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402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4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docx

《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docx

财政学复习重点论述

财政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

第一节

1、财政:

就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社会集中性的活动及其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种社会集中性的活动通常以政府为主体组织进行,集中表现为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

2、财政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通过研究财政,揭示和阐明财政活动的规律,探索财政活动同国民经济、同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性,进而为财政活动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3、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2节财政学说

1、资产主义财政学说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财政学说

(1)背景介绍

1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

2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

3 鼓励自由竞争,鼓励自由的市场经济

4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少

(2)代表人物

1)、亚当斯密:

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和数量。

关键词一:

看不见的手

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市场经济即“看不见的手”调节的经济

关键词二:

经济自由主义

自由竞争不需政府干预经济个人最大利益(导向)公共最好福利

关键词三:

守夜人

1 政府应当尽量缩小职能:

防止外来侵略维护国内治安

2 对于有损于自然经济秩序或个人无力经营、不愿经营的事业由政府出面干涉或经营

古典政治经济学中财政学说的基本框架

a.财政收入方面——税收四原则:

公平、确定、简便和征收费用最小

b.财政支出方面——厉行节约,量入为出

c.财政的最高目标——“廉价政府”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财政学说

(1)背景介绍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自由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2)经济危机频发

1 危机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

2 危机产生的破坏性越来越大

3 具有了世界性的普遍特点

4 生产停顿,经济滑坡,工人失业,各种矛盾极端尖锐,各种工人的斗争此起彼伏……

(2)代表人物: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主要观点:

1)、经济是没有自动的安全结构的。

经济并不是像跷跷板那样,总是会纠正自己,而是有些像升降机,它会上升或下降,也会停在那里完全不动。

它会停止在顶端,但也同样会停止在底层。

换句话说,萧条也许无法自救,从此一蹶不振,像个搁浅的船一样。

2)、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充分就业

3)、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存在着一些经济和社会因素,使得有效需求不足,以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产生不平衡

4)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政府不应只是扮演“守夜人”的角色,政府对经济运行必须实行干预

5)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两大手段

6)主张扩大政府开支

7)冲破了“量入为出”原则,系统地论证了财政赤字的经济合理性

8)实行赤字财政政策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实现充分就业

思考题:

如何理解凯恩斯所主张的“国家干预”?

1 强调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

2 仍然以维护自由竞争为前提

3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的目的:

不是要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充分利用市场的功能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财政学说

(1)背景介绍

20世纪70年代“滞胀”产生的原因

1 过度奉行凯恩斯主义政策

2 过于强调国家干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 国家的管制对于经济的自行发展约束过多,从而忽略了市场的本身作用

4 违背了经济规律,使经济发展不能正常运行

国家过度干预的结果

5 不断推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导致大多数国家财政赤字不断扩大

6 不断推行的反危机政策和措施,使经济危机不能充分展开,过剩的生产力和过时的机器设备不能够被有效的淘汰,生产的潜力不能被充分释放

7 国家的干预也使得企业自主性降低,企业的生产动能不足,组织和管理效率低下

自由主义回潮

1)单纯靠自由放任的市场调节,把市场看成万能是绝对不可能处理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必须将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

2)市场不是万能的,但缺失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又是不行的;国家干预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完全靠国家干预的弊端又是十分严重的

(2)各学派观点(不考论述题,只要知道谁的观点包括哪些内容即可)

货币主义学派:

国家干预窒息了市场经济的活力,否定“财政最重要”的政策主张,得出“货币最重要”的政策结论

供给学派:

1)国家干预和福利社会造成了社会资源过度从供给(或生产)方面向需求(或消费)转移

2)国家的过度干预破坏了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

3)通过降低税率和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来刺激供给,促进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争取实现国家预算的平衡

公共选择学派:

1)既承认市场缺陷,也承认政府缺陷

2)不能先验地认为市场和政府孰优孰劣,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在市场和政府间进行选择

3)市场缺陷并不必然意味着需要政府干预,因为政府干预的效率也无法保证

4)要进行市场缺陷和潜在的非市场缺陷(政府缺陷)的比较,才能得出适当的结论

5)必须选择政府干预的领域,也要采取种种制度的、技术的措施来严格限制政府权力,以防滥用

理性预期学派:

1)政府的每项政策的出台,有理性预期能力的人,凭借当时所得到的信息就会做出恰当的预见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来抵消这种影响。

因此,从长期来看,政府的干预政策是无效的

2)即使有些政策在短期内是有效的,但往往也只会成为致乱因素,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害

