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8913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docx

《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docx

22唐雎不辱使命师夏

22唐雎不辱使命

执笔:

夏光旭时间: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如“免冠徒跣”“休祲”,虚词:

“以”“于”等,并理解其用法。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故事情节。

3.揣摩人物对话的语气,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学习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通过品读,能再现人物的形象特征。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难点:

文中人物外交辞令的特色。

三、教法与建议

1.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留意字的读音,断句。

学生要自觉培养独立自学的能力,运用《古汉语字典》,结合课本的注释,争取独立扫清字词的障碍。

有困难处,做上记号,以备上课时释疑。

3.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巩固对文章的记忆,在诵读中读出唐雎的气节。

四、学法与要求

1、朗读课文,学会圈点、积累词语。

2、学会在阅读中批注、从文中提炼主要信息;关注课后“研讨与练习”,把握学习要点,提高学习效果。

3、查找《战国策》相关资料。

五、教学练评活动程序

【活动1】诊断性评价

1.《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的汇编,又名、。

 西汉刘向编订为33卷,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终于,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等方面的状况和。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佳作。

它流传甚广,差不多称得上“家传户诵”,文艺性很强,直接可当作文学散文甚或小说来读。

2.读准下列字音

唐雎()怫然()韩傀()

免冠徒跣()缟素()休祲()

庸夫()色挠()以头抢地()

3.你知道本文发生的时代背景吗?

 

4.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作者是怎样塑造其形象的?

 

参考答案:

1.策谋和言论。

《国策》。

《国事》。

战国初年。

六国灭亡。

政治。

外交。

军事。

社会面貌。

2.jū。

fú。

guī。

Xiǎn。

Gǎo。

Jìn。

Yōng。

náo。

qiāng。

3.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4.唐雎和秦王。

作者把这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语言与心理,表现他们的性格,可见,在文章中,唐雎和秦王的形象是互为衬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正义与非正义间拼死较量的一幕。

(对话、衬托)

【活动2】初读课文,梳理重点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问题1: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故不错意也()

仓鹰击于殿上()

点拨:

错通“措”仓通“苍”

问题2:

指出以下一词多义用法。

使:

秦王使人:

于:

仓鹰击于殿上:

受地于先王:

请广于君:

使唐雎使于秦派:

然:

虽然,受地于先王:

秦王怫然怒:

以:

以头抢地耳:

以五十时之地而存者:

徒以有先生也:

以君为长者:

点拨:

使:

出使派

于:

在从给到、往

然:

这样……的样子

以:

用凭借因为把

问题3:

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情况。

灭韩亡魏

请广于君

天下缟素

点拨:

亡: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广:

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

缟素:

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

问题4: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今义

以头抢地耳

休祲降于天

长跪而谢之

点拨:

古义:

撞今义:

抢夺

古义:

吉祥今义:

休息

古义:

道歉今义:

感谢

问题5:

、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点拨: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呀!

(易:

交换。

(2)虽然,受地于先生,愿终守之,弗敢易!

点拨:

即使如此,但是我是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随便)交换。

(虽然:

既便如此。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点拨:

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徒:

只。

问题6: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点拨:

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呢?

⑵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点拨:

秦王说:

“天子发怒,死尸百万,血流千里。

⑶此三子也,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点拨:

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怒气还没发作,上天就降示了凶吉的征兆。

现在,(专诸、聂政、要离)加上我就成为四个人了。

⑷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点拨:

如果有才能和胆识的人一定要发怒的话,死尸两人,血流也不过五步远,天下百姓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⑸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点拨:

先生请坐!

怎么到这种(地步)!

