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658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

《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docx

八上历史一二单元知识点

一、什么是中国近代史?

1840鸦片战争----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

·时间:

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反侵略、反封建

第一课鸦片战争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

直接:

为扭转贸易逆差根本:

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危害?

危害: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白银大量外流。

(经济)

(2)政治腐败。

(政治)

(3)军队战斗力削弱。

(军事)(4)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

2.虎门销烟的经过和意义

(1839.6.3—6.25)虎门销烟广场林则徐

意义:

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林精神:

学习他热爱祖国,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和安危。

二、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主观)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要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导火索: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客观原因:

中国的闭关锁国、国力衰落为英国的侵略提供了条件。

性质:

英国:

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国:

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2、经过:

时间:

1840年6月---1842年8月

开始:

1840年6月,英国军舰40多艘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3、结果:

清政府战败,1842年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影响

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财政更加困难;加重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自然经济受到冲击,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英进出口货物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便于英国倾销商品

4、鸦片战争的影响: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民族危机开始出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5、结合材料探究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观:

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指挥失误。

客观:

英国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力量强大;船坚炮利;充分的准备。

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6、鸦片战争的失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落后要挨打;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之路;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一、二鸦背景(原因):

根本原因:

为了进一步打开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

英国提出“修约”,遭到拒绝

导火索、借口:

英国:

“亚罗号事件”、法国:

“马神甫事件”

时间:

1856年-1860年

主犯:

英、法帮凶:

美、俄

二、经过:

(1)1856年,英舰袭击广州,战争爆发;

(2)1858年,英法联军攻大沽,占天津,签《天津条约》

(3)1860年,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认识:

1)暴露了英法侵略者的凶残本质。

2)他们是破坏人类文明的罪魁祸首;

三、结果:

(1)清政府战败,1858签《天津条约》,1860签《北京条约》

(2)俄国在二鸦前后,趁火打劫,侵占我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1858年,沙俄通过《爱珲条约》,割占了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沙俄通过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西部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割霍尔果斯河以西7万多平方公里。

四、条约各条内容影响:

公使驻京影响和控制清朝统治中心

割让九龙使中国的领土进一步丧失,而且扩大了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

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

增开十口

舰船航行西方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一带扩展到了沿海各省及中国内地,

增开天津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

五、二鸦.影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六、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说它是继续,是因为,

两次战争目的一样:

打开中国市场,攫取更大的利益

性质一样:

列强侵华战争

结果一样:

清政府被迫签约,列强取得特权

说它是扩大是因为:

侵略国增多:

英国——英法发动美俄帮凶

时间增长:

两年------四年

侵略范围扩大:

东南沿海-------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京津

影响扩大:

开始沦为半殖半封——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七、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爆发原因:

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暴发:

1851年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

战役:

靑浦大捷、太仓战役;慈溪战役击毙华尔

3、结果:

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有何新特点?

反封建、反侵略

第3课边疆危机与收复新疆

一、边疆危机

1、背景:

主观:

19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料,加紧对外扩张。

客观:

国力日益衰弱,清政府妥协退让。

2、表现:

阿古柏在英俄支持下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国趁机侵占我国伊犁地区。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时间:

1876左宗棠战略: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2、结果:

(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新疆地区;

(2)曾纪泽通过谈判收复伊犁

(3)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3、收复伊犁:

1881年,中俄订立《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俄国割占了中国西部一块土地,索取了900万卢布的赔款。

方式:

以外交为主,武力为后盾

4、近代以来中国国土一步步沦丧,而左宗棠却成功收复新疆,据材料分析出现两种不同的结局的原因?

并谈谈收复新疆有何意义?

成功收复新疆原因:

(1)维护国家主权是正义行为;

(2)左宗棠的精心策划;(3)战略的正确;(4)军队战斗力强;(5)各族人民的支持等。

(6)武力与外交相结合。

收复新疆意义:

(1)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2)对新疆的建设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5、你眼中的左宗棠:

功:

收复新疆,保卫领土主权;洋务运动中兴办企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过:

镇压人民起义,镇压太平军,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一、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

根本:

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把对外扩张作为基本国策。

导火索、直接:

朝鲜民众起义

客观: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二、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结果

丰岛战役:

1894,日本在朝鲜丰岛偷袭清运兵船,战争爆发

黄海海战:

邓世昌牺牲,最惨烈的战役

威海卫战役:

1895,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标志着战争失败

三、《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各条影响

1/结果:

清政府战败,签订(1895年4月)《马关条约》李鸿章伊藤博文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

内容影响

1.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1.国土进一步沦丧,刺激列强瓜分野心。

2.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2.举借外债,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经济。

3.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3.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最富裕地区

4.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有利于列强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四、甲午中日战争影响: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刺激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对其他国家)。

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对中国)。

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相比,《马关条约》在哪些方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割地增大;赔款增多;开口深入;设厂新增(影响最深,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以上方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六、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原因?

