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22583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9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9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9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9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单元.docx

《19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单元.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单元.docx

19单元

一、学法指导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2.两条线索:

 

(1)明线:

从核研究、航天技术、农业新品种研究、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五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2)暗线:

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政府发展科技的战略决策。

 

这两条线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决策,是科技成就取得的一个重要保证。

 

3.几点提示:

 

(1)课本所属建国以来的科技成就,只是就几个不同的领域列举了几个例子,并不是只有这些科技成就。

 

(2)学习重大科技成就,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列表记忆,也可以分类如:

生物、信息、航天等。

 

(3)弄清楚我国发展“两弹一星”的目的: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目的在于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新生政权。

如果对当时的背景认识不清楚,会导致对根本目的理解不清楚,也进而影响对“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政治、经济意义理解不全面。

 

(4)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但是和国际科技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科技还相对落后;我们应当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树立振兴中国科技、为报效祖国而奋发学习的志向。

 

二、知识结构  

 

 

 

 

 

 

 

 

 

 

 

 

 

 

 

 

 

 

 

 

 

 

 

三、重难点分析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诸多领域,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科技成果主要有:

 

(1)“两弹一星”的开发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①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③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这些成就反映了我国的高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①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在经过4次无人飞行成功试验

 

②“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③“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

 

(3)袁隆平研究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

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4)“银河”系列计算机

 

①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机诞生。

 

②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5)生物技术

 

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②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6)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2.“两弹一星”研制的重要影响

 

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

 

“两弹一星”研制的成功:

 

(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2)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3.建国以来影响科技文化发展的因素

 

(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②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③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劳动;

 

④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建国后不利于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①主要在于“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②历史上轻视文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③比较直接的是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

 

④相当一段时间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交流。

 

4.从背景、战略重点和成就等方面总结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时间

背景

战略重点

重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文革

 

 

(1)国际环境恶劣:

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2)为了巩固国防、维护安全。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

 

 

“两弹一星”

 

 

文革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

(1) 国内:

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2)国际: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在原子能、航天工程、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

 

 

四、易混易错点辨析

 

例1.“这表明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舞台上科技与经济的强大参与者。

”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B.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引起“第二次绿色革命”

 

D.2003年10月“神州”5号宇宙飞船发射场成功

 

答案:

D。

 

辨析: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21世纪”,A、B、C都发生在20世纪。

故答案为D。

 

 

例2.我国虽然与前两次科技革命擦肩而过,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抓住机遇,参与新的科技革命,除去同步实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外,我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还有()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发射成功

 

C.“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答案:

B。

 

辨析:

题干中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暗示时间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注意条件是“空间技术方面的成就”。

故答案为B。

 

例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这是因为( )

 

A.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B.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重合肥

 

C.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

 

D.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答案:

A

 

辨析:

邓小平的在全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带来了农业的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期袁隆平继培育出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

故答案为A。

 

例4.建国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④“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答案:

A。

 

辨析:

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需要记忆重大科技成就的时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是在60年代初,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神舟”5号飞船载人航天技术成功是在2003年。

故答案为A。

 

例5.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

“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他”指袁隆平                   

 

B.他的发明成果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C.他的发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D.他的发明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答案:

B。

 

辨析:

本题考查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这一科技成就的重大意义。

故答案为B。

 

五、体验高考

 

例1.(2007·江苏)江泽民指出: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中国参与的是( )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       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答案:

B.

 

辨析:

电子计算机由美国人制造,细胞学说由德国人提出,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

只有B项是由中国参与各国共同努力的科技项目。

故答案为B。

 

例2.(2006·上海)人类上天揽月的梦想自古就有,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索工程的终极梦想。

根据上述意境判断,该标志是( )

 

 

答案:

B

 

辨析:

题干中有两大信息:

第一是“一轮圆月”,四个选项均符合;第二是“一双脚印”,只有B项比较鲜明,而这样的组合又神似“月”字,能很好地体现“探索月球”的意境。

故答案为B。

 

例3.(2005·上海)顺应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潮流,新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 )

 

①原子能技术②航天技术③电子计算机技术④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

A

 

