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200448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图书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2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必要性……………………………4

第三章建设场地和建设条件…………………………………6

第四章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7

第五章建设方案………………………………………………7

第六章公用工程……………………………………………10

第七章环境保护……………………………………………12

第八章消防与劳动安全……………………………………13

第九章节能节水…………………………………………13

第十章项目实施管理与进度………………………………14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与定员…………………………………15

第十二章项目招标方案……………………………………15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7

第十四章效益评价…………………………………………18

第十五章结论和建议…………………………………………19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天一建筑公司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天一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号:

工咨丙***********

1.2研究依据与范围

1.2.1研究依据

1、《国家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2、《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管理办法》;

3、有关本项目的基础资料,技术资料和标准。

1.2.2研究范围

根据呼伦贝尔学院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我们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

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场地及建址条件、建设规模和建没内容、总

平面设置与建筑力案、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和节能措施、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安排、组织机构及定员、项目招投标、

投资估算和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重点研究和

论证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提出了建设

内容、力案、投资和资金筹措等内容,为项目建设的决定提供了

可靠的依据。

1.3项目概况

1.3.1项目提出的理由

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常年向呼伦贝尔学院学生及教职工开放、提供文化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和教育的课堂,是承担公共文化事业、传播知识文化的主导性业务单位。

呼伦贝尔学院图书馆原址位于呼伦贝尔学院,因呼伦贝尔学生日益增多,对图书馆的硬件要求越来越高,旧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所以新建项城市图书馆是非常必要的。

1.3.2建设地点

根据呼伦贝尔学院发展规划,项目拟建于呼伦贝尔学院内综合楼东侧,周边环境安静,是建设图书馆开展文化活动的良好场所。

1.3.3建设内容及规模

根据目前项城市实际情况,拟新建图书馆楼,该楼为框架结构六层,总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

由外借室、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参考咨询室、电子阅览室、资料室、采编室、办公室、读者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室组成。

另建附属用房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1.3.4项目管理与实施

项目承办单位为天一建筑公司。

为了做好项目的各项工作,项天一建筑公司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强化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建设周期为19个月。

1.3.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根据项目建设条件,有关规定和工程量综合分析,经估算,该项目总投资1250万元。

资金来源:

自治区教育厅申请专项资金550万元,自筹600万,市财政配套100万元。

1.3.6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1

建设规模

平方米

8000

2

总投资

万元

1250

3

自筹资金

万元

600

4

申请资金

万元

550

5

地方配套

万元

100

1.4研究结论及建议

项城市图书馆建设项目,通过论证,该项目是可行的、必要的。

项目实施后,既可改善项城市图书馆基础设施落后状况,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又能保证正常业务运行,发展文化产业,活跃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

经分析,该项目建设满足项城市城市规划要求,符合人防、消防规定,技术可行,功能完善,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因此,该项目可行。

建议项目承办单位加快前期准备工作,积极筹措落实建设资金,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尽早投入使用,发挥有效作用。

1.5项目结构图

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区基本概况

2.1.1城市基本概况

海拉尔建城历史270年。

2001年10月10日,呼伦贝尔撤(原呼伦贝尔盟)盟设(现呼伦贝尔市)市,海拉尔撤(原海拉尔市)市改(现海拉尔区)区,为呼伦贝尔市市辖区(呼伦贝尔市唯一一个市辖区),即呼伦贝尔市政府所在地。

海拉尔东连东北经济区,西接俄罗斯、蒙古,素有“草原明珠”之称。

交通便利,已形成铁路、公路、航空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北京至莫斯科的国际旅客列车K19,K20经由此地。

海拉尔区以“三山环抱,二水中流”,形成了北疆独特而又充满魅力的城市风格。

即城市在东山、西山、北山三山环抱下形成了一个簸箕之状。

两条河流在境内贯穿整座城市,总长达1000多公里。

目前正在建设的海拉尔新城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

同时,包括呼伦贝尔2.2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功能景观区,主城区城市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

