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615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docx

《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docx

模具设计及制造建设评估验收报告

 

绍兴市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建设评估验收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二○○八年十二月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评估验收自查报告

在绍兴市教育局、学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模具设计与制造”绍兴市重点专业各项建设工作进展顺利,根据《绍兴市高职学院重点专业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文件的精神和要求,我院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进行了评估验收自查。

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专业概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自我院设立以来一直为我院的主干专业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为浙江省模具制造业培养了大批的实用人才,于2007确立为绍兴市重点建设专业;在06年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中,受到了评估专家的一致好评。

1.人才培养方案

1.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

1.1.1专业定位

依托浙江制造业强省大省目标,立足绍兴,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把本专业建设成为能主动适应绍兴及浙江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发展需要、具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力量雄厚的教学团队、优良的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条件、鲜明的高职专业特色、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省级乃至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

1.1.2培养目标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积极培养为生产、管理第一线服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技能人才。

我们在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着重了解企业对人才所需类型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毕业生对专业能力培养的建议。

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我校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适应模具向高科技、高精度、高质量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具有冲压模具与塑料成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能力,能从事冷冲压、塑料成型的工艺制订及产品设计等工作,具有专业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工作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为了充分考虑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妥善解决学生择业范围广与针对性强这对矛盾,我们设立了三个专门化方向:

塑料成型、金属材料成型和模具设计。

1.2理论教学体系

以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线,突出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岗位——能力——知识点、技能——课程的顺序进行分析,构建相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融合,对高职教育课程进行多元整合,正确处理学生的就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发展不但需要立即可用的技能,而且也需要保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持续不断的适应力。

本专业理论教学坚持“必需、够用”为度和为能力培养服务的原则,注重理论的应用性,淡化学科界限,不过分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打破传统课程原有学科体系,依据职业岗位能力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模块开设对应课程,将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合,重组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技术的应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

1.3实践教学体系

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进行合理配置,按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具有模块化、阶梯式的特点。

 

2.教学基本条件

2.1师资队伍

本专业也已建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师德教风良好、双师资格比例较高、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0人(副教授7人,高级实验师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的55.56%,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13名,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2.22%(附表一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专任教师情况)。

同时,本专业还聘用4名具有高级技师或技师职业资格的能工巧匠作为实践教师(附表二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有外聘教师情况)。

2.2实践教学设施

经过多年建设,本专业现已建成模具设计、快速成形、逆向仿形、凹凸模成形、模具数控微雕、激光切割、产品成形、模具零件制造、模具拆装、金工、数控加工等实验和实训室。

基本建成了一个模拟、仿真、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综合性及创新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教学基地;成为产、教、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基地。

实验室拥有包括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数控加工中心、三维扫描仪、三坐标测量仪、快速成形机、数控模具雕铣机等一批大型设备,保证了学生在模拟的“生产车间”环境下的实习和实训。

另外,由绍兴市政府与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投资1.22亿元、包括模具实训基地在内的绍兴市公共实训基地于2008年全面建成。

良好的实训条件为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用技能创造了条件。

(附件三:

模具实训基地实验实训室一览表)。

2.3教材、图书、资料

学院图书馆为学院标志性建筑,雄伟壮观。

馆舍面积11800多平方米。

重点收藏与本院专业有关的文献信息资料,尤其是模具设计软件的书籍与模具制造的应用书籍文献较为丰富。

馆藏结构比较合理,基本形成了具有本院专业特色的文献体系。

近年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馆藏文献的数量和种类也迅速增加,已有藏书57.6万册,并拥有《清华同方知网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新东方英语网络课程、圣典E-BOOK数字图书资源、北京智联起点自主考试系统试用版、《北京爱迪克森网上报告厅》、《自主学习系统试用版》、《中宏数据库试用版》等电子资源。

  

3.培养方法与途径

3.1产学研合作教育

3.1.1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开展广泛合作。

本专业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专业改革道路,实现“校企联合,双向参与,互利互惠”。

2001年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与多家单位签定了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协议书。

3.1.2在专业发展定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的制定上进行了有效合作

数字控制工程分院早在2001年就邀请多家产学研合作关系单位的资深业内人士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设置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培养方案设计等工作,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会议重点讨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人才需求情况和人才培养计划修订情况,专家们在认真审阅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后一致认为:

专业的设置与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对人才的需求是相适应的,专业特色鲜明,培养目标定位的准确,知识、能力、素质规格表述明确,与目标定位一致,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并对我院专业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实施多证书制给予较高的评价,同时在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安排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3.1.3产学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企业实习,教师下企业培训,校企合作共同育人

本专业的主要合作企业主要是大中型的国有、民营和个体的模具制造和产品制造企业,其中包括浙江卧龙集团公司、浙江瑞昶实业有限公司、宁波文魁笔业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浙江友成塑料模具有限公司、宁波勤州佳利来模具铝塑业有限公司、萧山太阳机械有限公司、嵊州万能弹簧机械有限公司,它们的一些共同点:

都具有较先进的生产技术、较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较浓厚的企业文化。

与他们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可以使学生从实践中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获得较好的技术训练和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于企业而言则可以利用学校的专业人才集中、理论知识较为全面的优势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能力,加强技术力量。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见到和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内容,加深了专业认识,锻炼了学生与企业、与企业员工打交道的能力,对应聘求职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按照专业特点及教师本人情况,以短期培训方式,定期、分批、有组织的安排老师到企业进行培训,追踪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施,提高老师的双师素质和科研能力。

3.1.4企业兼职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等方面使学校受益匪浅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长期聘请数位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模具零件加工、钳工、特种加工和模具拆装实训指导教师;推动了学校的实训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校企合作共同指导学生,有效地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

如参与浙江瑞昶实业有限公司、浙江友成塑料模具有限公司、宁波勤州佳利来模具铝塑业有限公司等单位的新产品和模具的设计,模具的制造等活动,这些与企业沟通的产学研合作有利于毕业生综合实践与企业生产科研相结合,有利于毕业生就业,有利于高校教师贴近社会,走进企业,参与企业的活动。

学生毕业实习全部放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聘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实习指导教师。

企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指导过程中能够更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学生在接受指导过程中收获很大,为今后的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更好胜任岗位工作创造了条件。

3.1.5广泛开展社会培训,主动为企业服务,使企业从中受益

数控实践基地是国家高职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是绍兴市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基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基地。

为社会培训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技能人才。

我校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常年对校内外开展滚动式培训。

04-08年累计培训数控工艺员、数控机床操作工、车工、钳工、技师、高级技师、计算机一级等各种技术工人达3023人。

专业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和技术咨询工作,为企业服务。

1)2005年4月,郭恒亚、李红莉老师利用逆向工程技术,较好解决了浙江车灯有限公司的轿车前大灯聚光参数确定的技术难题,同时邵树锋老师为该企业制作了前大灯的型腔与型芯模具。

2)2005年10月,李金良老师为浙江端昶塑料有限公司解决了粉饼盒外观设计问题。

3)2005年7月何柏海老师为浙江正兴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的员工进行了一个月的《逆向工程在模具设计制造中的应用》短期培训。

4)2006年3月,张建雨老师为浙江兴达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技术人员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培训。

5)2007年7月,曾好平老师为浙江天通实业有限公司工人进行了为期二个月的《材料成型与冲压工艺》的短期培训。

2008年,何柏海老师承接了浙江省天通实业有限公司的“《制冷压缩机吸油管新产品的研发》”的横向科研项目,为企业解决了相关技术难题。

使企业在当前的激烈经济市场中增强了竞争力,同时也使企业有了一个新有经济增长点。

3.2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专业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创新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努力实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保证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体现如下:

(1)开创一体化教学新路

(2)以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平台,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活动,在校园网精品课程站点上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多媒体课件。

(3)注重考试方式的改革和实施,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尤其对实践环节考核方法进行了深入改革,引入形成性考核,加强对实践过程的考核。

4.教学管理

4.1教学文件与管理制度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

本专业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具有严谨治学、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学院始终紧紧抓住教学质量不放松,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从教学规章制度、教学管理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等方面入手,建立起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收到了实效。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先后制定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队伍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科研工作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汇编成册,下发各分院及教研室,严格对照执行。

4.2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保证与监控体系,形成了每学期一轮的教学“三查”制度,即期初教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