我明白了:

那韩国、魏国灭亡,然而安陵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活动3】细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问题:

概括文章每一段的大意

点拨:

第1段:

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

第2段:

秦王责备安陵君,并露威胁之意,唐雎从容镇定,据理答辩。

第3段:

唐雎面对秦王的武力恐吓,拼死抗争,捍卫安陵国和自己的尊严。

第4段:

秦王被唐雎折服。

归纳:

     (板书)

起因:

以地易安陵愿终守之

秦王不悦使唐雎使于秦

发展:

故不错意也非若是也

轻寡人与虽千里不敢易

高潮:

天子之怒布衣之怒

结局:

长跪而谢之

【活动4】演读课文,再现人物形象

分角色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能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如: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归纳:

采用反衬(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本文篇幅虽短,却生动传神地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唐雎是一位有胆有识的谋士。

他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地与秦王抗争。

秦王的骄横、狂妄、狡诈和前倨后恭、外强中干的形象反衬出唐睢的沉着、镇定、坚强、无畏的精神。

双方交锋两个回合。

秦王盛气凌人,威逼唐睢,唐睢镇定自若,据理力辩,回绝了秦狂妄无理的要求。

秦王理屈词穷,恼羞成怒,竟以“天子之怒”、武力杀伐相恫吓,企图使唐睢屈服于自己的淫威之下。

然而,在生死存亡的考验下,更显出正义的力量、英雄的本色。

唐睢引述古代侠士义举,指出“布衣之士”发怒的威力,暗示自己将以身效法,并“挺剑而起”,表现了为国献身、义无反顾的决心。

秦王在这大义大勇之下,“色挠”而“跪谢”。

这些行动、语言、胆识气概的层层对比,使古代爱国义士的形象和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秦王专横的性格将唐雎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反衬得更加高大完美。

【活动5】默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和主题

问题1:

阅读对话部分,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

点拨:

通过人物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的性格。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示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

全篇除了五六句是直陈描写句外,其余均为人物的对话。

对话双方各自的语气符合各自的身份和个性,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秦王的话充满“天子”的压人威势,如文章开头第二句“寡人……安陵君其许寡人!

”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之安陵,以大易小,这是显而然是欺诈:

“其许寡人”一语,突出地表现秦王无可商量的横蛮态度。

第二段中,秦王责备安陵君:

“……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这种问罪口吻,在欺诈的同时,加之以威胁。

唐雎回答:

“否,非若是也”。

语气坚决,否定了秦王的“逆”和“轻”的说法。

第三段中秦王和唐雎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秦王的仗势骄横、色厉内荏和唐雎的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性格特征,在精彩的对话中,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归纳:

秦王:

骄横狡诈、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等

唐雎:

爱国忠君、机智勇敢、从容镇定、不畏强暴、凛然正气等

问题2:

从文章的记叙中,你能概括文章的主题吗?

点拨:

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辞严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

问题3:

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

点拨:

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纯是诈骗。

当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悦”,于是当着唐雎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对此,唐雎先用屈从的口吻说:

“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然后说明不肯易地是因为“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并非故意违背秦王的意愿。

这一句答得委婉,言之有理,言之有“节”。

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秦王见诈骗不行,便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所谓“天子之怒”进行威吓。

唐雎正气凛然,针锋相对,用“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的“士之怒”进行回击。

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倘若唐雎只用文战,不辅以武攻,秦王不会轻易折服。

以行证言,就能使“言”更富于慑敌的威力。

唐雎辅以“挺剑而起”这一义无反顾的行动,来证明“今日”欲刺秦王之“言”的实在性和尖锐性,迫使秦王屈服。

【活动6】形成性评价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比较它们的词义。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高可二黍许()

安陵君其许寡人()

2.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解释。

⑴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⑵仓鹰击于殿上。

3.解释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

⑴以大易小。

()

⑵徒以有先生也。

()

⑶以君为长者。

()

⑷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4.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⑵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⑶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⑴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⑵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技亦灵怪矣哉

⑶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⑷与臣而将四矣

泯然众人矣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要离之刺庆忌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6.这段文字出自,本文主要歌颂了(人物)的凛然正气。

7.空缺处应填的语句依次是:

、。

8.解释词语。

怫然() 布衣() 抢()地 缟()素

9.翻译句子。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0.在唐雎看来,真正的“士”是像一类的人。

参考答案:

1.派让左右答应2.错通“措”,注意。

仓通“苍”

3.用因把凭借4.

(1)平民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2)但是他却违背我的意愿,是瞧不起我的实力吗?

