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docx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问答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二、问答题:
1、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答:
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
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
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
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
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地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
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
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
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
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2、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答: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
观察性研究主要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主要有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理论性研究主要有理论流行病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
病因与病因推断
一、名词解释:
1、病因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含义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充分病因
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
3、病因网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鱼网”的病因网。
4、求同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5、求异法
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6、同异并用法
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
7、共变法
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a2,a3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
8、剩余法
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二、问答题:
1、比较传统因果观与现代因果观的差异。
答:
传统因果观主要指决定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必定导致一定的结果,所以有充分原因的观念。
现代因果观主要指概率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导致一定的结果,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从而抛弃了充分原因的观念。
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
2、试述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局限性。
答:
充分病因几乎是不存在的,牵强的例子导致病因和疾病成了一回事,失去了因果关系的意义。
多个病因的组合也不能成为充分病因。
概率论因果观抛弃的正是充分病因。
所谓的必要病因一定同相应疾病的分类依据有关,即按某病因进行分类的疾病,该病因就是它的必要病因,而正因为有该病因存在才被分类为该疾病。
因此,必要病因并不是一个实证问题。
3、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为什么不一定能否定假设?
试举例说明。
答:
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不成立,还不能简单否定假设。
因为经验证据不成立,有三种可能的结论:
①假设不成立;②先行条件不成立③假设和先行条件均不成立。
在第二种可能的结论成立时,假设并未被否定。
4、如何认识Mill准则的应用?
答:
如果病因假设清单没有包括真实的病因,Mill准则就无法确证病因,而且Mill准则本身并不能对列出包括真实病因在内的清单提供指导。
另外,Mill准则原本是用于实验研究类型,并且假定原因为充分或必要条件,因此对于流行病学的观察性研究,须注意控制干扰的条件较差,以及需要做统计学处理。
5、论述病因判定的标准。
答:
(1)关联的时间顺序:
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前因后果时间关系。
前瞻性设计(队列或实验研究)在确定前因后果时间顺序上最佳,回顾性设计(病例对照研究)次之,横断面设计较差。
(2)关联的强度:
指怀疑病因与疾病的统计学关联越大,是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就越大,是偏倚所致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般指分类资料的相关。
(3)剂量―反应关系:
可以看成是针对等级或连续性变量资料的关联强度。
(4)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
可以看成是针对集团资料的关联强度(生态学相关)。
(5)关联的可重复性:
研究的关联能在其他研究中得到重复,则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增加。
(6)关联的合理性:
客观上同现有的理论知识不矛盾,主观上能为评价者的信念所接受。
(7)终止效应:
怀疑病因自然或人为去除(下降),引起疾病发生率下降。
终止效应对因果论证的强度较高。
(8)关联的“特异性”:
从多因多果的观点看,特异性是错误的;从病因必要性含义看,特异性优势是多余的。
因此,特异性不符合现代流行病学的观点,应当放弃。
一个病因研究本身必须要达到或部分达到第1,2(或3、4)条标准(前因后果、广义关联强度),如果符合第7条标准(终止效应)则更好;第5,6条标准(重复性、合理性)是对该研究的外部评价,如果不吻合则因果关联的可信度降低。
疾病的分布
一、名词解释:
1、发病率
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罹患率
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3、患病率
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某特定时间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4、感染率(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
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
5、续发率(secondaryattackrate,SAR)
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
“原发病例”:
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内。
续发病例:
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
6、死亡率
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
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平均人口数,计算方法同发病率。
常以年为单位。
7、病死率(可表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反映医疗水平和诊断能力)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8、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mortality)
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
Ii为各年龄组的组距,一般为5。
Pi为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以小数表示。
二者相乘然后各组乘积相加即得出累积死亡率。
9、存活率(survivalrate)
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合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
10、散发(sporadic)患病率(/105)(1970年)平均发病率(/105)(1960-1970年)Framingham37.427.0PuertoRico15.55.2根据该资料,对于该年龄男性冠心病死亡率可以做出如下那种推论?
A.Framingham比PuertoRico高
B.Framingham比PuertoRico低
C.Framingham与PuertoRico同样高
答:
1970年Framingham比PuertoRico患病率高,大约是2倍。
1970年之前10年间平均发病率Framingham是PuertoRico的5倍。
因此如果两个地区死亡率是相同的,可以预料Framingham的患病率是PuertoRico的5倍,而表中的数据仅为2.4倍,所以Framingham的死亡率一定高于PuertoRico死亡率。
因此A推论是正确的。
问题中给的条件已经说明,移民和治疗对这一差异无影响。
9、失访偏倚是队列研究难以避免的一种偏倚,特别是较大型及较长时间的研究。
为了将失访偏倚的影响减到最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答:
对于队列研究中的失访偏倚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1)设计时选择较为稳定的人群,便于随访;
(2)计算样本量时,在估计的样本量基础上增加10%,以减少失访造成的影响;(3)实施过程中努力随访所有的研究对象;(4)比较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的失访率有无差别;(5)将失访人群的基线资料与完成随访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如无显著性差别则可认为失访是随机的,对结果的影响不是很大;(6)如有可能,尽量了解失访者的结局,与完成随访者的结局进行比较,以推测失访的影响。
10、为了探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李医生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进行调查。
他选择了病例153人,对照178人,调查的部分结果如下:
表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部分结果
口服避孕药心肌梗塞病人非心肌梗塞病人合计有39无154合计请计算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塞之间的关系的比值比(OR),并解释该比值比(OR)含义。
答:
OR=ad/bc=39×154/24×114=2.20
含义:
假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避孕药发生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是未口服避孕药的2.20倍。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一、名词解释:
1、流行病学实验
流行病学实验通常以人类(病人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防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
2、临床实验
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病人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病人。
常用于对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3、现场实验
是指在现场环境下对自然人群进行的试验,给予的干预措施包括生物医学治疗或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措施,以及生物或社会环境改变措施等。
4、社区实验
是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
5、类实验
如果一项实验研究缺少一个或几个流行病学实验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特征,这种实验就叫类实验。
6、双盲试验(doubleblind)
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7、三盲试验(tripleblind)
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偏倚。
8、情景效应
是指实验特有的情景因素所产生的效应,将要外推的目标人群可能没有这样的情景因素,也就可能没有这部分效应。
情景效应包括实验执行人员特征,受试者知道自己是实验的一部分的程度即霍桑效应,实验的新奇性,以及实验倍受大众媒体的关注等。
9、向均数回归
实验前具有异常高或异常低的极端测量值的受试者,其测量值有自发向均数靠近的倾向。
原因主要有:
极端值反映自发波动的极端,以后就可能朝反方向改变,表现为向均数回归;极端值可能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再次测量有可能减少测量误差,引起极端倾向减弱,也表现为向均数靠拢。
10、保护比(PE)
也称为保护功效,是指安慰剂组如果接受干预措施如疫苗,则为减少发病或死亡的比例。
二、问答题:
1、流行病学实验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
基本特点:
①它是前瞻性研究,即必须直接跟踪研究对象,这些对象虽不一定从同一天开始,但必须从一个确定的起点开始跟踪;②流行病学实验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作为处理因素可以是预防或治疗某种疾病的疫苗、药物或方法措施等;③研究对象必须是来自一个总体的抽样人群,并在分组时采取严格的随机分配原则;④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要求在开始实验时,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这样实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