辨析:

注意题干中的“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它的标志主要就是上面所列几个方面,中国方面,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③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银河一I号”;④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故答案为A。

 

例4.(2009·广东)(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经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新华社

 

材料二 神舟六号尚在在这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新华社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

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答案:

(1)美国和苏联。

两极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辨析:

(1)问需要结合建国初期的国际形势和课本所学知识作答;第

(2)问需要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有丰硕成果……”、“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由此判断材料出现的时期,一是文革时期,而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期。

 

六、演练广场

 

一、选择题

 

1.2003年10月15日,在这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升入太空有成功返回地面。

这表明( )                          

 

A.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B.中国已经能和平利用原子能

 

C.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在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中缓缓降落的、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5”号飞船,39年前的同一天,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样震惊了世界……这朵蘑菇云指的是( )

 

A.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B.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中国成功研制出“银河一I号”计算机

 

3.右面这幅图片是南非自由记者恺文·卡特拍摄的《饥饿的女孩》,有助于解决图片所反映现象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C.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实现

 

4.阅读右框内文字材料。

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发展高科技是新中国建立后巩固国防的需要

 

B.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5.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电子计算机②经典物理学的危机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③④      D.④③②①

 

6.在苍茫的内蒙古草原上,中国第一艘宇宙飞船在朝阳中缓缓降落,它宣告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综合图示信息与所学知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这艘飞船是“神舟”5号  ②这艘飞船载着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

 

③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发射升空 ④这艘飞船用外国火箭发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右图的烟标反映的史实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l号

 

C.中国成功发射“神州”5号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8.我国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成就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籼型杂交水稻③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2002·全国)从嫦娥奔月的古代神话,到明代万虎尝试以火箭为动力飞行,翱翔太空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

2002年3月,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神舟三号”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朝着载人航天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

对此,下列评论正确的是:

( )

 

①神舟三号的成功发射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国航天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②神舟三号的成功发射体现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质的飞跃,这离不开以往科技发展的量的积累

 

③杰出科学家的工作成果对文明的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④科学家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是其个人价值的成功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

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

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

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

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

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

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

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图1遨游太空的第一人──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年)

 

                  图2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69年)

 

图3中国探月器──“嫦娥一号”升入太空(2007年)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2)据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

 

(3)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

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

 

 

参考答案:

 

1.D A、C两项指的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B项指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

故答案为D。

 

2.C 注意题干中的“39年前”、“蘑菇云”。

故答案为C。

 

3.C 图片反映的是世界性饥饿问题,而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故答案为C。

 

4.D 60年代,中国虽然去得原子弹、氢弹的试验成功,但中国高科技底子薄,处于起步阶段,还不是科技强国。

故答案为D。

 

5.C ①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②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③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④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故答案为C。

 

6.B 根据题意该宇宙飞船是指“神舟”5号,2003年10月15号,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把杨利伟顺利地送上了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故答案为B。

 

7.B 由题中图片特点(围绕地球旋转)和文字(卫星牌香烟)可知。

故答案为B。

 

8.B 解题关键是把握题干中“20世纪60年代”的时间限制,其中②④都是20世纪70年代的成绩,应排除。

故答案为B。

 

9.C  杰出科学家的工作成果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和关键的作用,但不能说有决定作用。

故答案为C。

 

10.解析:

本题以三幅图为依托,考查综合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

(1)问考查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需要联系第四单元的有关内容作答;第

(2)问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新特点”,主要依据材料三的三幅图片作答;第(3)问主要考查中国科技发展的有利条件,可以从经济、科技、政策、教育等几个方面作答。

 

答案:

(1)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6分)

 

(2)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

(2分)

 

(3)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不断进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

(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意义:

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作者简介:

刘秀珍,1994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历史教师,历史学科组长、聊城市历史学科骨干教师。

多年连续担任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近几年主要任教实验班,担负学校教学改革尝试的任务。

2005年参加高一、高二新教材培训,并获得省级培训证书;2008年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远程教育培训,作业得到省级和国家级专家的认可和推荐,获省级优秀学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