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5924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docx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docx

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教学重点:

  

   1、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第一节 

一、导入:

 

• 上个世纪,正当我们华夏处于孱弱挨打地位时,有一位先驱满怀豪情与希望地说出以下壮语: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 说出这些壮语的是谁?

——梁启超。

今天让我们跟随梁实秋,领略大师的演讲风采。

 

二、作者及梁任公简介:

 

 1、梁实秋:

 

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

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2、梁任公: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主要包括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开始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1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

1898年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

但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的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称帝 ,在战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用。

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组织共学社、讲学社,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合称为清华四导师。

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

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

一生著述宏富,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饮冰室合集》。

 

3、相关故事:

 

大义灭亲,披麻戴孝: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梁启超从风风雨雨中走过56个春秋,应付过各种场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

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以情谊为上,磊落其身。

在康梁师徒之间,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康有为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违背他的意愿,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事虽未成,康氏却耿耿于怀。

面对康有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追随张勋复辟帝,为宣统帝草拟“诏书”,梁氏大义灭亲,讨伐复辟逆流时,也拿康有为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

 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

康氏谢世时,他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3日。

每当来人行礼,又是他始终站在孝子位置,答礼不疲。

 

    不同寻常的宽容:

 

1926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

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

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

但在任公看来,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

与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使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得以化解为零。

   

他割掉的是一个好肾,但他以生命的名义留下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间争斗都黯然失色的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这未尝不是一个奇迹,未尝不是全属他个人的一份杰作。

手术之后才过3年,梁启超就逝世,身体素质原本不差的梁启超走得如此匆忙,显然与协和医院的那个医疗事故有关,怎不令人扼腕。

 

三、预习检测,字词积累:

 

1、给红体字注音:

 

戊戌政变          显宦          叱咤风云         莅校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步履             谦逊 

激亢              箜篌          酣畅             流涕 

蓟北              涕泗 

2、解释下列词语:

 

显宦              叱咤风风云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谦逊              起承转合 

博闻强识          酣畅              屏息以待  

四、整体感知:

 

 1、标记文章段落。

 

 2、听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

 

 3、概括每段中心:

 

                

(1)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2)介绍梁任公的演讲稿。

 

                (3)交代演讲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描写梁任公的形象。

 

                (4)奇特的开场白,以及他的语音语调。

 

(5—9)以下数段正式写梁任公演讲,列举他的演讲内容,他的背诵方式,他兴会所至近于表演的情景,交代演讲的效果。

 

(10)点明梁任公作为学者的主要特点,结束全文。

 

第二节 

一、研习课文:

 

1、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而梁启超这次演讲却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家在课文中找出梁启超的演讲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①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 

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 

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 

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③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④“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⑤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⑥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2、为什么梁启超的演讲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也就是说他的演讲有什么特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启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外貌: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肥大长袍,步履稳健,风神  

潇洒,眼神光芒四射。

【文字不多,但很传神。

可以分两层:

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着重于表现神采。

】 

(外在的平凡普通,内在稳重、潇洒自信)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的气质让人耳目一新,富有感染力) 

神态:

生动有趣(自负、谦逊,让人感受到其幽默、随和的个性)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激亢(从中透露出他的自信、沉稳、睿智)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记、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酣畅淋漓(“要感动别人,先感动自己”感情丰沛)  

语言:

旁征博引,成本大套地背诵(风趣、博闻强记)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率真的个性) 

总之,梁任公是一个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 

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的学者形象。

 

3、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启超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 直接表达。

  

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  

知要强烈多少倍。

  

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③ 完全含蓄的表达  

A、描写外貌,又略有夸饰,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 

形象和风范。

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 

息。

”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

       

C  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 

敬和爱戴。

  

二、释疑:

 

1、本文写梁任公为什么只谈其学术造诣而不谈他的政治作为?