3)政府只应制定并公开宣布长期不变的原则,取信于民,余者主要由市场经济自行发挥作用

第2章财政理论的基础(非常重要)

第一节外部效应与市场失灵

一、财政的理论基础:

市场失灵

在市场经济中,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死政府。

可是市场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这就叫做市场失灵。

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有必要由政府介入。

2、外部效应

又称外部性(externality)、邻居效应。

是指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其关键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他人,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

可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一)正外部效应:

又称正外部性、外部经济。

是指生产和消费行为给他人带来好处

一旦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正外部效应,那么意味着其应该得到的收益而没有得到,而由与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获得

(二)负外部效应:

又称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

是指生产和消费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

一旦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产生了负外部效应,那么就意味着其应承担的成本没有承担,而由与这项活动无关的第三方承担

(3)如何纠正?

1、对于产生负外部性的经济行为主体,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矫正性措施,使其承担部分或全部的社会成本,例如:

收税、收费、罚款等(政府收汽油税、收污水处理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负外部效应的出现。

2、对于产生正外部性的经济行为主体,政府可以采取一些鼓励性措施,使其获得部分补偿,例如:

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人们从事能够产生正外部效应的活动。

第二节公共产品与市场失灵

一、私人产品:

数量将随任何人对它的消费增加而减少的产品(服装冰激凌)

特征:

1、竞争性:

任何人增加对这种商品的消费都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

2、排他性:

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之外,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该商品

2、公共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特征:

1、非竞争性:

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

2、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无法将拒绝付款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可以“排他”,但由于排他成本过高以致在经济上不可行,从而最终无法排他

3、搭便车者问题的一般性结论

由于公共产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就排除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

但是,政府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政府确信总利益大于成本,它就可以提供公共产品,并用税收为它支付,这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第3节:

公有资源与市场失灵

1、混合产品:

不能同时具备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1 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限度,该产品的消费是非竞争和非排他的,但若超过一定限度,则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

2 具有非竞争性的同时也具有排他性:

非竞争性——任何人增加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

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消费该商品

3 具有非排他性的同时也具有竞争性:

公有资源、公共资源

2、公有资源:

兼具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

1 非排他性——无法或难以将拒绝付款者排除在外

2 竞争性——任何人增加对这类商品的消费都会减少其他人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

公有资源不具有排他性:

想使用公有资源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

公有资源具有竞争性:

一个人使用公有资源减少了其他人对它的享用

公有资源的问题产生了:

一旦提供了一种物品,决策者就需要关注它被使用了多少

3、公有地悲剧:

由于外部性而产生

结论:

当一个人使用公有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

由于这种负外部性,且公有资源不具排他性,公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税收减少公有资源的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政府有时也可以把公有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四、自然垄断:

1、当一种物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时,可以说这种物品存在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y)

2、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

五、经济波动与失衡如何产生市场失灵?

价格信号在某些重要市场上并不具有伸缩自如、灵活反应的调节能力,并且不同经济主体在实现其经济利益所具有的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共同导致了市场的自发力不能经常保证供求平衡,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的波动与失衡等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这时候就需要政府通过运用财政手段来干预经济的运行。

这里引用萨缪尔森的一段话:

当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市场来组织一个复杂的大型经济。

问题是,市场既无心脏,也无头脑,它没有良心,也不会思考,没有什么顾忌。

所以,要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纠正某些由市场带来的经济缺陷。

因此,现代经济是市场和政府税收、支出和调节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混合体。

第3章财政的职能

财政职能:

财政在一定经济模式下所固有的职责和功能,是政府活动所固有的内在经济功能,是政府活动对经济的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的高度概括。

三个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

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3、经济稳定职能:

促进宏观经济稳定

三个问题解读财政职能:

1、财政能够干什么?

应该干什么?

市场能干的,财政就不要去干;市场不能干的,财政就应该也必须去干。

2、什么是“市场不能干的”?

市场失灵——市场与生俱来的缺陷。

3、财政的职能是什么?

克服市场失灵。

第1节资源配置职能

1、什么是资源配置?

获取满足人们需求的商品或劳务都需要占用和消耗资源。

资源从现象形态上看可以分为三类:

资本、土地和劳动。

换句话说,商品或劳务都是资源一定组合状态下的产物。

这种资源组合状态称为资源配置。

2、什么是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

(1)帕累托最优:

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

也称帕累托改进。

不可能再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的状态。

改变这种状态不可能在不损害社会中任何其他一个人的利益的条件下增加某一个人的利益;或者说改变这种状态不可能再增加社会的利益。

3、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能够达到吗?

