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44875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docx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docx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

七年级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发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尝试客观地理解自我。

  3、了解理解自我的途径。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树立信心。

  教学难点:

让学生敢于在全体同学面前展示自己风采。

  教学过程:

  教师导语:

同学们:

你理解你自己吗?

你知道自己是谁吗?

引入“我一直知道,我就是我,不过有一天”以期唤起学生对自我的思考。

  1.直接从“我的手印”活动导入,对于“我的手印”活动,学生会很有兴趣。

“今天我们的课,从一个活动开始”。

让学生在书本空白处留下自己的手印,并与小组里的每个同学实行比对。

  教师提问:

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小结:

中国有句俗话“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西方也有句格言: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也可发现这个点: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手印!

  是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这个独一无二的“我”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自己了解吗?

教师抓住辅导契机,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发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活动:

“我的十二行诗”,是为学生发现自我而设计的,也是本课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展开;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感受我心中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分享同龄人的“我的十二行诗’。

  

(1)教师引导:

在人生这个色彩斑斓的大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同时充当着他人的观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在点点滴滴地积累着对自己的看法——积极的或消极的。

我们心目中从此有了一个自己。

我是什么样的呢?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面前放着一面镜子,你在看,你看到了什么?

里面的人漂亮吗?

快乐吗?

独立吗?

里面的人需要什么?

他到底是谁?

你还看到了什么?

好,现在让我们睁开眼睛,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看到的写下来,完成属于自己的“十二行诗”。

  

(2)必须说明的是,填写内容能够很具体(我是一个男孩);也能够比较抽象(我是一片云)。

  (3)小组交流“我的十二行诗”,选择并推荐有代表性的作品实行交流。

让学生上台亲自朗诵自己的作品,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学习从多角度多层面地理解自己。

这样的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增进学生的体验。

  (4)教师引导:

从“我的十二行诗”中,你获得了什么想法和感受?

请把你的想法和感受整理好,填写“自我探索”中的内容。

  3、怦然心动:

  

(1)故事讨论:

《我是一棵什么树》,是为学生理解“只有参与学习和生活,才能真正理解自己”而编排的一个故事。

在辅导时注意把握这个环节的辅导目标不但仅让学生了解自我的途径,更重要的是确立这个意识:

“只有参与学习和生活,才能真正理解自己”,以鼓励学生勇敢地面对生活。

  学生阅读后全班交流:

从这个故事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2)在课堂辅导活动中,教师能够向学生提问:

“从这个故事中,你还联想到了什么?

”或许,学生会带来很多答案。

例如:

有时我们理解自己和看待他人都不够全面,不要急于给自己和别人下定论等。

关于这些观点,教师能够适当点评,拓宽主题,也能够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很好的话题,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们会具体讨论”。

  (3)小结:

一棵树必须奉献出果实,才有人理解它。

一个人也是如此。

通过在自己生命树上结出的果实,不管它是甜美的还是酸涩的,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只有我们持续地参与学习和生活,通过自己活动的结果,通过与别人的对比,通过反省自己,我们才能持续地获得对自己新的理解!

  

(1)全班交流:

你对“心心点灯”里的哪一句话最有感受?

为什么?

  

(2)小结:

看来,每个“自我”都是丰富的、复杂的。

要真正全面地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能够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三方面完整地来了解自己。

生理自我:

包括身高、体重、外貌、性别、身体机能(肺活量等)等。

  心理自我:

包括气质、性格、智力、兴趣、需要、价值观、情绪、意志品质等。

  社会自我:

包括角色、地位、职业等。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理解自己。

我们不可能逃避这个话题;理解自己是需要学习的。

  6、结束活动。

寻找并学唱歌曲:

李玟——《自己》。

  【篇二】

  主题背景:

近年来,心理问题、健康问题成为大家经常谈论的话题。

从追求健康的身体,到追求健康的心理,以致追求健康的人格,这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

从体育课程的改革,第二课堂的活跃,它在倡导一种大健康观点的同时,也标志着一种大教育观点正走进校园,走进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

高一学生刚踏进高中校园不久,生理和心理正处于一个应适阶段,健康教育就要从这个时期打基础。

班会目的:

1、使学生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建立预防为主、自我保健的意识。

  2、培养学生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善于发言的好习惯。

3、让学生学会心理状况的自我分析,引导学生即时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4、提倡同学之间的相互协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班会形式:

主持设问、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汇总

  班会流程:

  

(一)、导入课题

  1、提出问题:

在你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健康、金钱、事业、爱情、亲情、友情、美貌、道德品质等)

  组织形式:

小组讨论、汇总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如下):

  老师:

同学们,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健康是全人类的头等大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已健康,只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

  2、提问:

你们大家讲讲自己对健康这个概念的理解?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老师:

人们总是习惯上把不生病的人说成是完全健康的人,这是不完全准确的,还有人认为身体强壮就是健康,这种理解也不够完整,究竟怎样才算是健康呢?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的含义是:

  健康的含义:

在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1、身体健康

  是指无身体疾病和缺陷,体格健壮,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合外界环境的水平和对疾病的抵抗水平等。

  2、心理健康

  是指人们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变化能够适合,并保持谐调一致。

  

(二)、心理健康自我评价:

(附表)

  很多学生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理解为心理变态和精神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千万不能把心理不健康(心理异常)看成一种病态,只有异常到一定的严重水准才是心理变态或精神病,那么我们学生通常能遇见哪些不良的心理状态呢?

