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8162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docx

《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docx

浙教版科学中考满分专题与测试系列全套打包下载27

第3节生物与环境

考点梳理

环境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

1.种群

(1)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由个体组成,但不是简单加合,是个体之间通过特定关系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一定区域内的生物有多个种群。

(2)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2.群落

群落是指共同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构成一个群落的各个生物种群不仅适应于该区域的无机环境,而且各种群之间有着互相协调、互相平衡的关系。

群落以植物为主体,动物、微生物依赖植物而生存。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有机生物体的总和,并且必须要有植物和微生物,可以没有动物。

一个群落中的生物之间,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主要有营养关系、成境关系。

群落的大小由区域性或人们观察和研究的需要而定。

3.植被

植被是指地球上任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称。

植被与气候、土壤、水状况、动物界以及地形等有密切关系。

植被由多种植物群落镶嵌而成。

按实际工作需要将植被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两类。

植被为人类提供了大量食物,而且还有改善气候、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河流流量、减少环境污染等作用。

影响植被分布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气候。

4.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生物生活在自然界中会受到温度、阳光、水分、食物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也会影响环境。

而这种相互作用是漫长的过程,生物也在不断地进化,以适应环境。

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如保护色、拟怒、警戒色、断尾、寄生等。

5.生态系统

(1)生态因素

①概念:

影响生物的分布、形态和生理等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②生态因素的分类

a.非生物因素:

阳光、土壤、水、空气等。

b.生物因素:

同一种群内的其他个体和群落内的不同种生物。

(2)生态系统

①概念: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生存所需要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组成的一个整体。

②生态系统的成分

a.生物因素:

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b.非生物因素:

阳光、水、土壤、空气等。

③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通过各种关系彼此联系。

其中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单向流动的。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中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不断往返循环。

(3)生态平衡

①概念: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

②特点

a.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具有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不一样。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就越强。

同时,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都是有一定限度的。

一旦外来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主要有两类: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两个因素往往是共同作用的,人为因素可以导致自然因素的强化或弱化。

6.生物圈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科学家把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基本条件。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多种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有着最复杂的组成、最完整的结构。

生物生产力最高,生态效应最强。

高频考点及真题演练

高频考点一种群与群落

考题一(2011·温州)文成县铜铃山森林公园是温州现有26个森林公园之一,其中有大鲵(俗称娃娃鱼)、黄腹角雉、五步蛇和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资源。

铜铃山森林公园中所有的大鲵可看作一个()

A.生物圈B.生态系统C.群落D.种群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概念的理解。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和其生活环境的总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如果学生对这几个概念不清楚,就无所适从。

答案:

D

真题演练l(2010·温州)江心屿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岛上有榕树、樟树、蕨类植物、水生植物及其他多种生物,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构成()

A.生物圈B.群落C.生态系统D.植被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二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考题二(2011·烟台)今年春季以来,洞庭湖水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持续干旱,造成芦苇荡变成草原,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该题四个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从题意分析,重在表述环境的改变,造成周围芦苇荡和鱼虾蟹的变化,所以更符合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答案:

C

真题演练2(2010·潍坊)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

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

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三生态系统

考题三(2011·湘潭)研究者对某池塘中部分生物摄取的食物成分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请回答问题:

生物种类

体内食物成分

小鱼

蜻蜓的幼虫

小球藻

蜻蜓的幼虫

水蚤

水蚤

小球藻

(1)表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

(2)根据表中的信息,请写出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都是由生产者通过__________制造的。

(4)该池塘受到了汞污染,表中体内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___。

(5)该系统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解析:

在生态系统中,可以从体内食物成分推测其所在的营养级,小球藻内没有食物,可见是属于自养的植物——生产者。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传递给下一营养级。

水蚤内有小球藻,可见是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蜻蜓的幼虫是第三营养级,小鱼是第四营养级,食物链的书写一定要写到最高营养级。

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

因此

小鱼体内聚集的有毒物质最多。

任何生态系统都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

(1)小球藻

(2)小球藻→水蚤→蜻蜓的幼虫→小鱼(3)光合作用(4)小鱼(5)自动调节

真题演练3(2010.台州)圆明园遗址公园是距北京市中心最近的、较为完善的湿地生态景观。

这里生存着多种植物,如多种水草、荷花、芦苇等;还生活着蝗虫、鱼类、蛙、野化的家猫等动物和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

回答以下问题:

(1)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____。

(2)对动物类群进行解剖分析时,发现各类动物的消化道内容物如下表。

(“√”表示有此类残骸)

动物类群

消化道内容物

植物

蝗虫

鱼类

鸟类

蝗虫

鱼类

鸟类

野化的家猫

根据表格所列关系,写出一条(野化的)家猫能得到能量最多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为改善水系景观,有计划地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等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面积,此举对提高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____________(填“有利”或“不利”)的。

