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1017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docx

《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docx

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

第三章注射模成型零件的设计

3-1概念(背会)

构成模具型腔部分的零件叫成型零件(包括凹模和凸模),成型零件在港资厂又叫内模镶件(包括前模镶件和后模镶件),在台资厂又叫模仁(包括母模仁和公模仁)。

3-2成型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背会)

3-2-1确定分模线(PartingLine):

   在有的厂又叫“帕拉线”

分模线就是将制品分为前模和后模二部分的分界线.分模线向模仁四周延拓就得到分模面.

模具中,能够取出制品或水口的可分离的接触面,叫分模面(或分型面).

3-2-2确定分模面的一般原则:

(共七点,这些是重点,要记住)

Ø1、有利于脱模:

(1)开模后胶件要留在有顶出机构的一侧,通常为动模上;

(2)有利于侧面分型:

使抽芯距离最短。

Ø2、便于加工:

能平面分模不斜面分模,能斜面分模不曲面分模。

Ø3、有利于保证塑件精度。

Ø4、便于嵌件安装。

(普通话读“qian”,行话“kan”)

Ø5、保证外观质量。

Ø6、分模面不得有尖角。

Ø7、斜面分模或曲面分模时,分模面要定位。

 

@费(Fit)模即合模

@脱模斜度不包括在公差范围内

@CenterLine=中心线

@PartingLine=分模线

@非圆孔能靠破不擦破;能大角度擦破不小角度擦破。

@圆孔(或圆形的胶位)要插穿,插穿方向可由情况而定。

@当孔的直径大于其深度5倍以上时,要碰穿。

@非圆孔通常采用碰穿,且很多民用产品情况下不镶拼。

@螺丝柱成型方法:

通常采用“司筒成型或镶针成型”。

@成型零件排位设计四步走:

、将产品图缩放到

1:

1大小;

、放缩水,即乘以  (1+S)

镜像产品图

更换型腔图层

@进料平衡指的是:

相同胶件入位置相同,(入水位置不一致会导致胶件收缩率不一致,从而影响产品的精度。

3-2-3根据胶件确定是否要侧向抽芯:

详见《侧向抽芯机构设计》。

3-2-4排位确定内模镶件大小

Ø1、位置设计:

1)保证模具的压力平衡。

2)保证模具的温度平衡。

3)保证模具的进料平衡。

4)浇注系统的分流道最短。

5)内模镶件长宽协调,宽度尺寸最小。

Ø2、大小设计:

1):

确定内模镶件(模仁)的长与宽:

(1)各型腔之间钢位B取12—20mm,

特殊情况下,可以取20-30mm。

特殊情况:

进胶,走运水时,B值要取多一点

●—胶件较大较深;

●—镶件镶通;

●—入水为潜伏式入水等。

(2)型腔至内模镶件的边的钢位A与型腔的深度有关,下表是经验数值:

型腔深度(mm)

型腔至镶件边钢厚(mm)

 ≤20

15---20

20---30

20---25

30---40

25---30

>40

30---50

2)确定内模镶件厚度:

(1)前模镶件厚度=型腔深度+(15—20)mm;

(2)后模镶件厚度=胶位深度+(15—30)mm;

注:

厚度的确定必须保证模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2-5确定成型零件的镶拼方式和固定方式。

见图。

@“内模镶件长宽协调,宽度尺寸最小”为什么?

 有一点你要记住:

模具的宽度大的要放在大啤机上啤,相反模具的宽度小的要放在小啤机上啤。

@排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今天所学的就是狭义排位。

@对角排位可以做到温度和压力平衡。

布局如下图所示:

@模具基准和产品基准要为整数(并要保证钢位宽度要足够)

@长宽协调是指:

 模具的长度是宽度的两倍以内。

@所谓镶通:

是指B板开通框。

@公模仁厚度确定方法,如开通框再加5MM

长*宽

B板厚

≤50*50

20∽25

50*50

∽100*100

25∽30

100*100∽150*150

30∽35

150*150∽200*200

35∽40

≥200*200

40∽50

3-3前模镶件(母模仁):

成型胶件的外表面。

Â3-3-1设计要点:

前模镶件尽量不镶拼,以保证塑件的外观质量。

但以下情况宜镶拼:

1、前模镶件结构复杂,采用整体式难以加工;

2、分模面为平面,前模型芯高出分模面较多(见右图);

3、一模多腔,各腔分模面不同;

4、一模多腔,各腔分模面虽相同,但长宽尺寸大于200X200mm;

5、产品批量大,对易损零件采用镶拼,方便维修;

6、产品销往多个国家,其字唛要镶拼,以便更换。

3-3-2组合式镶件,尽量沿切线或较隐蔽的地方镶拼。

3-4后模镶件(公模仁):

成型胶件的内部形状。

Â3-4-1设计要点:

后模镶件一般都要采用组合式,以方便排气、加工、维修及节省材料。

3-4-2 几种特殊的镶接方式:

(1)孔的成型。

@骨位在无特殊要求下,不可做成圆弧状。

骨位在开模时要打火花,增加加工难度,不利于模具制造。

当然这是产品设计上的问题,模具工程师可以对此提出个人见解。

@排位设计内模镶件时,必须要考虑到的因素是:

上螺丝,走运水,胶位。

保证设计内模镶件的大小可以装配这些结构。

@原生模指的是:

直接在A、B板上做型腔或型芯。

并且在定模胚时一定要注明A、B板的材料。

(2)镶止口:

凹止口镶中间,凸止口镶里面。

(3)镶骨位:

从骨位中间镶。

(见附栏)

(4)镶冬菇,见下图。

3-5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

见图。

3-5-1 国标计算法:

1、型腔内形尺寸:

DM=「D(1+S)—3/4*△」+&

2、型腔深度尺寸:

HM=「H(1+S)—2/3*△」+&

3、型芯外形尺寸:

dm=「d(1+S)+3/4*△」—&

4、型芯高度尺寸:

hm=「h(1+S)+2/3*△」—&

5、中心距尺寸:

CM=「C(1+S)」±&

3-5-2台湾及港资厂:

1、型腔基本尺寸:

DM=D(1+S)

2、型腔公差:

取胶件公差的一半。

式中:

DM—模具成型尺寸;S—收缩率;D—胶件尺寸。

3-6排气系统设计

3-6-1 概念:

1、进胶时将气体及时排出;2、开模时将气体引进。

3-6-2模具中气体来源:

1、空气;  2、水汽;  3、分解气。

3-6-3困气的后果:

1、塑件局部碳化烧焦;2、在壁厚处产生气泡;3、产生熔接痕。

 

3-6-4排气方式:

1、分型面(包括开排气槽);2、镶件配合面;

3、顶针(或司筒)与后模镶件的配合面;4、侧抽芯排气;

5、在困气处加排气针。

Â排气系统设计要点:

1、排气槽尽量开设在分型面上,并开设在型腔一侧;

2、排气槽尽量开设在料流末端,熔胶最后汇合处或塑件厚壁处;

3、对大型模具排气槽方向尽量避开操作工人,若无法避开,可采用弧形或拐弯排气槽;

4、排气槽槽宽一般为5—15MM。

深度:

PE、PA、PP≤0.025mm;

PS、HIPS、ABS、AS、POM≤0.04mm;

PVC、PC、HPVC≤0.06mm。

Ø本章关键词:

1、内模镶件:

前模镶件(又叫母模仁,凹模);后模镶件(又叫公模仁,凸模);型芯(又叫入子,包括镶针)。

2、分模线PL,分模面(又叫分型面)。

3、排位

4、整体式和镶拼式

5、字唛

6、碰穿和插穿;镶止口;镶冬菇;镶冬菇

7、成型尺寸;收缩率;放缩水。

8、排气;引气;困气;排气槽;排气针。

@骨位中间镶。

@骨位的高度小于5MM时不镶拼;大于10MM时一定要镶拼;在5-10MM时看情况。

@骨位镶中间有利于排气,且好加工

@哪些模具要有排气系统?

大型胶件、深骨位、深胶位、深柱位。

@如果生产出来的产品有炼焦现象一定是困气造成的。

@排气槽的画法如一图所示:

@模具设计中排气槽如果一时很难确定时:

可采用先试模,再检查胶件哪些地方因困气造成成型不良,由此确定排气槽位置设计。

@何谓“两板半模”?

  

没有水口推板的细水口和简化细口模叫做两板半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