主观原因(内因):

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腐朽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没落(李鸿章的“避战自保”也是重要因素)

客观原因(外因):

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具有掠夺性;经济力量强大;船坚炮利;充分的准备。

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瓜分中国的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1、瓜分中国的狂潮

原因:

《马关条约》签订,刺激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方式:

掠夺在华权益,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影响:

民族危机加剧,民族矛盾激化,义和团运动兴起

2、义和团原因:

瓜分狂潮,民族矛盾激化

兴起:

1898年、山东、“反洋教”

性质: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

3、探究:

有人说:

“如果没有义和团运动的反洋教斗争,就不会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根本不会招致战争灾难。

”你有何看法?

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掠夺更多的原料和占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

维护其在华利益。

义和团的反洋教斗争只是为其侵华提供了借口,是直接原因。

二、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经过(1900年6月初---8月)

1、直接原因: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根本原因:

维护其在华利益

2、经过:

①天津--北京:

廊坊受挫逃回天津

②天津--北京:

津京陷落、慈禧光绪

3、国家:

英法俄德美日意奥

性质:

帝国主义为瓜分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4、结果:

战败1901年签定《辛丑条约》

三、《辛丑条约》内容、各条影响

内容影响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经济:

加重中国人民负担,进一步控制清政府财政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外交:

清政府内政外交被洋人控制;

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军事:

侵略者长驱直入中心地带,

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国在军事上失去自主权。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政治:

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四。

、八国联军侵华影响

影响:

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辛丑条约》与以往条约最大的不同是: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危害最大)

《辛丑条约》签定后,清政府被人们称为“洋人的朝廷”。

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为什么?

有道理。

1、巨额赔款是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

2、都城北京处于列强的直接威胁之下;

3、特别是严禁人民反帝,显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五、探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什么异同?

同:

1、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2、都攻占北京,迫使最高统治者出逃。

3、都签定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异:

1、直接镇压中国人民起义

2、参战国更多

3、影响特别严重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六课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一、睁眼看世界

背景:

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爱国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救国御敌的方法

代表:

林则徐;魏源

魏源:

《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各地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科学技术等。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的主张

《海国图志》作用:

突破长久以来禁锢人们的华夷观念,魏源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

二、洋务运动

1、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史称“洋务运动”。

2、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3、主张及目的:

师夷长技以自强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4、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

中央:

奕、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内容:

(1)前期:

口号:

自强,创办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张之洞)

(2)后期:

口号:

求富,创办民用工业:

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开平矿务局(李鸿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3)筹建海军:

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6、洋务运动衍生品:

新式交通与通讯工具的出现

背景:

伴随着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

交通:

火车、轮船通讯:

电报(有线)1880李鸿章电报总局

中国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不是中国人设计的)

7、结果:

破产破产标志:

甲午战争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的失败

8、破产原因:

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教训:

(1)腐朽的封建制度是近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2)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9、评价

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进步性)1.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2、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洋务运动的消极影响(局限性):

只学习西方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0、洋务运动的地位: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WHY?

工业近代化/军事近代化/教育近代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近代化)

11、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2、结合现实,谈谈洋务运动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借鉴?

(1)、改革是动力,坚持改革开放!

(2)、学习先进技术,注重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3)、重视科技发展,重视人才培养。

第7课戊戌变法

一、1、戊戌变法之背景

(1)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基础(直接原因)

(2)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根本原因)

(3)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阶级基础

(4)民族开始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出现。

—思想基础

2、维新派变法目的:

救亡图存、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二、戊戌变法之经过

1、序幕:

公车上书时间:

1895年春发起人:

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迁都、练兵,变法图强。

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发展:

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鼓动

《天演论》内容:

书中提出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严复主张效法西方,变法图强。

意义:

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他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3、高潮:

百日维新1898.6.11—9.21

(1)开始标志:

1898.6,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2)变法内容: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作用: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作用: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文化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作用: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军事方面:

开班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3)性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结局: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以失败告终

三、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

客观原因:

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直接原因:

袁世凯的出卖。

启示:

(1)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四、戊戌变法之影响

1.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2.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4.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重要)

地位: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五、维新派和洋务派有何异同

(1)相同点: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2)不同点:

阶级不同:

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习内容不同:

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器物)

;维新派既学习西方的技术,又学习先进的政治制度(制度)

根本目的不同:

洋务派要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维新派要发展资本主义

六、学习六君子:

(1)挽救国家危亡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第8课、辛亥革命

快速阅读课本P43-48,找出下列时间发生了什么大事?

