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3《北齐书》选篇.docx
《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3《北齐书》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3《北齐书》选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梳理13《北齐书》选篇
《北齐书》选篇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
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
九岁,州辟主簿。
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
魏太昌中,释褐太保开府西阁祭酒。
天保初,除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
数年,大有声绩,远近称之。
除信州刺史,即其本乡也,时人荣之。
为政清靖,不言而治,长吏以下,爰逮鳏寡孤幼,皆得其欢心。
武平初,御史普出过诣诸州,梁、郑、兖、豫疆境连接,州之四面,悉有举劾,御史竟不到信州,其见知如此。
及解代还京,民庶道俗,追别满道,或将酒脯,涕泣留连,竞欲远送。
既盛暑,恐其劳弊,往往为之驻马,随举一酌,示领其意,辞谢令还。
还京后,州民郑播宗等七百馀人请为立碑,敛缣布数百疋,托中书侍郎李德林为文以纪功德。
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寻除都官尚书,仍领本州中正,转兼吏部尚书。
聿修少平和温润,素流之中,最有规检。
以名家子历任清要,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在郎署之日,值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因成交友。
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①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
在官廉谨,当时少匹。
魏、齐世,台郎多不免交通饷遗,聿修在尚书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馈。
尚书邢邵与聿修旧款,每于省中语戏,常呼聿修为清郎。
大宁初,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省,仍命考校官人得失。
经历兖州,时邢邵为兖州刺史,别后,遣送白绸为信。
聿修退绸不受,与邢书云:
“今日仰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邢亦忻然领解,报书云:
“一日之赠,率尔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②然。
弟昔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
出为熊州刺史。
寻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北齐书·袁聿修列传》)
注:
①戢:
此处指深藏在心里。
②间(jiàn):
空隙。
此处指寻其间隙而非议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
B.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
C.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
D.彦深后被沙汰/停秩门生藜藿/聿修犹以故情存问/来往彦深/任用铭戢甚深/虽人/才无愧/盖亦由其接引。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先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后来把官府征召授予官职也称“辟”。
B.“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也指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及第授官。
C.“敕”,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
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D.“刺史”,又称刺使,其原来职责是巡行监察郡县。
后来地方的军政长官都称刺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聿修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
任博陵太守期间,大有政绩,声誉颇佳,得到远近百姓的称赞。
B.袁聿修他为政清静。
在信州的周围,御史都检举揭发出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
C.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为袁聿修立碑,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皇帝下诏同意。
D.袁聿修在尚书省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
尚书邢邵派人送去白绸,袁聿修没有受礼。
邢邵因此称之为清郎清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名家子历任清要,时望多相器待,许其风鉴。
(2)及在吏部,属政塞道丧,若违忤要势,即恐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
答案:
1.A;2.D;3.D;4.
(1)他凭借名门之子的身份历任清要官职(高显而重要的政务),当时有威信(有声望)的人大多很赏识他(礼遇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风度和鉴识)。
(2)等到袁聿修在吏部,正赶上国政衰败,道德沦丧,如果违背权要之臣,恐怕立刻就会引来杀身之祸,袁聿修虽然自己仍严守清白,但还是不能摆脱请谒的烦劳。
解析:
【译文】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
他是北魏中书令袁翻的儿子,但过继给叔父袁跃为子。
七岁时父亲去世,他守丧时的起居礼度,与成人相仿。
九岁时,州里辟署他为主簿。
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
魏孝武帝太昌中,他初次任官为太保开府西阁祭酒。
天保初,任太子庶子,以本官行博陵太守。
他任职数年,大有政绩,声誉颇佳,得到远近百姓的称赞。
后出任信州刺史,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
他为政清静,不多说就能治理好,自从长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
后主武平中,御史都出来巡视诸州,梁、郑、变、豫等州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都检举揭发出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
