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436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docx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docx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

世界政治经济体制比较

(比较政治学)潘维讲义

第一讲课程简介

一、政治学的范畴

政治学又称政治科学,继经济之后第二个进入科学领域,是在二战之后。

在中国,政治并未进入社会科学,更多是人文学科。

它包括:

(1)本国政治:

Eg:

美研究选举政治,各国研究角度千差万别。

(2)政治哲学:

五六十年前几乎是政治学的全部,研究如何是好君主、好民主。

分析如何

是善治等。

带有强烈价值观念色彩和形式逻辑推理的思辩色彩。

二战后随政治科学兴起而衰落。

政治研究转向对于因果关系的研究。

(3)比较政治(世界政治):

二战后成为政治科学的主体,一切重大政治事件、问题凡以

比较方法加以研究即为比较政治。

不同区域政治的比较,同一命题在不同地区的研究,如革命。

比较政治能帮助我们把因果关系弄得更明白,已成为主流。

Eg:

a.康奈尔大学研究说中共建国初人民公社基层干部与旧中国乡绅行为模式极为相似,这是纵向比较带给我们的启示。

乡绅的基本行为方式有两重性,一条腿向着政府,一条腿为本乡利益服务,村民自治实际就是乡绅之治;基层干部对中央的一些指示阳奉阴违。

为什么处于同一位置的人会有同样的行为?

 

  b.耶鲁Dhal说,民主必然带来繁荣富裕,但各国或地区比较发现却未必如此,这是横向比较。

(4)行政管理:

训练官员,基础是来源于社会学的组织理论。

多培养行政官员,之授硕士

学位,传授的是技巧而非知识。

Eg肯尼迪政治学院

(5)国际政治:

国家间关系就是贸易和战争。

战争是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最早起源于畜牧民族间的掠夺,产生了战争,再发展成贸易,与战争相伴。

这既是国际关系的本质——无政府的政治。

无政府自然导致战争,而国内贸易产生专业化这一规律在国际贸易中也并不适用,如各国都竭力保持农业等产业完整性,归根到底是为政治服务。

只要没有世界政府发挥作用,国际社会弱肉强食规律就永远适用,中国的和平也是打出来的,一个朝鲜战争换来50年的和平——西方社会宣扬所谓天然的尊重,但尊重实际是挣来的。

国际政治研究一国国际行为,行为原因50%来源于结构,即国际层面,国际利益决定了各国的行为。

整个系统的结构性压力塑造着各国行为,使得实力相当的国家对外行为惊人地相似。

如美苏实力相当时。

这就是国际结构的影响,国政即做这一范畴的研究,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军事战略等。

其余50%来自人与国家本身的原因,这也是比较政治所要研究的。

(6)政治学方法论:

作为科学的政治学研究方法。

当政治走向科学后,政治哲学衰落,政治学方法论就控制这个科学走向,不偏移向人文学科。

二、此专业的历史沿革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切文明的核心是政府的文明——权利与政治的文明 

批:

“上者见同,下者见异。

1、权力与政治文明——基本概念:

(1)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学问。

(2)社会:

彼此相关的人群构成社会,天然血缘关系、地缘、权力都可以成为纽带,权力更是社会关系的核心。

(3)权力:

是一种相对的能力,是使他人去做他们本不会去做的事的能力。

只有在与别人发生关系时才涉及权力,产生于社会关系,又是支配社会关系的能力,源于社会,作用于社会,构成人的社会关系的纽带。

其内容(或说实体)是多样的,如暴力、金钱、观念/意识形态、魅力等。

平等从来不是生来即有的,只要存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就有等级和不平等。

人生而不自由,被形形色色的权力关系束缚。

(4)政治学:

关注政府权力的来源、构成和结果。

   

(5)政治权力:

指一切与政府相关的权力。

在一切权力中,政府权力至关重要,其内容影响一国乃至一个民族,所以无政府会导致严重后果,在一定地域内建立一个政府是人类文明的第一步,有政府的社会才是文明社会。

(6)文明首先意味着人民把使用暴力的权力都让渡给了政府,政府垄断了一切暴力的权力。

在文明社会中对人民福利的最大威胁是政府,所以怎样控制政府,使其不滥用公共权力,使人民服从于政府权力,这是政治的永恒话题。

例如如何组织政府——宪法制定政府的组织方法,但在中国,最民主的立法成为专制的起点,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只要谁控制了人大就控制了全部社会。

