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8017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docx

《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docx

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

授课章节名称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及宝贵经验

授课时间

课次:

2  周次:

第六周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近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十几个党员,发展到今天的近8000万党员;从一个非常小的党成为执政党,并带领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始,至今为止,尚未出现一个百年大党。

90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坎坷曲折、风风雨雨,九十年的奋斗历程大气辉煌,九十年的经验弥足珍贵,“行百里者半九十”,90周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意义深远。

教学重点

难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行程

教学方法

和手段

以讲授为主,辅以图片和视频

作业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

授课内容:

第二讲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及宝贵经验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近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的十几个党员,发展到今天的近8000万党员;从一个非常小的党成为执政党,并带领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开始,至今为止,尚未出现一个百年大党。

90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坎坷曲折、风风雨雨,九十年的奋斗历程大气辉煌,九十年的经验弥足珍贵,“行百里者半九十”,90周年,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意义深远。

一、九十年的奋斗历程

1.浴血奋战,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随着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出现,建立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提上了日程。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上海建立的。

1920年8月,上海共产党组织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它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的作用。

10月,北京共产党组织成立,李大钊为书记。

1920年秋至1921年春,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先后建立起共产党的地方组织。

在欧洲和日本,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的先进分子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以后,主要开展了几个方面的活动:

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进步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

二是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展开论战,帮助一批进步分子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的界限,最终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三是通过在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会的工作,使工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阶级觉悟有所提高。

四是建立青年团组织,组织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参加实际斗争,为党培养后备力量。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李达、张国焘、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武汉)参加了会议。

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因而能够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的方向。

正是这个党,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虽然这时它的力量还很弱小,但它满怀信心地以改造中国为己任,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即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首次建立的合作。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全国罢工达180多次,其中主要的有香港海员大罢工和京汉铁路大罢工。

香港海员大罢工取得了胜利,但京汉铁路大罢工却遭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血腥镇压,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我党从“二七”血案中进一步认识到,没有强有力的同盟者,要战胜强大的敌人是不可能的。

  

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主要代表。

共产党要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首先要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

关于建立统一战线的方式,1922年7月党的二大提出的设想原本是实行“党外合作”,但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却倡议实行“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各革命阶级的联盟。

这个倡议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赞同。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民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

建立民国;民生:

平均地权)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

这样,国民党就由资产阶级的政党开始转变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

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但是到了大革命后期,1927年7月,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右派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宣布与共产党决裂,发动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公开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遭到惨败。

◎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开始。

第20军、第11军分别向旧藩台衙门、松柏巷天主教堂、百花洲等处发起进攻,激战至拂晓,全歼守军3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0余支(挺)。

“南昌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继承孙中山的武昌革命起义,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重大转折意义的“八七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

八七会议是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的,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

◎遵义会议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

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并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

至此,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组织整顿工作大体完成。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全面抗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

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

九一八事变时,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并未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

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

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

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亦即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抗共卫国戡乱战争”;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国民政府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迫使中国共产党政权大范围转移。

但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促使双方交战停止了10年。

1945年8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也是二十世纪中叶在中国境内发生的中国共产党军队(第一次内战为红军,第二次为解放军)与中国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长期战争,也是近现代世界历史中规模最大的内战之一。

此次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推翻了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并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平(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则迁往台湾,至此形成台湾海峡两岸直至今日的长期分治及对立,没有统一。

2.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新中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和组织这场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政的党,担负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政权的重任,党的各级组织和人民军队,在建立新国家的工作中表现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艰苦奋斗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令人耳目一新。

人民政府有效地开展工作,将全国人民迅速地组织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他各种组织里。

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作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踊跃参加革命工作。

许多身处海外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如李四光、华罗庚、老舍等辗转返回祖国参加建设。

中华大地上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950年6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又把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确定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领导全国人民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

党的工作重心由军事向经济转移,这是党的历史进程中的一次深刻转变。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不少人担心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不能继续进行下去。

中共中央及时制定了“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把确保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放在第一位,同时经济建设则采取重点进行和有计划推迟两项方针。

当时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阻碍了我国的对外开放。

我们只有坚持自力更生才能打破封锁,依靠全国人民加倍努力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奋斗。

在国民经济恢复中,党和政府一直把重点放在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方面。

农村土地改革的完成,解放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爱国增产运动的发展。

在充分注意发挥农民个体经济积极性的同时,党还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开展劳动互助,这些农户普遍增产增收。

国家还从减轻农业税收、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发放农贷、奖励丰产等方面,特别是动员农民兴修水利方面,积极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为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工业,党和人民政府主要依靠国营经济的发展,特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充分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

在生产改革中主要是在经营管理中建立严格的经济核算制,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和使用新技术。

通过改革,使国营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创立时起就确定的奋斗目标。

但是,基于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党确定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分两步走,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党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以新民主主义作为自己的第一步纲领,用以规定当前革命的性质和通过这个革命所建立的共和国的性质。

在新中国建立之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没有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写进去。

当时党中央认为:

先经过一段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再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这至少要十年到十五年,然后视情况而定。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建立在没收官僚资本基础上的国营企业和新建国营企业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实际上成为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力量;工人阶级在整个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和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能力,得到很大加强;调整工商业采取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等措施,不仅起到利用和限制的作用,实际上也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土地改革后党注意发扬农民个体经济和互助合作这两种生产积极性,帮助农民组织起来,倡导互助合作运动,实际上成为引导个体农业向社会主义的集体化逐步过渡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的前途必然是向社会主义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中本来就有社会主义因素,而且是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不断壮大其力量和扩展其范围的因素。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大的榜样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党认为解决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农村和城市开始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已经成为必要并有现实可能,于是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1952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到:

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1954年9月15日至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一五计划

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基本建设各条战线喜报频传。

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

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始施工。

到1956年,中国第一家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家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大批量生产电子管的北京电子管厂正式投产。

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建成。

青藏、康藏、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

大大小小的建设项目不胜枚举。

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现代工业骨干企业,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能源基地和工业化原料基地的建立,使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建,使旧中国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善。

“一五”期间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同世界其他国家工业起飞时期的增长速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

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的艰苦奋斗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步伐在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

◎1956-1976发展建设时期

3.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但是人民依然贫穷,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

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对外开放)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

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

我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一个新局面。

  

1992年1月至2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各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

即"南巡讲话"。

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加快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被一些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束缚自己的思想和手脚。

社会主义要赢得同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一般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人才以及作为有益补充的私营经济,都应当而且能够为社会主所利用。

政权在人民手中,又有强大的公有制经济,这样做不会损害社会主义,只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

  

二、九十年的历史启示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政党,是靠马克思主义立党、马克思主义建党、马克思主义兴党。

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党就失去灵魂、失去方向、失去生命力、失去事业的发展。

◎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为了更好地代表和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85年来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利益,就是我们党先进性的有力见证。

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给13亿中国人民争取、实现和维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空前有利的条件。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任务,同样是为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更好地实现人民利益。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自觉地把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

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利益矛盾,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克服只顾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不顾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只顾投资者利益不顾工人农民利益和环境保护要求等片面的做法。

要毫不留情地否定那种损害人民利益的表面的甚至虚假的政绩,坚决封杀利用权力和垄断地位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以及部门行业特殊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的制度空间,切实采取治本之策解决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制定科学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实质,就是要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之下,实现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阶层、各方面人民最广泛的团结。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

要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党同爱国宗教界的统一战线,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工作,认真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团结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

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任务而团结奋斗。

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