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2158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

《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docx

湖北省钢城四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钢城四中2017—2018(下)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30个,60分)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c方案与b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A.人口性别比B.少儿人口比重C.青壮年人口比重D.老年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A.a方案较合理B.b方案较合理C.c方案较合理D.均不合理

【答案】1.B2.A

【解析】试题分析:

1.图示表明人口的性别比相差不大,老年人及青壮年人口比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再看看少年儿童比重,两者之间差异最大。

故选D。

2.a方案少儿比重太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老龄化问题;c方案青壮年人口比重较小,社会负担过重;而b方案老年人口比重、青壮年人口比重和少儿人口比重都较合适。

故选B。

考点:

人口结构

下图是“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

A.外来人口大量迁入B.单独二孩的放开

C.自然增长率的提高D.死亡率的持续下降

4.图中所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是()

A.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数量逐年减少

B.1964年之前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

C.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1982年该市人口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答案】3.A4.B

【解析】考查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

3.读图,根据图例,结合图中曲线形态判断,杭州市在2000年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是外来人口大量迁入,A对。

图中2000年之后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且2013年后才放开单独二孩,B错误;1964年后,该地0-14岁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C项错。

老龄人口比例上升,死亡率可能较高,D项错。

迁出率较低不是增长较快的直接原因,D项错。

4.根据图中曲线分析,图示杭州市人口年龄结构,1953年之后65岁以上人口比重逐年增加,A项错。

根据曲线形态,1964年之前人口总数增长快,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长不明显,0-14岁人口比重增长快,说明15—64岁人口比例不断减少,B项对。

1990年之后0—14岁人口比重不断减少,由于人口总数增加,0~14岁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C项错。

1982年该市老龄人口约占5%-6%,人口结构没有进入老龄化阶段,D项错。

故选B。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

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5.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大幅度提升的现象。

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2040-2050年B.1950-1960年

C.1960-1970年D.2000-2010年

6.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C.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D.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7.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⑤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

【答案】5.C6.D7.C

【解析】考查“婴儿潮”现象,“人口负债”应采取的措施。

5.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婴儿潮”会降低劳动力人口比重,所以该时期的社会抚养比较高,就业比相对较低,图表中1960-1970年份“婴儿潮”的情况较明显,C符合题意;1950年-1960年的“婴儿潮现象”刚刚出现。

故选C。

6.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少导致的,故A不符合题意;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故B不符合题意;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是由于劳动力减少导致的,故C不符合题意;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故D正确。

故选D。

7.读材料可知,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人口负债”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小,抚养率比较高的现象。

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②④⑥正确。

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会增大抚养比,①错误;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不可行,③错误;劳动密集型产业属于低端产业,且需要更多的劳动力,会加剧劳动力短缺现象,⑤错误。

故选C。

2015年初,俄罗斯政府计划将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以此来刺激其欧洲部分地区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

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8.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

A.生育率提高B.净迁出率下降

C.就业率提高D.人口容量下降

9.目前,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和主要目的分别是()。

A.经济,矿产开发B.环境,生态保护

C.政策,国土开发D.军事,加强国防

【答案】8.C9.C

【解析】考查人口数量变化与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8.读图可知,1990年至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减少,应是生育率下降,A错误;总人口下降,可能是净迁出率增加,B错误;就业人口有所增长,总人口减少,就业率提高,C正确;人口容量随着经济发展可能提高,D错误。

故选C。

9.根据材料,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政策刺激,无偿发放土地。

主要目的是国土开发,从事农业生产。

故选C。

读“江苏省2014年各地区土地价格及城市常住人口示意图”。

回答下列小题。

10.影响省内各城市常住人口规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政策B.经济水平

C.公共服务D.土地成本

11.苏州和南通地价较高的原因是()

①长江水运便利

②人口素质较高

③开发成本较低

④上海辐射带动⑤产业政策优势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④⑤

12.地价差异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利于()。

A.优化产业布局B.承接产业转移

C.延长产业链条D.规避产业竞争

【答案】10.B11.D12.A

【解析】考查影响地价的因素,地价差异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

10.从图中可以看出,苏北的人口明显少于苏南,原因是苏南地区的经济水平高,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

故选B。

11.苏州和南通靠近上海属于上海辐射范围,可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④正确;具有较高的优惠政策支持,⑤正确,从而导致地价较高。

故选D。

12.不同的地价所能承受的产业活动不同,根据自身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有助于优化区域的产业布局。

故选A。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3.上海市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A.城市用地不足B.城郊农业发展C.市区环境污染D.制造业的外迁

14.据图推测,1990—2010年,上海市()

A.就业呈现分散化趋势显B.近郊区失业率上升

C.远郊区老龄化加速D.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

【答案】13.D14.A

【解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13.随着上海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会使中心城区用地紧缺、地价上升、环境污染加剧,因此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减轻城区污染、获取廉价土地,制造业会逐步向远离中心城区的郊外迁移,这样既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导致郊区人口就业机会增多,远郊人口就业增速快。

故D正确,A、C错误;城市化推进会挤占郊区农业发展空间,故B错误。

故选D。

14.1990~2010年上海市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和就业比重下降,是因为郊区城市化吸引人口和制造业外迁的结果,可缓解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压力,为中心城区其他经济活动预留空间,而中心城区空心化是发达国家逆城市化造成的,会导致内城衰落,与上海现阶段情况不符,D错误;制造业向郊区的扩散,使郊区就业机会增多,就业人口也增多,从前期的相对集中到后期的相对分散,A正确;郊区制造业发展需要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迁入,近郊区失业率下降,B错误;郊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会缓解,C错误。

故选A。

15.不透水地表和绿地是城市内部土地覆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下图为北京和纽约1978~2010年两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热岛效应强度减弱B.地下水位不断上升C.蒸发量增加D.内涝概率上升

【答案】D

【解析】考查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中显示出北京土地覆盖结构的最大变化是不透水层比重迅速增加,说明城市化过程中硬化地面不断增多,导致热岛效应强度增加,A错误;地下水位下降,B错误;蒸发总量减少,C错误;下渗减少,地表汇水速度加快,地表径流量增加,内涝概率上升,D正确。

故选D。

“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15年比较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6.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特点是()

A.新增铁路干线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C.城市人口规模扩大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17.从1990年到2015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市区迁移到郊区,主要的原因有()

①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②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③郊区的劳动力更加廉价④避免市区的客运和货运发生干扰,产生交通拥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16.B17.C

【解析】考查城市化的表现,工业迁移到郊区的原因。

16.城市化的表现有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图中可以反映的是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故选B。

17.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产业往往向郊区迁移;同时,市区地租等成本的上涨,促使制造业向外迁移,故工业区向郊区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市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①正确;缓解市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②正确;劳动力是流动的,同地区城郊劳动力价格相同,③错误;避免市区的客运和货运发生干扰,产生交通拥堵,④正确。

故选C。

航空都市区是以航空枢纽为依托,由空港区(机场核心区)、空港紧邻区、空港影响区以及空港辐射区共同形成的具有航空经济特征的城市功能区,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和空间模式。

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省区中心城市航空都市区发展模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8.结合图示15分钟车程考虑,由核心区中心到空港影响区外围的距离最接近()

A.5kmB.15kmC.25km.D.35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