学院、分院两级督导组,负责对全校教学工作进行督促、指导和评估。

督导通过听课、察看教学现场、教学环境、实习场地、抽查学生作业、调阅教师教学材料、分析考试试卷等形式进行督查,对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指导。

4.3教风学风

本专业教师秉承我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优良传统,通过新老教师结对子、传帮带等手段以及得力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形成了一支教学作风严谨、师德高尚的专业师资队伍。

此外教师相互听课、学生评教、教师互评、督导听课等办法促进良好教风的形成。

通过教师的潜移默化、抓考风促学风、以点带面等措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4.4学校配套经费的落实使用

学院在政策上和经费上向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倾斜,每年本专业均有1~2名专业教师脱产进行专业建设,同时均划拨大量的经费用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师资的引进、实验实训设备的购置、专业图书资料的添置、教学改革等,以上措施使得本专业软、硬件条件上了一个台阶,能够完全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全面保障。

5.教育质量

5.1基础与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

由于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合理的课程设置,本专业的毕业生大多较好地掌握了基础知识,90%以上的同学均通过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

在“必需、够用”的理论教学原则下,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从事相关职业所必须的知识。

5.2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及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由于在学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得本专业毕业生具有“愿意干、能够干、干得下去”的特点,08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共有134人次参加钳工、数控等工种中级技能鉴定,其中合格人数为132人,合格率达98.5%。

06、07、08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

本专业的毕业生,企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图1——用人单位对模具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柱状图

6.专业特色

建设一流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探索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必须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校内实践基地。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的原则。

到2008年我们共投入经费520多万,基本建成了一个模拟、仿真、综合化及创新的模具设计、制造实践教学基地,使之成为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综合性实验、实训中心,成为产、教、学、研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基地。

本实训中心设置了模具设计、逆向仿型、快速成型等十多个实训室,配备有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TDV-500三维扫描仪、三坐标测量仪、镜面电火花成型机、慢走丝电火花线切割等设备。

可完成模具设计和产品造型的培训工作以及数控技术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学生的各类模具设计与制造、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实验、实训工作。

6.1建设一流实训教学师资队伍

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

经过多年建设,本专业已基本建立了一支较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稳定的专兼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在待遇方面,本专业对实践教师进行适当倾斜;实训课时的系数计算是理论课时的0.75。

在培训进修方面,加大投入,通过产学合作,采用定期、分批、有组织安排实训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培训方式进行锻炼,追踪生产一线的新工艺、新技术。

在实践教师引进方面,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尤其是有实践经验的技师和高级技师。

鼓励实训教师学历进修,提高理论素养,努力成为双师素质教师。

鼓励研究生担任实训教学,尤其是一体化教学的课程。

6.2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方法

所谓“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计算机仿真、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并可对教学效果进行科学、合理和规范化评价的一种模式,即实现“教、学、做、考”四位一体教学。

一体化教学,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

其内涵主要是摒弃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训室和生产车间为中心转变。

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为:

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构成一体;

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和实习课教材构成一体;

教室一体化,即理论课教室和实习课教室构成一体。

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预定建设目标

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队伍,把本专业建设成为掌握基础专业知识、熟悉先进制造技术和设备、获得初步的产品开发与创新训练、与企业基本能实现“无缝对接”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绍兴市及周边企业制造业的技术支撑基地。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调整和培养,优化生师比和年龄、学位、职称结构,计划引进著名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2-4名,引进或在职攻读博士生1-2名,聘请兼职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2-3名,达到每个专业方向均有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及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计划到2010年基本实现各主干课程均由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承担,专业各个发展方向的教师梯队合理,并使本专业拥有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教师1-2名,副教授以上教师10名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

2、加强基础实验室建设,按省教育厅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标准,进一步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利用,扩建凹凸模成型实训区,模具零件加工实训区,新建“金相实验室”、“模具材料热处理实验室”等。

3、配置足够的模具制造用实验、实训设备以及一批模具设计用的先进的软件,组建一支有较高水平的实验、实训师资队伍,计划到2010年基本实现实训教师均有本科以上学历或高校实验师以上职称,并尽快建成符合省教育厅规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4、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争取把1-2个实训区建设成为省内领先且具有一定影响,并逐步建设成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