  把自己的各种烦恼无记名写在字条上,然后由老师归纳挑出较有代表的由全体同学发言提议解决烦恼的方法。

其余的没有解决的由班长把它定成一本烦恼本挂放班上。

同学们以后能够把自己的烦恼写出来,其他同学留言相互关心鼓励。

  (三)、学习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附后)

  最后老师总结:

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是互相依存、互相促动的。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

这几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个人若是身体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它两个方面。

而心情不好或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也会在一定水准上影响身体健康。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和要求(附)

  ⑴自觉----心理健康的学生不把学习看成是负担,愿意学习,努力掌握知识技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经刻苦努力取得优秀的成绩,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持续地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⑵自持----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表现适度易控,不为一时的冲动而违犯学校的纪律,不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焦虑重重,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豁达,充满朝气。

  ⑶自知----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相貌、兴趣、体型、体质、生理特点、体能、气质、性格品德和智慧等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⑷自爱----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已的生理特征,心理水平及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有清醒的理解,个人的理想、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与社会要求一致,既不自我欣赏,也不自惭形秽,不论自己长得美丑,有无生理缺陷,有无疾病,智力水平的水平高低,都能喜欢,悦纳自己,不管周围环境优劣,条件好坏,都能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合。

  ⑸自尊----心理健康的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老师、长辈尊敬、有礼貌,对同学信任、互敬、互爱、互助、互让,对儿童和残疾人表现出同情、尊重、爱怜和热心协助。

  ⑹自强----心理健康的学生自信自己的存有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

所以,确定远大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目标,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⑺自制----心理健康的学生有道德和法制观点,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及法令,遵守学校纪律,个人服从集体,服从社会,能约束自己的行为,持续改正缺点,使自己的行为规范化、社会化。

  常见心理异常及分析

  ①焦虑:

  资料:

某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一遇到重要考试,就会出现心慌、心痛、失眠等现象,考试就考不好。

这就是过度焦虑的现象在作怪。

  焦虑是一种紧张、压抑的情绪状态。

每一个人在不同水准上都有过体验,学生的焦虑多数来源于学习情境,学生面临升级,毕业,升学考试,自己又没有十分的把握,就会产生焦虑,这是正常的,人人都会有的。

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没有焦虑或焦虑过高,时间过长都不好,短时的低焦虑能促动学习,如考试期间,有点儿心理压力,唤起紧迫感,会约束自己努力复习功课。

当然过度的焦虑会表现出过度的担忧,能够表现为心慌意乱,烦躁不安,易发脾气等,很多焦虑者在发作时常伴有躯体的腹泻等现象,而体格检查却未见各器官有什么病变。

那么如何克服焦虑呢?

焦虑时能够放下手中的事情,去参加体育活动把心中的焦燥转化为身体能量排出体外,也能够把心中焦急烦恼的事情写下来或倾诉给朋友听,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②抑郁:

  资料: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统计,世界当前到少有2亿人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痛苦的内心体验,是世界上最消极悲伤的人,号称“第一号心理杀手”。

典型人物:

林黛玉

  是一种不良的情绪状态或心境,轻时心情沉郁、无精打彩,自觉脑力迟钝,肢体乏力,不愿参加各种活动,对自己的水平估计太低,对一点困难也无法克服,因而显得十分消极和悲观,严重时表现为极度的愁闷伤感,忧心忡忡,甚至终日饮泣,自愧难以为人,生不如死。

长期的抑郁也会造成身体及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如缺乏食欲,失眠,容易疲倦,外表略有弯腰驼背姿势。

那么如何克服抑郁心理呢?

可多参加文娱、体育活动,在文体活动中忘情的说笑,从而使得心情变得愉快;也可多与好友谈心,把不良的抑郁情绪得以疏泄;也可多参加班级集体活动,通过活动的成功增强自己生活的信心,同时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增强生活的动力,从而减轻情绪上的抑郁状态。

  ③嫉妒:

  资料:

典型的东方式嫉妒具有“嫉贤妒能”的特点,怀有嫉妒心理的人心胸较为狭小,目光狭隘而短浅。

但不是只有这种心理状态的才会有嫉妒心理,其实每个人都会有嫉妒心理的体验。

典型事例:

负荆请罪、既生瑜何生亮、庞涓与孙宾的故事等。

  嫉妒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对他人的才能、地位强于自己时引起的一种怨恨,嫉妒的心理是想尽办法破坏、诋毁对方,而不是使自己卧薪尝胆,奋发努力,设法赶超。

所以嫉妒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障碍,嫉妒不但害人同时也害已,轻者精神压抑,不舒服、不痛快、情绪低落,重者能够导致精神失常,嫉妒者内心是非常痛苦的,有时是嫉妒目的没有达到而痛苦,有时会为达到目的而受良心的谴责而痛苦,由此可见,嫉妒有损自已的品德,有损自身形象,有损自己的学业,有损人际关系,也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

如何来克服嫉妒心理呢?