(可见民主与法制无本质的区别)政治文明主要体现在政府组织之上,没有独特而杰出的政府制度,就没有独特杰出的文明。

典型例证就是西方文明,其三大来源是希腊的民主、罗马的法制、基督教。

还有中国,传统的儒家官僚德治。

所以,一个民族对政府文明的理解和支持对这个民族的前途至关重要。

 

2、政治制度/体制——关于中央政府的制度

(1)横向制度:

中央政府本身。

①包括A产生方式、B政府机构的构成、C政府的职能/职权;A决定B,B决定C,为逻辑关系。

②可分为四类——自由民主制(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不稳定的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制度、咨询型法制(理想中)

(2)纵向制度:

u      联邦制——地方政府不隶属于中央政府的政治制度,有自主权,尤其是立法权和税收权,联邦法要在各州通过才会有效。

u      单一制——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地方政府。

u      

混合制——中国是典型。

人大开会时分省团议政,地方人大的地方法规经常违宪;省长要省人大批准,县级及以下也是。

行政系统是单一制,议会系统却是联邦制。

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但中国这种混合制没有制度化和法律化。

 

传统与规矩的合力形成特定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集中了一切形式的政治权力,约束了所有人的生活。

观察制度是研究本国及外国政治最有效的途径,研究制度变迁是政治学的核心命题。

  “政治的实质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实行的程度。

”——亨廷顿?

《变动中的国际关系理论》

人类的精神与物质是相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制度)有时夸大了人们的差异,而地缘和血缘的差异有时(或说一般)大于政治制度引起的差异。

当然政治制度差异也是很重要的,是文明的杰出表现。

文明/政治制度的竞争有时也是战略的竞争,如美伊之间。

公民对政治的认识、理解都是国家出色的基础。

但社会上不正常的现象归根到底都能发掘到政府层面,败坏的仕风导致士风败坏,之后才导致民风败坏。

所以中国历史上好的政府都是明主治吏不治民。

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

  1、科学 

不追求真理,而是为了追求或说创造理论。

现实不够构成知识,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爱因斯坦,每个人都有一套不同的理论,我们并不认为亚、牛都是错的,只是在淘汰他们,爱因斯坦也总会有被淘汰的一天。

现实是真理,不可能被淘汰。

知识只是科学对现实的不同解释。

不能被证伪的就不是科学,评价理论的标准只是其解释力的强弱和解释范围的大小,而不是其对错。

离真理/现实越近,离科学就越远。

现实没有的才有科学的意义。

例: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都是概念,实际中不存在。

计划经济←柬埔寨红色高棉——中国改革开放前—……—今天的美国和西欧——中国香港→市场经济

 

    容忍的精神是一个伟大国家的必要因素。

  2、社会科学 沿袭了自然科学的理念,相信社会中有一些不被人的意志左右的因果关系规律,以发现和解释这些规律为目的。

方法为:

A、提出问题(注意问题和疑问的区别,issue

andquestion)B、提出解释——为什么会这样,通常称为假设。

(针对因果关系,定义即what是服务于因果的工具。

)社会科学的目的是解释这个社会。

社会科学也难于避免价值判断与文化偏见,但一直在努力排除,非常强调方法的科学性。

  3、人文学科 以人为本,以人的精神为研究主要的对象,注重价值的判断,关键工作是记录,但记录中不可能无价值观判断,手段包括逻辑,成果常常是应当如何。

以哲学为例,被罗素称为科学与宗教之间的灰色地带,前者要证明,后者却不要。

人文方法为how描述,should价值判断,what定义,定义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社科研究提供基础。

人文有价值判断,人类很多价值观共通,因而某种程度上人文精神比科学精神更为重要。

两者对人类文明同样重要。

科学直接作用于人的物质,人文直接作用于人的精神。

4、人文与社科 目的不同,方法也不同,但它们的界限并不清,远不如社科与自然科学明显,两者讨论的内容也有交叉的地方,社科不像自然科学那么严整有序,因而只有pattern,而不是像自然科学中有law和rule,这是由于人生活在社会中,增加了其不确定性。

