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27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docx

《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docx

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

 

幼儿园的设计与实践

幼儿园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课型:

实践课

教学方式:

操作、谈话、讨论、练习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光盘、多媒体

授课题目(章、节)

模块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活动一幼儿科学教育的概述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学前教育学》《学前创造教育活动的设计》《当代幼教杂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

2、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

3、学生领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4、学生能应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和目标进行案例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特性和目标

难点:

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目标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涵义和理论基础——第一节

2、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目标——第二节

思考题与作业:

理论:

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的含义是什么?

应用:

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特性和目标分析案例。

讲稿:

一、科学的内涵

(一)科学的界定

“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自然界中处处存在着科学探索的对象:

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它包括不同层面的内涵。

1 科学是知识

2 科学是过程

3 科学是态度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界定

1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学科范畴的科学教育,二是作为教学建议改革范畴的科学的教育。

这里涉及的是作为学科范畴的科学教育。

作为学科范畴的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做出明智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现代科学教育较以往的科学教育呈现出以下特征:

(1)现代科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而且增加了训练人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等。

现代科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是以培人

的科学素养为中心。

(2)在教育内容上强调现代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结合。

随着科学本身向社会的广泛渗透,

要让学生学习以后生活中所需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3)在教学过程上强调实践性。

现代科学教育强调通过让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来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情感和态度。

因此,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所谓学前儿童指的是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即0—6岁的儿童。

它包括婴儿期、幼儿前期和幼儿期三个阶段。

近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关于儿童科学教育的书籍,但更多讲的是关于“幼儿”即3—6岁儿童的科学教育。

然而,教育必须从人出生那天起就开始进行,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进行主动探究。

(2)发展学前儿童好奇心,使学前儿童形成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这种有利于终身发展的素质。

(3)使学前儿童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学习,使学前儿童逐渐学会科学的方法。

(4)使学前儿童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发展智力。

二、开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个体发展

1 有利于学前儿童科学素质的培养

2 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纲要》)对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做了具体规定。

目标如下: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课程名称

班级

专业、层次

幼儿园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课型:

实践课

教学方式:

操作、谈话、讨论、练习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光盘、多媒体

授课题目(章、节)

活动二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学前教育学》《学前创造教育活动的设计》《当代幼教杂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和内容;

2、使学生幼儿园数学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3、学生领会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学和10以内数概念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教法建议

4、学生能应用学前儿童感知集合教学和10以内数概念的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建议设计一个完整的幼儿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阶段目标和教法建议

难点:

设计一个完整的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方法和内容——第一节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分类和认识10以内的数——第二节

思考题与作业:

设计一个分类教案或10以内数的形成教案。

讲稿:

一、集合概念的教育

幼儿感知集合是数概念形成的基础,有利于理解和掌握数概念及正确进行加减运算。

(一)幼儿的分类教育

1、什么是分类

分类是按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用途、数量等不同的特征进行区分,可先按一个特征分,在逐步按两个以上的特性分。

分类是先观察、分析、比较,然后分类,是一种智力活动,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教材91页)

提问:

小、中、大班的教学目标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少到多,尽量结合了已经学过的数量形等知识。

3、幼儿分类的内容及教学建议

内容一,教幼儿将相同名称的物体放在一起

1)教幼儿学会从一堆物体中,拿出和老师拿的一样名称的物体并放在一起。

(方法:

观察、操作、演示、提问)

2)教幼儿学会排除物体大小、颜色等的干扰。

(分各种不同的球)

3)指导幼儿独立地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同名称的物体

内容二,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1)颜色分类:

小班,教师的教具是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物体(方法,先观察比较后操作分类);中班,教师提供形状、颜色都不同的教具,,要求幼儿排除形状的干扰,正确按物体的颜色进行分类;大班,教师的教具可以是大小、形状、颜色都不同的,让幼儿排除大小、形状的干扰进行正确分类。

2)形状分类:

方法同上

3)按大小、长短、粗细、厚薄、宽窄分类(方法同上)

4)教幼儿按物体两个特征进行分类(中、大班)

