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19904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docx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虫分类实验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docx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篇一:

昆虫分类实验报告

昆虫重要的目与分类特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结构 2、学习掌握昆虫分类的方法与原则 3、加深对结构与功能相

适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意义:

将客观事物分门别类,是昆虫学研究的基础。

2、依据:

昆虫分类学的物质基础是昆虫各部位的不同特征,主要有:

形态学特征、生态学特

征、生理学生物化学特征、地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等。

3、方法:

遵循 1999 年修订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 4 版)。

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属名+

种名+亚种名组成,是“三名法”。

命名分类单元遵循“优先律”,即为最早给予它的可用名称。

4、分类检索表:

检索表是生物分类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各级分类阶元的鉴定。

编制时采

用对比分析和抽象归纳的方法,要求选取各阶元重要、突出、明显、稳定的特征。

常见形式

有:

双项式、单项式、包孕式等。

基本原则为将标本特征不断“一分为二”、尽量选取绝对特

征、两组的数量特征不能重叠、不使用含糊词句。

三、动物与器材

1、实验材料:

昆虫永久装片 2、实验器材:

显微镜、体视镜 四、方法与步骤

依次逐个观察各装片,结合资料图解,观察思考各类装片的形态差异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

*仅举一对,作为例子六、实验结果

蝼蛄前足为开掘足,各节均粗短有力,适应挖掘;其胫节扁平强大,端部 4 个发达的齿;跗

节有 3 节,较小。

螳螂前足为捕捉足,能有效挟持猎物;其基节长而大;股节发达,腹面有凹槽,两侧缘具刺;

胫节腹面亦呈凹槽状,两侧缘具刺。

弯折时嵌合在股节凹槽内。

两种昆虫前足不同的形态分别与它们挖掘、捕猎的功能相适应,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相互联

系。

对以下昆虫分类到目:

蚊子、蚱蜢、蟑螂、菜粉蝶、黄蜂、蜻蜓、螳螂、蝉、金龟子、体虱

昆虫分类检索表(目)

(1)无翅或极退化---------------------------------

(2)有翅-------------

----------------------------(3)

(2)刺吸式口器----------------------------------- 虱目——体虱 (3)有

一对翅-------------------------------------(4)有两对翅---------------

----------------------(5)

(4)刺吸式口器----------------------------------- 双翅目——蚊子 (5)前

翅为膜质-----------------------------------(6)前翅为革质--------------

---------------------(8)

前翅为鞘质,且为咀嚼式口器------------------- 鞘翅目——金龟子 (6)翅为鳞翅--

----------------------------------- 鳞翅目——菜粉蝶翅不为鳞翅,刺吸式口器--

--------------------- 同翅目——蝉翅不为鳞翅,咀嚼式口器-----------------

------(7)

(7)休息时翅膀平置在身体两侧--------------------- 蜻蜓目——蜻蜓休息时,翅

膀收于背后------------------------- 膜翅目——黄蜂 (8)第一对足为捕捉足---

-------------------------- 螳螂目——螳螂第三对足为跳跃足---------------

-------------- 直翅目——蚱蜢三对足均为步行足---------------------------

-- 蜚蠊目——蟑螂篇二:

昆虫采集、分类实验报告格式

浙江农林大学

实验室开放项目(2010-2011-2)

常见昆虫采集、分类识别与标本制作

姓名 沈杰学号 201118020220

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专业地信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一、实验目的

昆虫种类众多,形态多样,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

采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环境分布的不同昆虫类群,在实验室内利用生物

解剖镜、显微镜进行分类鉴定,识别不同类群的昆虫种类,了解植物园昆虫多样性的分布;同

时通过利用采集的标本来学习常见观赏昆虫标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达到锻炼实验操作和实际动

手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

生物显微镜(nikon)、生物解剖镜(上海长方)、不同型号昆虫针、昆虫标本盒、大头针、

展翅板、昆虫标签、毒瓶、捕虫网、硫酸纸、还软器、镊子、刀片、酒精、乙酸乙酯、脱脂

棉、三角袋、三级台、指形管、相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2、材料

采集的各种类群昆虫成虫及幼虫、蛹、卵,拍摄的图片;各种昆虫成虫的干制针插标本或浸制

标本;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昆虫的采集

1、昆虫采集方法

观察法:

微小昆虫刷取法:

搜索法:

网捕法:

击落法:

诱集法:

2、采集工具

捕虫网:

捕网、扫网、水网

吸虫器:

诱虫灯:

黑光灯、汞灯

诱虫器:

巴氏罐、马氏网

粘虫器:

加热分离器:

筛虫器:

毒瓶、毒管:

三角纸袋、棉层纸包、采集盒:

其他用品:

采集袋、采集箱、采集伞、白布、放大镜、镊子、毛笔、铲子等

3、采集记录

笔记本、记录笔、标签纸、相机

日期、时间、地点、生境、寄主、采集人

(二)昆虫标本制作

1、针插标本制作法

昆虫针:

00、0、1、2、3、4、5

三级台:

作用

针插位置:

不同类群位置不同

插针后的效果:

整理姿态

2、蝶蛾类昆虫展翅法展翅板、自制简易展翅板

前翅后缘与躯干垂直;硫酸纸平压;大头针固定

3、贴翅标本制作法

(l)取翅:

选取四翅完整的蝶或蛾成虫,左手捏住虫翅下方的胸部,右手持小镊子从翅基部

轻轻取下虫翅;先取一侧前翅,再取同一侧后翅,取完一侧,再用同样方法取另一侧的。

切不

可用手或他物触摸虫翅,以防鳞片脱落。

(2)准备载胶带:

剪取适当长度的胶带一段。

其总长度视左右侧虫翅展开后的长度,再加上

粘在垫板上的部分来决定。

将胶带纸的胶面向上,先将一端粘在塑料垫板上,用大镊子把它压

实粘住。

再将胶带拉平,然后将另一端也粘在垫板上,同样用大镊子压实。

这样拉平后的胶带

称做“载胶带”

(3)贴翅:

将准备好的虫翅,按其自然排列方式,在一张纸上摆放好后,用小镊子将一侧前

翅夹起,反转一下,使翅的正面朝下,对着载胶带的胶面平放下。

一定要轻轻放准,因为一旦

翅被胶面粘往后,便不能再拿起。

放翅的原则是:

应保持翅的后缘与载胶带的上、下缘保持平

行,先放前翅,再放后翅。

后翅的放置应保持蝶、蛾在自然展开四翅时所具有的自然姿态,只

有在特殊用途时(如突出翅上某特定的分类特征)才可使前翅分离开一定的距离。

务使同侧的

前、后翅肩角部分,处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最后再将另一侧前、后翅根据同样原则细致地放

好,使左右对称。

待四翅放好后,可用大镊子比较圆润的一端轻按翅面,使其粘好。

对于像夜

蛾那样后翅臀区有折叠部分的种类,可用昆虫针轻轻托起,再用小镊子的端部缓缓向外推展后

翅臀区的折叠部位,边推边按,便可使其粘好

(4)安触角、贴标签:

粘贴好四翅后,可将该虫触角安放在左、右两个前翅之间的斜前方,

特别是有些蛾类的触角,是鉴定雌雄性别的特征,更应该注意保护完整

标签可用黑色绘图墨水写在描图纸上制成,书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种名、采集日期和采集地点。

安放时,用小镊子夹起标签,使字的正面向着载胶带的胶面,放在左右两个后翅中央的下方。

(5)粘硬衬纸:

剪取一张比贴上虫翅的载胶带略大的硬衬纸,纸色可以选用与翅色反差大些

的,以加强观察效果。

将衬纸对准载胶带后,先使一端粘住(一般以左端较顺手),然后用手

指轻轻地向下按压衬纸,并顺势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将衬纸推压在载胶带上,使其粘牢,以防

出现气泡或皱褶。

如果将衬纸改用一段胶带,按上述方法覆在载胶带上,可做成一个两面透明的贴翅标本,此胶

带可称做“盖胶带”

如果将硬衬纸按展好的四翅形状掏空,使载胶带上的虫翅部分正好对准掏空部分,然后再覆盖

上一层盖胶带,使镂空衬纸夹在两层透明胶带之间,这样的标本较挺实,同时又可以从两个方

向观察虫翅正反面各具的斑纹色彩

(6)起带整形:

用大镊子将粘好硬衬纸的载胶带两端从塑料垫板上掀起,取下来。

用剪刀把

贴翅标本的四个边剪整齐。

然后将标本放在塑料垫板上,用大镊子圆润的一端。

把标本中虫翅

及触角以外的部分,从内向外按顺序紧紧压实,使标本密封好。

虫翅部分如果未粘牢,可以用

手指轻轻按压

至此贴翅标本就制作成了。

这时可以看到虫翅呈展翅式,翅上的斑纹色彩也清晰可见。

若把这

种标本放在相册中,将成为别具一格的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一定艺术性的标本珍藏品。

