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调节+免疫调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2053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素调节+免疫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激素调节+免疫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激素调节+免疫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激素调节+免疫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激素调节+免疫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激素调节+免疫调节.docx

《激素调节+免疫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素调节+免疫调节.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激素调节+免疫调节.docx

激素调节+免疫调节

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

1、人体正常血糖浓度:

0.8—1.2g/L(80—120mg/dL)

低血糖:

血糖浓度在50-60mg/dl,长期饥饿或肝功能减退,导致血糖的来源减少。

低血糖症状:

头昏、心慌、四肢无力。

高血糖:

指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0mg/dL。

高于160mg/dl时出现尿糖。

糖尿病:

血糖含量超过160—180mg/dL时,尿中有糖出现的现象。

2、促胰液素的发现:

探究者

沃泰默

斯他林、贝利斯

实验自变量

1.稀盐酸注入上段小肠肠腔

2.稀盐酸注入

血液

3.稀盐酸注入无神经有血管的小肠肠腔

4.小肠黏膜与稀盐酸的混合物的提取液注入血液

是否让稀盐酸刺激通向小肠相应部位的神经

刺激物的种类

实验因变量

胰腺分泌胰液

胰腺不分泌胰液

胰腺仍分泌胰液

胰腺分泌胰液

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实验设计是否正确

正确:

实验设计遵循了等量和单一变量对照原则

正确:

与沃泰默的第二组实验构成对照

实验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

原因在于囿于定论,缺乏挑战与创新精神

正确:

勇于挑战权威

5、分泌腺的种类、分布位置及功能:

内分泌腺:

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睾丸/卵巢)

外分泌腺:

皮脂腺、汗腺、唾液腺、消化腺

内、外分泌腺的区分如下图:

6、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激素分泌

部位

激素名称

化学

性质

作用部位

主要作用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多肽

肾小管、集合管

调节水平衡、血压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调节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

垂体

生长激素

蛋白质

全身

促进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控制甲状腺的活动

促性腺激素

性腺

控制性腺的活动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含I)

氨基酸衍生物

全身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

胸腺激素

多肽

免疫器官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促进肝糖元分解,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兴奋剂

肾上腺皮质

醛固酮

固醇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Na+排K+,使血钠升高、血钾降低。

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蛋白质

全身

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多肽

肝脏

调节糖代谢,升高血糖浓度

卵巢

雌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子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等

孕激素

卵巢、乳腺

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睾丸

雄激素

固醇

全身

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

7、人体相关激素分泌不正常而引起的病症:

侏儒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巨人症(幼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呆小症(幼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

肢端肥大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地方性甲状腺肿(成年缺碘);

8、血糖平衡的调节:

1)胰岛素:

分泌部位:

胰岛B细胞。

作用:

降低血糖浓度。

(唯一)

作用机理:

①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②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

分泌部位:

胰岛A细胞。

作用:

升高血糖浓度。

作用机理:

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只能通过促进2个来源)

3)血糖平衡调节的主要过程:

a、直接调节——激素调节

b、间接调节——神经调节

c、调节方式:

神经-体液调节(主要通过肝脏完成)

d、血糖调节中枢:

下丘脑

e、调节机制:

负反馈调节。

8、糖尿病

(1)病因:

胰岛B细胞受损或功能衰竭,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2)症状:

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三多一少)

①多尿:

糖尿病人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在排出糖时,要带走大量的水,因而尿量增加,形成多尿。

②多饮:

多尿造成体内缺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于是口渴、多饮。

③多食:

胰岛素具有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分解释放能量的作用,糖尿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总感觉到饥饿而导致多食。

④体重减少:

由于糖氧化供能发生障碍,使得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加强,导致机体逐渐消瘦。

(3)治疗:

①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不吃或少吃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②轻型患者可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血糖的药物治疗;重症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

③基因治疗将成为根治糖尿病的措施。

(4)检测:

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10、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相对变化坐标曲线图。

11、反馈调节:

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体温调节就是反馈调节。

12、甲状腺激素和鸟类产卵行为的分级调节

14、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

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同的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拮抗作用:

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15、分析:

①下丘脑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

a.四个功能:

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

b.三个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调节中枢。

②水盐调节的中枢是下丘脑,但产生渴觉的中枢是大脑皮层。

③在升高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在调节体温方面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16、激素作用的靶细胞和激素起作用的原理