2.1.2学院图书馆现状

学院图书馆现有图书馆及22个分院资料室构成的图书资料系统。

图书馆馆舍总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纸质图书100万册、电子图书23.5万册(件)、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万方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以及“三少民族”文献数据库(自建)。

图书馆设有文献工作部、参考咨询部、现代技术部、读者工作部、蒙文工作部和综合办公室六个机构。

现有在编职工48人,其中研究馆员1人、副研究馆员14人,其它系列高级职称2人,有硕士学位4人,在读硕士1人,另有校骋职工41人。

图书馆设有藏、借、阅、询、习一体的阅览室8个;电子阅览室和外语学习室各1个;外借书库1个;设有考研自修室和自习室各1个;设有学术报告厅2个;总阅览座位3300个。

2.2需求分析

学院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学生教职工人数3万多人。

图书馆担负着全部学生与教职工文化生活、资料查询等服务工作,任务繁重而艰苦。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也不断增加,需求层次越来越高。

针对目前项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图书馆设施落后,面积小达不到示范图书馆标准要求,不能正常开展业务的实情,与当前全呼伦贝尔学院全面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发展的新形势极不相适应。

因此,我们认为呼伦贝尔学院在文化事业上存在着巨大的需求,这种需求与相对落后的服务水平有较大反差,所以要求尽快改善项城市图书馆设施,重建项城市图书馆,从根本上满足学生、职工文化生活需求,这是全呼伦贝尔学院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心愿和迫切要求。

2.3项目建设必要性

2.3.1是改善图书馆建设的需求

呼伦贝尔学院旧图书馆虽然建的时间并不长,但其建筑使用面积较小,达不到示范图书馆建设标准要求,无活动场所,不能正常开展业务。

同时,由于馆舍当时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差,已下能适应现代图书馆藏贮、承重的需要,切实影响了全校师生的文化生活,严重阻碍学院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急需新建图书馆。

2.3.2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该项目建成后,能使图书馆正常开展业务,为全校师生提供良好文化学习场所,丰富人们的精神食粮,提高人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同时,对宣传新科技、新文化、揭露伪科学、反科学和封建迷信,净化文化环境,促进项城市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3.3是提高校园科技文化素质的需要

图书馆建成后,可开展外借、阅览、参考咨询、计算机培训等多种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科技文化素质,满足全校师生对知识的渴求,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同时,对发展项城市文化产业提供有利条件。

所以,新拟建的由阅览室、外借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参考咨询室、采编室、资料室、办公室、会议室、活动室等文化设施组成的图书馆综合楼是必需的、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场地和建设条件

3.1建设场地

项城市图书馆建设项目拟建在项目拟建于呼伦贝尔学院内综合楼东侧。

周边环境安静,是建设图书馆开展文化活动的良好场所。

建筑总面积8000平方米。

该项目周围无工厂、企业、无噪声和污染,环境安静,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给排水、供电、通讯等设施齐全,是开展图书馆工作和文化生活的良好场所。

该项目符合呼伦贝尔学院发展规划要求。

3.2自然环境及建设条件

3.2.1自然状况

1、地震:

抗震等级7级,三度设防。

2、气温:

年平均温度10.5℃,最热平均温度22.4℃,极端最高温度38.5℃,极端最低温度-41.5℃。

3、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大,冬季降雪多。

4、冻土:

最大冻土深度116厘米。

5、风向、风压:

主导风向夏季为南风,冬季为北风、偏北风,基本风压值为0.65KN/m2,基本雪压为0.1KN/m2。

3.2.6交通条件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3.2.7供电与通讯

供电条件较好,保证足额用电,通讯基础设施完备,自动程控电话已通达全国各省市及世界各地,通讯网络已覆盖全区,通讯联络方便。

3.2.8供、排水

项目建设地点有完善的市政供、给排水管网,水源充足,地下水丰富,排水和供水十分方便。

3.2.9施工条件

有充足的施工队伍、技术力量和完整的工程机械。

施工机械设备齐全、有能力承担起施工任务,可以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施工队伍。

同时,项城市有较大的建筑材料市场,如:

沙石、水泥、钢筋等数量充足,质量可靠,价格优惠,为此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3.3.10社会支持条件

全市人民有建设市图书馆馆舍设施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

近年来,广大干群多次反映,—致要求重建图书馆。

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呼声强烈,要求迫切。

充分表明此项工程合民心、顺民意,在建设中基础工作扎实。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海拉尔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使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并积累了—定物质基础。

同时,该工程又得到各级党政领导大力支持,为完成配套资金提供了可靠保证。

该城市广大师生群众热爱图书馆事业,他们愿为文化设施建设献财献力。

能维护好社会治安秩序,为该工程建设提供方便,保证在施工中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第四章建设内容和规模

4.1建设依据

1、《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2、《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标准》;

3、《呼伦贝尔市文化事业“十—五”专项规划》;

4、省市文化部门有关指示精神和加强图书馆建设有关要求;

5、项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项城市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4.2建设原则

1、以倡导读书、崇尚知识为导向,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师生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项目建设以有效整合图书馆现有资源,扩大文化活动场所,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

3、根据国家省市文化建设方针、政策及相关规范、规程,结合市县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项城市城市建设规划进行设计。

4、充分考虑项城市图书馆事业实际情况,远近期结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和规模,以满足项目的需要。

5、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实现资源共享方针,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积极建设先进文化,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障师生的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学校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4.3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内容为建集阅览室、外借室、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参考咨询室、资料室、采编室、读者活动室、办公室、会议室等—体的图书馆大楼一栋;另建车库、门卫室等。

4.4建设规模

参照《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和标准,结合项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实际情况,本项目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建图书综合楼一栋,六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附属用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第五章建设方案

5.1总体设计

总平面设计的指导思想体现图书馆是21世纪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品位的现代化馆舍。

设计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主题,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根据使用功能要求,设计在总体布局、空间组织、竖向设计、立面造型等方面,力求创造出—个独特风格、有文化内涵、体现馆舍绿化特色、能启迪灵感、激发思维的文化活动园地;单体设计平面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实用,做到功能完善、设施完备,通风采风条件好,能满足现代化图书馆舍等不同功能的综合要求。

新建项城市图书馆位于于呼伦贝尔学院内综合楼东侧,周边环境安静、优美,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优越的活动环境。

总体布局以图书馆楼为核心,向外墙辐射延伸,共同组织各部分的空间。

新建图书馆综合楼四周以乔木、灌木、花草绿化等形式屏障,以调整馆区内的气候,保持空气新鲜,以优化环境。

各建筑物与路边绿化带合理布局,构成完整的绿化系统,营造—个充满生机、健康向上的文化场所氛围。

馆区,绿荫、草地、流水、廊道为人们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阅读活动场所。

馆区内台阶,是由绿地、硬地变化结合,使整个馆区将体现出整洁优雅、温馨健康的文化氛围。

新建图书馆综合楼采用内走廊形式,走廊连接各活动室、楼梯间、厕所等,走廊处对称布局多个出入口,可满足设计规范对该类建筑的交通组织要求和人员的消防疏散要求。

新建的图书馆平面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力求使功能更合理。

图书馆与其它建筑物及围墙的间距不小于6米,保证图书馆的通风与采光的基本条件,周围的道路系统,除满足交通和的消防的需要,还要满足安全和疏散的需要,道路规划以围绕综合楼的环道为主,地面基本硬化。

除主楼之外,在适当位置布置附属用房(面积200平方米)。

在主入口的两侧,分别设立门卫与接待室;在主楼的北侧两端设计车库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1

建筑面积

平方米

8000

2

建筑物占地面积

平方米

1500

3

道路广场占地

平方米

3000

4

容积率

40

5

绿化率

45

5.2建筑设计

5.2.2设计依据

1、规划部门提供的该地段航测图;

2、建设单位对该建筑物的功能要求;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4、《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2.3建筑平面设计

