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914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docx

《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docx

有关福利国家的资料

其他回答共1条

福利制度的产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福利制度的内容与水平决定于生产水平.

福利制度的产生是资产阶级自觉调节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福利制度可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工人阶级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福利制度可减轻贫困程度但却不可能消除贫困.

由经济不平等问题引发的

二战后"黄金时代"结束后,西方福利国家面临严重危机:

制度危机:

行政效率低,国家,企业,和个人相互牵制;政府负担沉重;失业者增多,出现福利依赖群体,道德水准下降与社会问题.

财政危机:

经济增长放慢,支出增加,政府财政赤字增加;给纳税人带来沉重的负担;高额福利增加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沉重的福利负担使劳动者积极性受挫

全球人口老龄化

福利制度的调整

相继削砍,旨在节约

福利国家向福利社会过渡

改革不易,路途艰难

福利制度的双重作用

(1)

历史的进步

维持劳动力的正常生产与再生产,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福利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调节的有效工具

福利制度是缓和资本主义矛盾的安全网

再分配与差距缩小,英国1994-1995

上层20%的家庭与下层20%家庭

平均初始年收入分别为40330与2040英磅,二者收入差距是19.8倍,

加上家庭的货币福利收入以后,二者的税前毛收入的差距缩小到6.2倍,

减去收入税,国家保险税和地方税以后,二者的可支配收入进一步缩小到5.4倍,

加上教育,医疗,住房交通等各种实物津贴和补助后,二者的最终收入差距为3.7倍.

贫困线以下的家庭人口比例减少

美国的贫困率

福利开支增加

美国社会福利,医疗保健支出节节增高,在联邦预算中的比例变化%

54

17

2003年

4

15

5

12

1

11

教育

支付国债

55

44

13

福利与医疗

21

26

53

国防与军费

1995年

1980年

1950年

福利制度的双重作用

(2)

历史的局限:

福利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积累制约着福利的发展

社会劳动力再生产的客观需要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对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限制.

福利开支最终来源于社会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它不能从生产资料占有上根本解决贫富悬殊的问题.

美国公司CEO与普通职工的收入比较(倍)

IT产业就业人员平均年薪为5.8万美元,比全部私有部门就业人员的3.14万美元高85%.

收入最高的20%美国家庭J与收入最低

的20%美国家庭L平均年收入比较

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评价

福利制度的产生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福利制度的内容与水平决定于生产水平.

福利制度的产生是资产阶级自觉调节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

福利制度可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工人阶级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福利制度可减轻贫困程度但却不可能消除贫困.

由经济不平等问题引发的

思考与启示

享受福利究竟是否公民的基本权利

再分配实际上是劳动者个人在不同的生命阶段的一种互补,是劳动者之间的一种互相帮助.

如何认识福利的"界限"与"程度"问题

应从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角度理解这一问题.

关于福利的"利弊","优劣"的争论:

关于"福利养懒汉"的辨析与福利制度的本质;提出问题的背景;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1,马克思为什么会从资本积累的分析中得出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结论如何理解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实质

2,如何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变迁

3,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历程,看它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关系

回答者:

含雅韵琪娜|四级|2008-12-2317:

01

相关内容

中欧论坛系列访谈之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2010年07月09日17:

55腾讯公益我要评论(0)

字号:

T|T

ConversetoConverge:

ForgingaCommonVisionforChineseandEuropeanSocieties

Tencent’sInterviewSeriesofthe3rdChina-EuropaForum

会谈与汇流:

问答中欧锤炼共识

——第三届中欧社会论坛腾讯网嘉宾访谈系列之六

中欧社会论坛访谈系列之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嘉宾:

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

杨鹏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员

冯兴元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主持人:

各位腾讯网友,下午好!

这里是第三届中欧社会论坛腾讯网“问答中欧,锤炼共识”嘉宾访谈间,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福利国家的利与弊”。

今天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下面请三位嘉宾各自介绍一下自己。

杨鹏: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是杨鹏,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员。

王振耀: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是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

冯兴元:

各位网友,大家好!

