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723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docx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docx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测试题2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2018·本溪模拟)“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

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蚕······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

每岁售蚕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述说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解析】材料反映了近代外国资本主义不断侵入,中国的手工棉纺织业衰败,后丝织业也被列强操纵,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D项说法错误,蚕茧业的兴旺与经济大发展无关。

【答案】D

2.(2018·广州模拟)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

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

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定单数量急剧增加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③外国在华创办的工厂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④清政府允许民间私人创办近代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鸦片战争后半个多世纪里,中国日益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故①正确;外商在通商口岸创办企业,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在外商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并在19世纪90年代初步发展,故②③④正确。

【答案】A

3.(2018·长春模拟)史载,上海轮船招商局每年结账后,均在《申报》和《北华捷报》等媒体上公布信息;开平煤矿章程规定“进出煤铁银钱数目,每日有流水簿,每月有

小结,每年有总结,(股东)可以随时查核。

”这段材料的主要信息是()

A.企业通过媒体发布信息已被公众所认可

B.近代民营企业引进了西方的一些管理模式

C.洋务派的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一些雏形

D.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解析】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从企业“每年结账”到“每月有

小结,每年有总结,”还出现股东“可以随时查核”,可看出这些企业改变了过去封建式的管理模式,带有近代企业管理色彩,但不是成熟的近代西方企业管理,最多说是一些雏形。

这些民用企业多数是商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所需资金不全来自于民间资本。

所以选C项。

【答案】C

4.(2018·徐州模拟)观察右图《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这一时期我国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变化的主要外因是()

A、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很多发展实业的奖励法令

C、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注意材料的关键词“1912-1921年”“外因”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是客观原因,其他三项属于主观原因。

【答案】A

5.(2018·杭州模拟)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

“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曲折历程。

若要改变“心酸”“无言”的陈寿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  )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营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解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备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因此要改变陈寿亭“心酸”的命运,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故选D项。

【答案】D

6.(2018·新昌模拟)右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

其中,A次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清朝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实业救国热潮的兴起和推动

C.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和刺激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考查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原因的分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知A点时间指的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时期,而D项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时期,所以选D项。

【答案】D

7.(2018·北京模拟)1885年,广东一些手工丝织业者捣毁新式机器缫丝厂。

事件发生后,地方官员派兵查封各处丝厂,理由是“平民不得擅自购置机器”。

这说明()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旧势力的严重阻碍

B.民族工业之间竞争激烈

C.商品经济已经冲垮了自然经济的堤坝

D.清朝官员还没有意识到机器工业的重要性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地方政府查封丝厂,即传统旧势力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A

8.(2018杭州测试,22)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商品输出的点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国在鸦片战争后被西方国家通过炮舰打开中国大门,中国由此开始丧失对外贸易自主权,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应该排除B。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9.(2018宁波测试,9)右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的创办人,他是()

A.张謇B.荣宗敬C.周学熙D.刘懋赏

【解析】“启新洋灰公司”的创办人是周学熙。

当时和张謇并称为“南张北周”。

【答案】C

10.(2018浙江省五校联考,17)有史料记载1905年上海织布厂,“生意之佳,为往年所未有,实因各处相戒不用美货,是以本布销场,顿形畅旺。

”对这段史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简单朴素的穿衣习惯使中国土布旺销

B.外国经济侵略是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C.抵制洋货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经济发展与社会政治运动存在密切联系

【解析】本题考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有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条件(如:

辛亥革命)、客观条件(如:

欧洲列强的经济侵略)、直接推动力(如:

群众反帝斗争)、思想条件(如:

实业救国等兴起)等因素影响,材料指1905年清末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条件等密切相关,据此本题中BCD三项说法正确,A项“中国人简单朴素的穿衣习惯使中国土布旺销”说法错误,上海织布厂等民族企业,属于近代化企业,实现机器生产与“土布旺销”无关。

【答案】A

11.(2018浙江省五校联考,16)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主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商务”“江海要冲”和所学史实应该概括为商业发达、交通便利,故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12.(2018兰溪一中测试,20)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895年

1913年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倍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倍

农产品手工业生产资料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不同阶段对外贸易发展特征比较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世纪末清朝甲午战后和20世纪初民国时期出口的货物以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居多,而进口商品以生活消费品为主,说明中国的对外贸易没有自主权,完全是按着列强的需要:

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13.(2018新昌测试,17)

右图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线图。

其中,A次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清朝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实业救国热潮的兴起和推动

C.收回利权运动的发展和刺激

D.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民主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A点时间指的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而D项属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1912年~1919年期间,故不符合题干要求,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D

14.(2018新昌测试,18)下表是1920~1930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这一现象直接说明()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1920~1936年均增长(%)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工业资本

2.51

16.32

12.41

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B.官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D.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发展关系的理解。

根据题干图表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经分析反映的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答案】C

