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209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doc

《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的变迁(潮汕地方史).doc

——适合2013届汕头考生使用

潮汕地方史(《汕头的变迁》)

【考点28】第一章追古溯源

建制沿革

古代

①前214年,秦朝设南海郡,潮汕地区属南海郡辖地;

②前111年,西汉设揭阳县,属南海郡,潮汕隶属中原最早政权建制;

③隋朝至清朝属于潮州

近代

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 年正式开放汕头为通商口岸,称汕头埠,属澄海县浦司管辖,潮汕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

⑤1921年,国民政府在汕头设市政厅,与澄海分制;

⑥1929年成立汕头市政府

现代

⑦198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⑧1991年12月,设置汕头、揭阳、潮州三个地级市;

⑨2003年3月,汕头辖六区(龙湖、金平、濠江、澄海、潮阳、潮南)一县(南澳县)

潮汕先民

①★越族是潮汕最早居民;

②★最晚至战国时期,潮汕先民开始由石器时代缓慢的走进了金石并用时代,标志迈进文明门槛; 

③秦朝以后,中原人民陆续南迁潮汕,南迁的中原人民与越族人民交流、融合,形成了潮汕先民;

【★两次移民高潮:

西晋时期和两宋时期】

④南迁的中原人主要来自河南、山西一带,他们中的多数先迁江浙,后经福建辗转迁入潮汕

韩愈刺潮

简介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曾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有8个月但影响很大

功绩

①了解民情,关注民生;②兴办乡学,传播儒学,为潮汕文化走向成熟做出贡献;③驱除鳄鱼

④最有代表性的是“韩愈刺潮”与“十相留声”

①为纪念韩愈刺潮功绩,山河改姓“韩”,如“韩山”、“韩江”;

②潮汕人民修建“韩文公祠”和“潮州十相留声牌”来纪念韩愈刺潮功绩。

维护祖国主权斗争

俞大猷

明朝中后期,俞大猷及其领导的官兵和潮汕人民并肩作战进行抗倭斗争,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潮汕的安定和经济发展;

郑成功

①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潮属各县实际上成为他筹饷兴军的根据地;

②南澳国姓井遗址、“招兵树”、澄海外砂姓埔遗址等都是郑成功当年驻兵潮汕的历史见证

古代经济

农业

①新石器时期,已有原始农业;②战国秦汉时期,已有铁制农具;

③到了西汉,这里仍地广人稀,而且耕作方式十分落后;

④唐代,潮汕农业已有了有相当发展;

⑤两宋时期,潮汕人口急剧增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南宋时,已有小麦种植。

随着优良品种“占城稻”的引进、推广,潮汕出现了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熟。

种植

方法

①在山坡上垦出梯田,缘山引水,种植水稻;

②用农骨车汲水;③骑在秧马上插秧

水利

规模最大的堤防设施:

韩江堤围

手工业

潮汕手工业生产发展较早,门类繁多,各具特色,尤以陶瓷、潮绣最为著名

陶瓷

①新石器时期,有薄胎黑陶等精美陶器;②两晋时代,有了美术青瓷。

③唐宋时代,潮汕陶瓷烧制进入成熟阶段,出口东南亚、西亚。

④明清时代,陈设瓷发展迅猛

潮绣

①潮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一大派系;

②清代是潮绣的繁盛时期,潮绣行销东南亚,往往供不应求

古代经济

盐业

①唐代,已有海盐生产;②宋代形成三大盐场(小江、招收、隆井);

③元代工艺革新,“煎煮法”到“滩晒法”;

④清代,潮盐年产量达到了最高峰;

【清政府在各大盐场设“场大使”,还在潮州城设置了“运同署”机构】

续表

古代经济

商贸业

①610年,隋炀帝派派陈棱、张镇州率兵从潮州到琉球,促进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

②唐代,潮州是海上贸易商港之一;③宋元,潮州对外贸易频繁;