 

       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威望,两方面都可大书特书。

但作者毕竟是一个文人学者,关心学术甚于关心政治,写学术人物比写政治人物更得心应手;再说梁任公在中国现代政治史上也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而他的学术地位却是一致公认、不可动摇的。

也许梁任公的政治作为已广为世人所识,而学术造诣为政治名声所掩盖,正值得为之撰文彰显。

 

2、从文题看“演讲”应是文章记叙的重点,但文章的前两段并没有写梁任公先生的演讲。

那么文章前两段讲什么内容?

并说说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特别强调不少“显宦”与“叱咤风云的人”的演讲,都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2段介绍梁任公的演讲稿工整、美观,特别强调读他的演讲稿和听他的演讲相差甚远。

  

   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思是说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用“显宦”“叱咤风云的人”的演讲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来衬托梁任公先生的演讲不同凡响;以读这篇演讲稿和直接听讲演趣味上的差别,进一步突出强调他的演讲的独特魅力。

这两段的侧面烘托,让人在未听其演讲前,既充满好奇和兴趣,又会产生敬佩之情,下文具体描写演讲情景张本。

 

3、侧面烘托这种描写是指没有中心人物在场,而是通过别人的活动或另外的事物来衬托中心人物。

同样的描写手法文中还有一处,大家找得到吗?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  

4、“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明显是贬义词。

为什么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梁实 

秋所尊敬的梁任公呢?

会不会影响梁启超在我们心中的形象?

 

       真实地描写,并不影响他的形象高大。

著名的潘长江老是被人取笑,说他太矮了。

他是怎么说的?

我是“浓缩人生精华”。

他个子矮小,但并不影响他的形象高大。

 

5、“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谦逊”“自负”这不是矛盾吗?

怎么理解?

 

       他首先是谦虚,但他是名人,给清华学子作演讲,肯定是有一定文化的,如果还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了。

这里的“自负”是他自信的表现。

 

6、如何理解“他的广东官腔是很够标准的,……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这段话?

 

      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个字”。

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7、《箜篌引》短短十六字蕴涵了什么故事?

作用是什么?

 

     故事:

朝鲜水兵在水边撑船巡逻时,见一个白发狂夫提壶渡江,被水冲走。

 

他的妻子劝阻不及,悲痛欲绝,取出箜篌对着江水反复吟唱。

一曲

终了,她也投河随夫而去。

朝鲜水兵回家向自己的妻子丽玉讲述了

这个故事,丽玉援引故事中的悲情,创作了这首歌曲,听过的人无

不动容。

  

作用:

《箜篌引》简短鲜明,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当年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又遇到实际的环境,因此,印象跟深刻。

引用这首诗充分说明先生讲得逼真、深刻。

 

8、为什么梁启超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己呢?

 

《桃花扇》的结局是一道士对男女主人公侯方域,李香君说:

“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

家在哪里?

君在哪里?

父在哪里?

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它不断吗?

”于是两人双双入道。

梁启超讲到这里,自然联想到国家此时动荡的现状,怎不会痛哭流涕呢?

再次表现梁启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9、为什么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呢?

 

      选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后,作者听到唐军收复了河南等地,欣喜若狂。

梁启超在讲到此诗时“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同样表现了他对收复祖国大好山河,实现祖国统一的渴望。

 

10、尽管文章开头交代梁任公“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文章中,作者也暗示了梁任公仍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感,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桃花扇》写的是亡国悲剧,梁任公讲到此处,自然想到此时的国家军阀割据,战争连连,生灵涂炭,不禁 “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讲到庆祝官兵收复失地的《闻官兵收河南河北》时,“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可以说,梁任公已经将自己当做作品中的人物,这不仅仅是因为他演讲生动投入,而是因为他的爱憎不自觉地流露了出来。

所以梁任公的晚年仍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感。

 

11、为什么许多听了他的演讲的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先生完全投入,每次讲过,“大汗淋漓,状极愉快”,以强烈的感情感染了听众。

 

 12、文中说梁任公是个热心肠的人,你同意吗?

