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考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753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外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外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外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外国教育史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教育史考点.docx

《外国教育史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教育史考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国教育史考点.docx

外国教育史考点

一、基本概念

智者:

所谓智者就是有智慧、有能力的人。

作为一个学派的名称起于普罗塔哥拉。

他们收费授徒,教授学生辩论术、修辞学和文法。

是古希腊最早的一批职业教师。

公立学校运动:

广泛建立由公共税收维持、公共行政机关监督、向所有儿童免费开放的学校制度的运动。

恩物:

恩物是福禄培尔所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其价值在于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的规律。

它是福禄培尔的幼儿游戏理论在玩具设计和游戏实践方面的具体应用。

兰学:

兰学是日本锁国时代通过荷兰传入的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近代科学。

兰学是在江户时代时,经荷兰人传入日本的学术、文化、技术的总称,字面意思为荷兰学术,引申可解释为西洋学术。

比奈西蒙量表:

1905年比奈与学生西蒙合作编制了第一份智力量表,通称“比奈——西蒙智力量表”,这份量表以3-13岁儿童为对象,通过对被试者从易到难的各项测验的测定,判定他们的思维判断的敏捷性。

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是一种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理论。

20世纪50年代中期产生于法国,60年代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其理论包含:

一是终身教育是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是终身教育没有固定的内容和方法。

三是终身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战略。

文科中学:

16世纪德国中等教育机构之一。

17世纪后,拉丁学校也逐渐演变成文科学校,专为贵族子弟服务,与为贫民服务的初等学校毫无关系,具有双轨制的特点。

文科中学的目标是培养封建官吏和法官、医生等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升大学。

学校的主要课程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以古典语文的教学为主,此外还有算数、地理。

自然人:

自然教育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即其教育目的,是卢梭的自然教育所要培养的人,自然人和公民既对立又统一,是“抽象的人”。

自然人完全是他理想国家的公民,即资产阶级新人,是身心两健,既有农夫或运动运的身手,又有哲学家的头脑的人,是能够随社会的发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

七艺:

“七门自由艺术”包括三艺和四艺,前者指文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后者包括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学。

苏格拉底问答法:

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方法,又称为“知识的助产术”“产婆术”。

它并不是把学生所应知道的原理直接教给学生,而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可以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部分。

教育性教学原则:

由赫尔巴特提出,认为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形成人的德性——“善的意志”。

这种“善的意志”是自由、完美、友好、正义、公平五种道德理念的统一。

他的“主知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是统一的,人的观念、情感、“善的意志”不可分割。

这个心灵的统一体是在观念和观念体系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

作为知识传递过程的教学和作为“善的意志”之形成的道德教育是统一的。

他认为知识与道德具有内在的和直接的联系。

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服从道德规范的意志,从而形成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

这一认识成为“教育性教学原则”的理论基础。

“教育性教学原则”本质上是在探讨德育和教学两者的统一性。

教育性教学原则主张德育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坚持这一原则,即是要求教学的目的和整个教育目的保持一致。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教学要设立一个近期的目的,即多方面的兴趣。

多方面兴趣具有道德力量。

贝尔—兰卡斯特制:

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19世纪初的英国,是由英国国教会的贝尔和公益会的教师兰卡斯特所开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是英国“双轨制”教育体制的具体体现。

它的组织形式是这样的:

教师上课时先选择一些年龄较大或较优秀的学生进行教学,然后,由这些学生做“导生”,每个导生负责把自己刚学的内容教给一组学生。

导生不但负责教学,而且还负责检查和考试,完全是教师的助手。

做中学:

通过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论述,杜威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原则,倡导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

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他明确提出:

“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公学:

最初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事实上是英国专为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

学校自成系统,管理权为贵族和教会掌握,不依靠国家和地方政府拨款,学费昂贵,主要招收经过严格的选择性考试的预备学校毕业生,修业5年。

以培养升入著名大学的高材生,造就未来的领袖人物和学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有大学预科性质。

学校规模不大,多实行男女分校,课程注重人文学科,侧重古典语和外语。

快乐之家:

由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设的曼图亚学校,环境优雅、恬静,校舍宽敞、明亮,师生关系融洽,有利于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并称其为“快乐之家”。

维多里诺既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曼图亚学校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中维多里诺比较重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反对死记硬背,采用了许多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二、基本事实:

详见书本

三、基本理解

1、斯巴达的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雅典和斯巴达是当时典型的两种城堡模式。

,城邦是指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主权国家。

斯巴达的教育:

斯巴达的等级制度、严格的军事教育制度

雅典的教育:

和谐发展,全面教育

雅典教育与斯巴达教育有共同点,其共同点是都比较重视教育,并且教育都为奴隶主阶级服务.雅典非常重视教育,其教育是其繁荣的文化,科学,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雅典实施奴隶主民主政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雅典人认为理想的教育是心灵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因此,雅典的教育,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而且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同时斯巴达也重视教育,把教育作为治国的最主要的工具.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是通过军事体育训练将氏族贵族子第培养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但是二者也有不同点.雅典的教育注重和谐发展,是比较全面的教育,而斯巴达只关注军事体育训练,不注重文化知识教育,是比较片面的教育.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制度化程度要高一些.在教育史上,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不仅对西方的教育制度,而且对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2、杜威的“活动中心”与“做中学”

“活动中心”:

在杜威的方法论中,“活动”占据着中心的地位。

他的儿童中心论实际上是说明教育要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来进行的理论。

他认为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经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即“从做中学”。

[3]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杜威为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制定了五步教学法:

(1)问题。

由思维引起的对未知事物的困惑,怀疑。

(2)观察。

对未知事物进行观察,获得初步了解。

(3)假定。

整理分析已掌握的观察材料,提出试验性假设,并进行考查,探究和分析。

(4)推理。

根据试验性的假设,进一步考查事实,不断修正假设,使之与事实吻合。

(5)检验。

在实践活动中,验证假设的正确性。

“做中学”:

通过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论述,杜威提出了举世闻名的“做中学”原则,倡导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

杜威认为“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他明确提出:

“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在杜威看来,“从做中学”充分体现了学与做的结合,也就是知与行的结合。

它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

杜威从批判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教育方法出发,提倡反省思维,即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境界,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

杜威据此提出了著名的解决问题的“五步教学法”:

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第三,占有必须的知识和材料,进行必要的观察;第四,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方法;第五,对方法进行检验。

也可以简单概括为:

情境—问题—资料—方法—检验。

当然,杜威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省略其中的某个步骤。

杜威视科学思维的方法为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最重要手段,并且还与民主主义联系起来,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3、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与孔子的启发式

苏格拉底的问答法与孔子的启发式有三个共同点:

第一,都是问题教学法;第二,都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处理;第三,最终都由学生解决问题。

正是这些把孔子启发式教学对话和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问答与单纯知识灌输的注入式教学区别开来。

另一方面它们存在四点不同:

一是问题产生的主体不同;二是问题提出的主体不同;三是问题解决的阶段不同;四是问题解决的答案不同。

孔子启发式教学对话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体与主动地位,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出发,在学生有了强烈求知欲与表达欲时从旁边加以点拨,开其心智,让学生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而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讥讽、助产术、归纳和下定义四个部分,是从学生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开始,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提问和讨论等方式来揭示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刺激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寻找正确答案,使其得出正确的原理。

这正是孔子启发式教学对话不同于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问答的地方。

4、《不让一个孩子落后》与《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不让一个孩子落后》主要内容有:

给家长学生选择权和知情权,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州和学校拥有更多的灵活性,提高弱势群体的教学质量;给不达标的学校增加投入。

《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为了揭露美国教育存在的问题,1983年4月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经过18个月的调查,发表了题为《国家处在危险之中: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调查报告,在全国上下激起了很大的反响,从而掀起一场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即“高质量教育”运动。

这次改革所追求的核心理念就是“公平和高质量”,在这一目标下,教师的综合素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提高教师素质的迫切要求,也掀起了教师教育改革的浪潮。

报告针对美国教育的现存弊端,如课程门类繁多,内容分散,缺乏学术性的中心目标;选修课所占比重过大;学术性学科比例下降;课程内容过于浅显,教育质量持续下降;学校纪律混乱,学生犯罪率上升等问题,提出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中小学的基础课程,切实提高中小学的学术质量,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进而增强美国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并提出了一套改革中小学课程的具体方案:

设置计算机课程;使用新型教科书;为特殊群体采用特殊的教科书;提高数学、科学、英语各科的要求;增加家庭作业;低年级开设外语;减少非学术性科目等。

关于中学课程所采取的措施还有制定“新基础课程”,即提高州和地方中学毕业的学术标准,凡要取得高中毕业文凭,必须在中学4年时间内学习4年英语、3年数学、3年科学、3年社会研究、半年计算机科学,并指出这五项新基础课是现代课程的核心,准备升大学的学生,还要再学两年外语。