(1)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前提条件:

经济人假设

(2)以利己为行为动机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将会导致帕累托最优

现实中存在着许多情况,使市场达不到完全竞争的状态。

其中三种最重要的是不完全竞争,如垄断,外部效应,如污染,以及公共物品,如国防公路。

在每一种情况下,市场失灵都会导致生产或消费缺乏效率,而政府则可以起到医治疾病的有效作用。

(3)市场配置与财政配置资源:

二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互补关系

1 财政配置不是排斥市场机制,不是置身于市场之外的干预或调控

2 凡是市场不能配置或不能高效率配置的领域,便是财政配置资源的空间

3 凡是市场不能配置或不能高校配置的领域,便是财政配置资源的空间。

4、资源配置职能的范围

1 依据外部经济性配置资源

2 依据行业的垄断性、盈利性程度配置资源③给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配置资源

 

第2节收入分配职能

一、含义:

通过公平分配达到:

1、经济公平:

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

2、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能接受的范围内

2、收入分配职能的范围

1、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收入分配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市场

2、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宜直接介入,更不能替代

(1)市场分配的范围——企业职工工资、企业利润、租金收入、财产收入、股息收入等

(2)财政分配的范围应限定在对不公正分配结果的纠正和调整

3、尽可能改善产权的初始状况——公共劳务均等化

(1)公共劳务均等化是指政府为了改善个人产权的初始状况而对收入较少的个人(家庭)免费提供公共劳务

(2)政府采用两种办法来解决公共劳务均等化的问题:

1 在税收上采取“能力原则”,即收入高的个人(家庭)多纳税,收入低的少纳税,没有收入的不纳税

2 对低收入或没有收入的个人(家庭)进行公共劳务成本的资助

4、尽可能改善收入分配差异程度——收入均等化

(1)收入均等化就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分配职能来改善个人(家庭)之间收入分配过分悬殊的状况

(2)收入均等化≠收入绝对平均

(3)收入均等化是要保证社会中每个人都达到“基本生活(福利)”需要的收入

三、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

(一)税收调节

1.对全社会各种收入进行强制性调节的分配形式

2.是财政实现收入分配与再分配的最常用的手段

3.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经济组织和个人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以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方式

例如:

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

例如:

通过征收财产税、遗产税、赠与税而调节个人财产分布

(2)转移支付

通过各种专项拨款、补贴、社会保障支出等,将资金直接分配给特定的地区、单位和个人,通过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来改变收入分配不公的程度

(3)公共支出

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福利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间接地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收入水平

第3节经济稳定职能

(1)经济稳定的含义:

1、经济增长:

生产能力的增长+福利水平的增长

2、充分就业:

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能够找到工作做

3、物价稳定:

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4、国际收支平衡:

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合计大体保持平衡

(二)经济稳定职能的范围:

1、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以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2、调节失业率以保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

3、调节物价水平以保持稳定的物价

4、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以保持有利的国际收支

(三)经济稳定职能的实现:

1、促进经济稳定和增长的主要任务是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2、财政是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一个重要手段

1 经济滑坡时期: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财政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或二者同时并举—扩大总需求,增加投资和就业

2 经济繁荣时期: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财政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或两者同时并举——减少总需求、紧缩投资,抑制通货膨胀

小结:

当产生经济波动与失衡时,政府通过财政来稳定经济,主要做法有增收减支和增支减收,从而达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第4章财政支出概论

第1节财政支出概念与分类

一、财政支出概念:

国家财政分配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国家财政将筹措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

换言之,财政支出是对集中起来的一部分社会产品价值的再分配,通过财政支出为实现国家职能服务。

财政支出是实现国家职能的主要途径,是具体提供物质保证的过程

二、(重点掌握)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一)购买性支出:

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1]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2]政府投资兴办各种事业和投资于经济建设项目所需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

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转移,不相应地取得商品和劳务

1、各项福利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捐赠支出

(3)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比较

1.对生产、就业及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1 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间接影响

2 转移性支出对生产与就业产生间接影响,对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3 在各个企业相互刺激和相互推动的情况下,购买性支出的增加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导致一系列的企业的生产有较为普遍的增长

(1)政府购买性支出是通过政府掌握的资金,在市场上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相交换,因而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2)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则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即从政府转移到领受者手中,它对收入分配和公平产生直接影响,而对生产与就业则发生间接的影响作用。

2.对政府的效益约束

(1)购买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强

1 政府以商品和劳务购买者的身份出现

2 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2)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弱无原则可遵循效益难以换算