【尝试自解】

高频考点四生物圈

考题四(2011·襄阳)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因为自然保护区是()

A.天然基因库B.天然实验室C.活的自然博物馆D.以上三者都对

解析:

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中的动植物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答案:

D

真题演练4(2009·泰安)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生物圈包括全部的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水陆环境

【尝试自解】

中考命题方向及模拟

本节着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的积累特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要认清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些知识一般会以选择、分析计算题出现,预计2012年的中考以“综合”的形式集中考查的可能性较大,可以与其他章节的内容整合,体现“人与生物罔”和谐统一的主题。

模拟预测题1要维持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必须要有的生物部分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

B.生产者和分解者

C.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

D.消费者4:

11分解者

模拟预测题2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的太阳能、H:

O、C0:

、N:

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

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生态系统中有_______条食物链,请写出此生态系统所包含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该生态系统中的螳螂全部消失,则蝗虫的数量将会___________。

(系统复习,全面提升自我,请完成同步训练)

同步训练生物与环境

1.今春与往年同期相比气温偏低,造成冬小麦的成熟比往年明显滞后,你认为影响冬小麦发育迟缓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水分

C.空气D.温度

2.以下可以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一片森林

B.一片草原上所有的马和羊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

D.一块农田中所有的农作物

3.2010年2月2日浙江省在丽水九龙湿地隆重举行第14个“世界湿地日”宣传活动。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净化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尤其是与气候变化关系十分密切。

下列有关湿地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湿地中的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

B.湿地中的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C.生活在湿地中的所有藻类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D.只要有极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入湿地就会破坏其生态平衡

4.如图为某湖?

白近一百年来每个月的平均水位变化图。

在长期的变化中,能终年生存于该湖泊的鱼类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A.需水较深的湖泊

B.具有能快速游动的流线型身体

C.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仍能存活

D.在环境恶劣时具有改变性别的能力

5.下表为科学家通过研究获得的一些信息(“√”表示能够存活,“一”表示不能存活)。

pH

种类

6.5~7.0

6.0~6.5

4.5~6.0

3.O~4.5

溪红点鲑

小口黑鲈

黑头呆鱼

牛蛙胚胎

小龙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研究的是水体pH变化对部分生物的影响

B.水体pH在3.0~4.5时,最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C.上述生物中,牛蛙胚胎在水体pH变化时存活范围最大

D.水体pH发生变化可能是由酸雨造成的

6.如图是某农场创建的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蔬菜在白天能为牛提供氧气

B.蔬菜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C.蔬菜可以作为牛的食物

D.牛粪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

7.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各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动物体内的能量流向植物

B.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C.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

D.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8.某科研机构利用遥感卫星工期监控一个生态系统的演变,以下三幅示意图是根据不同时期卫星所拍摄的该生态系统照片绘制而成的。

图中形态和颜色均相同的点表示同一物种,不同形态或颜色的点表示不同的物种,点的疏密表示单位面积上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据图所作的结论正确的是()

A.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中共有1个种群

B.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现在更强

C.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D.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种群个体数量不断增加但物种数量不变

9.地球的“肾脏”一一湿地,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

对于净化水源、蓄洪抗旱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图是某城市为净化生活污水而建立的大型人工湿地公园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该图示还不能被称之为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___________。

(2)分析上图,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被湿地中的___________利用,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此类生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管理员还放养了一些鱼,以限制藻类及浮游动物的过度繁殖,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保护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

(1)清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存铅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

(3)图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①所代表生理过程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该草原只有绿色植物→鼠→鹰一条食物链,如果绿色植物固定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为360千卡,那么鹰最多可从中获取___________千卡的能量。

(5)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某一生态系统中3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A是自养生物。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A、B、C三种生物的营养结构可能是___________。

(2)A和B的关系是_________,B和C的关系是_________,种群_________可能是草食性动物。

(3)如果B代表的是一类善于奔跑的羚羊等动物,你认为该生态系统的类型最可能是_________。

12.取长70厘米、宽30厘米左右的纸盒,在纸盒底层放一层湿土,

以纸盒的中线为界,一侧盖黑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纸盒就可形成明暗两种环境,如图所示。

在纸盒内放人20只鼠妇。

(1)为探究鼠妇是在黑暗还是明亮环境中生活,应该将纸盒放在_________的环境中。

假设鼠妇适宜在黑暗环境中生活,那么盖玻璃板的一侧就成为该实验的_________。

(2)从实验结果看,鼠妇适宜在干燥还是潮湿环境中生活?

_________。

该装置能否探究鼠妇是不是适宜在干燥环境中生活?