5、政治科学 紧跟经济学进入社科领域,它永远达不到自然科学的程度,但也不会退回贴上政治标签的阶级政治中去,科学理论就不是真理,也不存在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大政方针,不可与政治理论等同,若如此,政治学就成了政策辩护学,将政治学变成官方学、学官方,是政治学在中国声誉不佳的原因。

6、评价理论的尺度 所有因果关系都是理论,其抽象程度越高,适用性越强,即理论性越强。

理论除因果关系外,还包括一部分解释。

举两例:

Eg1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中国现在一些农民能很快进入市场化、工业化,有些则不能?

假设:

市场适应能力与生产责任制实行得越晚正相关,公社组织打破越晚适应市场能力越强。

解释/证明:

市场经济是工业、商业的经济。

农村只有发挥集体力量才能承受市场经济、工业社会的打击,华西村等地都是公社经济、集体经济实行较久的地区,所以现在比较富裕。

 评价:

这是一个理论性比较弱的因果关系。

它可以被证伪:

全部证伪——华西无公社精神,或第一村都是郊区村;部分证伪——温州责任制早,市场发展也好。

这个理论的理论性差,适用性差,局限于一时一事,但其潜力也是存在的,它揭示了中国由于社、资之间存在一种特殊桥梁,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Eg2 问题:

工业发展、市场经济导致阶级和谐还是分歧加剧,政府力量上升还是下降?

  假设:

前提是技术发展导致分工、分工导致分化、再导致阶级分化

分析:

A近代工业社会导致无产、资产两大阶级斗争,所以政府作用上升,因为镇压的需要加强了。

市场经济导致经济竞争激化,也需要政府统治加强。

——马克思的观点

B近代工业技术,导致分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依赖关系加强,社会趋于和谐,有看不见的手在控制,政府的作用自然下降。

——亚当斯密的观点

评价:

①都是理论性比较强的因果关系,可被证伪,不是显示,都是科学理论,抽象性高而很难证明。

②它们使用了横向解释各国和纵向解释历史情况的方法,因而理论性强,适用范围广。

③理论价值高,使用同一概念,是同一范式中两种针锋相对的理论。

④两者都不是排斥另立的理论体系,科学意味着拒绝信奉,一旦信奉就成了宗教。

科学没有禁区,其触角无所不及。

第二~第四讲 自由与民主

PartOne自由民主制

引论:

西方为何如此强大?

1600年前,中国文明决非西方所能比拟,瘟疫(黑死病),贸易凋敝(缺少金银),货币短缺都是存在于西方的落后现象。

西方发展迅速的原因在于诸侯攻杀抢伐,加强了联合的需要——联合,便是为了易于攻伐。

地理大发现以前,欧洲的语言本来就有相似性,联合又加强了语言统一的需要,局部统一产生分化,于是,语言、地域、血缘、宗教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产生了民族。

一个民族在一个大诸侯或国王的领导下团结起来,逐渐形成了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比诸侯领地范围更广阔,更易进行掠夺攻法。

开始其边缘非常模糊,人民自由进出境,自由贸易,但一旦有了出色君主,便会有明确国家界限,出现“机械的政治统一”,近而使国内贸易障碍被拆除,形成有机的经济统一,将一个地区内原本相互分割的市场体系联合起来,使其间的人民相互依赖。

政治和经济统一加上战争产生的自豪感,使社会有机统一起来。

在这种统一的社会中,不平等必然会由于商业阶层的出现而突现(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成员要求平等,并分出不同阶层,国家权力也得到加强。

但平等只能是法律上的平等。

法律思想和条文的不断完善导致现代国家法制的出现,这样就最终打造出了实在的民族国家,也是现代国家的雏形。

其中英国做得做好,因为它恰好有一个好的系统,法制体系虽然在国王领导下,但存在社会公正,正是明确的法律界线使得英国成为一个实在的民族国家。

 

对比中国,一直是一个文化范畴,民族众多,从来不存在清晰的疆界划分,语言上亦缺乏统一性,市场分隔,无经济上统一,皇帝多是道义上的纽带,没有机械的政治统一,民族认同很弱。