内容三、物体的数量分类

可以和认数结合起来教学。

内容四,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总的教学建议:

游戏活动进行分类

日常劳动活动中进行分类

(二)排序教学

1、什么是排序

依据物体的各种特征,按一定的规则或次序进行排列。

2、教学目标(教材92页)

3、教学建议:

(教材92页)

(三)区别“1”和“许多”

教法建议举例“采蘑菇”

(四)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由易到难,有重叠到一一对应。

 

课程名称

班级

专业、层次

幼儿园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课型:

实践课

教学方式:

操作、谈话、讨论、练习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光盘、多媒体

授课题目(章、节)

活动三集合概念活动设计与仿真练习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学前教育学》《学前创造教育活动的设计》《当代幼教杂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仿真练习,培养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集合概念教案外化为仿真实践活动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五项教学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将设计的教案,实践操作

难点:

将设计的教案外化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仿真活动演示——第一节

2、讨论评价——第二节

思考题与作业:

实操:

上课的幼儿教师分析评价自己的集合概念仿真结果。

幼儿园数学集合概念活动仿真训练

教学内容:

分类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小班);排列活动设计与实践(小班);“1”和“许多”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小班),比多比少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小班)

教学形式:

1、将在班上同学分为4个学习小组,每一组选派一个教师,自己在课余设计好自己负责的教育活动教案,并且作好充分教具准备。

2、一部分同学当幼儿,一部分当评委。

活动过程:

步骤一:

老师组织教学活动,开展仿真活动

要求:

1、背着教案;2、进入教师状态,将设计的教案知识外化;3、教具准备充分充分,4、充分运用数学活动设计的方法和幼儿教师教学活动的技能。

步骤二:

活动结束,幼儿教师自评。

要求:

从幼儿教师五项教学技能、幼儿教学活动方法的运用、是否符合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的步骤,各个教学环节是否清晰,是否符合逻辑、自己设计的教案和仿真活动时有什么差异,自己有什么问题和困惑等方面评价。

步骤三:

7-10个同学进行他评。

要求:

结合幼儿园新纲要中的内容以及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求,从幼儿教师五项教学技能、幼儿教学活动方法的运用、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的步骤环节是否清晰,是否符合逻辑、教学活动是否有创意、假如是自己讲,打算怎么讲等评价。

一、分类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小班)

上课老师:

李佳、陈思思

二、排列活动设计与实践(小班)

上课教师:

周燕、胡婷

三、“1”和“许多”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小班)

上课教师:

谢沙、陈佳

四、比多比少的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小班)

上课教师:

邬俊、王家润

评分:

教案分(30)+组织活动分(50)+理论评价分(20)=100分

课程名称

班级

专业、层次

幼儿园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方式:

讲解、操作、谈话、讨论、练习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光盘、多媒体

授课题目(章、节)

活动四幼儿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二)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学前教育学》《学前创造教育活动的设计》《当代幼教杂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知道学前儿童数概念教育的具体内容

2、使学生理解掌握10以内基数、10以内序数、认读10以内数与书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学目标。

3、学生能应用10以内基数、10以内序数、认读10以内数与书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教法建议设计一个完整的幼儿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序数教学活动设计和基数教学活动设计

难点:

设计一个完整的幼儿10以内基数、10以内序数、认读10以内数与书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活动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10以内基数教学——第一节

2、10以内序数教学,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第二节

思考题与作业:

设计一个数概念教学活动教案。

课程名称

班级

专业、层次

幼儿园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课型:

实践课

教学方式:

操作、谈话、讨论、练习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光盘、多媒体

授课题目(章、节)

活动五10以内数概念活动设计与仿真练习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学前教育学》《学前创造教育活动的设计》《当代幼教杂志》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通过仿真练习,培养学生将自己设计的10以内数概念教案外化为仿真实践活动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五项教学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将设计的教案,实践操作

难点:

将设计的教案外化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1、仿真活动演示——第一节

2、讨论评价——第二节

思考题与作业:

实操:

上课的幼儿教师分析评价自己的数概念仿真结果。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10以内点数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仿真训练

教学内容:

10以内点数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大班);倒数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大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