我是冯兴元,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欧洲与美国福利制度:

普惠式与补救式

主持人:

接下来请几位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现代福利国家制度的起源及背景。

冯兴元:

所谓福利国家是指通过国家来提供福利。

现在很多人一讲到社会福利马上联想到国家来提供福利,实际上原来的社会福利不是这个意思。

社会跟国家是分开的,现在福利国家的发展有一段时间了。

现代福利国家可以追溯到1883年至1889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推出的三项法案。

他推出的社会保险法案,涉及到失业、养老等等。

在此之前的1601年英国就有济贫法,这方面王院长比我了解得更多。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提高、社会民主力量的加强及公民运动的增强,社会福利也在扩展。

但是有些国家在把社会福利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开始重新反思,如果发展跟经济自由对立起来的话可能还需要重新思考。

王振耀:

福利国家是通过国家建立一套福利制度来保证全体公民共同享受退休、养老、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卫生福利等。

它是通过国家来提供的比较系统、完整的福利制度。

它不仅提供物质的福利,同时也提供大量的社会服务,比如康复、对小孩的照顾,对老年人的照料等等。

总之,现代福利国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社会福利的资金、物资,另一方面是社会服务。

主持人:

也有人说社会福利不应该由国家提供,这也是一个观点。

但是在中国我们普遍呼吁国家财政投入更多来建福利体系。

杨鹏:

我觉的我们要先理清几个问题。

第一,福利是什么意思?

因为福利的提供可以通过政府来完成,但有的时候也通过民间社会完成。

古往今来,在世界各国,在不同的阶段的福利提供有的是教会完成,有的是家族完成,有的是宗教组织完成,还有就是政府完成。

中国历史上的政府主要是提供一些救灾的任务和控制社会动荡,一般就是自然灾害救助。

其他的我们今天理解的残疾人照顾、养老等等这些都不是政府在管。

中国古代的政府是一个小政府,他是通过社会在管。

而社会主要通过家族、家族和成员之间的相互照应,由家族拿出一些进行分配。

中国历史上已经有自己的社会福利制度,也摸索出一些经验。

只不过不是今天欧洲的这种福利非常高,远远超过中国传统政府提供范围的社会福利。

所谓福利就是生产出来的财富通过另外一种形式的分配去照顾了一些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

刚才冯老师讲到的一个问题,我觉得确实需要讨论,这个讨论就是福利总是财富。

首先得有财富的生产才有财富的分配。

福利是财富分配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如果分配不妥当将会妨碍到财富的生产。

大家知道欧洲勤快的人和不勤快的人,贡献大的人和贡献小的人可能差距就不那么大,这样很多精英流失到了美国,影响了它的经济竞争力。

这种平衡非常难处理。

主持人:

刚才杨老师讲到欧洲的一些精英会到美国去,我们知道美国也是一个福利体系建设比较完整的国家。

欧洲的福利体系是普救式的模式,美国是补救式的模式。

请两位老师对这两种模式的不同做一点介绍,他们的模式对中国有什么启示?

我们学的是哪一种模式?

王振耀:

中国的情况是十分特殊的,中国有过计划经济的福利模式。

中国在1949年以后有一个口号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大众而言,特别是当时对城市人而言是一套非常系统的、典型的福利制度。

改革开放之后这套福利制度有很多人认为它是一个铁饭碗,要把它砸掉。

很多国家包括面临着剧变的东欧,这套福利制度都没有变,只有我们中国把福利制度砸了。

现在我们不仅仅没有这套制度,还要再建。

在某种程度上恢复30年前就有的教育福利,那个时候上大学是不要钱的。

对于欧洲和美国这两套模式来说区别是什么呢?

区别是欧洲比如说法国,它有422项福利制度。

可以说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每一个细节只要你有困难,政府就会想到要建立一个制度来给你妥当的保障。

比如说婴儿、儿童、大学入学。

如果你是残疾儿童、是单身母亲等等。

它有非常具体的、全方位的一套社会福利制度。

美国不一样,比如说以医疗为例,美国是成年人买医疗保险。

只要到65岁以上,如果你有保险,就可以花你的保险,没有保险,穷人和65岁以上的人看病免费。

它对弱势的或者是贫困群体有一套保障。

美国可以保障你不用像我们一样欠医院的钱不让住院。

1965年美国发起了一场“伟大社会”运动,建立了对于老年人、对于贫困人口的一套制度。

包括食品券,我们叫粮票,就是这样一套制度。

它比较系统,但是它不是全方位的。

你作为一个年轻人,就要鼓励你工作,你不工作不行。

所以说,很多人把这种以北美,特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叫补救式而不叫普惠式。

而欧洲是你用不着着急,每一个环节都想到了,遇到什么问题很快就给你一套制度。

缺点:

1.社会高福利。

这一方面的事实在欧盟成员国到处都是。

根据欧盟的统计数字,1998年各国社会保障支出在GDP中的比重,除了南欧的四个国家和爱尔兰是在23%以下外,瑞典、丹麦、芬兰、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都在30%以上,奥地利、意大利、英国都在28%左右,其总体比例在世界上是最高的。

在2001年,欧盟15个成员国约3.8亿人口的平均社会保障支出达到6405欧元(相当于64000人民币)。

在1993~2001年的8年当中,欧盟成员国的老年人平均福利支出已经从1764欧元提高到2574欧元;健康福利平均支出已经从1229欧元提高到1736欧元;伤残福利平均支出则从363欧元提高到505欧元,这三项整体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2.政府高税收。

2002年5月美国《福布斯》发表的关于世界30个国家税收调查结果显示,法国人承担着全球最为沉重的税赋,而且自2000年来连续3年居世界各国之首,税赋压力指数为181.2点,比利时以164.2位居第二,以下依次为中国(154.5)、瑞典(149.3)和意大利(147.5),德国和美国分列第15和16位,英国居第18位。

一个企业主在法国的征税率是70%,而在中国香港才只有21%;同样,比利时企业家如果在俄罗斯和新加坡经办企业,其净工资收入要比在本国高出一倍。

税赋指数是根据最高个人所得税、公司税、财产税、增值税和职工、雇主支付的社会保障税收等一系列指数综合计算得出的。

税赋指数越高,企业主压力越重。

3.生产高成本。

以法国企业为例,对法国雇主而言,他们雇佣一个拿最低工资的普通劳动者,所支付的月工资并不仅仅是属于员工的那6000多法郎,还必须为该雇员交纳各种社会分摊金。

其中包括全民社会捐助、社会疾病保险、养老基金、工伤事故基金、退休基金、失业基金等。

在上述各种缴纳中,以1998年收入计算,最低工资收入者本人要交纳1626.26法郎(约248欧元),每月所得的纯工资为5037.41法郎(约768欧元);而雇主支付的部分为2499.54法郎(约381欧元)。

也就是说,在法国,老板雇佣一个拿最低工资的职工,每月为他支付的钱的总数为9163.21法郎(约合1412欧元)。

4.社会高失业率。

在上述情况下,企业要生存下去,必须符合价值规律的要求,即千方百计地增收节支,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劳动力价格昂贵,许多企业就尽可能地减少雇员人数,这成为节约开支的基本方法。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由于各种福利待遇太好,也减少了一些失业者寻求工作的动力。

比如说,一个合乎条件的失业者在美国一般情况下只能领180天相当于自己原来60%工资的救济金,而在德国到2004年为止,按规定可以领6个月到30个月相当于本人净收入67%的救济金。

根据德国银行1996年公布的资料,将德国餐饮业一个拿最低工资的就业者每月的纯收入,与领社会救济者的收入比较后,发现失业者比就业者的收入只少141欧元。

德国的失业率在2004年是10%,情况比较好的波恩也在7.3%左右。

类似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对欧盟其他一些成员国的就业状况也产生了同样的影响。

在1993~1997年间,各国的失业率平均在10%稍多一点,2001年下降到相对最低点7.4%,此后再次反弹,到2003年,15国的平均失业率又上升到8%。

5.竞争力下降。

高成本无论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国家来说,其结果就是竞争力的下降。

在欧盟国家普遍存在的高福利、高税收、最低工资水平规定、工时的缩短以及对雇员权利的广泛保护等,都对企业雇主的经营、资金积累以及发展和竞争造成了很大压力。

一些企业陆续将业务转移出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躲避欧洲高昂的经营成本。

雷姆沙伊德市(Remscheid)的汽车门栓制造商Edscha公司已把近600个工作岗位转移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厂,其中不仅包括生产线的基础岗位,还包括技能要求更高的研发岗位。

Edscha总部现在仅有180个工人,而十年前有700人。

负责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海根·威斯纳(HagenWiesner)说:

客户需要更廉价的产品,而公司在德国的工厂越来越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当然就会影响到国家经济增长水平。