到近代,始终不能与民族国家抗争,所以只能形成民族国家。

陈天华等人所做的努力都是希望中国能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但中国一直都是有家无国,而近代的世界是无国便无家的。

中国的民族意识是抗日战争时崛起的,被逼之下,终于形成民族国家,因为民族认同和团结是生存攻伐的利器。

中国的近代历程:

清朝(学日本)→袁世凯(西欧)→孙中山(美国)→蒋介石(德国法西斯主义和美国)→毛泽东(德国共产主义和俄国)。

开始国共的斗争实际是德国人在打,蒋的新生活运动雇用的都是法西斯顾问,中共方面有李德等人,后来共产党的胜利的决定因素是在政治制度。

毛泽东的成功和贡献都在于先做成了一个民族国家。

主权是实力维持的,实力依靠民族国家。

正是民族国家使得西方强大,中国这种文明层次上的国家(部落聚成)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民族国家是西方的发明,中国自古已有的大一统思想(eg.非我大汉者,虽远必诛)决定了中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民族国家。

西欧先进是因为成功,成功是因为政治制度,民族国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前提。

现代化首先要建立民族国家,不要家的国,而要以国为前提的家。

 

1、自由liberty

自由就是自主——self-rule。

⑴经济自由——经济要素流动的自由

经济要素:

资本——→劳动力——→土地(生产资料)

          ↑(异化)↓↘产品经济↙↓

         商品←——价格   +    价格

经济中最基本的要素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即可生产的产品,最初没有资本,人们以交换为目标,后出现资本,即成为生产的首要目标,资本的利益大大超过了人生存需要的利益,于是形成了资本主义社会。

所以经济自由异化成资本至上,实际上在现阶段真正的自由也不存在,因为劳动力不能自由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公平流动。

原因就是民族国家的存在。

 

⑵社会自由:

社会规范道德的自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性方面的禁忌解除其实美国未必比中国开放多少,欧洲比较自由(西欧大于东欧,天主教大于新教)

⑶政治自由:

参与决策、反对政府、推翻政府的自由等。

自由是绝对的概念,因而决非显示的,也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人生而不自由,因为人生而被社会关系捆绑,于是人们就更加渴望自由。

对自由最大的限制就是政府,自有政府以来,如何使政府服务而不伤害人民是政治学的永恒话题。

西方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民主。

 

2、民主democracy

民主源于古希腊。

在重甲步兵出现前,希腊实行原始部落的贵族制,贵族靠当骑兵、勇敢参战获得自己的地位,并保持高尚的传统。

直到今天,欧洲仍有尊重贵族的传统。

但重甲步兵出现后,左盾右矛,成为军队的重要力量,贵族的地位下降,而平民可以自己买盔甲参战,地位上升。

在平民中也有不同的出路,穷人去海上做桨手,中产阶级就可以通过参战提高自己的地位。

平民为了避免贵族滥权,便产生了民主的思想。

其中最主要的逻辑就是人民不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决议应得到人民的大多数的通过才符合人民的福利。

决议的执行是领导者的工作,但关于谁来领导,为了避免选举方式决定领导者产生结党、权威、滥权、舞弊等不良后果,希腊人选择了抽签的方式实现公平。

为了保证国家安全,将军不抽签产生,可以连选连任。

最早的民主是柯林斯的“三一制”,即陆地、海洋、城市各取一部分人来共同组成政府。

古希腊认为人民的权力与人民的福利正相关,实际这是有问题的:

 

1)责任政府:

一旦政府决策出错,归咎于全体人民显然是不可能的,没有一国能惩罚公民的多数,只有外国才可能实施这种惩罚。

都负责=都不负责。

2)专业知识:

出色的专业人才不能靠抽签产生,甚至不能单靠选举就能产生的,他们必须经过专业训练。

治理国家是一门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学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胜任的。

人民的多数并不一定能看到人民的福利,而是很容易受到煽动和灌输而迷失自己的福利,他们需要领袖。

3)多数的含义:

人民不可能只分为两个集团,所以非多数不代表就是少数。

这样就产生了“绝对”和“相对”的差异,人民分为两个利益集团时,(50+1)%就获胜,但不可能只有两个,如果有三个,则(33+1)%形成相对多数,已经不是多数,如果有多个集团,而没有一个取得相对多数,就要不断复选(二选一,有强迫性),最后一定有一个获胜者,但其从来就不是多数。

古希腊的科学是在民主衰微的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化时代)产生的,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也从来不相信多数决。

4)对“自由”侵犯:

当一个人的意见被其他人的决定所约束时,就不是自由,而是专制了。

所以说,民主在产生的第一天就已达到了顶峰,(抽签制,一天一次)我们不能说民主是在发展进步的。

在罗马时代和中世纪,民主都被认为是坏制度,导致了雅典的衰落。

卢梭成为极端民主派,但是他赞美的实际是斯巴达。

美国的国父们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还都认为美国是共和制而不是民主。

现代民主的来源是北欧,尤其是瑞典的贵族议会制,又成为代议制。

19世纪初,美国人在借鉴了这种制度后认为自己的代议制与北欧不同,是人民而不是贵族的代议,所有白人男子都可以参加,为了区别,更名为Democracy,把民主一词复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制度上。

这种制度是少数决,以选举为原则,人民的多数决定谁当权,谁当寡头,而不是投票于政治事件本身,选出的议员(寡头)之间再多数决方式处理国家大事。

这不是民主制,是人民选一些寡头来管理政府,保留了少数决的优点,又加入了一点多数决的优点,经过了人民的同意,所以是间接民主,与以前的直接民主不是一回事。

 

另外,民主也有质量的不同,不一定都是好的,例如中国农村向来就存在很多地缘民主、裙带民主、宗族民主之类。

所以民主不一定是好事,不能迷信。

3、法制(法治)

引例——民主非万能。

①苏格拉底之死——民主的耻辱

②孙中山提出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没有提到民主问题。

(也是因为当时有外来侵略)

③柏拉图(哲王说),对民主有很多批评,又著了法律篇。

④孔子(仁君、圣主),认为是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提倡王治和德治。

⑤亚里士多德——提倡混合制,但要有法制(雅典的法制经常变更,不可取)

⑥西塞罗(罗马时代)总结过去的法律思想,认为政府之所以做好事,来自政府的规则约束。

人是上帝按自己样子造的,人皆有神性,神法即规矩,自然产生,即为自然法(Divine

law),法是正义的化身,无好坏之分。

西塞罗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中世纪末。

英国的议会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法的机构而非立法机构,所以一直无成文宪法,立法一词起源于法国大革命。

(还有新西兰和以色列也没有成文宪法)但英国还是宪政,无成文宪法可以是宪政,有成文宪法也不一定是宪政。

宪法的根本精神在于人心中的道义,而非成文与否。

自然法是人们通过长期的痛苦实践才总结出来的道义原则。

政府不可无道,道义可以用来约束政府,政府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民本主义思想)。

罗马人认为王权不能大于法权,政府要守法,并语焉不详地提到了分权制衡。

罗马至少有二到十个国王,有元老院、保民官,类似于公务员系统的相互制衡。

卢梭认为无最好的制度,各地情况不同,要判断一种制度好坏可以比较相同条件下人口的规模。

更早的例子是斯巴达的分权制衡,无民主也非专制。

后来罗马接受了基督教,立法根基发生了变化。

《圣经》中的“十诫”成为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础,也是自然法的来源。

前四诫要人信仰唯一的神,不能任意解释神的意志,道德标准要唯一;后六诫教人不能杀、偷、抢、骗、淫,要孝顺。

(即六德)基督教实际就是利用人们对神的遵从和恐惧来约束人们的。

这是人与神定立的契约,如不遵守就会被以神的名义惩罚。

对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来说,人性不善也不恶,需要教育;对于基督教和法家来说,人性本恶,需要法律约束。

但随着社会关系的越来越复杂,人们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单纯,再加上“自然法基础”中如淫、孝含义的转变,使得情况愈加复杂。