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包括僧人在内的全州百姓,追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想要远送。
当时正是盛暑,袁聿修恐怕百姓们过于劳累,往往为送行的人停下马,随手喝一杯酒,表示已领受他们的好意,感谢他们的情义,并让他们回家。
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为他立碑,收敛嫌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不久,他被任为都官尚书,仍领本州中正。
转任兼吏部尚书。
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
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
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
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免除了官职,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而袁聿修还以旧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
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历任要职,虽然是由于自己的才干声望,但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少有。
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
尚书邢邵与袁聿修有旧交,每次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
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大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
他经过兖州时,邢邵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邵派人送去白绸为信物。
袁聿修退还白绸不受,与邢邵写信说:
“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出行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
人言可畏,应象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
”邢邵也欣然领会,回信说:
“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匆忙之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
弟昔日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了。
”到袁聿修在吏部,正赶上国政衰败,道德沦丧,如果违背权要之臣,恐怕立刻就会引来杀身之祸,袁聿修虽然自己仍严守清白,但还是不能摆脱请谒的烦劳。
出任熊州刺史,不久即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卢潜容貌瑰伟,善言谈,少有成人志尚。
仪同贺拔胜辟开府行参军,补侍御史。
世宗引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转中外府中兵参军,机事强济,为世宗所知,言其终可大用。
天保初,除中书舍人,以奏事忤旨免。
寻除左民郎中,坐讥议《魏书》,与王松年、李庶等俱被禁止。
会清河王岳将救江陵,特赦潜以为岳行台郎。
还,迁中书侍郎,寻迁黄门侍郎。
为奴诬告谋反,文宣明之,以奴付潜,潜不之责。
黄门郑子默奏言,潜从清河王南讨,清河王令潜说梁将侯瑱,大纳赂遗,还不奏闻。
文宣杖潜一百,仍截其须,左迁魏尹丞。
肃宗作相,以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
先是,梁将王琳为陈兵所败,拥其主萧庄归寿阳,朝廷以琳为扬州刺史,敕潜与琳为南讨经略。
琳部曲义故多在扬州,与陈寇邻接。
潜辑谐内外,甚得边俗之和。
陈秦、谯二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前后入寇,潜辄破平之,以功加散骑常侍。
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
由是与琳有隙,更相表列。
世祖追琳入京,除潜扬州刺史,领行台尚书。
武平三年,征为五兵尚书。
扬州吏民以潜戒断酒肉,笃信释氏,大设僧会,以香华缘道,流涕送之。
潜叹曰:
"正恐不久复来耳。
"至邺未几,复为扬州道行台尚书。
四年,陈将吴明彻来寇,陈人遂围寿阳,壅芍陂,以水灌之。
城寻陷。
时李騊駼将逃归,并要潜。
潜曰:
“寿阳陷,吾以颈血溅城而死,佛教不听自杀,故荏苒偷生,今可死矣!
”于是闭气而绝,年五十七。
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
(节选自《北齐书·卢潜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
B.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
C.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
D.王琳锐意图南/潜以为时事未可/属陈遣移书/至寿阳请与国家和好/潜为奏闻仍上启/且愿息兵依所请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祭酒”:
古时常常引入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如汉代博士祭酒即为博士之首。
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军事祭酒等。
B.“敕”:
中国古代帝王的诏令,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可称敕。
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
C.“领”:
表示兼任、代理某官职之意,表达此意的还有“假、权、摄、署、知、行”等词语。
D.“赠”:
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谥、赠典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潜精明干练。
深受世宗赏识,世宗推举他为大将军西阁祭酒,调任中外府中兵参军,并且认为他可以担当大任。
B.卢潜治理得法。
任扬州道行台左丞时,善于安抚和睦内外,使得所辖境内始终未受侵扰,保持和平安定,他也因此受到加封。
C.卢潜深受百姓爱戴。
他被征召为五兵尚书离开扬州时,扬州吏民举办了僧会,用香花装饰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地为他送行。
D.卢潜深明大义,颇有气节。
陈朝人用水灌城导致寿阳沦陷后,李騊駼约卢潜逃跑,但他却拒绝了弃城保命的机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奴诬告谋反,文宣明之,以奴付潜,潜不之责。
(2)寿阳陷,吾以颈血溅城而死,佛教不听自杀,故荏苒偷生,今可死矣!
答案:
1.B;2.C;3.B;4.