首先是化嫉妒为动力,相信自己有充分的实力能超越对方,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就会把不能容忍对方强于自己的嫉妒心理变成奋发图强的动力。

其次开阔眼界,转移注意力,平衡心理。

所以,要维护和保持自己的健康,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精神状态和健全的社会交往。

  【篇三】

  一、活动主题:

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6日

  三、活动地点:

八年级(4)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

八年级(4)班主任田景虹老师、八年级(4)全体同学五、活动背景:

  有专家预测:

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对很多国家的调查研究证明,在全世界的人口中,每时每刻都有1/3左右的人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在中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中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

相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水准的心理障碍。

这些数据表明,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疾病较成人更为严重。

  六、活动目的:

端正学生的心理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七、活动过程:

  

(一)、导入

  健康不但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都良好的状态,有良好的社会适合水平。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合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水平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水平。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三)、分析现状及原因

  初中阶段又称为青春期、少年期。

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

初中生生理发育十分迅速,在2至3年内就能完成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并达到成熟水平。

  但是其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相对缓慢,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这样,初中生的身心就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引起种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

  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级

  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因为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所以,在心理上他们希望尽快进入成人世界,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就在这种种追求中,会产生种种困惑。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在为他们产生了对成熟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在这种感受的作用下,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于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其幼稚性主要表现在其认知水平、思想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上。

  因为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1、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

  如,因为生理上的迅速发展,初中生对自己的理解超前而父母对初中生的理解滞后的情况。

在一些问题上,初中生逐步不再把父母和老师当作权威,而开始能够客观的评价他们了。

因为成人对初中生和初中生对自己的理解上的差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初中生出现强烈的反抗。

这也就是为什么青春期也叫做第二反抗期。

初中生的反抗心理的特点是:

1、态度强硬,举止粗鲁;2、漠不关心,冷漠相对;3、反抗的迁移性,即指,当某一人物的某一方面的言行引起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个人物的方方面面。

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同样,当成人团体中某一成员不能令他们满意时,他们就倾向于对该团队中的所有成员予以排斥。

  2、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3、勇敢和怯懦并存;4、高傲和自卑并存;5、否定而又眷恋童年。

  6,对未来开始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发觉自己小学时的想法理想很天真,自己现在的情况无法达成而全盘否定,导致理想轰然倒塌,失去了对学习生活的目标而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四)、学生举例发言

  在学习上很是苦恼,总为学习上的事烦心,以前成绩很好,可现在很差。

我感觉我现在是一无是处,学习不行,运动不行,也没什么爱好。

我现在很是苦闷,我已经很用心了,为什么我的成绩比别人差,为什么我要学的这么累,为什么每次考试感到都倍受打击。

功课开始落下,所以而逐渐讨厌学习,产生抵抗情绪。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首先这是你心理正逐渐成熟的一个表征,也就是说你会为你小学时的行为感到天真说明你长大了。

意识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会开始慢慢的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是好的,在这过程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得看你怎么去对待。

首先摆正心态,不为过去的事情后悔(过去的无法改变,你大能够理解成过去的一切都是为现在的你做铺垫!

)对自己不过度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与自己实际确定目标,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给自己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增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提示自己不是一无是处,每天进步一点,循序渐进。

  (五)提问:

你有没有遇到过以下几个问题?

你是怎么处理的?

  1、害怕考试、害怕学校、害怕老师、甚至讨厌学习。

  2、在众人面前感到不安,表现出退缩、提心吊胆、拘谨老实、不敢说话等。

  3、有点“神经质”,爱哭、胆怯、担心、小心眼、一点小事就放心不下等。

  4、感到自己孤单,没有朋友,平时很少与同学来往,总爱一个人呆着。

  (六)、中学生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1、自觉学习心理知识,寻求心理健康的良药

  2、对自己不过度苛求,确立目标适中,养成“平常心态”

  3、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避免失望感

  4、不盲目的处处与其他同学竞争,避免过度紧张

  5、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扩大社会交往

  6、增强意志锻炼,保持乐观的“正性情绪”

  7、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8、再给自己一点爱

  9、分散你的注意力

  10、改变你的行为

  11、了解自己的极限

  12、寻找心灵的绿洲----让身心安宁的放松术和冥想术

  13、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

  14、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应付枯燥的生活

  15、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16、看到事情的光明面---宽容、自嘲及“愉快疗法”

  17、把复杂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问题

  18、倾尽全力完成一件事

  19、运动是自救的基础

  (七)、心理小测试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水平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

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9-16分。

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能够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17-30分。

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实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协助你。

  4)31-40分。

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实行检查治疗。

  (八)、活动总结

  本次主题班会同学们都表现得很积极、主动,通过本次班会,同学们对于如何健全自己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

对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挫折要准确的对待,融入集体,增强勇气和信心,学会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并且了解到应如何与父母沟通如何与他人交往,注重心理健康,从现在做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