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2289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植物生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植物生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植物生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植物生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产学.docx

《植物生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产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植物生产学.docx

植物生产学

植物生产学

第一章:

作物生产概述

1.栽培植物(作物)的类别:

农作物;园艺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

2.作物生产的地位:

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3.作物生产的特点:

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系统的综合性。

4.植物(作物)生产学性质与任务:

性质:

是研究作物生产体系及其与环境、措施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任务:

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人为措施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措施和理论依据,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作物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一、粮食作物(或称食用作物):

1.禾谷类作物2.豆类作物3.薯芋类作物;

二、经济作物:

4.纤维作物5.油料作物6.糖料作物7.其它作物;

三、饲料及绿肥作物:

8.饲料及绿肥作物;四、药用作物:

9.药用作物

6.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类:

喜温作物;耐寒作物。

7.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类:

短日;长日;中性;定日。

8.按光照强度效应:

喜光作物(棉花、水稻、玉米等)、耐阴作物(如大豆、甘薯等)、喜阴作物(如生姜等);

9.按水分效应:

水生作物(水花生、绿萍等)、水培作物(水稻等)、耐涝作物(高粱等)和耐旱作物(谷子等);

10.按茎秆特性、高度:

“高秆作物(玉米、甘蔗、柽麻等)、矮秆作物(稻、麦类、谷子、豆类等)和匍匐作物(甘薯、苕子等)

11.作物的起源中心:

1、XX-XX起源中心。

2、xx-xx起源中心:

是XX稻和芋的出生基因中心。

3、xx中心:

烟草的出生基因中心之一。

4、xx中心:

稻、甘蔗、绿豆、豇豆等。

5、中xx中心:

小麦、豌豆、山黧豆等。

6、近东起源中心:

栽培小麦、xx等。

7、xx起源中心:

次生起源地,燕麦、甜菜、亚麻、三叶草、羽扇豆等。

8、xx中心:

高粱、棉、稻等。

第二章:

作物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形成

1.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单位面积株数;单株产品器官数;产品器官重量。

2.

2.产

作物产量的形成过程:

1.成苗阶段(或称立苗阶段):

大体相当于从播种到出苗或定苗为止,移栽作物则从移栽到还苗成活。

量奠基阶段:

出苗到产量开始形成为止。

3.产量形成阶段:

从产量开始形成始到成熟收获止。

3.作物品质:

食用品质(蒸煮、口感和食味等的特性)、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影响产

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加工品质(不明显影响加工产品质量,但又对加工过程有影响的原材料特性)。

4•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5•产量(千克/亩)=每亩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克)/

(1000X1000

6•作物产量二[(光合面积X光合能力X光合时间)-呼吸消耗]X经济系数

第三章:

作物与生态环境

1.生态因子的类别:

气候、土壤、生物、地形、人为。

2.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通过其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的影响而达到的。

3.水的生理生态作用:

1.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占70%—90%;

2.代谢过程的重要物质,如光合作用的源料;3.生理生化反应和运输物质的介质;4.保持作物姿态;

5.生态作用:

蒸腾散热,灌水防冻等。

第四章:

作物育种与种子生产

1.种子类别:

真种子、果实、营养器官。

2.品种的类型:

纯系品种;杂交种;多系品种;无性系品种。

3.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1.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改进产品品质;3.增强抗逆性,增强适应性与稳产性;4.扩大栽培区域;5.提高农业机械化及劳动生产效率。

4.育种目标:

高产、稳产、优质、多抗和适应性强。

5.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2.不断发展新作物的主要来源;3.为避免品种遗传基础贫乏,必须利用更多的基因资源;4.是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材料;5.是有生命的财富,亟待保护。

6.育种程序:

亲本圃、选种圃、鉴定圃、品系(种)比较试验圃、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品种审定。

7.育种的基本方法:

基因(性状)重组或创造变异: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系统育种、基因工程、体细胞杂交;选择变异:

单株选择法、混合选择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8.杂交优势利用(杂交种)与杂交育种的异同:

相同点:

杂交种种(杂交优势利用)同杂交育种一样,需大量收集种质资源,选配亲本,进行有性杂交、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申请品种申定。

不同点:

1.杂

交育种是杂交后自交纯合,选育纯系品种。

每年从生产田或种子田内植株上收获种子,即可供下一年生产播种之用。

2.杂种优势利用是先选育纯合的自交系(纯系),然后自交系间杂交,形成杂交种供生产田播种。

杂交种不能在生产田留种,每年必须专设亲本繁殖区和杂种种子生产(制种)区。

9.种子检验的意义:

控制种子的质量;保证生产上播种高纯度、质量好的种子;防止检疫对象的病虫害和杂草随种子调运传播等。

10.种子检验的内容:

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生活力测定;水分测定。

11.良种繁育的程序与体系:

原原种,原种,大田用种,大田生产,提纯复壮:

三圃法、二圃法、测交鉴定法等,达到原种质量标准,原种。

棉花栽培

1.棉花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棉纤维是主要的纺织原料;棉纺织业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65%以上;出口重要商品;税收和就业。

2.棉花栽培种:

草棉、亚洲棉、陆地棉(我国主要栽培品种)、海岛棉。

3.棉花生育阶段:

播种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4.果枝与xx的区别:

发生部位:

主茎中上部5—7节以上;主茎5—7节以下。

结果习性:

直接现蕾、开花、结铃;间接着生在二级果枝上。

枝条形态:

合轴分枝;单轴分枝。

与主茎夹角:

夹角大;夹角小,成锐角。

叶着生方式:

左右对生;呈螺旋形排列。

5.棉铃发育的3个时期:

体积增大期;棉铃充实期;脱水成熟期。

6.纤维的发育3个时期:

伸长启动期、伸长发育期、xx发育期。

7.棉铃生理脱落原因:

(1)有机营养不足:

棉株合成营养的速率;蕾铃发育对营养需求强度

(2)激素失衡

(3)没有受精或受精不良

(4)病虫为害:

引起离层形成而导致的生理脱落。

8.保蕾保铃、减少脱落的主要途径:

(1)改善肥水供应条件

(2)协调棉株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棉株徒长,通过适当追肥浇水和合理使用生长调节物质等措施加以调节和控制

(3)合理密植

(4)利用品种的遗传特性

(5)加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9•皮棉产量(kg/亩)=亩株数>单株结铃数(个)>铃重(g)>衣分(%)/1000

10.“三桃”(伏前桃、伏桃和秋桃)比例达到1-1.5:

6-7:

2-3,从而实现棉花高产优质。

11.密度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密度与单株结铃数呈高度负相关;在一定密度范围内,亩铃数随密度增加

而增加,但铃重不断下降,衣分一般较为稳定。

12.确定种植密度的原则:

气候条件、地力和水肥条件、品种。

13.助壮素对棉花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

(1)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根系活力。

(2)控制主茎和果枝节间的伸长。

(3)抑制叶片扩展,调节棉叶生理功能:

叶色加深,叶面积变小,叶片加厚,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强度明显提高,促进光合产物向生殖器官的运输分配。

(4)抑制顶芽、腋芽和营养枝的生长,简化整枝。

14.助壮素在棉花生产中的应用:

(1)播种前浸种。

(2)苗期促壮苗早发。

(3)xx、花期防旺长。

15.各时期生育特点及管理措施:

(一)苗期。

生育特点:

①扎根、出叶、长茎,花芽不断分化和发育,是根系建成的重要时期。

②苗期营养体小,吸收养分少,但反应敏感。

③苗期耗水量少,适当控制水分有利提高地温,促根系深扎和发展。

管理措施:

查苗补苗,确保全苗;早间苗、定苗;及早中耕松土;轻施提苗肥,控制浇水。

(二)蕾期。

生育特点:

①长根、茎、叶、枝,花芽分化和现蕾,以营养生长占优势,以扩大营养体为主。

②若供氮过多,营养生长过旺,导致开花后中下部蕾铃大量脱落,又

进一步使棉株疯长,蕾铃脱落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形成“高、大、空”棉株。

③肥水供应不足,生长缓慢,搭不起丰产架子,易于早衰。

管理措施:

(1)稳施xx肥

(2)浇水

(3)xx培土。

(4)去xx

(5)调整结铃期,减少烂铃,防早衰

(6)及时防治虫害。

(三)花铃期。

生育特点:

①初花期是一生中营养生长最快的时期,株高、果节数、叶面积的日增长量均处于高峰,大量现蕾,开花数渐增,脱落率一般较低。

②进入盛花期后,生殖生长开始占优势,运向生殖器官的营养物质日渐增多,大量开花结铃。

盛花期叶面积系数处于高峰期,干物质积累量亦处于高峰期。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矛盾集中,是蕾铃脱落的高峰期,因而是棉花增三桃的关键时期。

③花铃期达一生吸收水肥的高峰阶段。

管理措施:

(1)重施花铃肥,酌情补施xx

(2)灌溉排水

(3)xx培土

(4)整枝(打顶,打边心、去赘芽,打老叶)。

(四)吐絮期:

生育特点:

成熟、吐絮,叶片光合能力由下向上渐趋减弱,根系的吸收能力渐趋衰退。

棉株体内有机营养几乎90%供棉铃发育,是增加铃重的关键时期。

管理措施:

后期浇水,根外追肥。

花生栽培

1.花生生产的国民经济意义:

(1)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营养丰富的食品

(2)是发展畜牧业的良好饲料

(3)适应能力强、增产潜力大

(4)经济效益高,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5)发展花生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出口创汇

(6)医用价值。

2.花生:

豆科,蝶形花XX,花生属。

3.花生亚种:

区分花生亚种的主要依据是开花型或分枝型:

具交替开花型,主茎不着生花序,归为交替开花亚种;凡具连续开花型者,主茎着生花序,归为连续开花亚种。

4.变种(类型)的区分主要依据荚果形态:

交替亚种(XX月

3、4个月):

普通型(种子椭圆形);龙生型。

连续亚种(多无休眠或很短):

珍珠豆型(种子圆形或桃形),多粒型(种子圆柱形)。

5.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因素:

(1)水分:

发芽出苗要求的土壤相对含量,低限为40%—50%,适宜为60%左右。

(2)温度:

萌发时要求的最低温度珍珠豆型及多粒型品种12C,普通型和龙生型品种15C。

随温度提高萌发速度加快,25—37C最快,超过37C反而降低,46C时,有的品种不能萌发。

(3)氧气:

需要充足的氧气,土壤通气良好。

6.花生株型:

蔓生型,半蔓型,直立型,直立型与半蔓型合称丛生型。

7.花生叶形及叶片颜色:

叶形:

椭圆、长椭圆、倒卵、宽倒卵形;颜色:

XX、淡绿、绿、深绿和暗绿。

8.影响开花的因素:

①单株开花数约50—200朵②气温18—28C之间,开花数与前若干天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高于30C开花又少。

③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70%,降至30%—40%就会中断开花。

④花生开花数受植株营养状况制约。

9.影响果针入土的因素主要有:

果针穿透能力;土壤阻力;果针着生位置的高低。

10.荚果形状:

普通形、茧形、斧头形、葫芦形、曲棍形、串珠形。

11.荚果发育过程:

膨大阶段、充实阶段。

12.荚果按成熟程度不同分为3个类别:

幼果、秕果、饱果。

13.影响荚果发育的因素:

黑暗、机械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