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1941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学年一模文综历史解析版

 

2017-2018学年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实验中学一模文综历史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答案】D

【解析】据材料“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可以得出,西周的分封制打破了部落分封的体制,使得不同部落的人杂居相处,促进了血缘族体的瓦解,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问题,A不正确;材料做法有利于文化的融合,但“一致”说法不正确,B错误;C与材料无关。

2.汉武帝时期,由桑弘羊主持推行了“均输”平准”制度。

均输法是政府向若干郡国派遣均输官,进行官营运输业的经营,平准法是政府在京师设平准官,进行官营商业的管理。

这些制度

A.导致了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

B.开启中国古代官营经济先河

C.是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D.适应了汉代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D

【解析】汉武帝实行的“均输”平准”制度都是中央实行的,对地方或者京师官营商业的经营或者管理,这是与中央集权相适应的,故选D;A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故排除;B不符合史实,材料只说到了官营工商业的情况,而没有涉及到私营工商业和农业,故C也与题意不一致,所以排除BC。

点睛:

这一题属于新情境式材料选择题,这类题在教材中一般没有知识依托,所以认真研读材料,尊重材料原意是做好这类题目的主要诀窍。

考生需要将材料阅读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再结合所学知识中有关内容和技巧来对所有选项进行推理和分析,才能够准确作答,所以这类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而这又是高考特别注重考查的题型,所以建议考生多关注这类习题的训练和积累。

3.据统计,《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高官家庭的不过四分之一左右,而出身于布衣的则超过二分之一,时代愈晚,布衣出身的比例也愈高;而布衣官员人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在北宋中期已超过四分之三,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

这反映了

A.科举制更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

B.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的流动

C.北宋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D.限制世家子弟是科举制的特点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在北宋通过科举做官的平民阶层越来越多,与宋代科举制的改革扩大增加选举名额等有关,说明了选官制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B正确;材料只是涉及平民官员比重增加,不能得出是否优秀的结论,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员人数的激增,阐述的是官员来源的构成,C不正确;科举制没有对贵族子弟进行限制,D不正确。

点睛:

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的依据,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得身份地位比较低下的平民也可以通过参加科举考试当官,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4.下表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子女

大、小商人及子女

官宦之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太子

出现人数

21

142

52

6

25

 

据此可知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

B.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

C.官宦文学被平民文学所取代

D.世俗文学是明代文化的主流

【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是大、小商人及子女,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A正确;“三言”“二拍”描述主题不能说明古代侠义精神衰落,B错误;此时只能说明小说的世俗化趋势,C错误;世俗文学并不能代表主流文化,D错误。

5.1865年李鸿章上书总理衙门主张:

“铁路与铜线,事同一律,万难允许”。

1875年李鸿章正式提出,铁路电报等西方新式物件,要“酌度时势……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

导致李鸿章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清政府开始自强求富的改革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

C.西方对中国的侵略逐渐加重

D.资本输出导致自然经济解体

【答案】C

【解析】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得出,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因此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抵抗外来侵略,C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不是清政府的态度,A不正确;民族资本主义主要是在轻工业部门,与材料无关,B不正确;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D不正确。

点睛:

鸦片战争后列强侵略不断加剧,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面临内忧外患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并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促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6.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法币改为与英销及美元挂钩。

这说明明

A.近代中国经济和金融实现了统一

B.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中国经济倒退

D.中国货币体系开始走向了国际化

【答案】A

【解析】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结束了中国货币混乱的状态,实现了币制的统一,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故答案为A项。

鸦片战争后中国就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中国经济倒退,也没有反映中国货币体系开始走向国际化,排除C、D项。

7.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

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

这一材料

A.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反映了凇护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体现了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

【答案】C

【解析】由材料日军被迫向上海增兵可以得出,日军最初的作战计划没有能够顺利完成,C符合题意;A与史实不符;B说法错误;D说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淞沪会战最终还是以中国失败告终。

点睛:

抗战期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了一系列的会战,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企图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起了重要作用。

8.1957年9月月1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规定:

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贯彻互利政策,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鼓励社员发展畜牧业等。

这些规定

A.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

B.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探索

C.确定了此后农村改革的方向

D.使衣村出现多种所有制经济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是看到了当时农业生产合作社本身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的问题,提出要克服这一弊端,所以是对调动农民积极性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有益探索,故选B;A错在了“否定”,因为这是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整顿而不是变革,故排除A;CD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9.《十二铜表法)冲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

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

这说明当时在罗马

A.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可知,当时的罗马法比较注重形式,D符合题意;由材料“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可以得出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A不正确;BC均与材料无关。

10.1689-1698年,辉格党人依靠议会多数一再通过法令,对法国货征收高额关税。

几年后,托利党人控制了议会多数,尽力改变这一政策,因为乡绅地主希望扩大法国商品进口,以降低国内市场上许多商品的价格。

这表明

A.英国的民主制度出现了倒退

B.两党所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C.英国农村消费决定商品价格

D.阶级关系变化影响经济决策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辉格党对法国货征收高额关税,而托利党降低国内市场上许多商品的价格,显然二者代表的资产阶级利益不同,B正确;此时期民主政治日趋完善,A错误;农村消费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阶级关系变法,D错误。

11.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

”这一论点

A.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B.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C.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内阁对总统不能起到限制和约束作用,与宪法规定总统掌握行政权相符,D符合题意;内阁是总统的咨询机构,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A不正确;B总统权力受议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B不正确;C与史实和材料不符。

12.1948-1970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出口贸易中的比重从23.3%下降到15.3%,相反,日本从05%上升到6.9%,联邦德国更是从1.4%上升到12.3%.这一日时期西方主要国家对外贸易状况的变化

A.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标志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确立

C.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迅速崩溃

D.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贸易摩擦

【答案】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的商人行会出现于9世纪,市场狭小并具有地方性,……早期的城市经济需要一个相应的管理机构,行会由此产生。

12、13世纪时,意大利和英国的行会已相当发达。

……从13世纪后期开始,手工业者的人数和力量不断扩大,逐渐实现了生产和销售的分离,手工业行会逐渐取代商人行会成为行会的主体。

商人通过市政当局干预行会,包买商逐渐支配了农村家庭手工业,为手工业工场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西欧行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支配着城市的经济生活,有权讨论并决定重大问题。

有些城市行会组织发展为城市联盟,以团体名义向国王请求给予垄断贸易的特权。

——摘编自代轩宇《西欧行会组织的发展与演进》

材料二:

中国行会有中国的特色,这些组织都是奉政府之命成立。

它是在专制统治高度强化,宗法等级极其森严和富商大贾畸形膨胀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即使非完全同样,几乎也都是在早期出现,它们互相保护和互为保证。

商业行会组织占有主导地位,是当时工商不分的表现。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行会日趋没落。

——摘编自唐力行《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材料三:

商会是中国近代以商人为主体的最为普遍的资产阶级社团,……在市政建设、民政管理、公监事业管理、社会治安乃至工商、文教、卫生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发言权。

1905年,中国第一个由商人自己组织的商会——上海商务总会召开各业商董大会,声援“抵制美货运动”。

1907年,上海商务总会提出了筹办华商联合会和中国华商银行的动议。

在1909年的第二次国会请愿运动中,华商联合会办事处即承担了动员和组织海内外华商参加这一政治运动的重任。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行会与中国传统行会的不同之处。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