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鉴赏 曲五.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957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与鉴赏 曲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阅读与鉴赏 曲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阅读与鉴赏 曲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阅读与鉴赏 曲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阅读与鉴赏 曲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与鉴赏 曲五.docx

《阅读与鉴赏 曲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与鉴赏 曲五.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与鉴赏 曲五.docx

阅读与鉴赏曲五

阅读与鉴赏曲五

语文2018.1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诗歌鉴赏

阅读以下曲子,完成下列小题。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②天地也!

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④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下列对这支曲子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段曲词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在绝望中因愤恨而抗议,揭露出现实的普遍不合理现象,否定了掌握人间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统治者的公正性。

B.这段曲词以天地象征现实,以鬼神象征统治者,以盗跖和颜渊分别象征坏人和好人,语言平实、形象、又符合窦娥的反抗个性。

C.这段曲词语言通俗生动,如“日月”、“鬼神”、“天地”,这些词语和今天的意思一样。

D.这段曲词采用呼告、对偶、借代、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主人公窦娥对于不公社会的满腔怨愤,体现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E.窦娥愤怒谴责天地失掉职分就不该“为地”“做天”,这为后面“天地”被窦娥冤情之大所感动,使其实现三大誓愿作了铺垫。

2.概括①④⑦句唱词的思想内容。

【答案】

1.BD

2.第①句说明窦娥认为人的生死是由鬼神来掌握的,谁该生,谁该死,应如日月分明。

第④句指出这些状况是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不敢坚持正义造成的。

第⑦句窦娥面对法律黑暗的现实,无法伸冤,只感到无限委屈和悲伤。

【解析】

1.B盗跖、颜渊不是象征,而是借代;D这里是直抒胸臆而非委婉曲折。

点睛: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答题总则:

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问什么,答什么。

基本规律:

1、如果问“写了什么”,则必答内容(可翻译后概括)。

2、如果问“怎样写”,则必答手法和内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顺便还可以答这样写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问“作用(效果或好处)怎样”,则必答手法、内容、作用、情感(注意:

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处,接着答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

这样才完整,不至于无谓失分)。

4、如果问“为什么这样写”,则必答内容(即原因,可从诗句中概括,往往是对表现诗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论世”),还要从结构上回答(即在结构上的作用)。

5、如果题目要你“简析”,则可按2的方式回答。

2.“有鬼神掌着生死权”是个肯定句,说明窦娥认为人的生死是由鬼神来掌握的,谁该生,谁该死,应如日月分明。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充分说明窦娥认为天地不敢坚持正义。

“只落得两泪涟涟”是愤怒致极后的转折,是悲愤到底的叹息。

点睛:

读《窦娥冤》[滚绣球],耳畔响一曲回肠荡气的悲歌,心中烙一个敢于反抗的形象。

读《窦娥冤》[滚绣球],更读关汉卿,窦娥唱出的悲苦辛酸,更是汉卿心底的柔肠婉转。

  读《窦娥冤》的[滚绣球],一读窦娥冲天之冤。

她三岁亡母失母爱,七岁抵债做媳妇,成婚两年又亡夫。

后又有张驴儿父子招亲的煎迫,公公死后的含冤认罪,被定成死罪。

将赴刑场处斩时刻,她所受苦难,所遭痛楚,一定了然于胸;悲愤情怀,不平念头,肯定块积在心,有激愤之词,自在情理之中:

她呈冤屈,说无辜,直接控诉没有正义的天和地。

关汉卿抓住主人公激愤难平的这个契机,大做文章,借窦娥唱出[端正好]、[滚绣球]等曲词,确实让人心生感叹。

  读《窦娥冤》的[滚绣球],二悟窦娥道怨之妙。

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是说现实有其固有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秩序之中。

下面“天地也!

”一声浩叹,蕴蓄无限感慨:

有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争,更有指责和期待。

下一句“只合”“可怎生”是对天地强烈的质问:

主宰万物、维持秩序的统治者——本应公正无私地廓清世界,却为何是非不分、曲直不明?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

”铿锵直指现实的不公:

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与应有的公理形成鲜明对比。

“天地也!