对我国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美国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同时始终强调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使学校重构能够与与教师教育改革同步。

教师是基础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教师教育的标准必须与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一致。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但这一改革与师范教育改革似乎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沟通。

在高师中教师多数只进行纯理论研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联系中小学实践,与他们进行合作研究。

第二,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和专业素质,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

目前教师专业化在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一股热潮,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核心和目标。

这也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个努力方向。

第三,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它不仅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而且使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保证了教师教育的连惯性。

在我国,师范生除了教师实习外很少和在职教育工作者接触,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也基本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

创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可以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空间,为中小学与大学两种不同文化的撞击和融合创造一个机会。

而且专业发展学校从教师的终身发展、专业发展的角度,统一规划教师教育,使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有机的结合起来。

5、苏美尔人的象形文字与埃及人的象形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苏美尔文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出来的,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表意为主,表声位次。

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后来这种文字发展为楔形文字。

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类文字。

最初,这种文字是图画文字,渐渐地,这种图画文字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把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

埃及象形文字有30个单音字,80个双音字,和50个三音字,也有直接能够表示意义的图形字符。

真正的表形文字不多,多数是借数个表形文字的读音来表示其它的概念。

类似于汉语的借音用法。

限定符则类似于汉语中的偏旁部首的作用。

埃及象形文字中表形、表意和表音相结合,其意符和声符都来源于象形的图形。

6、《大教学论》与《民本主义与教育》

《大教学论》是17世纪捷克夸美纽斯对教育理论和实际问题做出系统论述的一部巨著。

是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1632年写成。

在教育目的论述上同时渗透着宗教和现实目的、但现实性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教育作用上吧教育看作是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同时也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书中还提到了“教育适应自然”这一根本性的指导原则,此外还对普及教育、学前教育、教学原则、分科教学、道德教育、教育教学管理都有精辟论述。

《民本主义与教育》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作。

主要内容是阐述民主主义社会所含的种种观念,并将这些观念应用于教育,以解决公共教育建设的目的和方法。

书中论述了教育和民主社会的关系,指出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提出“从做中学”的课程和教材观,对教学方法和道德教育也有所论述。

7、西方古典教育的“四艺”与“三艺”

四艺:

算术、天文、几何、音乐

三艺:

文法、修辞、辩证法

8、《爱弥儿》与《普通教育学》

《爱弥儿》:

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说体教育名著。

描写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主张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要发展儿童的天性,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这部书不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

《普通教育学》:

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重要著作。

赫尔巴特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家中第一个企图把教育学建立为一门科学的人,他明确提出教育学是一门科学,不能仅仅依赖于以往的经验、习惯,应当具有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础。

他要求把哲学作为整个教育学的指导方向;用伦理学来决定教育的目的;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普通教育学是有关教育一般问题的知识体系,它是教育科学的基础性学科之一,是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必修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养成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和一定的教育管理与研究能力等等。

9、道尔顿制与一般发展

道尔顿制:

又称契约式教育,它是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试行的。

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完成作业,然后接受教师考查,又接受新的学习任务。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可按自己的能力确定学习进度,能够较好地照顾到个别差异。

但要依赖学生高度的自觉性;由于没有固定的班级组织、学生之间缺乏相互作用,彼此毫不相干,不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不再按教材系统授课,难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习任务不受课时限制,尤其是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难以保障教学活动的效率。

一般发展:

是赞科夫教学论的核心。

所谓一般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的发展,它的所有方面的发展,即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如果把一般发展理解为智力发展,就不能体现个性发展整体性。

10、“快乐之家”与《巨人传》

“快乐之家”:

著名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创设曼图亚学校,并称其为“快乐之家”。

维多里诺既重视德育和体育,又重视智育和美育,曼图亚学校充分体现了其办学、教学的特点。

在教学中,维多里诺比较重视儿童的兴趣和个性,反对死记硬背,采用了许多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最完美的体现,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巨人传》:

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小说家拉伯雷创作的多传本长篇小说,是一部高扬人性、讴歌人性的人文主义伟大杰作,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肯定。

在小说中,拉伯雷痛快淋淳地批判教会的虚伪和残酷,特别痛斥了天主教毒害儿童的经院教育。

11、文法中学与公学

文法学校和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学校,属于中等教育性质。

公学则强调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培养一般公职人员,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均高于文法学校。