5.2.3.1设计原则

1、设计吸取近年来国内、国外馆舍建设的先进经验,图书借阅、办公建筑相对集中设置、有利于人员交流,以提高管理水平和资源共享的效益。

2、本着“统一规划,布局合理、因地制宜、方便管理”的

原则,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效益良好的工程设计方案。

3、建筑设计要求适应性和灵活性。

4、设计符合国际《图书馆的建设设计规范》。

5.2.3.2建筑平面及功能

图书馆六层,总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图书馆的特点,进行“一馆多用”设计。

(1)一层

一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主要布置有基本书库、采编室、办公室等。

把书库布置在一层有效解决了较大荷载的书架对楼板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以及图书的便捷运输。

(2)二层

二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主要布置有借阅室、检索大厅等。

检索大厅处有室外楼梯直接通往室外地面,有效地疏散了人流。

阅览室可供群众阅览图书。

(3)三层

三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报刊阅览室、综合阅览室。

(4)四层

四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主要布置为读者活动室。

(5)五层

五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布置为会议室、研究室。

(6)六层

六层建筑面积为1300平方米,主要布置为休息室等。

5.2.4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图书馆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坡屋顶、庭院等)和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手法,立面划分细致,并设计“三段式”造型,塑造厚重、敦实的形象,而玻璃筒体及灰空间的设计又使建筑充满现代化气息和场所感。

5.2.5建筑剖面及交通组织

新建图书馆综合楼共计6层,底层层高4米,以上每层高3.6米,室内外高差0.45米,建筑总高度22.45米。

楼内竖直向交通主要以东西两端的两部分楼梯来共同承担形成竖直向消防疏散体系,一层至六层均利用楼梯,通过走廊形成水平交通网,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及疏散体系。

明确区分读者流线、书籍流线及办公流线。

群众读者大部分从主入口的室内楼梯直达二层大厅,在此检索、借还书后,可到达三至六层。

书籍入口在图书馆的一层西侧,采编、装订之后,送入基本书库和分部开架阅览,图书馆共设二个入口,流线条理清晰,尽量避免人流交叉。

图书馆内各种功能用房都有便利的交通,同时每层都有简洁通畅的走廊、过厅、休息室与相邻场馆及其它房间相联系。

整个建筑通过合理的垂直与水平交通体系的设计,组成一个完整的人员流动疏散体系并能满足消防要求。

5.3.主要建筑用料做法

装饰设计包括外装饰、内墙面、门窗及顶棚。

(1)外装修

采用乳白色外墙涂料外墙,局部使用黄色面砖(外墙裙)。

(2)内墙

混合砂浆外罩乳胶漆,墙裙采用深色,卫生间外罩釉面砖,会议室根据声音需要墙面为木装修并进行避免回声处理。

(3)屋面

坡屋顶采用灰色面瓦,其余地方采用保温、隔热、高分子防水材料面层,层面有组织排水。

(4)楼地面

门厅入口为浅黄花岗岩地面;其它阅览室办公室等为中档地板砖;卫生间等辅助用房采用陶瓷地砖地面。

(5)门窗

门窗根据不同场合分别采用不同的门窗,主要有木门、防火门、不锈钢全玻门、点式无色透玻璃幕墙、隔热型铝合金窗、防火卷帘门等。

(6)顶棚

同内墙、有特殊要求处及过道设吊顶。

5.4.消防说明

根据《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本工程的耐火等级为一级,与周围建筑的距离均满足消防通道及防火间距的要求,楼内楼梯均为防烟楼梯,且宽度满足各层学生疏散宽度要求。

每层按二个防火分区进行分隔,相临处设防火卷帘门,每个防火分区均有两个出口,疏散口数量及疏散距离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

每个楼梯一层紧临室外出口,一层设消防控制室,出口直接对外。

5.5结构设计

本建筑共六层,建筑物主要功能为书库和阅览室,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重要性类别为丙类,结构的抗震等级为七级,建筑抗震烈度为三度。

基本柱网采用8.4m×8.4m,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第六章公用工程

6.1供排水

由市政供水管网和自备机井双水源供水,设计采用的标准为《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给设计规范》(GB50015—2010)。

