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 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2012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 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 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 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 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 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 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 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 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 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docx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题型3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含答案

题型3 人口增长、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和城市化的影响

本题型2009-2018年全国卷考查情况(考查概率:

60%)

设题角度

情境模型

考查概率

考情分析

图像判读

据图判断迁移人口比重、劳动人口比重、人口自然增长数量

38%

图像判读是本题型高考命题中常见的设题角度。

人口方面的试题,设题角度灵活,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

考生应重视对各类人口统计图表的研究,配合教材主干知识,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原理运用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5%

知识迁移

世界主要国家的人口变化特征

8%

逻辑推理

外来常住人口变化的原因,人口变化对职业构成、城市化的影响

38%

(测试时间:

45分钟 满分:

80分)

[2018·湖南郴州二模]某国2016年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这意味着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

65岁及以上人口约3417万人。

完成1~3题。

1.该国最有可能是(  )

A.尼日利亚   B.美国

C.日本D.印度

2.有关该国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快,少儿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人口缓慢增长,老年人口比重可达14%

C.人口增长较快,劳动力资源丰富

D.人口负增长,老年人口比重达20%以上

3.下列措施能缓解该国人口现象带来的问题的是(  )

①鼓励生育 ②产业升级 ③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 ④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 ⑤国际劳务输出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④⑤D.②④⑤

解析:

第1题,该国人口出生率0.78%,属于低出生率;“每34秒有一人出生,每23秒有一人死亡”,说明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人口出现负增长,为发达国家;则最有可能是日本。

第2题,由“新生人口约98.1万人,占总人口的0.78%”,可计算出该国总人口;结合“65岁及以上人口约3417万人”可计算出老年人口比重达20%以上,故D正确。

第3题,该国人口现象是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严重。

鼓励生育及加大对抚养儿童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提高出生率,从而增加新生人口,缓解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现象。

通过产业升级可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缓解人口现象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问题,故A正确。

提高外来移民的准入门槛,不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问题;国际劳务输出,会加重本国劳动力短缺。

答案:

1.C 2.D 3.A

[2018·河南安阳二模]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是四川省的三个传统农区。

下表示意富顺县、安岳县和中江县(以下简称“三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情况(2014年)。

据此完成4~6题。

类别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

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45岁

58.5%

23.2%

45~60岁

25.2%

43.6%

>60岁

16.3%

33.2%

4.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形成原因是(  )

A.自然条件恶劣,农业劳动力投入量大

B.计划生育政策下人口出生率低,增长缓慢

C.生活、医疗条件改善,人均寿命延长

D.城市化水平空间差异大,人口迁移率高

5.三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带来的影响是(  )

A.土地流转加快,家庭土地流转比例降低

B.加快了农村家庭由单一经营向多种经营转变

C.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D.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增强

6.针对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现状,三县应(  )

A.全面放开农村生育政策,增加劳动力供应

B.构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C.实施大规模休耕养田制度

D.限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解析:

第4题,表中数据显示:

农村人口45岁以下占58.5%,45岁及以上占41.5%,但农业劳动力中45岁以下人口的比重仅为23.2%,45岁及以上人口占76.8%;说明有相当多的农村青壮年没有在农村务工,可能迁移到城市务工了。

第5题,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会刺激家庭土地流转比例上升,促进农村小农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从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决策的科学性。

同时外出务工有更高收入,使农村家庭对农业收入的依赖性日益减弱。

第6题,年龄结构现状是“老化”,可通过构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应对。

放开农村生育政策,短时间内不会增加劳动力供应,则难以应对现状;休耕养田不是应对“老化”的措施;限制流动是不现实的,可通过一定措施吸引农村劳动力回流。

答案:

4.D 5.C 6.B

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人口迁入为正值,人口迁出为负值。

下面的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据图回答7~8题。

7.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图,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8.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是(  )

A.1910年B.1970年

C.2005年D.2010年

解析:

第7题,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在逐渐减小,但一直为正值;人口迁移率先增大后减小,在2005年左右变为负值。

由此可知图示时期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先增大后减小,但始终为正值,该地区人口先迅速增长后缓慢增长。

第8题,人口增长取决于自然增长与机械增长。

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率在2005年后变为负值,但人口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和始终大于0,故在图示时期当地人口数量不断增多。

答案:

7.C 8.D

读下表,回答9~10题。

200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按人口规模分组的人口迁移规模

城市规模

城市

个数

(个)

省内

迁移

(万人)

省际

迁移

(万人)

迁移

(万人)

占城市

总迁移

人口比

重(%)

