS=qχ+Eg/2-(EF-Ei)

式中χ是电子亲合势,Eg是Si禁带宽度。

因为(Ei-EF)/q≡φF=-K·T·ln(N/nI)/q代入上式得

WS=qχ+Eg/2-K·T·ln(N/ni)(20)

可见,金属半导体功函数差φms是衬底掺杂密度N的函数。

真空能级

WMχWS

EcEc

(EF)M

(EF)SEF

EiEi

 

EvEv

Mn-SiMSiO2n-Si

(a)(b)

图5(a)金属与半导体的能带图(b)WM<WS时MOS结构的能带图

4有效氧化物电荷Qox对C—V曲线的影响

氧化物中的电荷包括:

1)Si/SiO2界面附近SiO2中的固定正电荷Qf;2)可动离子电荷Qm,如Na+,K+等;3)氧化物陷阱电荷Qot;4)Si/SiO2界面处的界面陷阱电荷Qit。

1)有效氧化物电荷Qox对C—V曲线的影响

作为有效氧化物净电荷Qox一般为正,它对Si表面的影响相当于在栅上加了一正电压,使Si表面能带弯曲ψs(见图6(a))。

同样,为了抵消Qox对Si表面的影响,需在栅上加一负压VFB″=-Qox/Cox使Si表面能带变平(见图6(b))。

计入上述φms的影响,要使半导体处于平带状态,必须在栅上加一电压VFB—平带电压。

VFB=VFB″+VFB′=-Qox/Cox+φms(21)

于是得氧化物有效电荷数密度Qox/q(历史的原因也可写成Nss)表示为:

Nss=Qox/q=Cox/q﹒(φms-VFB)(21')

这意味着实际测出的C—V曲线沿电压轴负方向平移了∣VFB∣距离,见图7。

计算Nss的过程:

由测试的C—V曲线可以计算出tox=A﹒ε0﹒εox/Cmax,再由tox,Cmin计算出N,并由tox,N计算出CFB,由C—V曲线读VFB;由N和金属功函数Wm可以确定φms。

将VFB,φms代入(21')式便可求出有效氧化物电荷数密度Nss。

此时的能带图如下所示:

 

EcEc

EFEF

Ψs

EvEv

Qox

 

QM=-Qox

(a)(b)

图6(a)V=0时存在Qox的能带图(b)V=VFB=-Qox/Cox时的能带图

2)SiO2中的可动电荷Qm(如Na+,k+等)对C—V曲线的影响

在Na+或k+沾污不太严重时,它们主要分布在SiO2的外表面,Qm的存在对C—V的影响可略。

但在高温,正电场(即BT)作用下,SiO2中的可动离子移向Si/SiO2界面,若在此电场下冷却至室温,使Qm固定在界面附近的SiO2中.这时所测得的C—V曲线将向负电压方向平移,见图7。

所得的△VFB对应Qox的增加,即Qm。

Nm=Qm/q=(Cox/q)﹒△VFB(22)

 

图7BT试验前后的高频C-V曲线

5Si/SiO2界面陷阱对C—V特性的影响[2]

1)对高频C—V曲线的影响

界面陷阱是Si/SiO2界面处,Si带隙中的一些能量状态或能级。

它可与Si体内交换电子。

界面陷阱是否俘获或发射电子,与它在禁带中相对于费米能EF的位置有关。

在EF以上的界面陷阱,电子是腾空的;而在EF以下的则是填充电子的。

在高频下,陷阱电荷不能响应测试信号,对电容无贡献。

但它所带电荷与表面势即偏压有关,因而使高频C—V曲线畸变(见图8).反之,从测试的C-V曲线的畸变情况可以定性估计Dit。

 

(a)

(b)

图8界面陷阱引起高低频C-V曲线畸变

2)对低频C—V曲线的影响

在低频或准静态条件下,界面陷阱能响应测试信号,对电容有贡献,此时MOS电容的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Cit=dQit/dψs是界面陷阱电容。

这时的MOS低频电容CL可写成

1/CL=1/Cox+1/(Cit+Csc)(23)

Cit=Cox·CL/(Cox-CL)-Csc(23')

Cox

CscCit

存在界面陷阱时的MOS电容等效电路

界面陷阱密度Dit定义为单位面积,单位能量的陷阱数。

当表面势变化为dψs,即能量变化为dE=qdψs时,单位面积界面陷阱电荷的变化dQit可以写成:

dQit=q﹒Ditdψs

Dit=1/q﹒(dQit/dψs)=1/q﹒Cit(24)

将(23')代入(24)式得

Dit=1/q﹒[Cox﹒CL/(Cox-CL)-Csc](25)

(1)式即1/C=1/Cox+1/Csc代入上式得

Dit=1/q﹒[Cox﹒CL/(Cox-CL)-Cox﹒C/(Cox-C)](25')