④明朝后期,南澳、饶平柘林成为走私贸易中心;

⑤清朝时,对外口岸增多。

1684年,清朝开海禁,澄海樟林港兴盛。

1792设樟林巡检司。

乾隆时,澄海的大商人往来与国内各地,从出发的商船活跃于日本、南洋等地。

到嘉庆年间,澄海上缴的贸易税占全省的五分之一,逐渐当时澄海商贸的繁盛

⑥2010年,考古人员对沉没在南澳海域的一艘明代晚期的古商船——“南澳Ⅰ号”进行发掘

港口变化

潮州(明以前)—南澳、饶平(明代)—樟林港(清代)—汕头港(1860后)

人文鼎盛

①唐以后,潮汕名贤不断涌现,历朝考中进士的潮人约有430多人,以宋、明、清最为突出;

②明代,潮汕人文鼎盛,是潮汕文化发展的高峰期

【考点29】第二章百载商埠

汕头开埠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60年汕头正式开放为通商口岸,称汕头埠;

②1860年1月1日,美国取得“先行开市”权利,汕头开放为通商口岸;

潮海关

①1860年1月,在妈屿岛上设置了由外国人控制的海关,称潮海关。

这是汕头开放为通商口岸的重要标志。

英籍美国人华威士为第一任潮海关税务官;

②原清朝设的海关,改称“常关”,“潮海关”被称为“新关”。

直到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才结束了外国人把持潮海关长达90年的历史;

外国在汕领事机构

①汕头开埠后,英国等13个国家在汕头设领事馆、领事署或派驻领事;

②英国在 1868年正式建领事馆。

英国领事署建筑群位于礐石海旁路;

③英国领事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闭

列强在汕经济活动

①通过汕头口岸大量输入鸦片,倾销商品,搜刮金银和掠夺原材料;

②大力经营海运业,控制对外贸易;

③在汕头开设商行

【1864年,外国资本家在汕头创办船舶修造厂,成为外商在汕设立的第一家近代工厂】;

④利用商行从事“猪仔贸易”,掠卖潮汕华工。

近代商贸

①汕头开埠后,商贸业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民族工商业发展达到第一个顶峰。

②20世纪30年代,小公园一带(“四永一升平”)形成新的繁华商业中心;

③1930年以后,南生公司、永平酒楼等高层建筑物拔地而起,小公园等新商业中心陆续形成。

④1933年,汕头商贸额居全国第七位,汕头港口吞吐量居全国第三位

交通运输

从1860年至1949年,汕头形成了立体交通雏形

铁路运输业

①汕头近代铁路运输业是由华侨和潮汕富商投资建设的;

②潮汕铁路——是我国华侨创办的第一条民营铁路,由著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设计;

③1908 年,华侨张煜南、张鸿南兄弟集资兴建的潮汕铁路开通;

④1939年,日军侵潮,潮汕铁路全线被毁

航空

①1929年,国民政府在今汕头飞厦一带建有军用机场;

②1933年,中央航空公司租用这个机场,在汕头开展民用航空业务;

③1934年,中国航空公司在汕头设立分公司,设有水上停机站(潮阳码头附近);

④1949年,汕头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炸毁该机场

水上

运输

①开埠后,汕头港逐渐取代樟林港成为潮汕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

②1873年,李鸿章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汕头开分局

邮政

1967年,潮海关开设邮政总局

电报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潮汕已形成了以汕头市区为中心的电讯网络

电话

①1911年,高绳之成立潮汕地区第一家民用电话企业——汕澄电话公司

②1932年10月,汕头自动电话交换机系统建成,成为全国第九个开通自动电话的城市

续表

城市供电供水

①20世纪初,潮汕地区著名的实业家高绳之等集资兴建了“汕头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②开明电灯公司是潮汕各地规模最大、发电时间最长的电力企业

民营加工和制造业

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民族工商业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

②汕头最早的民族近代工业是1879年创办的汕头豆饼榨油厂;

