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184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0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docx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docx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

·指南与共识·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卒中学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通信作者:

胡盛寿,Email:

shengshouhu@;韩雅玲,Email:

hanyaling@;蔡军,Email:

caijun7879@

【摘要】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是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但是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

(2019)》强调高血压防线前移,面向全人群,包括健康人群、高血压易患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制订了血压健康管理路径和评估体系,提供全方位的血压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内容包括健康信息收集、筛查评估、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药物治疗等,简洁明了,便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者、健康管理工作者及社会大众践行。

该规范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促进高血压防控工作的规范化。

【关键词】高血压;危险因素;生活方式;药物疗法;防治体系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20.01.004

NationalguidelineforhypertensionmanagementinChina(2019)

BureauofDiseasePreventionandControl,NationalHealthCommissionofPeople′sRepublicofChina;NationalCenterforCardiovascularDiseases,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FuwaiHospital;ChineseCenterforControlandPrevention;ChineseSocietyofCardiology;ChineseMedicalDoctorAssociationHypertensionCommittee;ChinaSportScienceSociety;ChineseNutritionSociety;ChineseStrokeAssociation;EditorialBoardofChineseJournalofCardiology

Correspondingauthor:

HuShengshou,Email:

shengshouhu@;HanYaling,Email:

hanyling@;CaiJun,Email:

caijun7879@

高血压是我国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目前患者超过2.7亿,是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血压的防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以癌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为突破口,加强综合防控,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推进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的规范管理。

为此,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委托,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牵头组织相关机构共同制定了《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2019)》(以下简称《规范》)。

本《规范》集健康宣教、筛查评估、技术指导、效果评价、动态追踪于一体,针对健康人群、高血压易患人群

和患者开展规范化的血压健康管理,以期为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指导。

本《规范》的适用对象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工作者、健康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及社会大众,管理对象覆盖全人群,包括健康人群、高血压易患人群和患者。

本《规范》旨在规范高血压健康管理路径和评估体系,明确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流程,推广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工具和适宜技术。

《规范》分为5部分:

第1部分,阐述高血压流行现状,第2部分介绍血压测量与评估方法,第3、4、5部分分别介绍针对健康人群、高血压易患人群、高血压患者开展全方位健康管理的方案,包括开展健康教育、膳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等。

高血压健康管理的模式分为3个层面:

(1)自我健康管理:

个人是践行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做好自我健康管理,提高健康素养和自我保健意识,定期监测个人健康状况,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筛查评估,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时评价健康管理效果。

倡导18岁及以上人群知晓个人血压。

在有条件的社区,推广家庭血压测量,鼓励高血压患者记录“血压日记”,规律记录血压及脉率情况。

试用推广“互联网+血压管理”。

居民自行测量血压并利用智能终端设备上传数据,实现家庭自我健康管理和医生远程管理相结合。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管理:

家庭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为主体,针对高血压易患人群和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高血压易患人群进行筛查、干预、评估。

对已患高血压的人群,积极进行降压治疗,避免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跟踪血压水平、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关注心率、血脂、血糖、体重等其他危险因素及其干预、临床情况处理等。

根据患者血压是否达标进行分级管理,对未达标的患者重点管理,提高血压控制率。

(3)上级医疗机构重点管理:

依托我国现有的国家、省、市、县慢性病防治机构和高血压专病医联体资源,由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生组成区域性高血压管理团队,针对基层血压控制不佳、管理效果较差的患者,通过分级诊疗机制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进行重点管理。

同时,上级医疗机构为基层高血压患者的长期监测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与培训,对高血压健康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

高血压健康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健康信息收集

高血压患者管理

高血压易患人群管理

健康人群管理

血压筛查与风险评估

健康管理

生活方式干预

+

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定期随诊

定期随访

定期检查

图1高血压健康管理流程图

高血压的流行现状

要 点

患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显著,而高血压的知晓率、治

疗率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

1.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且

第一,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

危险因素,高血压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

2.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位列

长期精神紧张等是高血压发生与流行的重要影响

因素,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人群血压升高的风险。

3.不健康饮食、吸烟、肥胖和超重、缺乏运动、

一、中国高血压流行现状与危害

1.高血压的流行与防控现状:

高血压的患病率和患者数是衡量流行程度的主要指标。

自1958年起开展的6次全国性调查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和患者数持续增加。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1]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2%,高血压现患人数超过

2.7亿。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2]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7.9%,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65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

高血压患病年轻化趋势日益显著,18~24岁、25~34岁和35~4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3.5%、5.8%和14.1%。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还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整体呈现北方高、南方低,且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等更高。

18岁及以上居民的高血压知晓率为51.6%、治疗率为45.8%、控制率16.8%,我国高血压整体防治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改善[3⁃4]。

2.高血压的疾病负担: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一,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带来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因高血压死亡的人数达254万,其中约69%为卒中死亡、54%为缺血性心脏病死亡、41%为其他心血管疾病死亡,另外43%的慢性肾脏病死亡可归因于高血压[5]。

还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是老年性痴呆的高危因素[6]。

二、中国高血压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年龄、超重/肥胖、高盐摄入、吸烟、过量饮酒、运动量不足、长期精神紧张、空气污染等。

个体具有的危险因素越多,程度越严重,血压水平越高,高血压患病风险越大[7⁃9]。

1.膳食与血压: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高盐、高脂饮食可导致血压升高。

无论在成年人还是儿童和青少年中,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均呈正相关,多个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减少食盐摄入量可降低血压[10],预防高血压发生。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为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5.0g。

膳食纤维可以降低钠盐吸收,增加钠离子排出,抑制血压升高。

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如大豆油、橄榄油、茶油等植物油以及鱼油)和减少饱和脂肪酸(如猪油、黄油等)的摄入有利于降低血压。

过量饮酒可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11],中国人危险饮酒指男性平均每日纯酒精摄入量41~60g、女性21~40g,有害饮酒指男性平均每日纯酒精摄入量>60g、女性>40g。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1]。

限制饮酒与血压下降显著相关,酒精摄入量平均减少67%,收缩压下降约3.3mmHg

(1mmHg=0.133kPa),舒张压下降约2mmHg[12]。

2.吸烟与血压:

吸烟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吸烟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肥胖、血脂异常的吸烟者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

吸二手烟也可导致血压升高[13]、高血压患病率增加,且对女性影响尤甚。

我国人群调查结果显示,丈夫吸烟的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丈夫不吸烟者的1.28倍[14]。

戒烟可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进展的风险,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远期病死率可达36%[15],戒烟并控制血压可使人群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降低2/3[16]。

3.超重/肥胖与血压:

正常体重是指体重指

要 点

都是血压筛查的有效方式,界定高血压易患人群

及高血压患者是规范开展高血压健康管理的重要前提。

1.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和家庭自测血压

平分级是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

2.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压水

数(bodymassindex,BMI)为18.5~23.9kg/m2

压升高17mmHg、女性升高14mmHg[19]。

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比例明显增加,《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分别达30.1%和11.9%[1]。

4.运动与血压:

积极规律的运动可降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改善体质和健康水平。

大量证据显示,高血压患者可从适量运动中获益,适量运动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进展的风险。

规律的(每周≥3d)、每次持续一段时间的(30~45min或以上)中等强度运动可使收缩压下降5~17mmHg,舒张压下降2~10mmHg。

5.精神心理因素与血压:

高血压发病与长期精神紧张、焦虑、高负荷压力等因素显著相关。

在应激状态下,心率、血压、体温、肌肉紧张度、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