5、加强课程建设及图书资料建设,除学校图书馆正常投入外,每年投入不少于2万元专项图书资金,教学内容紧跟专业的发展、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争取实现省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同时加强与专业有关的实训教材的自编能力。

6、加强实践教学研究和改革,使理论课时与实验、实训课时的比例基本达到1:

1,甚至超过1:

1,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每一个毕业生在毕业时均能取得2-3本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使本专业学生的创新成果和在国家、省级竞赛中的获奖情况保持领先。

7、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争取在近几年内达到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3个,争取省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到位科研经费年均20万元,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以上,出版专著或教材2-3部。

8、组织实施适应社会经济和现代制造技术发展、服务于先进的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技术及相关领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具有推广实施价值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及相应实施方法。

9、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评教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反馈响应敏感性,努力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三、完成目标情况

2007年,经绍兴市高等学校重点专业评审委员会评审,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被确定为绍兴市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

一年来,我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各项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其实施,在专业特色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过程的质量控制、产学研结合教育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从以下几方面重点建设:

1.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椐浙江省建设制造业大省强省和振兴浙江教育事业的发展目标,结合学院“建特色、创品牌、争市场、促发展”的办学定位,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本专业进一步明确了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了服从和服务于绍兴乃至浙江省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发展的专业定位和发展规划,狠抓质量和特色建设,实行办学体制和模式创新,丰富高职教育的内涵。

专业定位如下:

(1)专业目标定位:

依托浙江制造业强省大省目标,立足绍兴,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把本专业建设成为能主动适应绍兴及浙江模具设计与制造行业发展需要、具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雄厚的实践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优良的校内外实验实践教学条件、鲜明的高职专业特色、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的省级乃至全国高职高专示范性专业。

(2)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为主线构建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生产一线工作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实现教学体系与考证体系相融通,积极探索和实践“模块化技能培训、一体化教学模式、开放式实训管理、阶梯式职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的确定

在现代化工业生产中,60%-90%的工业产品需要借助于模具进行加工,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模具生产,特别是汽车、轻工、电子、航空等行业尤为突出。

模具工业已成为工业发展的基础。

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我国每年高档模具进口金额在100-150亿元。

其中,汽车模具进口占三分之一以上,中国每年需要进口50-70亿元的汽车模具,占汽车模具总需求的25%以上。

因此,提高模具制造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产品的更新换代节奏的加快,对模具的需求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模具技术人员的质量与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形势的要求,出现了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浙江省的模具制造业规模是全国最大的。

全省从业人员超过50万,尤其是余姚、上虞、黄岩等地素有“模具之乡”的美名。

宁波被誉为“模具之都”,但我省的模具制造技术在全国只处于中等水平,且发展的后劲不足。

究其原因主要是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差,缺少新技术。

人才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省模具发展的“瓶颈”。

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更需要有既掌握模具设计理论和先进的模具制造方法,又具有模具制造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而当前我国中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机械设备操作工,往往不具备模具设计、编程的能力;而高校由于软硬件设施的限制,培养出的学员理论水平可以,但实际技能不够,不能满足模具企业的实际需要。

正是模具人才的一路告急和良好的职业前景,为模具职业教育创造了相应的需求。

 

近几年来橡塑制品的生产发展势头更加迅猛,特别是在浙江地区,橡塑制品的生产规模位居全国之首。

与我校邻近的慈溪余姚地区建成了中国塑料城,并已成功举办了多届经塑料产品、机械、模具、人才交流为主导的“中国塑料博览会”,同时也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塑料产品、橡塑机械、橡塑模具的生产销售基地。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模具企业数量很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仅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就有6000多家,如果一家企业配备一名有经验又懂数控加工的模具人才,那至少也有6000多人的需求量,何况每家企业不仅仅需要一名这样的人才,那么江浙的沿海地区呢?

所以,模具行业未来的就业前景十分明朗。

目前,模具工业从业人员已经成为新的“灰领”一族。

特别是发达的区域经济对机械模具类人才的需求日趋旺盛。

图22007年绍兴市模具类人才需求学历分布图(绍兴市人才中心)

图2为2007年绍兴市人才中心提供的模具类人才需求学历分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才市场对高职、大专院校的模具毕业生的需求最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广泛。

因此,我院作为绍兴市唯一开设模具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院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