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981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docx

《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docx

中国各阶级的救亡运动

近代中国各阶级的救亡和探索

一、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抗争史)

(一)、清政府中爱国将领的抵抗

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爱国将领陈连升、关天培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直隶提督史荣椿等多名将士壮烈牺牲。

2、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等。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

(二)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

1、1841年5月,三元里民众对英国侵略者进行抵抗,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自发抵抗外来侵略者的运动。

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精神。

2、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

二、近代社会主要阶级的抗争和探索

(一)地主阶级(迟钝的反应)

1、地主阶级抵抗派

(1)代表人物:

林则徐、魏源等。

A、林则徐: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②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四洲志》:

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

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B、魏源:

《海国图志》

①性质: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史地著作。

②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③意义: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3)核心内容:

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4)结果:

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5)影响: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洋务派(洋务运动)有重大影响。

2、地主阶级洋务派。

(当时皇帝是同治、光绪,所以洋务运动也叫做同光新政)

(1)、含义与背景

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封建统治目的。

(2)、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

(3)、目的:

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王朝的体制和统治利益。

(4)、代表人物:

中央——弈訢、文详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崇厚

(5)、主要内容

A、创办近代企业

①为“自强”创办军事企业:

第一个军事企业——曾国藩在1861年创办的安庆军械所;

最大的军事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最齐全的军事企业——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州船政局。

②为“求富”创办民用企业:

第一个民用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其他还有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

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大多采用官督商办的形式

B、培养近代人才主要是培养翻译和科技人才:

①开办新式学校

总理衙门下设的同文馆(1862年)、

上海的广方言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

②派遣留学生

最早容闳建议曾国藩派学生到美国。

C、创建近代海军

北洋水师(李鸿章创办,后发展成北洋舰队);南洋水师;福建水师。

(6)、结果和影响

结果:

由于专制政体和守旧思想的阻挠,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最后在甲午战争失败后破产

影响:

A、积极作用:

洋务派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B、局限性:

只学习西方的科技,不改变中国的制度。

说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富强

(二)农民阶级(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明显的斗争)

1、太平天国运动

(1)、原因:

①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③自然灾害严重;④西方宗教的影响(将西方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拜上帝会的特点>,创立拜上帝教)。

(2)过程:

1851年1月,洪秀全集合拜上帝教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

定都天京,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太平军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但因孤军深入而失败;西征军同曾国藩的湘军交战,先失利后取胜,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致发生内讧,1856年天京事变的发生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3)《天朝田亩制度》:

①内容:

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它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土地私有制);根据“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产品分配公有制)。

②目的:

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③评价:

革命性:

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空想性:

平分土地无法实施,绝对平分产品更违背小生产者的阶级本性,无法实现;落后性:

它规定消灭一切私有制,平均一切社会财富,这与当时中国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方向相违背

④影响: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它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但是,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4)《资政新篇》:

①提出:

1859。

②内容:

政治上:

主张以法治理国,设新闻官,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上:

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等;文化上:

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外交上:

中外自由通商,平等往来。

③评价:

先进性: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局限性: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而且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所以根本没有实行。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

都是太平天国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代表了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不同点:

(1)产生的背景不同:

强盛时期、衰落时期;

(2)核心内容: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消灭私有制;《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承认私有制);

(3)群众基础不同:

前者满足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后者没有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响;

(4)作用不同:

前者直接推动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后者没有付诸实行;

(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

后者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5)作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狠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推动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6)性质:

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

(7)失败原因:

主观上: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经济上:

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政治上:

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

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

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②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8)“新”特点:

①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使命;

②提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资政新篇》;

③遭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义和团运动

(1)原因: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口号:

“扶清灭洋”(反映了当时民族成为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口号也表明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

口号的核心是灭洋,因而动员了广大群众,但也带有笼统排外性质。

)到1900年春夏间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在廊坊附近义和团和清军共同阻击清军,天津义和团也和清军英勇抗击侵略者。

(3)失败原因:

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方面——中外联合的绞杀。

(4)意义:

显示了中国人民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它也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三)、资产阶级(渐进的觉醒)

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1)背景:

19世纪60年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洋务运动的兴起,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出现了早期维新派。

(2)基本主张:

通过自上而下个改良和变法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3)结果:

早期维新思想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不成熟的,也未付诸于行动但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的来源之一。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1)背景: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一定的阶级基础;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加重;③洋务运动破产,要求改革政治体制的呼声逐渐高涨。

(2)序幕:

1895年:

公车(举人)上书

影响:

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群众性的爱国情愿运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兴起。

(3)代表人物:

康有为:

撰写《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利用孔子权威来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

还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了君主立宪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梁启超:

代表作品是《变法通议》。

他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危害和顽固势力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思想。

严复:

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

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在当时中国风行全国,增强了无数仁人志士救国存亡的信心。

(4)意义:

①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②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

③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④维新思想的突出作用在它的思想解放,它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冲击了封建思想,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

①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②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依据,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③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实践。

出现该特点的原因

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够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表现在文化上;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③西学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水平低,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辛亥革命

(1)、背景: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②《辛丑条约》签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③清

政府内外交困,进行新政,新政失败;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根本原因)。

(2)、概况:

A、准备:

组织准备:

兴中会等一系列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特别是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盟会的建立,使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思想准备:

“三民主义”。

(1905年《民报》)

政治纲领

三民主义

评价

联系

进步性

局限性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暴力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王朝

民族主义

民族独立、平等

没有明确的反帝旗帜

前提

创立民国

推翻帝制,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

民权主义

保护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权利

核心

平均地权

核定全国地价,实现土地国有。

民生主义

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3)政治:

民族危机加深,反帝反封建运动高涨;(4)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5)资产阶级改良方案的失败;(6)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评价三民主义:

进步性:

①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②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局限性:

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因此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总之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军事准备:

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

B、高潮:

1911年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

1912年1月1日定都:

南京国旗:

五色旗纪元:

中华民国

性质:

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国家的权利归属(权利归国民全体所有)、政权的组织形式(责任内阁制)、国民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和三权分立的原则。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目的:

为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

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不要理解为《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它的颁布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结果:

失败

①(直接表现)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

②(根本表现)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6)、失败原因:

①主观: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如纲领不彻底、政党不坚强、没有建立自己的

军队、没有发动群众)

②客观: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对袁世凯的支持;袁世凯拥有实力和耍阴谋。

(7)、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①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始终不敢这样做,因而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②不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③不能对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迫使孙中山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致使伪装共和的袁世凯轻而易举地窃取了大总统职务,辛亥革命归于失败;④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和资本主义失之交臂,中国人民的民主革命斗争仍任重而道远。

(8)、性质:

“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意义:

①政治上:

推翻清王朝,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反封,最直接结果)制定《临时约法》,建立了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反帝)

②经济上: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思想文化:

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最深远的意义)

④国际影响:

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动力量,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

对外: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对内: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在反帝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较为空洞)

平均地权(后来提出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评价新三民主义

(1)进步意义: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②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③标志着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崭新一步。

(2)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它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还有原则区别。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

相同点:

1、性质:

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2、内容:

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3、目的:

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4、影响:

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

1、内容不同:

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民权主义:

旧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新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反帝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

民生主义:

旧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反封建革命性增强。

2、影响不同:

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A、革命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B、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①、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没有驱逐帝国主义在华势力;②、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判断的依据)

◆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

1、斗争目标:

推翻清政府;2、颁布了革命纲领:

前者《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纲领;3、斗争方式:

武装斗争,暴力革命;4、建立了政权:

在南京建立了新的革命政权;5、结果:

没有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辛亥革命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的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4、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思潮(评价: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实业救国”思潮是爱国和进步的。

但中国民族工业毕竟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关系,实业救国也只是一种空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原因或条件

特点

影响

产生(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大了商品和劳动力市场

②洋务运动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①轻工业为主,分布于沿海地区;

②具有革命性与妥协性

新的经济因素

西方思想传播

阶级结构的变化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向帝国主义过渡)

帝国主义资本输出

清政府政策调整(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集中在轻工业,开始向内地扩展

①政治:

推动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发展

②经济:

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一定程度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短暂的发展春天(1912──1919)(一战期间)

社会政治条件(辛亥革命)、客观条件(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直接推动力(群众反帝斗争)、思想条件(利润刺激和爱国心驱使)

时间短暂

行业发展不平衡

地区分布不平衡

半殖半封特征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引发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壮大,为旧民革向新民革转化和中共成立提供阶级基础。

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推出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以上海为中心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努力

国民政府的前十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为抗日战争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

在沦陷区,一些企业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官僚资本掌握了经济命脉,从而使民族资本不断萎缩。

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官僚资本膨胀,垄断全国经济命脉。

解放战争期间

美国的经济掠夺,国民政府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民族工业日益萎缩,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获得新生(建国后)

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恢复发展、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成为我国现代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以及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重要启示?

因素;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

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族主义的驱使:

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实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有利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

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等。

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主观因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客观因素: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环境恶劣):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B、政局动荡(革命和战争不断):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启示:

(1)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

(2)善于抓住和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是振兴民族经济的重要策略。

(3)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4)保证充足的资金,以科技为先导。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1)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2)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资本主义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表现在: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一条独特的创立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瓦解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上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

3、从工业分布看,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较早,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和商品发展的程度较高,同时,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看,中国民族企业是很落后的。

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社会环境来看,中国民族企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势力既有矛盾性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使它带有革命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使它对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又有依赖性的一面,使它带有妥协性。

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