(1)被奴仆诬告谋反,文宣王为他辨明这件事,把奴仆交给卢潜,卢潜却没有惩罚他。
(2)寿阳失陷,我想用颈血溅洒城上而死,佛教不允许自杀,因此怯懦偷生,现在可以死了。
解析:
2.知,表示官员任职之意,不表示兼职、代理
3.“使得所辖境内始终未受侵扰”错误。
陈朝秦州、谯州、合州先后入侵,都被卢潜击退
4.【翻译】
卢潜长得魁梧俊美,擅长言辞,小时候就有大人的志向。
仪同贺拔胜征召他为开府行参军,补任侍御史。
世宗引荐他为大将军西阁祭酒,改任中外府中兵参军,精明干练非常得力,深得世宗信任,认为他终究可以担当大任。
天保初年,任中书舍人,因为奏事触犯了皇上的旨意被免官。
不久又任左民郎中,由于议论指责《魏书》获罪,和王松年、李庶等人一起被拘禁。
恰逢清河王高岳准备救援江陵,特地赦免了卢潜并任命为高岳行台郎。
回来后,升任中书侍郎,不久又改任黄门侍郎。
被奴仆诬告谋反,文宣王为他辨明这件事,把奴仆交给卢潜,卢潜却没有惩罚他。
黄门郑子默向皇上告发说,卢潜跟着清河王高岳讨伐南方时,清河王命他去游说梁将侯瑱,他收受了梁的贿赂,回来时也不向皇上报告。
显祖将卢潜杖责一百,截断胡须,贬为魏尹丞。
肃宗任丞相时,任命卢潜为扬州道行台左丞。
之前,梁将王琳被陈兵打败,拥戴皇帝萧庄归顺寿阳(北齐),朝廷任命王琳为扬州刺史,令卢潜和王琳为南讨经略。
王琳部下的亲朋故旧很多都在扬州,和陈接壤。
卢潜安抚内外,实现了边境风俗的和谐。
陈朝秦州、谯州刺史王奉国,合州刺史周令珍先后入侵,都被卢潜击退,因战功加散骑常侍。
王琳决心进攻南方,卢潜认为时机还不成熟。
陈朝派人到寿阳送信,请求和北齐通好。
卢潜替他奏明朝廷,又奏称希望休兵罢战,皇上答应了这一请求。
因此和王琳产生了矛盾,互相上表攻击。
世祖令王琳入京,任卢潜为扬州刺史,兼任行台尚书。
武平三年,被征召入朝任五兵尚书。
扬州的官员百姓因为卢潜信奉佛教,戒了酒肉,就举办了大规模的僧会,用香花装饰在道路两旁,痛哭流涕地为他送行。
卢潜叹惜说:
“恐怕时间不长我就又回来了。
”到达邺都不久,又做了扬州道行台尚书。
四年,陈将吴明彻入侵,陈朝人于是包围寿阳,堵塞了芍陂,以水灌城。
寿阳不久就沦陷了。
时李騊駼将要逃跑回去,一起邀约卢潜。
卢潜说:
“寿阳失陷,我想用颈血溅洒城上而死,佛教不允许自杀,因此怯懦偷生,现在可以死了。
”于是闭气而死,时年五十七岁。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兖州刺史。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卢叔武,范阳涿人。
叔武少机悟,豪率轻侠,好奇策,慕诸葛亮之为人。
为贺拔胜荆州开府长史。
胜不用其计,弃城奔梁。
叔武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适。
世宗降辟书,辞疾不到。
天保初复征,不得已,布裘乘露车至邺。
杨愔往候之,以为司徒谘议,称疾不受。
肃宗即位,召为太子中庶子,加银青光禄大夫。
问以世事,叔武劝讨关西,画地陈兵势曰:
“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轻兵野战,胜负难必,是胡骑之法,非深谋远算万全之术也。
宜立重镇于平阳,与彼蒲州相深沟高垒,运粮积甲,筑城戍以属之。
彼若闭关不出,则取其黄河以东,长安穷蹙,自然困死。
如彼出兵,非十万以上,不为我敌,所供粮食,皆出关内。
我兵士相代,年别一番,谷食丰饶,运送不绝。
彼来求战,我不应之,彼若退军,即乘其弊。
自长安以西,民疏城远,敌兵来往,实有艰难,与我相持,农作且废,不过三年,彼自破矣。
”帝深纳之。
又愿自居平阳,成此谋略。
上令元文遥与叔武参谋,撰《平西策》一卷。
未几帝崩,事遂寝。
世祖践阼,拜仪同三司、都官尚书,出为合州刺史。
武平中,迁太子詹事、右土禄大夫。
叔武在乡时有粟千石,每至春夏,乡人无食者令自载取,至秋,任其偿,都不计校。
然而岁岁常得倍余。
既在朝通贵,自以年老,儿子又多,遂营一大屋,曰:
“歌于斯,哭于斯。
”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云:
“难为子费。
”叔武留之,良久食至,但有粟飧葵菜,木碗盛之,片脯而已。
所将仆从,亦尽设食,一与此同。
齐灭,归范阳,遭乱城陷,叔武与族弟士遂皆以寒诿至毙。
周将宇文神举以其有名德,收而葬之。
(选自《北齐书•卢叔武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加粗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