(3)秦王吓得变了脸色,跪直身子向唐雎道歉。

5.⑴“也”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呢”,这里有反问的意思;“也”是表示判断语气,现代汉语中可以不翻译出来。

⑵“哉”是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这里表示反问;“哉”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呀”。

⑶“乎”表示疑问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吗”;“乎”表示感叹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

⑷“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矣”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了”。

6.《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

7.白虹贯日。

仓鹰击于殿上。

8.盛怒的样子。

平民。

撞。

白色的丝织品,这时指丧服。

9.①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②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

10.专诸、聂政、要离、唐雎。

有智有勇。

六、拓展延伸(选学)

一:

士是周以来的一个贵族等级,是贵族的最下层。

周代分封制规定贵族有四个等级:

天子、诸侯、大夫和士。

以上三个等级都有一定的田产,全国土地归天子所有,天子封诸侯国给诸侯,诸侯再封邑给大夫,而士不能占有土地,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无恒产”。

但是士阶层也有自己的贵族尊严,佩剑是贵族的标志,因此无论士有多穷也要佩剑,因为这代表他贵族的尊严,也就是孟子所说的“有恒心”。

春秋时期一些居于士阶层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权,例如孔子时代的阳虎,在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地位有所提高。

到了战国时代,士主要分为几个类型:

文士、武士、辨士和谋士,根据他们的名字就能够猜出他们的专长。

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诸侯身边,为他们出谋划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客,主公为他们提供食宿,他们就要对主公尽忠,但他们绝对不是奴隶,因为他们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势或对他不好,他就可以选择离开。

战国四公子都有蓄养门客的习惯,经常门下食客三千,信陵郡窃符救赵中的鸡鸣狗盗之徒就是士,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是士。

在孔子的学说中,士被赋予了管理国家的重任,孔子认为当时的士是周朝的希望。

东汉之后的士族跟周时的士就很不一样了。

问题:

请举出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士”,讲讲他们的故事。

点拨:

信陵君窃符救赵烛之武退秦师等等。

二诵读:

《谈气》

人活一口气,就是这口气、支撑起每个人不同的人生。

人气、福气、怨气,正气、士气、邪气、怒气、喜气、杀气、傻气、煞气、才气、财气、运气、力气、义气、侠气、胆气、骨气、豪气、浩气、洋气、帅气、勇气、元气、语气、朝气、志气、稚气、底气、官气、大气、小气、晦气、泄气......

所有的气是一贯而通的!

运行得好做事就顺气,有运气,自然财气、福气接踵而来。

做人要大气,有志气、有正气。

做事要舍得力气、要有胆气、勇气、精气。

交友要义气,要有豪气、侠气。

对待家人要客气、喜气、傻气。

人活着要有朝气,洋气,像个样的活给自己。

一个有用的人,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能圆梦的人,一个有志气的人,他必有骨气,朝气!

用力气,勇气,胆气去创造才气,元气。

有了元气,才气,做事管人才有底气,说话才能大气、豪气,才会有人气。

人气是许多成功者重要的元气,人气会带来运气,喜气更会带来福气。

没好运气的人——稚气——小气——怨气——怒气——邪气——煞气——泄气——晦气。

有好运气的人——有志气——有朝气——有士气——有才气——有骨气——有勇气——有正气——有底气——有胆气——有杀气——有人气——有运气——有财气——有福气。

人活一口气。

人活一口气,有骨气挺直脊梁,有正气树立形象,有朝气迎接希望,有勇气增添力量,有才气书写华章,有力气敢于担当,有志气实现理想,有人气团结兴旺!

七、小结与反思

 

附 总结性评价

 

22雎不辱使命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加粗的词语。

①唐雎不辱使命()②而君逆寡人者()

③虽千里不敢易()④长跪而谢之曰()

2.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加惠②怫然

③布衣④庸夫

3.解释下面的短语。

①请广于君②免冠徒跣

③白虹贯日④秦王色挠

4.指出下面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轻寡人与②故不错意

③寡人谕矣④仓鹰击于殿上

5.指出下面句子的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②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

③岂直五百里哉?

()

④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

6.下列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徒: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易: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D、于: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管夷吾举于士

7.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8.从表达方式看,文章主要运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

 

9.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秦王说的是否是真心话?

简析“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表达作用。

 

10.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比较安陵君的理由和唐雎的理有何异同?