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这句指责,对天地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颠覆。

接下来,悲愤之极的窦娥,便直接指责和痛斥代替上天来行使统治权的“天子”: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末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是愤怒致极后的转折,是悲愤到底的叹息。

在句式上,全用口语,既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又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一曲[滚绣球],巧妙道出窦娥深深怨,可以让人感叹千年。

  读《窦娥冤》的[滚绣球],三窥汉卿胸中之悲。

窦娥一曲[滚绣球],把所受冤屈之由直接归结到了天的身上,把控诉矛头直指统治者所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端倪,这也是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抒一己之愤的载体。

《析津志·名宦传》中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而他却饱受不公平社会的磨砺,怎么会不于心底郁积悲愤?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一张嘴,唱自己无限悲,传百姓长久愿,自然会传盛不衰。

参考译文:

有太阳、月亮白天黑夜高挂天上,有鬼、神掌管着人的生死大权。

天地呀!

只应该把清白和污浊仔细分辨,可是怎么混淆了好人和坏人?

做好事的受贫穷又命短,做恶事的反而享富贵又寿长。

天地呀!

做事这样怕硬吃软,却原来也是这样顺水推船!

地呀!

你不分好坏凭什么做地!

天呀!

你错判善恶白白地做天!

哎,只落我两眼泪水涟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蟾宫曲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①!

两腿青泥,只为捞虾。

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

小二哥昔涎剌塔②,碌轴③上渰着个琵琶④。

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

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注释】①“沙三”、“伴哥”和下文的“小二哥”为北方农家青年的一般称呼,嗏(chā)是口中的语气词。

②昔涎剌塔:

元代民间口语,大体指口中流涎,身体邋遢的模样。

③碌轴:

即碌碡,用来滚压土地、碾脱谷粒的大石滚。

④琵琶:

当时农村的孩子,往往身体较瘦,肚子凸起,像个琵琶。

3.4.以下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0

A.“双调”是本曲的宫调。

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比如《窦娥冤》中的“仙吕”“点绛唇”,“仙吕”即为宫调名。

B.本曲内容极富乡村气息。

例如一句“两腿青泥”,给读者扑面吹来了一股泥士气息,刚捞完虾,又热又渴,于是坐在杨柳荫下磕破西瓜而食,场景极有乡村特点。

C.小二哥吃不到西瓜“昔涎刺塔”的样子,富于农村少年的特征,很有滑稽感戏剧性。

作者抓住瞬间神态,使人物显得栩栩如生。

D.本曲的环境描写有着烘托人物的作用,例如“荞麦开花,绿豆生芽”两句,不但扩大了读者的视野,也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使人物活动的环境更加典型。

E.人物的可爱与景物的富有生机,两者相互结合产生的宁静和谐感,使作者在结束处不禁对无需善恶观念,快活异常的乡村生活流露出喜爱之情,发出由衷的赞叹。

5.6.本曲在语言方面有哪些特色?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3.4.AE

5.6.①口语化,乡土气息浓厚。

如首句中“沙三”“伴哥”这样的名字和“来嗏”的搭配,有着十足的农村情味;②形象生动,如写捞虾少年撞西瓜用一“磕”字,写出了两少年迫不及待和随性的生活习惯;③滑棉风趣,如以“昔涎刺塔”写小二哥馋得口水横流和将其比作“琵琶”。

【解析】

3.4.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

A项,“其作用相当于词中的词牌”,表述有误,宫调包括曲牌,每个宫调由若干曲牌组成,宫调可以表明音乐的各种调式。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E项中“无需善恶观念”理解有误。

5.6.试题分析:

该题要求分析本曲的语言特色,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特色的赏析能力。

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可以从多方面分析,比如用语特点,语言风格,使用的表达技巧,炼字效果等。

本曲语言,乡土气息浓厚,如,“伴哥”“来嗏”口语化明显。

用“磕”字写捞虾少年撞西瓜,形象生动。

语言幽默风趣,如以“昔涎刺塔”写小二哥馋得口水横流和将其比作“琵琶”。

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

①侬:

我。

②鹦鹉洲:

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答案】流水 白云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小题是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前四句共有五个意象,分别是“小径”“舟”“流水”“青山”“白云”。

结合平时的知识,“小径”清静幽雅,“小舟”自由自在,“流水”清澈柔美,“青山”幽深宁静,“白云”悠然飘渺。

再从五个意象中找出两个具有“温润柔美”“飘逸渺远”特征的是比较容易。

(2)试题分析:

此小题是考查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此题要分两个步骤,一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二要归纳作者所要体现的感情。

前四句描绘了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这样一个幽邃飘渺的极其澄净的世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似无人迹、无尘嚣的世外桃源般的仙境。

有此景,有此境,必有此情:

对“世外桃源”的喜爱之情。

再看后三句的叙述,到底是谁住在这“世外桃源”般的仙境呢?

结合注解,知道是“我”——渔父。

“渔父”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隐士”的代名词,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课文《渔父》中得到解读。

作者塑造抒情主人公“渔父”有什么目的呢?

表达自己对“渔父”那种不求功名、不慕富贵的人格精神的追求,即表达自己对超然尘世的脱俗和隐逸情怀的追求。

点睛:

理解诗歌的情感可以从诗中的意象入手,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是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方式。

尤其在古典诗词中,意象已近似于一种思维表达的方式,赋予情感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象征意味。

白云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

南朝时,陶弘景隐居在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

”他作诗答说“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从此白云与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

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白云寄托着诗人对刘十六归隐生活的羡慕。

8.下列对课文《长亭送别》的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全折可以分为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写赴长亭路上的场面、长亭饯别的场面、临别叮嘱的场面和分手后的场面。

B.这一折戏,有头有尾,有一相对完整的故事,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C.“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两句使客观景物带上了浓重的主观色彩,构成了一种“无我之境”。

D.张生在爱情方面和莺莺是一样的真挚,但在对待功名方面,却也还有些许留恋,这就使得莺莺对二人的前途有着深深的忧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此题A项考核情节,B项考核文学常识,C项考核诗句的意境,D项考核情感,其中C项,应为“有我之境”。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驻马听·吹

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

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

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9.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

B.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

C.“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作者白朴与关汉卿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D.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和自己听闻乐声时产生的丰富想象。

E.“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妙笔!

10.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答案】

9.CD

10.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

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确乎有非同一般的魅力。

【解析】

9.试题分析:

题干要求选出“下面对作品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C项,“‘驻马听’是这首小令的题目”错误,《驻马听·吹》是一首小令,“驻马听”应是这首小令的曲牌。

D项,“作者描绘了戍边将士吹箫抒怀的情景”有误,选项说作者听闻“成边将士吹箫抒怀”没有根据,诗歌中只是写自己听到音乐的声音,但没有说是戍边将士所吹;另“吹箫”亦不妥,作品中写道“玉管宜横清更洁”,可见描绘的应是笛子的吹奏效果。

10.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为什么说‘梅花惊作黄昏雪’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这是考查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能力。

“乐声”是写作对象,要想表现乐声的特点,一可以对乐声进行直接描写,如“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还可以借助其他事物进行衬托,“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这四句也是写笛曲吹奏,作者用了“霜天、沙漠、鹧鸪、暮云、梅花”等视觉形象,让读者通过联想感受笛曲的苍凉、旷远、凄清的意境以及摄魂夺魄的艺术魅力;以凤凰台上箫史、弄玉的历史典故暗示吹奏者具有仙人一般非同凡响的高超技艺。

“梅花惊作黄昏雪”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作者运用通感的手法,借助想象和比喻,立体地再现了悠扬清雅的笛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

[中吕]满庭芳·武林感旧

(元)汤式

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

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

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

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

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

11.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_______的景象,抒发了诗人______的感慨。

12.请赏析这首元曲的表现手法。

【答案】

11.萧条冷落昔盛今衰

12.①对比:

“钱塘”三句起笔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接着“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波澜迭出,有力地突出了昔盛今衰之叹。

②化用前人诗句(或“用典”):