B.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
C.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
D.人众敌者当任智谋/智谋钧者当任/势力故强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贫/今大齐之比关西/强弱不同贫富/有异而戎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强富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中,“征”是指征召出来任官;“拜”指授予官职。
B.胡骑之法,指的是胡人的战术。
我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后也泛指一切外国为胡。
C.重镇,军事上占重要战略位置的城镇,也泛指在其他某方面占重要地位的城镇。
D.崩,即“驾崩”,又称“崩殂”“山陵崩”,是对古代皇帝、大夫等人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叔武不慕名利,淡泊功名。
他曾放弃荆州开府长史职务返乡居住,后来朝廷两次征召他出来做官,他都以患病为由,不肯出仕。
B.卢叔武富于谋略,善于谋划。
他曾劝说肃宗攻伐关西,认为齐国应该很好地利用自己强大、富庶的优势,来与关西相持,将敌人拖垮。
C.卢叔武关爱百姓,乐善好施。
他在故乡有千石粮食,春夏之交时,让乡里没有粮食吃的人自己去取用,秋收时,亦无需乡人偿还。
D.卢叔武生活简朴,饮食简单。
他招待来访的魏收时,饭食仅仅只是小米饭、葵菜和几片干肉,用来盛装饭食的只是简易的木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叔武归本县,筑室临陂,优游自适。
世宗降辟书,辞疾不到。
②魏收曾来诣之,访以洛京旧事,不待食而起,云:
“难为子费。
”
答案:
1.C;2.D;3.C;4.①卢叔武回到本县,在紧靠池塘的地方建起房屋,悠然自得。
世宗命人送来征召他的文书,他借口有病不去。
②魏收曾来拜访他,询问洛阳的往事,不等吃饭就要起身告辞,说:
“不想让你破费”。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作答本题,要在通读语段,理解大意的基础,对语段进行语法分析,借助句中的连词和助词来准确断句。
“人众敌者当任智谋”与“智谋钧者当任势力”句意相承,故“势力”后应断开,排除B、D两项。
画波浪线部分之前,有“关西”这个地名,故“关西”与“大齐”是相对进行比较的,应在“关西”后断开,故选C项。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死,在古汉语里是有等级的,《礼记》中讲,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秋收时,亦无需乡人偿还”错误,由原文“至秋,任其偿,都不计校”吋知,卢叔武只是听凭乡人自行偿还,而不计较多少,并非“无需乡人偿还'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辛术,字怀哲,少明敏,有识度。
解褐司空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典营构邺都宫室,有思理,百工克济。
再迁尚书右丞,出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
遭父忧去职,清河父老数百人诣阙请立碑颂德。
文宣嗣事,累迁散骑常侍。
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江西租税,术率诸军度淮断之,烧其稻数百万石。
还镇下邳,人随术北渡者三千余家。
东徐州刺史郭志杀郡守,文宣闻之,敕术自今所统十余州地诸有犯法者,刺史先启听报,以下先断后表闻。
齐代行台兼总人事,自术始也。
安州刺史、临清太守诸镇将犯法,术皆案奏杀之。
睢州刺史及所部郡守俱犯大辟,朝廷以其奴婢百口及赀财尽赐术。
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
僚列闻之,遗术书曰:
“昔闻孔子忍渴于盗泉,足下今能如此,可谓异代一时。
”武定八年,侯景叛。
及王僧辩破之,术招携安抚,城镇前后款附者二十余州。
兖州刺史郭元建获传国玺,文宣欲以玺告于太庙,檄术以进焉,其见重若此。