③汕头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以轻工业为主、规模小、水平低

侨批

①在金融业,最具潮汕特色的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侨批”业;

②“侨批”业是一种“银信和封”,即汇款与家信结合的民间寄汇;

③“侨批”业完全是靠信誉经营的业务

【考点30】第九章历史遗迹

概况

汕头以至整个潮汕地区,被称为“海滨邹鲁”

历史文化遗址

①南澳象山文化遗址距今约8000年,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②潮安池湖贝丘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潮汕在新石器时代繁荣时期的状况;

③饶平浮滨文化遗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的文化遗存;

④澄海龟山文化遗址反映了西汉时期潮人聚居的情况

(迄今潮汕平原发现的唯一大规模的西汉建筑遗址)

【时间早晚:

南澳象山文化遗址→潮安池湖贝丘文化遗址→饶平浮滨文化遗址→澄海龟山文化遗址】

文光塔

文光塔位于潮阳区棉城镇中央。

为明代砖石结构建筑,具有明代建筑精细的特点【省级】

南澳

总兵府

南澳总兵府,位于深澳镇大衙口,为明清两朝南澳总兵的衙署,是明清两朝加强粤闽台沿海防务的历史见证。

是郑成功抗清和收复台湾的据点

樟林古港和新兴街

樟林古港和新兴街,位于澄海区樟林镇

樟林古港东起新兴街,西至墩脚,南起叶厝园,北至天后宫。

明初,澄海樟林逐渐形成港埠;清康熙八年,清朝在此设海关税馆;18世纪20至90年代是樟林港早期的黄金时代;樟林古港对研究潮汕航运史、华侨史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新兴街保存完好,是潮人对外拓展的历史见证(是潮人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的历史见证)。

新兴街是樟林古港最繁荣时期的一个历史缩影,它记录了18世纪初叶樟林古港的经济、政治、人文和民俗风情等情况,记录了古港的地位。

老妈宫

老妈宫,即汕头天后宫,是汕头市城区历史发展的见证,对研究潮汕建筑风格具有重要价值,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标志之一【省级】

达濠古城

是清朝加强海防的历史见证,是全国唯一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小的清朝早期古城【省级】

石炮台

石炮台,即崎碌炮台,清朝海防设施,是清朝在粤东地区加强海防建设的例证

小公园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旧城的旧迹,具有20世纪30年代汕头建筑特色,是汕头历史上繁荣的见证,也是海外潮人乡亲和友人思乡怀旧的地方,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标志之一

骑楼

骑楼,分布在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分布着20世纪初汕头建筑的杰作——骑楼,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标志之一。

其特点是:

商住合一,底层店铺,上层住人

陈慈黉

故居

陈慈黉故居,位于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被称为“岭南第一侨宅”典型的四进驷马拖车民居建筑风格,该建筑群效仿北京故宫,结合了泰国的建筑风格。

对了解潮汕华侨史、潮汕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潮汕民俗具有重要意义

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旧址

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旧址,在普宁、惠来、潮南边界,潮南区红场镇是根据地的中心地区。

根据地是由彭湃领导的工农红军及地方赤卫队建立起来的。

整个大南山地区,今天还保存着刻在石头上的革命标语54条。

如“反对军阀战争”等;1935年10月,国民党军队围困大南山,红军突围转移

海门

万人冢

海门万人冢,在海门莲花峰前侧。

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之一,掩埋一万一千多具被日军杀害的尸骨【省级】。

牛田洋围

牛田洋围,位于汕头市区西北面,韩江支流梅溪与榕江入海口交汇处,是汕头市一处著名的围海垦地,反映了汕头军民围海造田的情况。

1969年遭受“7·28”强台风袭击,堤围破坏严重

★重要历史遗迹图片

南澳总兵府石炮台陈慈黉故居

小公园一带骑楼小公园老妈宫

海门万人冢樟林新兴街樟林古港文光塔崎碌炮台

韩文公祠南生贸易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