前三句暗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突出今日之衰。

接着依次化用。

用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句,表达而今江山残破之意;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句,叹如今到处皆无美景可写;用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句,表达而今游人稀少、祠堂荒烟衰草无人凭吊的荒凉。

【解析】

11.试题分析:

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概括。

描绘诗歌画面的方法是: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体味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本题要求通读整首曲子,抓住诗中的“不似当时”“吊逋老荒祠”进行理解,表达而今游人稀少、祠堂荒烟衰草无人凭吊的荒凉,概括为“萧条冷落”。

此曲的前三句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波澜迭出,有力地突出了昔盛今衰之叹。

因此这首元曲抒发的是昔盛今衰之感。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

答题时,点出手法后,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点评。

通读全文,不难发现,这首曲子多处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钱塘”三句起笔就进行了昔盛今衰的对比;接着“其间……荒祠”数句,运用了三个具体的对比。

“四百八十寺”“山空蒙湖潋滟”“水清浅月黄昏”分别化用了杜牧、苏轼和林逋的诗句,抒发的是昔盛今衰之感。

点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要从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修辞角度,抒情方式角度,表现手法角度来考虑。

抒情方式分两类:

一类是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一类叫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

结句写景又叫以景结情。

表现手法,包括动静相结合,以动衬静,虚实相结合,以虚衬实,想象,联想,用典,对比,烘托,细节描写,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手法。

先点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小令,完成下列小题。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13.这首小令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14.“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中,“拂”字用得极好,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该字好在哪里。

【答案】

13.描绘了一个因恋人离去、内心充满思念的女子(少妇)形象;和恋人分别之后,她的相思之苦便由心生,独倚栏杆,轻抚杨花,眼望恋人走去的方向,心中的那份孤独与忧伤更是显得深沉。

14.“拂”是轻拂的意思,曲中的女子轻拂掉眼前如雪花般飘扬的柳絮,以免挡住她远望的视线;该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子在恋人离去后望眼欲穿的神态,表达了女子对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

13.试题分析:

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

此题结合诗中的“自送别”“相思”等词语和具体的动作“凭阑袖拂杨花雪”分析“因恋人离去”“内心充满思念的女子(少妇)”形象。

14.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重点在炼字,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先答出“拂”的对象是“杨花雪”,结合后面的“人去也”分析目的是“望远行人”,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此次是借用动作描写表现女子对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睛:

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

此题主要从炼意的角度考虑。

二、现代文阅读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剧中人物:

关汉卿——剧作家,朱帘秀——大都名歌妓。

朱帘秀 咱们总算又见面了,汉卿。

关汉卿 (沉重地)恐怕也就是这一面吧。

朱帘秀 (受感染地)是吗?

关汉卿 你还记得那位王千户吗?

朱帘秀 玉仙楼后台见过的那位王著?

关汉卿 就是他。

朱帘秀 我只跟他说过两句话,就觉得他是个挺爽快的人,可没想到他能做出这样感天动地的大事,他真不愧是我们《感天动地窦娥冤》的好看客②。

关汉卿 你还说得这样带劲儿,他杀了阿合马,你知道了?

朱帘秀 知道了。

昨天来了个同号子的,是王千户住在大都的婶娘。

她告诉我王千户临刑的时候还喊着说:

“我王著与万民除害③,我现在死了,将来一定有人把我的事写上一笔的。

”他真了不起!

关汉卿 是啊,就有人把这和我们的戏词儿“与一人分忧,万民除害”附会在一起,说我们教唆④王著杀害朝廷大臣,所以我们的案情就加重了。

朱帘秀 可不是“与万民除害”吗?

阿合马好狠的心,把我徒弟的眼睛都给挖了。

关汉卿 没想到王著给她报了仇,也给我们报了仇。

我真想写他一笔,咳,可惜没有时候了。

朱帘秀 没有时候了?

关汉卿 刚才狱官给我送信来了。

一两天之内我就完了,你恐怕也免不了……(见她紧张)哎呀,你你你⑤不害怕吗?