在1997年之前,就GDP总量来看,整个欧盟15国的水平要超过他的主要对手美国。

在1997和1998年前后,两者还处于不分上下的状态。

但是从1998年开始,美国的发展速度却已经迅速超出。

到2003年时,欧盟的GDP总量为8.9亿欧元,而美国的GDP总量已经高达11.3亿欧元。

6.政府借贷和赤字增加。

从根本上说,福利国家再好的社会保障,也不是主要由政府花钱买的。

无论是一般税收还是社会保障税收,都是来自工作者的缴纳。

但是由于上述几个逻辑环节的问题,就自然出现社会保障支出大于上缴费用的结

果。

除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采取的消极雇工和一部分人因为能够享受到不错的社会福利而不愿工作外,欧盟各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老龄化。

根据欧洲统计组织发布的信息,1960~2000年期间,欧洲各国男性平均寿命已经从67.4岁延长到了75.3岁,女性平均寿命已经从72.9岁延长到了81.4岁;2000~2020年间,欧盟15国15岁以下的人口将从63.4百万锐减到49.4百万,15~24岁的年轻人将从46.8百万锐减到38.9百万,25~49岁的壮年将从139.3百万锐减到119.7百万;而同期内,50~64岁的人口将会从65.7百万激增到85百万,65~79岁的老龄人口将从47.3百万激增到59.7百万,80岁以上的老人将从13.9百万激增到24.8百万。

优点:

范围广,福利程度高,具体数字就补给你找了,太麻烦了。

希望对你有用。

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是福利经济学,它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寻求最大限度的社会福利。

当社会中每个人的个人收入的效用总和达到最大值时,社会的经济福利也就达到最大值。

所谓福利国家制度,就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资本的全球扩张,西欧社会福利国家出现了深重的危机。

福利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依据凯恩斯理论和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公正价值观建立起来的一种实现全国范围内普遍社会保障的国家体制。

这种制度实质上是为了使资本主义因矛盾激化而出现的种种危机得以缓和,实现资本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以及新自由主义在推动全球化进程中造成的新矛盾、新问题,西方福利国家受到了严重冲击,并由此引导了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对原有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探索,人们对福利国家的前途命运愈加关注。

在西方国家,半个世纪以来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取得了人所共知的社会效果。

首先,它缩小了贫富差距,维护了社会稳定。

西欧各国的高福利是通过高税收来实现的;各国政府通过对不同收入的阶层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特别是累进税减少了由所有权产生的分配不合理,缩小了贫富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凝聚力,这一税制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得以稳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缓冲器。

其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个人的自由。

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普遍性,几乎惠及所有的公民。

从生到死的保障增强了社会中下阶层对失业、疾病等风险的抵御能力,有助于将个人从僵化的制度中解放出来,从而扩大了公民个人自我设计、自我选择的自由。

可以说,“福利国家是一个长期的公民权演进过程所达到的最高峰”。

其三,体现了团结互助的精神。

福利国家的特点就是把大量的财富从就业者方面向正在成长的一代和老一代进行再分配。

尽管这种帮助是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出现的,但它至少也体现了一种“强制的”团结。

福利国家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福利国家英文名称:

welfarestate定义:

由国家提供公益事业和救济保险等福利的国家。

所属学科:

地理学(一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相关书籍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在施瓦茨的《美国法律史》一书中,福利国家是指从罗斯福新政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间的历史阶段。

目录

总述

理论起源

现实推广

福利社会是否适用于我国

其他相关信息

展开

编辑本段

总述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不是社会保险、不是公费医疗、也不是家庭福利或社会救济计划。

福利国家甚至不等同于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而是它们的加总。

社会保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出现了,但是却没有人会把最先推行了社会保险制度的“铁血首相”俾斯麦称为“福利首相”。

希特勒曾经为了发动侵略战争而大搞国家社会主义,当然也不会有人认为,那种口称“人民国家”,实则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第三帝国”就是“福利帝国”。

绝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实行社会政策,这些政策彼此之间相差万里,所以不能说实行某种社会政策的政府都是“福利政府”,它们所代表的国家都是“福利国家”。

概念

  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所以它是一个政治学的概念,而社会福利则是社会学概念。

福利本身更是经济学的概念。

经济环境是国家决策的条件和基础,而社会福利则是国家决策的结果。

编辑本段

理论起源

  现代福利制度起源于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对战后英国福利社会的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个报告主张的社会福利可以被概括为“3U”思想:

普享性原则(Universality),即所有公民不论其职业为何,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统一性原则(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均一性原则(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

编辑本段

现实推广

由来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孕育了世界大战,但也催生了英国的“人民预算”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是新的福利制度,后被泛称为“福利国家”。

推广

  福利国家在20世纪下半叶成了西欧社会的时代精神和基本制度。

此后,这一福利国家理念被推广到欧洲其他国家。

其中,最典型的是北欧国家,它们后来甚至成了西方福利国家的“橱窗”。

而作为福利国家策源地的英国,自上世纪70年代遇到财政困难后,开始改革并逐渐削减福利的规模,引入市场因素。

英国削减福利制度的改革,是由其财政压力带来的,此后,削减福利的改革浪潮逐步席卷到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

而自从1990年苏东剧变以后,北欧国家却“逆向而行”,实行了扩大福利制度的改革。

国外有学者认为,英国作为昔日福利制度的发源地,它的福利制度已不是贝弗里奇模式了;相反,北欧国家却继承了英国模式的“衣钵”,成为贝弗里奇模式的典范。

 

  在西方国家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涵义,彼此相辅相成:

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

前者强调“社会权利”,后者强调“削减贫困”。

但实际上,完全以“3U”标准来衡量,真正的贝弗里奇式的福利模式,即全民福利模式,在任何国家包括英国和北欧国家也没有完全实现。

例如,在英国,“全民低保”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实现过,其相当的非缴费型给付都是针对一定的目标群体进行的。

1999年建立的“最低收入保障”规定,如果存款在8000英镑以上就不能获得低保,2001年这一标准提高到12000英镑,2005年又提高到16000英镑。

即使在北欧三国,许多非缴费型补贴也是家计调查式的。

西方福利制度的改革过程

  可以说,西方福利制度的改革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打破福利津贴“大锅饭”的过程。

这一过程,用学界的表述来说,是社会保障“再商品化”的趋势;用北欧三国的表述来说,是“工作有其酬”和“从福利到工作”的转变;用美国的表述来说,是“拯救社会保障制度”;用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普雷斯科特的话来说,则是“保持时间一致性”:

所谓公平绝不是指财富的再分配,也不是财富的转移,而是要在消费过程中消除经济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的问题,否则,如果人们知道有人会为他们的消费买单的话,人们就不会再去储蓄了,也不去工作了。

编辑本段

福利社会是否适用于我国

基本国情

  与我国相比,可以从中归纳出几点:

第一,上述国家的人均GDP都达到了几万美元,这些国家经历了上百年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几百年对殖民地的掠夺,而我国打破“全民福利”的“大锅饭”制度才几十年,才刚刚跨过人均GDP1000美元的门槛。

第二,高福利未必完全等于社会和谐。

例如,近年来在法国,社会骚乱和“青年恐慌”几乎年年发生,甚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与其福利支出大致相当的邻居德国却没有发生同样的情况。

所以,福利模式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三,福利制度属二次分配,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手段,但是,福利制度不能解决一次分配的全部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还在于一次分配,要建立一个科学、公正的一次分配制度。

否则,二次分配动作太大会扭曲劳动力市场,产生负激励作用。

第四,尽管近几年我国财政收入形势喜人,但从动态上看,我国的经济增长不可能永远维持这样一个高增长态势。

当若干年之后经济进入稳定发展状态时,就会保持世界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值。

财政上的任何增收在13亿人口面前,只要用除法一除,也显然无法跟发达国家去“看齐”了。

第五,财政收入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问题。

当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结构,还不够合理、不具有可持续性。

  因此,向西方福利制度“看齐”是不现实的。

任何西方国家搞的“全民保障”、“全民医疗”、“人民福利”等,都正在经历着类似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打破“大锅饭”的改革过程。

福利具有刚性,这是一个规律。

降低福利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这也是一个规律。

这些规律已经或正在被西方福利国家的实践所证明着。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打破“大锅饭”,这迅速得到了全社会的拥护。

这是因为,改革最终使人民得到了实惠,收入得到了提高。

现在,我们面对的收入分配问题和社会公平问题,首先是一次分配体制有弊端,而不完全是二次分配或福利制度的问题,况且福利制度只是二次分配的一个子系统而已。

一次分配制度出现的问题,不应该在二次分配制度上去“下药”,“药方”更不该是向西方福利制度“看齐”。

当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