_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鼠妇适宜于阴湿环境中生活,我们将装置放在明亮的环境中。

在纸盒盖黑纸板的一侧放入食醋,过一段时问后发现鼠妇都移向了盖玻璃板的一侧。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3节生物与环境

真题演练l答案:

B

解析:

熟悉生物圈、群落、生态系统和植被的概念,江心屿上的所有生物是指某一区域内所有生物的一总和,就是群落。

真题演练2答案:

B

解析: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菊花需要短日照才能开花。

真题演练3答案:

(1)分解者

(2)植物→鱼类→家猫(3)不利

解析:

生态系统有四个成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都属于分解者。

食物关系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主要关系,食物链的书写关键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题中给出了5种生物的食物,食物链的功能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能量随食物链会逐级递减。

因此,家猫得到能量最多的应当是最短的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成分越复杂,则稳定性越强,清除多种野生植物,扩大几种观赏植物的种植,这会使圆明园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减弱。

真题演练4答案:

B

解析:

生物圈是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和水圈的大部分。

模拟预测题1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三大功能类群。

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再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出能量,既促进自然界的碳循环又为生产者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将会堆积如山。

所以生产者和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模拟预测题2答案:

(1)非生物因素

(2)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蝗虫、螳螂、黄雀、蛇、细菌、真菌(3)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4)1绿色植物→蝗虫→螳螂→黄雀→蛇(5)先增加后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

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食物链的成分和书写:

特别注意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而不应包括细菌、真菌。

同步训练

1.答案:

D

解析:

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分、空气、温度等。

根据题意可知,气温偏低导致了冬小麦的成熟滞后。

2.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指的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所需要的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组成的一个整体。

只有A选项既包含了生物因素又包含了非生物因素。

B和C选项中的马、羊和鱼都是种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D选项中所有农作物只是生产者,缺少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因素。

3.答案:

A

解析:

利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和各成分的作用解答。

生态系统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及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各种生物组成。

在丽水九龙湿地中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生产者是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等。

丽水九龙湿地属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只有超过它的承受能力其生态平衡才会被破坏。

4.答案:

C

解析:

生物与环境是相统一的,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能影响生物,同样生物也会影响环境。

从图像分析可知,该湖泊平均水位一年四季从5厘米到250厘米左右在不断变化,能在此湖泊终年生活的鱼类必须适应环境,所以能在浅水的下层泥泞中也能存活。

不能得出的结论是鱼类是否能快速游动、改变性别等能力。

5.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读表分析能力。

pH为3.0~4.5时各种生物都不能存活,可见此时的水体最不适合这些生物生存。

6.答案:

B

解析:

在这个小生态系统中蔬菜作为生产者为牛提供氧气和食物,而牛粪经微生物分解又可作为蔬菜的肥料。

故选项A、C、D正确,而蔬菜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所以选项B错误。

7.答案:

A

解析:

由图示可知:

①表示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8.答案:

C

解析:

观察三幅照片不难看出该生态系统中种群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多.结合生态特点进行解题。

从三幅示意图中可知距今25年时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只有三种,种群种类少,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弱,而现在种群种类、数量均增加,所以近25年来,该生态系统所有生产者合成有机物的总量大于自身分解有机物的总量。

9.答案:

(1)非生物因素(或阳光、空气等)

(2)细菌、真菌分解者(3)藻类→浮游动物→鱼(或藻类→鱼;藻类→浮游动物等正确的食物链)(4)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或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生物因素中分解者会除去污水中的一些有机物.达到除污净水的效果。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要记得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

10.

叶绿体

答案:

(1)绿色植物→鼠→蛇→鹰(或绿色植物→兔子→蛇→鹰或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鸟→鹰)

(2)鹰(3)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4)14.4(5)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自动调节能力大

11.解析:

(1)该生态系统食物链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鹰结束.最长食物链有三条,选其中一条即可。

(2)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应该是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一一鹰。

(3)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可以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则消耗有机物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4)由于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传递效率约为l0%~20%,所以在此食物链中,鹰最多获得的

能量为:

360千卡×

×

=14.4千卡(5)草原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大。

11.答案:

(1)A→B→C

(2)捕食捕食B(3)草原生态系统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处于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密度也随之减小。

图中A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密度应最大,B与A的曲线起伏相似,但B种群的数量是随A种群的数量变化而变化的,由此可判定B是以A为食的食革动物;图中C曲线的波峰和波谷与A是完全相对的,但与B有明显的相随关系,而且是随B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可判断C是以B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因此B是食草动物,C是以食草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

第(3)小题中提到善于奔跑的动物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大型动物的特点。

12.答案:

(1)有光对照实验

(2)潮湿环境不能因为该实验没有把干燥条件作为实验变量来研究(3)鼠妇对食醋刺激能作出反应

解析:

结合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其中光照和醋为自变量,在一组明亮和黑暗环境对照可知:

鼠妇适宜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另一组有醋和无醋条件对照,可知:

醋对于鼠妇来说是一种有害的刺激,它要逃避这种有害刺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