4、幼虫标本浸制法 1) 排空肠道

采集或饲养的活动虫,须先停食致饥,待其肠道里的食物消化完毕,排尽残渣之后,再加工浸

制。

目的是为了防止虫体污腐不洁,污染浸渍溶液而损坏标本。

(2) 热水浴虫

为防止虫浸渍后皱曲变形,需在浸渍前用热水浸烫,使虫体伸直,充分显露出虫体特征,然后

再投入浸渍溶水液中。

用热水浸烫时要注意火候,时间过长则会使虫体破损。

比较稳妥的方法

是把热水(90℃左右)倒入玻璃容器内热水和蒸汽将虫致死,使虫体伸直,此法称为“热

浴”。

一般体小而软嫩的幼虫可热浴 2 分钟左右,大而粗壮的需要 5-10 分钟,一待虫体伸

直,即开盖取出,稍凉后再浸入标本液。

(3) 浸液选择

通常使用的浸渍溶液有以下几种:

1) 酒精浸渍液

把酒精加蒸馏水稀释成 75%溶液。

酒精对虫体起脱水固定作用,如直接投入 75%酒精中,会使

虫体变硬发脆。

可先将虫体放进 30%酒精中停留 1 小时,然后再逐次放入 40%、50%、60%、

70%酒精中,各停留 1 小时,最后放入 75%酒精浸液中保存。

用酒精浸渍液保存的标本比较干

净,肢体完整舒展,便于观察。

(尤其是附肢较长的昆虫标本用此法效果很好)。

此发的缺点

是虫体内部组织仍然较脆,提供解剖实验时容易碎裂,妨碍系统观察。

大量标本初次投入酒精

浸渍液后,由于虫体内部脱出的水会把浸渍液冲淡,应在半个月后更换一次,经久不换会使某

些标本变黑走形。

为缓解虫体在酒精中浸渍的脆度,也可在酒精中滴入 0.5-1%的甘油,使虫

体壁变得较为柔软些。

2)福尔马林浸渍液

把福尔马林用蒸馏水稀释成 2-5%的溶液即可用浸渍液保存标本。

此法简单、经济、防腐性能

好;缺点是易使虫体肿胀,肢体易脱落。

(保存蚜虫标本不用此液)。

3)醋酸、福尔马林、酒精浸渍液

用此种浸液,可缓解单用酒精或单用福尔马林的各自不足,易使标本保持常态。

配制方法:

精(75%)150 毫升;水醋酸 40 毫升;福尔马林 60 毫升;蒸馏水 300 毫升。

 用此种浸渍

液,可将幼虫一次投入,然后密封容器长期保存,注意适时更换或添加浸液。

(蚜虫一般不用

此浸液)

4)醋酸、白糖浸渍液

用此浸渍液浸渍标本,可在一定时间内对绿色、红色、黄色的幼虫体色起到保色作用。

配制方

法:

无杂质的纯净白糖 5 克;冰醋酸 5 毫升;福尔马林 5 毫升;蒸馏水 100 毫升。

上述标本浸渍液不仅适于各种幼虫标本的浸制,其它多种昆虫的各态标本也可以选用。

昆虫标

本浸渍液的配制方法较多,各有优点和不足,关键是根据虫体结构和药物原理,分别采用不同

的浸渍液,并在实践中摸索和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浸渍标本的质量。

5、成虫标本浸制法

1.将已致死的虫体,用小解剖剪从腹面中央第二至五节,剪一开口。

2.用镊子把胸腔,腹腔的内脏和脂肪等内含物全部清除,再用脱脂棉把胸腔和腹腔的内壁

擦拭干净。

3.将脱脂棉撕成若干小块,用小镊子夹起小块脱脂棉沾上些樟脑粉,一块一块向胸、腹腔

内填入,直到填满体腔,恢复原来虫态为止。

4.把开缝处的棉纤维用镊子掖平掖好,再把开缝两侧的虫体表皮拉回原位展平吻合开口。

以后随着干燥,表皮会逐渐回抱,无须用线缝合开口,便自然更加吻合了。

5.把虫体用昆虫针按规定针位插针固定在展姿板(厚纸板或聚丙乙烯板)上整理虫姿。

6.用大头针先固定三足,一般是前足向前伸,中足中立、后足向后伸,摆出前足冲、中足

撑、后足蹬的姿势,显示出跃跃欲跳的神气,然后仍用大头针把触角向两侧展开,连用

整姿板平放干燥。

7.标本干妥后,撤去固定姿势的大头针,用三级台固定虫位,加插标签,即可长期保存。

6、生态标本制作法

生活史标本

常用的方法是将某种昆虫的各态(卵、幼虫、蛹、成虫)及其寄主的被害部分,一起装配在玻

璃面标本盒内,可供教学、科普展览之用。

标本盒一般用厚草板纸,盒盖镶上玻璃。

标本盒的尺寸,通常是 32(长)×22(宽)×2~3

(高)厘米。

盒内垫放脱脂棉,垫棉后,即可将制备好的标本,按预计布局一一就位,并在各

虫态及被害寄主下面,分别用小标签注明,然后再在棉层的右下方放一标本签,盖上玻璃面盒

盖,用大头针在盒的侧边固定。

为了防虫损害标本,在垫棉前可在盒底放适量樟脑粉(块)。

7、微小标本制作法

微型针、三角纸

1)微虫针刺法

一般微小型昆虫如跳甲、跳蝉、飞虱等不能直接插针,需用微虫针穿刺或用胶液粘在小三角

纸卡上,然后用昆虫针间接固定。

此法又名“二重针刺法”,操作方法如下:

微虫针针体细而短,尖端锐利,无针帽,对于微小而坚硬的小昆虫极为适用 用小镊子夹起

虫体,按规定针位用微虫针垂直刺穿,并把标本插在小软木块上。

然后再用昆虫针插小木块。

用三级台固定虫位,加插标签,标本和标签均位于昆虫针的左边。

(2)三角纸卡胶粘法

把普通卡纸剪成底边长0.4厘米,高为1厘米的微型三角卡,用昆虫针针尖沾一点乳胶,

轻轻点在三角卡尖端上,然后用针尖把虫体粘起,放在点有胶液的三篇三:

实验室开放昆虫采

集、分类实验报告

浙江农林大学

实验室开放项目(2010-2011-2)

常见昆虫采集、分类识别与标本制作

姓名 周彩丽学号 201003010218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 农林经济管理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一、实验目的

昆虫种类众多,形态多样,是动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对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采集浙江农林大学植物园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环境分布的不同昆虫类群,在实验室内利用

生物解剖镜、显微镜进行分类鉴定,识别不同类群的昆虫种类,了解植物园昆虫多样性的分

布;

同时通过利用采集的标本来学习常见观赏昆虫标本制作方法和技巧,达到锻炼实验操作和实际

动手的能力。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

生物显微镜(nikon)、生物解剖镜(上海长方)、不同型号昆虫针、昆虫标本盒、大头针、

展翅板、昆虫标签、毒瓶、捕虫网、硫酸纸、还软器、镊子、刀片、酒精、乙酸乙酯、脱脂

棉、

三角袋、三级台、指形管、相机、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2、材料

采集的各种类群昆虫成虫及幼虫、蛹、卵,拍摄的图片;各种昆虫成虫的干制针插标本或

浸制标本;

三、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

(一)昆虫的采集

1、昆虫采集方法

观察法:

微小昆虫刷取法:

搜索法:

很多昆虫躲藏在各种隐蔽的地方,需要用搜索法进行采集。

树皮下面、朽木

当中是很好的采集处,用刀剥开树皮或挖开朽木,能采到很多种类的甲虫。

砖头、石块

下面也是采集昆虫的宝库,可以到处翻动砖石土块,一定有丰富的收获。

采集无翅亚纲

的双尾目、弹尾目(collembola)以及原尾目等,更要依靠这种方法。

另外,遇到蜂巢、

鸟兽巢穴,不要放过,因为会有许多昆虫栖息其中。

蚁巢和白蚁巢中有不少共生的昆虫,

如注意搜索,会有很大收获。

在秋末、早春以及冬季里,用搜索法采集越冬昆虫更为有

效,因树皮、砖石、土块下面、枯枝落叶中甚至树洞里面都是昆虫的越冬场所。

在搜索

中,遇到小型昆虫,可用吸虫管吸取,或用毛笔轻轻扫入瓶中。

对于枯枝落叶中的昆虫,

可以连同枯枝落叶一起带回,用烤虫器或采虫筛等工具分离。

网捕法:

网捕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方法,进行网捕的工具是捕网。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

两种,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另一种

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捕到昆虫后,应及

时取出装进毒瓶。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

取。

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

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

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

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击落法:

诱集法:

利用昆虫对光线、食物等因子的趋性,用诱集法进行采集,是极省力而又有

效的方法。

常用的诱集法有灯光诱集、糖蜜诱集、腐肉诱集和异性诱集。

2、采集工具

捕虫网:

捕网、扫网、水网

吸虫器:

吸虫管

诱虫灯:

黑光灯、汞灯

诱虫器:

巴氏罐、马氏网

粘虫器:

加热分离器:

筛虫器:

毒瓶、毒管:

三角纸袋、棉层纸包、采集盒:

其他用品:

采集袋、采集箱、采集伞、白布、放大镜、镊子、毛笔、铲子等

3、采集记录

笔记本、记录笔、标签纸、相机

日期、时间、地点、生境、寄主、采集人

(二)昆虫标本制作

1、针插标本制作法

昆虫针:

00、0、1、2、3、4、5

三级台:

用于使针插昆虫的身体和标签保持一定的高度,各级 8mm. ,中央有孔。

针插位置:

直翅目:

 蝗虫、螽斯、蟋蟀等,前胸背板中部后方右侧;其它直翅类昆虫,如螳螂、蜚蠊

等也针插于前胸背板中部后方右侧。

半翅目:

 中胸小盾片中部偏右方;

甲虫:

 右鞘翅的基部右方;

蜂:

 中胸背板中央;

蝶与蛾类:

 中胸背板正中部。

标本的标签位置:

采集标签在三级台的第二级的位置上。

展翅的要求:

有的昆虫,在研究时需展翅,以便观察翅上的特征。

刚采的标本或还软的标本可展翅。

蛾与蝶,蜻蜓、直翅目的昆虫,展翅时要求左右前翅后缘呈一水平直线。

双翅目与膜翅目的昆虫展翅时,要求左右前翅的顶角与头呈一直线;

脉翅目昆虫展翅时要求,左右后翅的前缘呈一直线

插针后的效果:

2、蝶蛾类昆虫展翅法

展翅板、自制简易展翅板

前翅后缘与躯干垂直;硫酸纸平压;大头针固定

3、贴翅标本制作法:

(l)取翅:

选取四翅完整的蝶或蛾成虫,左手捏住虫翅下方的胸

部,右手持小镊子从翅基部轻轻取下虫翅;先取一侧前翅,再取同一侧后翅,取完一侧,

再用同样方法取另一侧的。

切不可用手或他物触摸虫翅,以防鳞片脱落。

(2)准备载胶带:

剪取适当长度的胶带一段。

其总长度视左右侧虫翅展开后的长度,再加

上粘在垫板上的部分来决定。

将胶带纸的胶面向上,先将一端粘在塑料垫板上,用大镊子

把它压实粘住。

再将胶带拉平,然后将另一端也粘在垫板上,同样用大镊子压实。

(3)贴翅:

将准备好的虫翅,按其自然排列方式,在一张纸上摆放好后,用小镊子将一

侧前翅夹起,反转一下,使翅的正面朝下,对着载胶带的胶面平放下。

一定要轻轻放准,因为

一旦翅被胶面粘往后,便不能再拿起。

放翅的原则是:

应保持翅的后缘与载胶带的上、下缘保

持平行,先放前翅,再放后翅。

后翅的放置应保持蝶、蛾在自然展开四翅时所具有的自然姿

态,

只有在特殊用途时(如突出翅上某特定的分类特征)才可使前翅分离开一定的距离。

务使同侧

的前、后翅肩角部分,处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最后再将另一侧前、后翅根据同样原则细致地放

好,使左右对称。

待四翅放好后,可用大镊子比较圆润的一端轻按翅面,使其粘好。

对于像夜

蛾那样后翅臀区有折叠部分的种类,可用昆虫针轻轻托起,再用小镊子的端部缓缓向外推展后

翅臀区的折叠部位,边推边按,便可使其粘好(见图)。

(4)安触角、贴标签:

粘贴好四翅后,可将该虫触角安放在左、右两个前翅之间的斜前

方,特

别是有些蛾类的触角,是鉴定雌雄性别的特征,更应该注意保护完整(见图)

标签可用黑色绘图墨水写在描图纸上制成,书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种名、采集日期和采集地