上式中,Csc和C分别为理论的低频空间电荷电容和MOS电容。

由测试的CL和理论的Csc或C,可以确定界面陷阱密度Dit。

但测试值CL是栅压的函数,而理论的C或Csc是表面势的函数,因此,仅当求出ψs-V关系后,才能确定界面陷阱在带隙中的能量分布。

如果我们只需了解耗尽区的陷阱密度,那么就不需要Csc或C的理论值。

因为在1MHz高频测试下,这个区域的界面陷阱对MOS电容无贡献(在禁带中部界面陷阱有较长的时间常数),即Cit=0。

于是

1/CH=1/Cox+1/Csc

即Csc=Cox﹒CH/(Cox-CH)

代入(25)式得

Dit=1/q﹒[Cox﹒CL/(Cox-CL)–Cox﹒CH/(Cox-CH)](25")

上式中,CL,CH分别为低频和高频的测试电容。

3)表面势与栅压的关系

C﹒N﹒Berglond提出了一个直接从低频微分电容的实验曲线确定ψs—V关系的方法,此法也适用于准静态测试[3]。

对于一维近似,当信号频率低或准静态扫描速度很低时,若栅上的总电荷为Qg,电压为Vg,则MOS的低频微分电容为

CL=dQg/dVg=(dQg/dVox)﹒(dVox/dVg)

因为dVox=dVg–dψs,即dVox/dVg=1-dψs/dVg,又dQg/dVox=Cox,

于是有

dψs/dVg=1-CL/Cox

由强积累电压Va到栅压V积分上式,得栅压为V的表面ψs(v)﹒

   V

Ψs(V)=∫(1-CL/Cox)dVg+△(26)

Va

上式的定积分就是栅压Vg=V,CL/Cox=1的二直线与CL/Cox—V曲线围成的面积,见下图。

△为附加常数,可用两种方法求得:

1)令△ψs为(26)式中的定积分—表面势变化

V

△ψs(V)=∫(1-CL/Cox)dVg(27)

Va

它的值由下图的阴影面积确定。

于是,由CL/Cox—V可以求得CL/Cox—△ψs曲线。

并与理论的C/Cox—ψs曲线比较,即,使二曲线在积累区重合,CL/Cox—△ψs曲线沿ψs轴平移的距离即为附加常数△。

2)因为V=VFB时,ψs=0,由(26)式得

VFB

△=-∫(1-CL/Cox)dVg(28)

Va

△就是栅压Vg=VFB,CL/Cox=1的二直线与CL/Cox—V曲线围成的面积,见下图。

求△ψs(V)和△的示意图

4)界面陷阱在带隙中的能量分布

由(26)式确定ψs-V的关系后,可以得到测试的低频CL-ψs曲线并与理论的C-ψs(参看图9)一起代入(25')式即可求得Dit-ψs。

 

b

a

图9(a)理论的C-ψs和(b)测试的CL-△ψs曲线

考虑到只有那些在费米能附近的陷阱对MOS电容才有贡献,便可确定界面陷阱的能量分布。

仍以n-Si为例,见下能带图。

 

Ec

EiEEF

ΨsEi0

Ev

 

确定界面陷阱能量位置的示意图

在表面处,相对于带隙中央Ei,能量为E=EF-Ei的界面陷阱对电容的贡献是主要的。

而Ei-Ei0=-q﹒ψs,所以

E=(EF-Ei0)+q﹒ψs(29)

E=-qφF+qψs(29′)

(因为(EF-Ei0)/q=-φF=K﹒T﹒ln(N/ni)/q)。

当ψs=0时,得到距带隙中央为(EF-Ei0)处的陷阱密度,即平带界面陷阱密度Dit(EF)。

当ψs=φF时,E=0,即得到带隙中央的陷阱密度Dit(Ei)。

当EF-Ei<0时,得到下半带隙的Dit(E)。

利用(29′)或(29)式,将ψs换算成E,便可求得界面陷阱在带隙中的能量分布Dit(E)。

见图10

Dit(cm-2•ev-1)

1E11

1E10

EF

Ei

Ev

Ec

E(ev)

图10界面陷阱在带隙中的能量分布图

三高温准静态测可动电荷

1BT法测试的局限性

前面已介绍高频C-V与BT试验结合,可以测出平带电压漂移△VFB,从而求出可动电荷数密度Nm。

实际上,在BT应力试验中,氧化物中的陷阱也可能俘获电子或释放电子。

由△VFB计算出的电荷密度,除可动电荷外,还包含SiO2陷阱电荷的变化。

而且对于厚SiO2和高掺杂衬底的MOS样品,不适于高频C-V测试,BT法失效。

2高温准静态测试N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