3.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

(1)购买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是硬的:

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取决于个人能力与主观努力

(2)转移性支出对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无交换发生取决于经济状况及同政府讨价还价的能力

4.执行财政职能的侧重点

(1)购买性支出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

国防支出、支农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基础设施支出

(2)转移性支出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

3、(计算题)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1)财政支出增长率(ΔG(%))

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即所谓“同比”增长率

 

ΔG(%)——财政支出增长率

ΔG——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增(减)额

Gn——当年财政支出

Gn-1——上年财政支出

(2)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Eg)

 

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Eg>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率快于GDP增长速度

Eg<1,表明财政支出增长率慢于GDP增长速度

ΔGDP(%)——GDP增长率

ΔGDP——当年GDP比上年增长额

(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MGP)

 

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

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多少

财政支出增长额占GDP增长额的比例

四、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

(1)重点: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宏观原因

1.政治经济原因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原因分析:

1、政治因素:

司法体系和管理建立的需要

2、经济因素:

(1)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

(2)解决外部效应的需要

控制负外部性提供正外部性

结论:

政府活动不断扩张所带来的财政支出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政府活动扩张论)

2、政府预算支出刚性

(1)梯度渐进增长论的假定前提:

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多交税,因此,政府在决定预算支出规模时,应密切注意公民意愿。

因为,公民所能容忍的税收水平就是政府支出的约束条件。

(2)梯度渐进增长论的主要内容:

1 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

经济的发展会使财政支出水平随之提高

结论:

在正常年份,经济的发展会使财政支出水平提高,但其提高的力度是有限的,以纳税人的税负容忍度为限,否则纳税人将会通过行使其选举权或投票权对当权者进行否决。

2 但当社会经历激变时(如:

战争、经济大萧条或其他严重灾害),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

战争、自然灾害和社会灾难等因素会导致财政支出水平的提高

3 当这种激变时期过后,公共支出水平将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趋势水平

(3)梯度渐进增长论的思路梳理

1 正常时期为什么财政支出会渐进增长?

在正常时期,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人均收入的增长,税收收入水平也会相应随之提高,因此,财政支出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但是,在正常时期,公众可忍受的租税负担是相当稳定的,这就决定了,税收的增加、财政支出的增加都是有限度,即以纳税人的税负容忍度为限。

因此,正常时期,财政支出的增长表现为“渐进”的增长,而不是“跳跃式”的增长。

2 非正常时期为什么财政支出会增长?

在非正常时期,私人部门无法解决战争、饥荒、经济危机等所造成的种种社会经济问题,只有政府采取行动才能缓解这些灾难对社会、经济的消极影响。

因此,财政支出必然增长。

3 非正常时期为什么财政支出会呈梯度增长?

在社会发生突变情况下,人们为了摆脱战争、饥荒或危机等带来的困境,其税收容忍水平将会提高,这时,政府的支出水平有可能大幅度地上升,使整个财政支出在渐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个上升的“台阶”,即梯度增长。

4 非正常时期过后为什么财政支出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

社会突变后,人们对政府的信心培育了人们对政府的需求,人们要求政府做更多的事,要求政府解决以前所忽视的重要问题,从而促使人们对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予以支持,由此,出现税收容忍新水平。

因此,社会突变过去以后,财政支出水平虽会有所下降,但不会低于原先的趋势水平。

3.发展经济理论的解释

(1)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2)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1 影响财政支出增长与否的因素很多如:

人均收入的增长、技术变化、人口变化、都市化、税收、战争等

2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投资方向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3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增加财政支出的客观要求

4 因此,财政支出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5、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财政支出产生的效益的大小和好坏进行分析评估

(一)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

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在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以费用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适用于财政支出中的政治、国防、文化等项目

公共劳务收费法:

政府机构履行其职能而向社会提供的各种服务

如:

邮政电讯、道路交通、城市供水、环境卫生、国家公园、文化教育等部门提供的服务

(二)目的:

加强财政支出的宏观控制和微观管理,促进合理地分配和使用财政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相同点:

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占用与换取尽可能多的有用结果

(四)不同点:

重点掌握:

成本—效益分析法

基本原理:

根据政府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运用恰当的评估方法,从各备选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确定政府投资项目。

计算题:

1、假设一个项目的寿命为n年,贴现率为r,第i年的效益和成本分别为Bi和Ci(i=0,2,3…,n-1)

把政府项目的未来收益贴现,并把它们加总在一起,得到该项目的收益现值

 

2、当贴现率为i时,在t年获得N元的现值(P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