点。

安放时,用小镊子夹起标签,使字的正面向着载胶带的胶面,放在左右两个后翅中央的下方。

(5)粘硬衬纸:

剪取一张比贴上虫翅的载胶带略大的硬衬纸,纸色可以选用与翅色反差大

些的,以加强观察效果。

将衬纸对准载胶带后,先使一端粘住(一般以左端较顺手),然后用

手指轻轻地向下按压衬纸,并顺势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将衬纸推压在载胶带上,使其粘牢,以

防出现气泡或皱褶。

如果将衬纸改用一段胶带,按上述方法覆在载胶带上,可做成一个两面透明的贴翅标本,

此胶带可称做“盖胶带”(见图)。

如果将硬衬纸按展好的四翅形状掏空,使载胶带上的虫翅部分正好对准掏空部分,然后再覆

上一层盖胶带,使镂空衬纸夹在两层透明胶带之间,这样的标本较挺实,同时又可以从两个方

向观察虫翅正反面各具的斑纹色彩(见图)。

(6)起带整形:

用大镊子将粘好硬衬纸的载胶带两端从塑料垫板上掀起,取下来。

用剪刀

把贴

翅标本的四个边剪整齐。

然后将标本放在塑料垫板上,用大镊子圆润的一端。

把标本中虫翅及

触角以外的部分,从内向外按顺序紧紧压实,使标本密封好。

虫翅部分如果未粘牢,可以用手

指轻轻按压(见图)。

至此贴翅标本就制作成了。

这时可以看到虫翅呈展翅式,翅上的斑纹色彩也清晰可见。

把这种标本放在相册中,将成为别具一格的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一定艺术性的标本珍藏品。

3.注意事项

(1)应选择体型际准、鳞片完整、斑纹色彩符合分类特征的虫翅,达到科学性准确无误。

当然,对于因生态环境造成的或因遗传变异而出现的特异型,不仅属于例外,而且应该珍藏。

(2)制成的贴翅标本,要注意防潮,因为遇水后会使胶带失去粘性。

故保存此类标本时,

应放在干燥处,并避免光线直接照射。

(3)对轻度撕裂的虫翅,可将虫翅在载胶带上放好,在粘牢前用昆虫针加以拨动,整形

(4)力保证标本具有真实性,即使珍贵的标本有些残损,也绝不能用另一只同种或近似种的

似斑纹色彩的鳞翅来弥合,这是科学上最忌讳的。

(5)对已被虫蛀的展翅标本,可将其翅取

下,改制成贴翅标本。

4、幼虫标本浸制法 :

1.排空肠道

采集或饲养的活动虫,须先停食致饥,待其肠道里的食物消化完毕,排尽残渣之后,再加工

浸制。

目的是为了防止虫体污染浸渍溶液而损坏标本。

2.热水浴虫

为防止虫浸渍后皱曲变形,需在浸渍前用热水浸烫,使虫体伸直,充分显露出虫体特征,然

后再投入浸渍溶水液中。

时要注意火候,时间过长则会使虫体破损。

比较稳妥的方法是把热水

(90℃左右)倒入玻璃容器内热水和蒸汽将虫致伸直,此法称为“热浴”。

一般体小而软嫩的

幼虫可热浴 2 分钟左右,大而粗壮的需要 5-10 分钟,一待虫体伸直,即稍凉后再浸入标本

液。

3.浸液选择

通常使用的浸渍溶液有以下几种:

(1) 酒精浸渍液

把酒精加蒸馏水稀释成 75%溶液。

酒精对虫体起脱水固定作用,如直接投入 75%酒精中,会使

虫体变硬发脆。

可先将虫酒精中停留 1 小时,然后再逐次放入 40%、50%、60%、70%酒精

中,各停留 1 小时,最后放入 75%酒精浸液中保存。

用保存的标本比较干净,肢体完整舒

展,便于观察。

(尤其是附肢较长的昆虫标本用此法效果很好)。

此发的缺点是虫仍然较脆,

提供解剖实验时容易碎裂,妨碍系统观察。

 大量标本初次投入酒精浸渍液后,由于虫体内部

脱出的水会把浸应在半个月后更换一次,经久不换会使某些标本变黑走形。

为缓解虫体在酒精

中浸渍的脆度,也可在酒精中滴入 0.5 使虫体壁变得较为柔软些。

(2)福尔马林浸渍液

把福尔马林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