 

爱国救国的热忱,强烈的责任感;晚年不问政治,专心学术,讲学育才,极为辛勤:

捐募基金,兴办中国公学;组织共学社;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学府讲学,就任京师图书馆馆长。

梁启超晚年拖着病体,还是满怀热情地培育青年学生,实践了自己所说的“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座”。

 

13、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节的深刻的含义?

 

       梁启超是应清华学子得邀请来演讲。

在20世纪初动荡变革的年代,梁启超为青年的上进欣然应邀,热情讲演,实属难能可贵;当世文坛多少人问政治而不专心学术,学问难以做到梁先生的境界,令人生憾;做学问的人应当向梁先生学习做学问和做人。

 

14、我们再次试着为一代大师评改文章,前面已经给他写评语,做旁注。

接下来给作者挑毛病,如语法错误。

 

    ⑴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删“大约”);  

⑵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一次);  

⑶不少人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产生……兴趣)  

        这种现象在那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当时白话文刚刚兴起,用字和语法并不规范。

但现在同学们切不可犯这样的错误。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

 2、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第五段和第八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3、学习演讲的一些技能技巧。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文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

难点:

作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 教学设想

1、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2、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3、练习给课文加旁注是高中生学习语文理应进行的一项专门的基本训练。

本课在练习当中设了一道作旁注的题,是一种引导,以后每学一课都最好照此办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呢,先请同学们拿出一支笔,一张纸。

今天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个知识竞猜题。

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①他聪颖过人,“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

16岁时中举人,被誉为“岭南奇才”②他是中国近代百年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③他是广东新会人。

④他著作颇丰,著有148卷,长达1000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

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

那说起梁启超,想来同学们对他并不感到陌生。

初中时候历史书上见过他的名字,我们学《再别康桥》的时候也知道,徐志摩的“情敌”梁思成是他的儿子。

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梁启超有哪些事迹啊?

(戊戌变法、云南起义、康梁)。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

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

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

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

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

但介绍西文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

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

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

但同学们知道吗?

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

那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生于北京。

1915年就学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

1923年留学美国。

回国后,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主编《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益世报·文学周刊》《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等。

一度主编《新月》月刊。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以《雅舍小品》为代表作。

1949年后曾任台湾省立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主要著作尚有散文集《雅舍小品》(续集),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主编《远东英汉大辞典》。

原名:

梁治华

成就:

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 翻译家

作品:

《雅舍小品》(续集)《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 《远东英汉大辞典》

风格:

风趣幽默 朴实隽永

三、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

1、齐读生字词:

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          

迥(jiǒng)异   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北 

2、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

——音容笑貌 学者风度   

3、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板书如下:

肖   像: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形

梁              步履稳健                                  神        

任              气质风神潇洒    (潇洒自信)             兼

公              眼神光芒四射                              备

演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

讲    声   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睿智)

特    内   容:

丰富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点    动   作:

成为表演,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表   情:

狂笑 太息 痛哭(酣畅淋漓 感情丰沛)

总结梁任公的形象:

撇开政坛上的梁任公不说,在文坛上,梁任公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

4、文中是如何展示梁任公特点的?

——对梁任公的特点不是抽象的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有形貌特点,表情特点,声音特点,动作特点,气质特点,讲稿特点等,可以笼而统之概括为:

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修养良好,开朗直爽,认真细致,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稳健而潇洒。

5、如何品味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

——对梁任公的外貌描写: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

”文字不多,但很传神。

可以分两层:

前一层写身材、肖像、衣着,后一层写精神气质,也就是说既写实相又写神采,既遵循人物固有特点,又略有夸饰。

“风神潇洒”“光芒四射”就是夸饰,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由衷的赞美之情。

6、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

①直接表达

A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

B 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

C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②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A 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B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C 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