16、探究激素功能的常见实验方法

激素

方法

实验验证

甲状腺

激素

饲喂法

用含有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喂养蝌蚪,蝌蚪迅速发育成小青蛙

摘除法

手术摘除小狗甲状腺,小狗发育停止;摘除成年狗的甲状腺,狗出现行动呆笨、精神萎靡、代谢中氧耗量显著降低、产热量减少等现象

生长激素

切除法

切除小狗的垂体后,小狗的生长立即停滞

注射法

对其每天注射适量的生长激素,可逐渐恢复生长

性激素

割除法

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阉割后,会逐渐丧失各自第二性征

移植法

把公鸡睾丸移植到阉割过的母鸡体内,该母鸡就会逐渐地长出公鸡型的鸡冠和长的尾羽,并且具有公鸡那种好斗的特性

胰岛素

注射法

给饥饿18~24h后的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不久,小白鼠出现惊厥的低血糖症状,皮下注入50%的葡萄糖溶液抢救,可以恢复

如:

探究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实验

组别

实验动物

实验处理

观察指标

实验组

幼小动物

切除甲状腺

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

切除甲状腺+注射甲状腺激素

对照组

幼小动物

不做任何处理

幼小动物生长发育情况

只切开皮肤不切除甲状腺

考点二甲状腺激素功能及研究方法

(1)饲喂法:

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养小动物,观察变化。

例2:

甲状腺能够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对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幼小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用具:

12只同种并同时孵化的、体长约15mm的蝌蚪,新鲜的水草,直径约25cm、高约14cm的玻璃缸若干,小网,坐标纸(1mm1mm),培养皿若干。

实验方案:

(2)摘除法:

将所研究或怀疑有分泌甲状腺激素功能的器官或组织切除,观察因此而出现的症状。

例3:

甲状腺激素是人和高等动物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

为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有人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步骤一:

选两只健康、月龄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未成年狗,编号为甲、乙。

步骤二:

将甲狗的甲状腺手术摘除,在乙狗与甲狗颈部的同一位置做相同的手术切口,但不摘除甲状腺,并将两只狗的伤口缝合。

步骤三:

两只狗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试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步骤二中对乙狗进行相同的切口手术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有人认为以上实验只能说明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若要进一步证明甲状腺激素的功能,你还需要增加哪些方法和步骤?

并预测你的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上验证甲状腺激素功能的实验,涉及到实验原理有: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用小鼠作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

B.该实验没有进行实验对照,需要增添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具有协同作用

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

4、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B时刻,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高

D.在BC段,人体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7.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下图是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含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在BC段血糖含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

B.甲在CD段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

C.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将尿样与斐林试剂混合后水浴(50~65℃温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都是砖红色

D.给丙口服胰岛素能有效调节其血糖含量

8.右图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的分泌增加,但与大脑皮层无关

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

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会增加,但不能促进新陈代谢

D.给动物注射③,通过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

第3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概念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调节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之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体液调节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所进行的调节。

结构基础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体液(主要是血液)

基本方式

反射

(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与靶器官和靶细胞特异性结合,调节其特定生理过程的速率,而不发动一个新的代谢过程,只起着把调节组织活动的信息传递给靶器官和靶细胞的作用。

信息传递

①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②以突触的结构形式在神经细胞之间单向传递

经体液(主要是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反应速度

迅速、准确

比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比较广泛

作用时间

时间短暂

时间比较长

5、体温平衡的调节

(10)、体温调节过程:

6、水平衡的调节

【特别提示】

①下丘脑的部分神经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

②下丘脑是神经传导电信号与体液调节中化学信号的中转站,所以下丘脑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1、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血糖的平衡可以通过A―→C―→D―→F和H―→D―→F途径进行调节

B.处于炎热环境中可通过A―→B途径使散热大于产热

C.G过程可表示甲状腺激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影响

D.E过程具有使血液中的激素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正常水平的作用

3、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B.图中甲表示胰岛A细胞,乙为胰岛B细胞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

D.血糖浓度降低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胞吐方式分泌相应激素

5、如图表示人体稳态的部分调节过程。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④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共同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B.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这是因为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图中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

D.人体内环境稳态通过图中所体现的神经—体液调节即可实现

6、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示意图。

冬天,一个健康男子在室外静静地等车,下列有关其体温调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男子体温调节中枢一直处于调节体温稳定的较兴奋状态

B.该男子体内热量主要来自④⑤的产热

C.②③、②⑤均属于神经调节

D.⑦⑧的活动增强,会引起③④⑤⑥的活动相应增强

7、下图中X、Y、Z分别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甲、乙、丙分别表示它们分泌的激素,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切除Y,则丙的分泌量不变

B.X和Y之间仅通过体液调节相联系

C.若Z代表甲状腺,则幼年时乙和丙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D.甲对Y、乙对Z、丙对X和Y都起促进作用,这属于人体的负反馈调节