六诫可能随时间改变,但是基本法不会改变,它是人类普遍的行为准则。

它不一定要成文,不一定写进宪法,但存于人心。

天下为公则六诫非常重要,天下为私则六诫未必有效(如现在出现的同性恋,单向抚养)。

私有的概念模糊以后,权利会变得有限(如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带来的窘境)。

法来自宪法,宪法来自基本法,基本法的变迁是非常缓慢的,如果政府按照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行事,就不会伤害人民的利益,而代表政府行事的如果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圣君哲王,就构成了一种比民主更好的可能性。

法来源于基本法。

罗马的法一部分是来自传统,一部分来自神。

法一向是一个独立的职业,代表中立和正义。

恶法存在,但那是人立出来的,我们从不能说宪法是人民立出来的。

北欧有很多民主传统,存在人民公决,但法也基本上不作修改。

美国1787年宪法是由几个大奴隶主——杰弗逊(弗吉尼亚最大的庄园主)等55个绅士中的30多个投赞成票通过的,即《联邦宪法》,发至各州,200多年以后依然是好法。

日本的宪法是由美国军舰逼出来的,香港的宪法是由英国侵略者的一封信决定的,内容十分简单。

 

法的权威何来?

法之有效,在于政府能迫使所有其他人都守法,特别是政府自己。

凭什么让有权势的人守法?

过去以敬神为诫,或以宗法为训,在选举制下,选举结果是惩罚政府的形式,但远远不够,只有以权力制约权力。

如何惩罚政府权力?

只有政府的权力才能制约政府的权力。

所以必须存在司法独立,不是任何利益集团的代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公正建立起来的权威,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构成政府的一部分,由中立、优秀来维系权威,只有基本法精神为后盾,是三权中最弱的一部分。

如果无司法,则政即是法。

并不是说司法独立了就不会有错案,但即使有也是树立司法权威必要的代价。

政府和人民的对错由司法独立来裁断,而执法是由公务员系统执行,独立于政客的系统(包括军队国家化)。

以上归结起来就是要分权制衡,各个统治层面在关键时刻相互制约,最终靠法律解决,分权制衡使法的权威上升(但分权不一定导致制衡,还包括功能要有一定的重合之处),逐渐实现靠正义之道治理国家。

所以法制是解决政府犯法的唯一方法。

本来就没有什么法制和法治的区别(rule

bylawandruleoflaw),在西方两者一样。

法制的核心是分权制衡,民主的基本原则是多数决,两者共同构成自由民主制。

4、民主、法制、自由的阶级性

在现今社会上我们明显感受到集团的利益。

马克思说社会地位决定社会意识,现在已逐渐庸俗化为工资决定利益的论调。

利益使人聚合成利益集团,组织力量强的就能在很多问题上占优势(取决于power)。

阶级首先是财产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意识的概念,如果它不稳定就无法构成文化的阻隔,所以阶级是一个稳定的概念。

欧洲的阶级结构稳定,代代相传,由此产生了阶级斗争等等。

社会的斗争使社会的阶级分裂、排列、组合。

而当欧洲移民去往美洲时,大多是穷人。

此时在欧洲各个阶级发生动荡,农民转入城市,贵族没落,阶级斗争激烈,才导致后来法西斯主义、空想或科学社会主义的兴起。

在美国情况不同,自然条件的广阔使得社会分工不用在强制下进行,使美国成为缺少阶级意识的国家,久而久之就具有了高速度的社会流动性,阶级间没有成型的界限,很多时候人们的决策源于信仰而非理性。

这种流动性是随着一系列传奇建立起来的,这种传奇使每个人都萌发着“美国梦”,体现出乐观主义的信仰。

美国是一个利益集团的社会(groupofprofits),欧洲则是classesofprofits,但相同点即都是强者占有权力。

这种强权在于人数多即为统治者,但在中国没有,因为中国不信仰强者统治,而是正义统治,并始终认为西方强者统治是野蛮的。

在我们的观念里没有贵族观,中国传统社会两头小中间大?

,布衣中可选拔出官员,因而走中间路线,讲求中立。

中国历史上反贪官反昏君却不反制度,因为中国人认为这是文明的。

政党内也不是民主的,有党鞭存在。

美国有强权的概念,是从欧洲继承而来的,不信仰阶级就会信仰强权,组成利益集团,形成公民社会(civilsoci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