1905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10、10武昌起义

1912、1、1中华民国成立1912、3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一、

(1)辛亥革命的背景

社会基础:

《辛丑条约》签定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直接)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

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成长起来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革命目标: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的异同?

同:

都主张既学西方先进技术,又学资本主义制度

异:

对待清政府态度:

(维新:

主张改革,保留清政府;革命:

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建立政权形式:

(维新: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革命: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

1、兴起:

1894檀香山兴中会成立第一个革命团体孙中山

2、发展:

1905东京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孙中山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发展为:

三民主义(革命指导思想)三民:

民族(前提)、民权(核心)、民生(补充发展)

性质、地位: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报:

《民报》

目的:

推翻清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意义:

推动革命运动的发展

3、高潮:

武昌起义1911.10.10主力:

新军

4、成果,功绩:

(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清帝退位,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最大功绩)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5、中华民国:

时间:

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国旗:

五色旗

国都:

南京纪元:

中华民国纪年

民国到公元换算:

+1911、-1911

民国38年+1911年=公元1949年

6、结局:

推翻帝制,但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告终

三、辛亥革命的作用、评价

进步性:

1)结束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3)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

2)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

(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

地位:

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性质:

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

根本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

直接原因:

袁世凯的两面手段。

客观原因: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力量强大

启示:

辛亥革命历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五、孙中山精神:

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与时俱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九课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1)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

2)思想、导火索: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袁世凯尊孔复古,

新旧思潮处于激烈交锋和冲突之中

(3)政治: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二、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口号:

民主,科学阵地:

新青年

三、内容

(1)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学: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

《文学革命论》:

进行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全面革新

鲁迅代表作品:

《狂人日记》《孔乙己》抨击旧道德的斗士,提倡新文学、新道德

前期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后期: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后期新文化内容:

1918年后,宣传马克思主义

后期性质:

无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四、意义:

积极:

1、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最大意义)

2、激发了青年人追求新思想的热情;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3、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最深远意义)

局限:

4、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是片面的,偏激的。

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槽粕,古为今用

六、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中国出现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维新变法:

思想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

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七、近代史,中国人为解决“器物、制度、文化”的不足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有何特点?

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器物:

洋务运动;制度: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思想:

新文化运动

特点:

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层层递进,艰难曲折

启示:

近代化探索是艰难曲折的;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是实现民族独立的前提

第十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经济工业化:

6课洋务运动

政治民主化:

7课戊戌变法、8课辛亥革命

思想近代化:

9课新文化运动

文化教育近代化:

10课近代文化教育的起步

一、京师大学堂:

1.创建和发展

1898年,京师大学堂——“百日维新”时期创办

1902年,“新政”增设进士馆。

1910年,改学科,

1912年,改名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改革”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2.地位:

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作用: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成为传播新思潮中心

二、废科举兴学堂

1、原因:

在半殖半封的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科举制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桎梏。

2、颁布《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 

(1)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全国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2)标志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开始形成

3、废除科举制(1905年)

影响:

(1)推动新式学堂发展步伐

(2)促进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促进教育近代化。

三、《申报》的创办

1、背景(报刊在中国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外文报纸。

洋务运动中,中国人自办报纸开始出现。

(申报创办)

甲午战争后,办报出现高潮。

2、创办:

1872年上海

3、地位:

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保存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资料,被誉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第11课创业的先声

一、创业背景

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甲午战后,列强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②中国人民的不断抗争与探索。

③西方先进技术和文明的传入。

创业目的:

为挽救民族危亡,并与列强争夺国家的经济控制权和利益。

二、内容:

1、状元实业家——张謇代表企业:

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

1899兴办——20世纪初鼎盛——1920濒临破产

民族工业:

兴起——黄金时代——日趋萎缩

大生纱厂是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特征:

艰难曲折

初步发展原因: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黄金时代原因:

①西方列强忙于一战;②辛亥革命的推动

日趋萎缩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

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兴办实业为什么曲折艰难?

从中你有何认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资在夹缝中生存,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根本因素。

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才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帝国主义

3、商务印书馆

(1)、商务印书馆创办时间_1897年地点__上海,人物夏瑞芳。

(2)、商务印书馆主要经营业务由印刷转出版。

(3)、商务印书馆创办作用:

为_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4)、商务印书馆地位:

是近代中国_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

4、铁路奇观:

京张铁路

修筑者:

詹天佑,1909年通车利用折返线原理,修筑“人”字形铁路

地位:

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