朱帘秀 (变色,但力自镇定)不害怕。

……我一定也不会轻易倒下去的,汉卿,在倒下去以前我一定像窦娥一样的喊着,不,也许像王著一样的喊着:

“与万民除害呀!

”你看行吗?

……说真的,你刚才告诉我我们快要死的消息,我心里还有点乱。

这会儿好多了,我会像窦娥那样坚强的,你放心。

关汉卿 你也放心,四姐。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这也正是我今天的心胸。

朱帘秀 咳,我最不能瞑目的是玉仙楼那天晚上,我托和卿设法让你连夜逃走,你怎么不走,反而第二天晚上来看戏呢?

你那样爱看戏吗?

关汉卿 我怎么能走?

我怎么能让你一个人承担那样重的担子?

朱帘秀 我有什么?

……你是一代作者,你替我们杂剧开了一条路,歌台舞榭没有你的戏,人家就不高兴。

你正应该替大伙儿多写些好东西,多替“有口难言”⑥的百姓们说话,多替负屈衔冤的女子们申冤,可是,可是于今你也跟我一样,就这么完了……(她哭了)

关汉卿 ……我们的死不就是为了替百姓们说话吗?

人家说血写的文字比墨写的要贵重……不是伯颜老太太那样疼你,还说要认你做干闺女吗?

干吗不写封信给她,求求她……

朱帘秀 ……她还不是杀人不眨眼的伯颜丞相的老太太吗?

……我就恨这样的女人,我还去求她?

死也不求她!

关汉卿 不求她那就得——

朱帘秀 就得死。

跟关大爷这样的人一道死,我还有什么不足呢!

注:

剧作《关汉卿》以关汉卿和大都名歌妓朱帘秀创作和演出《窦娥冤》为中心线索,通过与贪官污吏及无耻文人的周旋与斗争,谱出一曲悲壮慷慨的剧作家之歌。

这里所录选自第八场。

第八场是全剧的高潮,通过关、朱狱中会,表现了他们的高尚情操。

(1)①中关汉卿这句话的根据是

A.朝廷腐败,草菅人命。

B.自己有先见之明。

C.案情加重了,他俩将被处死。

D.他俩被关押,行动不自由。

(2)赞扬王著是“好看客”的原因是

A.王著通晓音律。

B.王著对杂剧有浓厚兴趣。

C.王著敬仰关、朱名声。

D.王著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

(3)王著杀了阿合马的思想基础是:

(不超过10个字)。

(4)“教唆”一词的含义是;这是朝廷对关、朱的_。

(5)文中连用三个“你”,主要表明了关汉卿当时的心理是

A.紧张B.焦急

C.恐惧D.疑惑

(6)说说“有口难言”的深层含义。

(7)节选部分反映了几种怎样的矛盾冲突?

请至少写出其中的两种。

【答案】

(1)C

(2)D(3)与人分忧,为民除害。

(4)怂恿别人做坏事 诬陷之词(5)D(6)被统治人民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

(7)①贪官污吏与下层人民的矛盾;②贪官污吏与王著的矛盾;③贪官污吏以及无耻文人与关汉卿、朱帘秀的矛盾。

【解析】

(1)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回答①中关汉卿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首先理解这句话“恐怕也就是这一面吧”,联系下文“就有人把这和我们的戏词儿“与一人分忧,万民除害”附会在一起,说我们教唆④王著杀害朝廷大臣,所以我们的案情就加重了。

”,“刚才狱官给我送信来了。

一两天之内我就完了,你恐怕也免不了……”可知是C选项。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问的是“赞扬王著是“好看客”的原因是”,这里的“好看客”不是从喜欢戏剧的角度而言的,联系文章王著杀了阿合马“与万民除害”,应该指的是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

(3)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题干问的是“王著杀了阿合马的思想基础是”,根据文章王著临刑前高喊的“我王著与万民除害……”可以推断。

(4)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题干问的是“教唆”一词的含义,“教唆”就是“怂恿别人做坏事”,这个词在文中是关汉卿语言:

“是啊,就有人把这和我们的戏词儿“与一人分忧,万民除害”附会在一起,说我们教唆④王著杀害朝廷大

臣,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