用一句话简析唐雎的人物形象。

 

11.唐雎举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

 

12.你认为唐雎的“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正确吗?

 

二、阅读与鉴赏

孙膑①赛马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忌②数与齐诸公子③驰逐重射④。

孙子见其马足不其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

“君弟⑤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⑥,孙子曰:

“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⑦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三千金。

【注释】①孙膑:

春秋时大军事家,在魏国受到庞涓的迫害,成了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协助下达到齐国,受到器重。

②忌:

田忌,齐国王侯,大将。

③诸公子:

指齐国王室子弟们。

④驰逐重射:

以重金赌注赛马。

逐,竞赛。

射:

赌博,比赛。

⑤弟:

同“第”,但,只。

⑥临质:

临场赌赛。

质:

对抗。

⑦辈:

等级。

13.借助注释,译读全文。

 

14.田忌取胜的前提是什么?

 

15.田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16.从赛马这件事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7.从赛马这件事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

“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

“何谓也?

”对曰:

“人之憎吾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①。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

“无忌谨受教③。

【注】①不可得而知也:

不可让别人知道。

②卒然:

同“猝”,突然。

③无忌:

即信陵君。

谨受教:

真诚地领受教诲。

18.“人之有德于我”中“于”是什么意思?

对于

19.为什么“愿君之忘之也”,请用原文作答。

20.试比较本文与《唐雎不辱使命》所表现的中心有什么不同?

21.本文所阐明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实践与交流

在中国历史上,像唐雎这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有着凛然正气的布衣之士还有很多,请你请教老师,查找有关资料,讲讲一个他们中的故事(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①辱没、辜负②违抗③交换④道歉2.①给予恩惠②盛怒的样子③平民④平庸无能的人3.①让安陵君扩大领土②摘了帽子,光着脚③一道白光直冲向太阳④秦王变了脸色4.①“与”通“欤”,语气词,相当于“吗”②“错”通“措”,注意③“谕”通“喻”,明白④“仓”通“苍”5.①反问②疑问③反问④疑问6.D7.

(1)译句:

大王您给予(我们安陵国)恩惠,用很大的地盘换取小小的安陵国,(这)非常好;虽然这样,但我是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这块封地的,希望始终守住它,不敢交换。

(2)译句:

现在我拿十倍于安陵国的土地,来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却拒绝了我,难道是(他)瞧不起我吗?

8.对话描写。

9.有恩于安陵君不是真心话,实际上是对安陵君恩威并施。

说尊其为长者而未吞并,是恩;粉饰欺诈而于是让安陵君扩大土地及于婉拒是逆寡人和轻寡人有力地反衬出唐雎坚强无畏的斗争精神10.先用语气极强的否定句堵住秦王带有威胁意味的试问,然后正面回答秦王,最后在对比中用一反问语气句子否定秦王的无耻要求。

相同点:

都回绝了秦王的无耻妄想。

不同点:

地点、背景面对的人物不同。

使唐雎回答较安陵君更为坚定有力。

唐雎是一个智勇双全,胆识兼备的外交奇才。

11、用他们干出的震惊天地的事件来表明自己跟他们这些有胆有识的勇士一样,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并为以后的行动作了铺垫。

12、不正确,具有迷信观念亦或答正确,说出人个困苦的遭遇

13.参考译文:

田忌屡次和齐国的王室子弟们以重金赌注赛马。

孙膑看见他们的马差距不大,马有上中下三个等级。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

“(这次)您只管下重金赛马,我一定能使您胜过他们。

”田忌相信了孙膑的话,与齐国的王室子弟们下了千金赌注来赛马。

到了临场赌赛时,孙膑说:

“现在用您下等的马和他们上等的马比,用您上等的马和他们中等的马比,用您中等的马和他们下等的马比。

”等到三个等级的马赛完后,田忌的马第一次没有取胜但后两次取胜,最后得到了公子们的千金赌注。

14.“孙子见其马足不其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15.“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16.充分信任下属17.可从足智多谋、知己知彼等角度来回答.

18 对于  19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20课文展现唐雎面对凶残的秦王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气节,最终保全国土,不辱使命。

本文表现唐雎说服信陵君如何注意自己在德行上的一些事情。

21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应该忘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