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设置屋面PVC雨水口、雨水斗、落水管,将雨水排至室外地面,经馆区内雨水排放管放管网收集后,直接排入围墙外城市雨水管网。

在图书馆综合楼各层设开水间,由电热水器供开水,解决工作人员和读者人员的饮用开水,以创造一个良好学习和生活环境。

6.2供电、通讯

项目区高、低线路设施齐全,可直接通电,保证用电负荷。

电线、电缆敷设应根据建筑性质、要求、用电的分布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确定。

应避免因外总热源、灰聚堆及腐蚀或污染物存在对布线系统带来的影响.并且防止在敷设及使用过程中因受冲击、震动和建筑物伸缩、沉降等各种外界应力作用而带来的损害。

照明和动力负荷配电采用放射和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

由一层总低压配电箱直接引入,配电设备中的主要干线均垂直敷设以树干式供电,水平干线采用放射式,以穿管暗敷方式。

室内根据实际情况设插座箱。

照明控制,采用分散控制和集中控制相结合的方式,以节约能源。

每层均设置电压220V的照明配电箱,各活动室内以节能型荧光灯作为光源。

走廊、楼梯间、厕所等公共场所采用吸顶式灯具,以紧凑式节能型荧光灯为光源,大堂、大门、门厅等选用装饰性灯具。

照明水平按有关设计规范确定,照明设计为:

各活动室150LX;厕所、走廊、楼梯间:

20LX。

大楼外形的泛光照明设置应考虑预备用回路,其设计应属装饰设计范围。

项城市通信基础设施建筑条件较好,通信线路密集,可根据使用数量来设置电话,以满足工作联系与外部通讯要求。

馆内各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均对外设联系电话,以便人员与外界的联系。

新建图书馆综合楼与计算机网络中心连接,既可满足电子阅览室使用,又可为管理提供服务,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强馆内、外信息交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发展。

根据需要在会议室设共用电视插座,接收城市有线电视节目,并且与图书馆内自设闭路系统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播放需求的各种电教节目,把闭路电视系统作为一种传播先进文化的工具,运用到图书馆工作中。

6.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图书馆楼内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自动喷淋系统、报警装置、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等功能。

消防控制室位于楼底层,具有全面消防监测控制功能,内设联动控制台,集中报警、广播系统、消防专用对讲机、安全监控系统等。

6.4通风与空调

I、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和空调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

(3)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和要求。

6.4.1通风

本建筑物设置良好的通风设施,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广大读者的身体健康。

1、卫生间分别设排气扇,通风管直接排至室外。

排气量按15次/小时计算,风管采用UPVC管材。

2、长度不能超过60米的内走道设有可开户外窗,面积不少于走道面积2%,自然通风。

6.4.2空调:

采用电力作能源,设置分散空调。

空调负荷已计入用电负荷中。

第七章环境保护

7.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

项目所在地距工业区较远,周围没有任何污染源,场地受外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较小。

根据项城市环境监测站对该区域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可满足《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值可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要求。

7.2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1、噪声

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产生非稳态噪声,具有噪声高、无规律、突发性等特点。

工程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有:

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限制高噪声施工时间,夜晚停工;选用低噪声性能的施工机械,并对施工机械进行润滑和保养,使机械噪声尽可能地达到最低值;项目建设地四周设置临时性围墙。

通过采用上述防治措施,可使场界噪声值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中相关要求。

2、废水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工地生活污水,由于该部分污水水量小,且随施工期的结束而停止,因此该部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集中排入市政排污管网,对地表水环境不构成影响。

另外,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加强围护和遮盖,防止雨天泥土流失,形成污水。

3、大气影响

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拌合及土方堆放过程中易产生扬尘。

应在施工路段和施工地定期洒水,定期清除施工场地及运输路面上散落的土、石方,运输车辆车厢应密闭。

4、废弃物影响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废弃的建筑材料。

废弃的建筑材料全部运至垃圾处理场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7.3运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方案

1、污水治理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雨水排入雨水管网。

2、固体废弃物治理

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垃圾产生量较少由垃圾运输车运至附近垃圾中转站处理。

7.4绿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