寻征殿中尚书,领太常卿,仍与朝贤议定律令。
累迁吏部尚书,干食南兖州梁郡。
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天保末,文宣令术选百员官。
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
术临军以威严,牧人有惠政。
少爱文史,晚更修学,虽在戎旅,手不释卷。
及定淮南,凡诸资物一毫无犯,但大收典籍,多是宋时佳本。
及还朝,颇以馈遗权要,物议以此少之。
十年卒,年六十。
(选自《北齐书·辛术传》)
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B.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C.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D.既迁邺/大选之职知名者/数四互有得失/未能尽美/唯术性尚贞/明取士以才器/循名责实/前后铨衡/甚为当时所称举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是中国古代的容量单位,此外还有升、斗、斛等。
B.刺史,是古代行政区的长官之一,属于地方官职,负责监察检核之事。
C.太庙,是古代皇帝祭祖之所,里面供奉皇帝先祖以及某些皇后和功臣的神位。
D.大辟,是死刑的通称,古代五刑之一,即将斩下的头悬于高处示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术聪明干练,政绩斐然。
在中央为官营造邺都宫殿时,思维清晰有条理;在地方为政时,受到百姓爱戴,百姓联合请求立碑为其颂扬德行。
B.辛术军功卓著,深得民心。
他率领军队南渡淮水禁绝侯景征税的行为,返回时,众多百姓追随他而来;侯景反叛被破后,辛术安抚人民,各县主动缴纳钱款前来依附。
C.辛术据实执事,备受信任。
辛术能够依据所犯罪过轻重处罚犯罪官员;君主对他十分信任,将处罚官吏的权利交给他,甚至将护送传国玺的重任也托付给他。
D.辛术廉于财利,酷爱文史。
朝廷将犯罪官员的奴婢以及财产赐给他,他不为所动;平定淮南之后,钱财秋毫无犯,但因收藏典籍赠送权贵而受到非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辞不见许,乃送诣所司,不复以闻。
②术自题目士子,人无谤讥,其所旌擢,后皆致通显。
答案:
1.B;2.D;3.B;4.①辛术多次辞让没有被允许,就把朝廷所赐的财务、奴婢送到主管部门,不再过问。
②辛术亲自品评士子,人们没有发怨声毁谤的,他所提拔的人,后来也都十分显贵而有声望。
解析:
2.大辟,是古代五刑之一,指的是砍头,并非悬于高处示众
3.各县主动缴纳钱款前来依附有误,“款附”意为“亲附”
4.【附参考译文】
辛术,字怀哲,少年时聪慧机敏,有见识和气度。
最初任司空胄曹参军,与仆射高隆之共同主管营建邺都宫殿,辛术有构思设计的才能,建造的工程都能完成。
他再次升迁做了尚书右丞。
出任清河太守,执政获能臣的名声,因为父亲去世守丧而离任。
清河父老几百人到京城请求立碑歌颂其功德。
文宣继承皇位后,多次升迁做了散骑常侍。
齐天保元年,侯景征收江西的租税,辛术率领众军渡过淮河拦截他们,烧毁他们征收的稻谷百万石。
返回后镇守下邳,百姓跟随辛术北渡淮河的有三千余家。
东徐州刺史郭志杀死郡守。
文宣帝听说这件事,命令辛术从此以后所管辖的十余州有犯法的,如果是刺史,先启奏朝廷,刺史以下的,先处理再上奏。
齐朝行台监管人事从辛术开始。
安州刺史等人犯法,辛术都审理上奏处斩了他们。
睢州刺史及其郡守都犯了重罪,朝廷把他们的奴婢百口及财务都赐给辛术,辛术再三辞让没有被允许,就把朝廷所赐的财务、奴婢送到主管部门,不再过问。
同僚听说这件事,写信给他说:
“过去听说孔子在盗泉忍受干渴,现在您能这样做,可以说是不同时代的同一种行为啊。
”武定八年,侯景叛乱,等到王僧辨打败侯景,辛术招引安抚,城镇相继归附,先后共计二十余州。
兖州刺史郭元建获得了传国玺,文宣帝想要带着玉玺到太庙告慰祖先,传令让辛术护送进线玉玺,他如此的受到器重。
不久,他被征召为殿中尚书,兼任太常卿,经常与朝廷贤士议定法令。
多次升迁做了吏部尚书,在南兖州取得俸禄。
齐迁都邺都以后,朝廷大选官吏,知名的人不多,并且都有不足,没有尽善尽美的人。
唯独辛术品性坚贞清白,依据才能选拔人才,力求名副其实,根据前后的表现选拔,被当时的人们称赞推崇。
天保末年,文宣帝曾让辛术选拔百名官员。
辛术亲自品评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