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1938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76.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建设攀枝花环境友好型城市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环境问题的来源及研究意义

 

一、环境问题的来源

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体现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达到了更高水平。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正不断扩大,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泛滥、资源短缺等已成为制约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

环境问题也逐渐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波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出现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引起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导致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持续性受到巨大威胁,使全球面临着越来越尖锐的环境与发展的矛盾。

当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公众健康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004年,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占GDP的3.05%。

环境问题正在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政治经济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乃至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尽管环保投资规模逐年增长以及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有显著提高,但环境保护的效果并不理想,环境经济政策在环境管理中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展示,排污收费,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以及环境公共财政政策都有待改革。

因此,环境问题己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可持续发展理论[1]的核心,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方兴未艾。

全球环境影响必须由区域的行动作出响应,“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

如同世界万物在宇宙中的进化一样,城市的进化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体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城市篇[2]指出:

“城市化率将会从1999年的30.9%提高到2025年的55%左右”,城市化的规模和速度居世界首位。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的城市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被称之为“城市病”如:

水资源短缺、能源匮乏、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垃圾肆虐、生态破坏、交通拥挤、事故频繁、噪声扰民、人居环境恶化、居民健康水平下降等现代“城市病”问题,已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和制约。

因此,目前的城市环境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党和国家领导人以高瞻远瞩的目光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又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所以,要想在全球层面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就首先要处理好城市问题,将发展与环境保护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攀枝花是一个新兴的资源型城市

 攀枝花市座落在四川西南角,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地貌以中山山地为主,面积7434.5平方公里。

攀枝花市是一座新年兴的移民城,有41个少数民族。

2005年底,拥有107.98万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58万。

1965年建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盐边、米易两县。

1986年对外开放以来,城市建设已形成规模,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铁、能源基地,正在向现代化大城市迈进。

攀枝花已探明资源储量的39种,其中钒钛资源在四川省乃至全国有绝对优势。

据了解,攀枝花市目前钒钛磁铁矿累计探明资源储量为73.37亿吨,钒资源储量1547万吨,列中国第一、世界第三;钒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高达6.25万亿美元。

经过40余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钒钛原料基地和钒产业基地,并正在成为全流程的钛工业基地。

攀枝花在发展中一贯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政府工作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环境管理、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高度重视,空气和水环境质量逐年好转,环境保护和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好评。

攀枝花市是六十年代建设的新兴钢铁城市,在秃山峻岭之间,沿着金沙江两岸建设了钢铁、矿山、电力、煤炭、水泥等配套发展的工业基地。

七十年代初投产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据1979年的资料表明[3]:

日排废气1亿立方米,降尘量每月每平方公里为57吨,最高达1405吨,超标5~140多倍;年排废水2.15亿吨,洗煤、选矿、灰渣废水中悬浮物每年400万吨直接排入金沙江,水质不断恶化;年排废渣440万吨,加上卫生条件差,水厂设备不完善,自来水达不到饮用水标准,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为全省之冠,癌症死亡率1978年比1975年增长2.1倍。

“喝了金沙江水就生病”的说法在当时广为流传,群众反映强烈,说这里是三国时代诸葛亮南征时的瘴气发生之地,不适于人们生存。

由此可见,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职工不安心的重要因素,外面的人不愿来,这里的职工又要走,影响着攀枝花经济社会的发展。

攀枝花市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工业产值由1977年的7亿多元发展到1987年的16亿多元,翻了一番多的情况下,环境污染得到了控制,环境质量还有所改善。

他们的实践说明,在一个中等城市的区域内,以冶金工业为主,污染严重的钢铁城市,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环境,二者是能够同步协调发展的。

攀枝花从19世纪末继续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成绩。

但横向比,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拉大,拼资源、拼消耗、拼环境容量粗放生产的旧的发展模式,造成“输出资源,留下污染,输出财富,留下贫困”的不可持续境况日益显现,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人居环境不佳已成为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期盼最迫切的问题。

这就必须重新审视现有的增长方式,认真研究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三、环境问题的研究意义

目前,攀枝花正以建设实力、魅力、活力、和谐攀枝花为战略要求,以“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为战略目标,以推进“四个倾力打造”为战略重点,以制度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廉政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建设,提升环保队伍整体能力素质,加强执法能力、执法水平、服务态度工作。

所有这些都要求攀枝花更好地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在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攀枝花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保持发展后劲的自身发展需要。

开展攀枝花构建环境友好型城市研究,通过研究和总结国内外经验,结合攀枝花城市的特点和条件,研究提出攀枝花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内涵、目标、指标体系、跟踪评估方法和实施方案建议,不仅对攀枝花强力推进创模6大工程、实施创模攻坚8大行动计划、启动绿色家园“十个一”工程行动计划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对类似城市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理论参考价值,对于构建攀枝花市现代化环境友好型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研究

 

为了确保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运而生。

可持续的发展反映了对人口的合理控制、对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对环境的有效保护。

因此,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热点。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和研究进展

1987年,由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7]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逐步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并运用到各项工作中。

1996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

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己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因此,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发展,是三者协调推进的发展过程。

生态可持续发展:

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

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包括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经济可持续发展:

鼓励经济增长,以体现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

它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等各项权利的社会环境。

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不可分割。

人类共同追求的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早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资本论》中描述过英国泰晤士河的污染状况。

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出现了伦敦烟雾、洛杉矶化学烟雾等一系列公害事件,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1962年,美国的莱切尔·卡逊女士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引起强烈的反响。

该书反映出自工业革命以来,化学药品特别是杀虫剂的使用,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野生动物的安全、人类的健康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并进一步指出人类正在冒着极大的风险来改造自然,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1972年6月,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

这次会议是形成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第一座里程碑。

这次会议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文件中,其一是《只有一个地球》,其二是《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

此外,会议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只有一个地球》报告明确提出需要重新建立地球上的秩序,为此我们需要爱护共同享有的生物圈、学会在生物圈中共存、制定人类生存的战略。

其实质在于保护自然资源,并通过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恢复自然环境,制订新的战略以促进国际合作。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与会各国已经在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方面取得了共同的看法,制定了共同的原则。

《宣言》指出,目前保护和改善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并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着全体人民和他们的子孙后代的利益而共同努力。

斯德哥尔摩会议之后,发达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环境保护的投入,生态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然而,在纪念斯德哥尔摩会议10周年之际,一些专家撰文指出,环境问题的焦点已逐渐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而全球性环境问题如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层耗竭等,则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1983年12月,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WCED于1987年4月出版了调查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把环境与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报告指出,人类社会需要一种全新的发展道路,不仅能够于某一时期在某些地区实现,而是要在整个星球上延续到未来。

这种全新的发展道路,就是可持续发展。

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开始出现在人类面前。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此次会议是可持续思想产生并得以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

通过此次会议,国际社会就环境与发展密不可分、为生存必须结成“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等问题达成共识,接受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重要纲领,即《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会议明确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时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的原则,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才是人类应作的唯一正确的选择。

2002年8月26日至9月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9月2日至4日举行了首脑会议,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92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会议最后通过了《执行计划》和《政治宣言》两个基本文件。

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后又一次具有广泛影响的会议,它表明人类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二、目前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其产生和发展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在国际层面上,从16世纪英国人摩尔的“乌托邦”,1800~1900年傅立叶的“法郎基”和欧文的“新协和村”,到1898年英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人类对城市发展的思考和研究从未停止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