8、如图为动物的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内发挥作用

C.长期注射激素Y可导致性腺衰退

D.该生理过程体现了负反馈调节

10、右图中当环境温度从25℃降到3℃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曲线分别为(  )

A.①②③B.①③③C.③①②D.①①②

12、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

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第4节免疫调节

1、免疫调节

【巧记】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的三个“三”

2、免疫类型的分类

4、免疫系统的功能:

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癌症问题)。

5、抗原

⑴、概念:

指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⑵、特点:

①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者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②异物性:

外来物:

如病毒、细菌、花粉等。

内源物:

如癌细胞。

③大分子性:

通常为相对分子量大于10000的大分子。

⑷、抗原决定簇:

抗原物质表面某些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定化学基团。

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

 

6、抗体

⑴、概念:

机体受抗原刺激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⑵、分布: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其他体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

⑶、化学本质:

球蛋白。

⑷、产地:

浆细胞。

、组成:

抗毒素:

能特异性中和外毒素的成分。

凝集素:

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成分。

7、体液免疫:

⑴、概念:

侵入体液的抗原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生理过程。

⑵、过程:

Ⅰ、感应阶段:

抗原进入机体

Ⅱ、反应阶段:

B细胞受抗原(处理过或未处理过)刺激分裂、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Ⅲ、效应阶段: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⑶、体液免疫过程简图

⑷、抗体工作原理:

①、抗体与细菌结合,抑制细菌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而防止感染。

②、抗体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③、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便于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8、细胞免疫:

9、再次免疫(二次应答):

10、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或物质

名称

来源

功能

特异性识别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合物

B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

淋巴因子

T细胞或效应T细胞

加强相关细胞的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12、第三道防线知识汇总:

 

14、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1)免疫缺陷病:

①原因:

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

②类型: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病。

如:

先天性缺乏B细胞或T细胞。

后天性免疫缺陷病:

由于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免疫缺陷病。

如:

艾滋病。

③举例:

艾滋病

补充知识:

有关艾滋病的知识点(艾滋病也叫AIDS: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h、HIV病毒:

RNA病毒。

突变率高,不易找到根治药物。

i、HIV病毒的增殖过程:

(2)自身免疫病:

①原因:

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把自身物质当作抗原进行攻击。

②举例: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风湿性心脏病:

酿脓链球菌 →抗体 →酿脓链球菌

心脏瓣膜→损伤心脏

(3)过敏反应:

①概念:

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②原因:

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外来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称过敏原。

③特点: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④过敏源:

是指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如花粉、鱼虾、牛奶、蛋类、室内尘土、青霉素、磺胺、奎宁等。

⑤过敏症状:

●皮肤过敏:

红肿、寻麻疹等。

●呼吸道过敏:

流涕、喷嚏、哮喘、呼吸困难等。

●消化道过敏:

呕吐、腹痛、腹泻等。

●严重过敏:

支气管痉挛,窒息,或过敏性休克而死亡。

⑥过敏原理:

⑦过敏原与抗原的区别:

A、抗原对任何人都有作用,过敏原只对部分人有作用

B、过敏原不一定都是大分子,也可以是小分子

C、过敏原和抗原都能使人产生抗体,但抗体分布的部位不同,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而过敏原导致产生的抗体只存在于某些细胞的表面。

D、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才发生。

15、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

①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②区别:

a.发生时间不同:

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抗原才会发生,体液免疫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

b.抗体分布不同:

体液免疫反应中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过敏反应中抗体分布在某些细胞表面。

16、免疫学的应用

①免疫预防:

注射疫苗,种痘,注入抗原激发产生抗体(人工免疫)

②免疫治疗:

注入抗体,淋巴因子,胸腺素等

③移植器官:

器官被认为是抗原,起排斥作用的主要是T淋巴细胞,手术成败关键取决于供者与受体的HLA(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相同.一半以上相同就可。

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

问题:

异体器官移植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原因:

效应T细胞识别并攻击被移植的器官。

措施:

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原理:

使免疫系统反应变得“迟钝”。

1、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3、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

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B.细胞Y的增殖能力大于X

C.细胞X与Y的RNA不同D.物质甲为淋巴因子

4、下图表示人患某病毒性疾病时,感染和免疫发生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

下列对免疫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初次感染病毒后,干扰素在使机体痊愈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初次感染病毒后,只是通过细胞免疫使机体痊愈

C.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原因是记忆性淋巴细胞被激活,产生了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D.再次感染后病症较轻,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

5、下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②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

③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④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如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细胞有b、c、e三种细胞

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的个体仍可发生部分该免疫作用

C

.③代表细胞b产生的淋巴因子对细胞c的作用

D.该图是细胞免疫过程,Y是效应T细胞

8、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