500万人以上

9

635

1670

2305

44.27

200万~500万人

19

599

435

1034

19.86

100万~200万人

66

537

322

859

16.49

50万~100万人

105

489

283

772

14.83

20万~50万人

61

164

66

230

4.42

20万人以下

3

5

2

7

0.13

合计

263

2429

2778

5207

100.0

9.此表说明(  )

A.各个级别的城市都以省内人口迁移为主

B.城市规模越小,省内与省际迁移数量之比越大

C.我国城市人口迁移总规模不到0.6亿人

D.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以50万~100万人为主

10.目前50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迁移的影响有(  )

①增大城市养老压力 ②促进该城市经济的发展

③社会治安压力加大 ④城市空间利用率进一步降低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第9题,由表格可以看出:

500万人以上城市以省际人口迁移为主,其他城市以省内人口迁移为主,A错误;城市规模越小,省内迁移数量与省际迁移数量之比越大,B项正确;该题表格统计的是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迁移规模,不是我国城市人口迁移总规模,C项错误;因表中没有统计我国所有城市人口规模,故不能确定D项是否正确,D项不选,选B。

第10题,表中500万人以上城市以人口迁入为主,迁移人口以中青年劳动力为主,能减轻本市养老压力,故①错误;人口大量迁入,劳动力数量增加,会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②正确;由于人口数量增大,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突出,社会治安压力加大,③正确;人口增多,城市中土地价格上涨,会促使城市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升,④错误。

选C。

答案:

9.B 10.C

2017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规划提出,北京将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新布局,即一个首都功能核心区、一个中心城区、一个北京城市副中心;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和一个生态涵养区。

读图,完成11~13题。

11.图中“核心区”主要为(  )

A.旅游区B.行政区

C.商业区D.住宅区

12.规划中布局“多点”的主要原因是(  )

A.缓解主城区交通压力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D.疏解北京非首都职能

13.在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城市群体系的过程中,北京加强区域协作的主导方向是(  )

A.聚焦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主要发展轴

B.建设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C.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提升国际交往功能

D.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发展示范区

解析:

第11题,结合规划图明确“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区位特点。

图中“核心区”即首都功能核心区,是中央机关所在地,故首要职能是行政。

选B。

第12题,规划中布局“多点”即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点地区。

选D。

第13题,京津、京保石、京唐秦等主要发展轴连接北京和周边区域,增强了区域协作能力,有利于京津冀城市群体系的构建;建设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与区域协作关系不大;加快北京新机场建设、提升国际交往功能,对构建京津冀城市群体系影响较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发展示范区属于城市功能区布局。

选A。

答案:

11.B 12.D 13.A

城市绿心是指主要承担城市中心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的绿色空间。

对于城市组团绿心,需要在保护发展原有绿色空间的基础上适当提倡复合利用空间,发展多种生态复合产业,形成复合型城市绿心。

下图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图。

据此完成14~15题。

14.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区域最适合发展(  )

A.电子商务和服装生产

B.电子商务和农产品加工

C.地理信息产业和立体农业

D.地理信息产业和生态旅游

15.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建设可以(  )

A.增强城市间联系

B.缓解城市群“热岛效应”

C.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D.减缓城市“空心化”现象

解析:

第14题,城市绿心的生态环境好,在保护发展原有绿色空间的基础上适当提倡复合利用空间,发展多种生态复合产业。

湖南具有研发优势和人才优势,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就业容量大等特点。

城市群绿心区域环境优美,生态旅游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装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低。

因此,最适合发展的产业是地理信息产业和生态旅游。

选D。

第15题,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中绿地和湿地面积较大,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群“热岛效应”,不会加快工业化进程。

城市绿心主要作用是改善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因此不会增强城市间联系;随着城市中心环境质量的改善,地价上涨,城市“空心化”现象可能加重。

选B。

答案:

14.D 15.B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五]下图为1996-2005年芜湖市就业人口与居住人口年均增长率示意图。

据此完成16~18题。

16.据图可知,1996-2005年芜湖市居民的(  )

A.平均交通通勤成本增加

B.平均工作时间延长

C.平均饮食生活成本提高

D.平均经济收入增加

17.与1996年相比,2005年芜湖市面积扩大最明显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B.住宅区

C.工业区D.交通用地

18.未来芜湖市将修建连接新芜区和鸠江区的地铁线路。

地铁贯通后将最有利于提升新芜区的(  )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D.服务职能

解析:

第16题,图示就业人口年均增长率为负值,但居住人口却在增长;说明在当地居住,但到外区域就业的人口在增加,则平均通勤距离、时间要增加,必然导致平均交通通勤成本增加。

第17题,材料显示芜湖市居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