15.(2018台州测试,17)下列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以来的一种重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趋势,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种经济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实业救国”的道路越走越宽

③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夹缝中求生存

④这种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从材料四幅图较容易看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发展一直受到“两座大山”即外国资本主义、中国的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

②项说法错误,“实业救国”是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的,产生了广泛影响,但并没有达到“救国”的结果。

【答案】B

16.(2018杭州检测,12)2018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

“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再到破产的历程。

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的命运,关键是()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因此只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民族资本主义才能得发展。

【答案】D

17.(2018温州联考,12)“中国自仿西法以来,不仅邮政、机器之啧有烦言,若轮舟,若铁路,其兴办之始,士民皆心惊目骇而指为不祥,臣工且笔秃唇焦而言其不便。

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

”此段材料不能说明()

A.轮船与铁路开始出现时许多中国人不能接受

B.洋务运动遇到极大的阻力

C.轮船与铁路的优越性逐渐改变了国人的态度

D.近代机器工业不适合中国国情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思想观念发展过程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今轮舟,铁路明效彰彰矣。

”和所学史实表明中国人对待学习西方技术的态度由开始的敌视而开始接受,客观上又反映了世界近代发展的潮流。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

18.(2018杭州模拟,16)小王是一位货币收藏爱好者,图7是他收藏的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纸币,面额50万元。

从该图中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信息是

A.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日钞流通中国

B.中国币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

C.钞票印刷业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D.滥发纸币,通货膨胀

【解析】从票面上中央银行上可以排除AC,结合票面额可知是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答案】D

19.(2018年上海历史,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

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现与迁移能力。

结合所学,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改订新约运动,实现了税率的提升,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重庆政府时忙于抗战都没有涉及关税调整,故选C项。

【答案】C

20.(2018·江苏单科)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史料分析、归纳、处理的能力。

根据图示反映的历史时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国民政府通过大量发行纸币,聚敛社会财富,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21.(2018·宁波模拟)“风云浙商”在当今媒体频频出现。

近代民族企业家里,“宁波帮”曾经叱咤风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八八七年,他(严信厚)在宁波北门外湾头,创设了通久源机器轧花厂。

初创时,资本五万两,从日本购入蒸汽发动机、锅炉和四十台新式轧花机,雇佣工人三、四百人,并聘用日本工程师和技师。

……到一八九七年,据九月二十一日《中外日报》,该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所有前次所用女工,不敷工作,因此招募女工,……闻近日女工向该厂报名者颇多”,这表明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

——赵世培等编《浙江近代史》

材料二(通久源纱厂)纺纱机器现经安妥,开工在即,外洋机器厂派洋人二名来甬(宁波),已为该局雁佣。

……宁波道台已批示慈溪县的仁乾及其他华商商号,准其建立一个火柴厂制造火柴。

他们准备暂时雇佣日本工匠……这是一个新创举,可使中国在这种一向被外国入口货独占的行业中,今后也可分得一分利润。

这工厂将设于偏僻的处所,不至于使城市中人觉得讨厌或影响健康。

——孙毓棠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1897年4月,湖广总督张之洞上奏,在概述数年以来中国新式工业兴办情况后,接着指出:

“洋商见我工商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

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推押与洋商者。

以后华商有束手之危,洋商成独搅之势。

”张之洞此奏是对全国情况的综论,具有普遍性,文中又点浙江,可见问题较为突出。

一一金普森等《浙江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7年“该厂发展较为顺利,以后续有扩大”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阻力?

(8分)

(3)从材料可以看出,近代浙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

这在全国具有普遍性吗?

为什么?

(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

题目以地方史切入,考察了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和原因;民族工业分布特点和原因。

题目难度不大,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和特点回答即可。

答案:

(1)宁波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自然经济解体较早;甲午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的加深,当地农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为近代民族工业提供必要的劳动力;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甲午战争后也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主要障碍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西方对技术和市场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本国封建势力和一些陋习也在一定对民族工业起阻碍作用。

(3)主要在纺织、火柴等轻工业。

这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普遍现象。

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因此只有在轻工业领域有所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工业为外国资本所垄断。

22.(2018年江苏历史,22)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

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

“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

……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

……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

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3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4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6分)

(要求:

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与概括分析能力。

(1)问应考虑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的冲击和国内新经济因素对传统经济结构的瓦解作用;第

(2)问根据材料信息“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可以看出农民收入减小,对新兴行业不适应,失去谋生出路,生活变得无聊赖,世风日下;第(3)问论证观点,首先应明确观点是什么,然后进行合理论证。

【答案】

(1)经济因素:

洋务企业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3分)

(2)表现:

收入的减少;传统谋生手段的消失;对新生产方式的不适应;百无聊赖;对世风日下

的感慨。

(4分)

(3)略。

(6分)

提示:

要从自然经济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对传统社会的冲击和工业文明的传播论证。

注意题目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