文法学校和公学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

注重古典语言的学习和上层社会礼仪的培养,同时还进行体育和军事训练。

12、明了与联想

明了:

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成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以便学生领悟和掌握。

联想:

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

13、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与卢梭的自然教育

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中一条根本指导性原则。

包含三层含义:

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适应自然规律,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卢梭的自然教育:

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使人得到自由发展;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要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自然教育的原则是尊重儿童的特点,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自然教育是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施教。

14、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都是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两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独特的结构,表现一定的年龄特征。

前运算阶段:

(2-7岁)儿童有了表象思维,有符号和语言描述事物,进行各种象征性活动或游戏,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但是儿童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思维仍受直觉表象的束缚,不能从食物的变化中把握事物概念的守恒性和可逆性。

具体运算阶段:

(7-12岁)儿童思维的特点是内化的、可逆的、甚至达到了守恒水平。

儿童可以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依据具体的事物进行逻辑推理,但是还不能离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尚未达到一般命题逻辑的水平,逻辑思维较零乱,尚不能较好地构成一个整体。

15、新行为主义教育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新行为主义教育:

新行为主义教育是以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一种教育思想。

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60年代盛行于欧美国家。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和加涅等。

新行为主义是由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行为主义发展而来的。

行为主义主张人的行为的基本公式是受因果律支配的“刺激—反应”。

新行为主义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予以补充。

新行为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教育和教学就是塑造人的行为。

在教育工作中,按照“刺激—反应—强化”的程序进行训练,就能随意塑造人的行为。

二是提倡程序教学。

其基本原则是:

积极反应,小步子,及时强化,自定步调。

三是让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教学机器。

通过教学机器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得到及时的和足够数量的强化。

四是应该把教和学的行为作为教育研究的对象。

其目的是选择有效的教法和判断教学工作的效果。

新行为主义教育既有助于学习理论的发展,也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但是,由于忽视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别,以及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机械刻板的特征而受到了人们的批评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四、基本原理

1、人本主义教育的特征及意义

特征:

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1)人本主义。

在培养目标上注意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

(2)古典主义。

吸收了古希腊、罗马教育家的主张,课程设置上注重古典著作。

(3)世俗性。

在教育目的和课程设置上充满浓厚的世俗精神。

(4)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家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

(5)贵族性。

教育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形式多位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目的主要培养社会上层人物。

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创设真是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追求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要“以人为本”,让学校成为学生实现生命价值的地方,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展现出来,要转变角色,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改革评价,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性内部评价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消极作用。

第一,过分强调人的本质的自然性,忽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第二,过度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影响了教育与教学的效能。

第三,不恰当地拘泥于满足学生个人自发的兴趣与爱好,低估社会与教育的力量。

2、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要点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夸美纽斯教育体系中一条根本指导性原则。

包含三层含义:

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要适应自然规律,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1)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的大教育家。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

(2)夸美纽斯批判当时旧学校的教育工作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以致学校变成了儿童恐怖的场所,变成了他们才智的屠宰场。

他认为改变这种不良的学校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教育必须在各方面遵循自然的法则。

所以产生上述观念,乃是源于夸美纽斯受到当时科学进步的影响,相信在宇宙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种秩序保证了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因此,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

具体而言,适应自然的教育是依据人的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的教育,他把学校组织分成四个阶段:

母育学校、国语学校、拉丁语学校和大学。

(3)应该说,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具有合理的内容,如按照学生的年龄及已有知识进行教学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具体主张中,也存在牵强附会的内容,如把四种学校类型与一年四季相类比。

不过,夸美纽斯认为教育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主张教师研究这种规律,这种思想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3、怎样理解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而进行的。

在他看来,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杜威反对把儿童的未成熟状态看做没有发展,反对把儿童的发展看做对成人环境的静止的适应,反对牺牲儿童的理解能力以使儿童养成僵化的习惯。

他从儿童的本能出发,强调教育就是要使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生长或发展,尤其强调要发展儿童应付新情境的首创精神,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应付新情况、新环境。

4、雅典和谐教育的组成部分

雅典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儿童培养成为集道德,智慧,健康,美感诸品质于一身的公民.雅典人所向往的教育是既能发展儿童的身体又能发展其心灵的和谐教育."和谐发展"一词最早出现于希腊语"calocagatia",表示健美体格和高尚道德的结合.在雅典教育中"和谐"这个概念是极重要的,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