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承德的哲学诗 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4580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承德的哲学诗 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陈承德的哲学诗 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陈承德的哲学诗 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陈承德的哲学诗 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陈承德的哲学诗 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陈承德的哲学诗 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docx

《陈承德的哲学诗 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承德的哲学诗 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承德的哲学诗 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docx

陈承德的哲学诗4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

关于性爱与婚姻的逻辑*

“越是有文化的人就越不能享有白头偕老的幸福。

-B.罗素《婚姻与道德》

提要:

本文依据人类遮体(即性羞耻感)先于私有制的假设,对婚姻制度的起源作出生物进化论的解释。

婚姻制是人类按进化规律为强化后代而对自身性本能的限制。

现代社会承担对孩子的责任使婚姻制的原始必要性消减,对这种限制的反叛造成婚姻制道德与性自由道德并存的“二象性”而使虚伪盛行。

问题的实质是文化与进化已由合到分:

进化曾规定了从不穿衣到穿衣的发展,而文化使人类面临保持还是取消婚姻制的选择。

婚姻制的道德与性自由的道德不相容,社会必须择其一而确立道德的逻辑。

 

---------------------------------------

1。

何从何去?

2。

荷尔蒙的杯水主义

3。

进化和性的专一化

4。

婚姻制度的功与罪

5。

20世纪的革命与逆行

6。

道德在于逻辑

7。

结语

----------------------------------------

 

*本篇英文稿由英国哲学季刊《新分析》(NEWANALYSIS)接受发表。

1.何从何去?

人类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奢谈性爱

却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漠视婚姻

性爱讲得越多,婚姻越不牢靠

这反比关系几乎具有数学的形式——

当言情小说超过小说总量的一半

离婚率也接近了百分之五十

当年轻人用“性感”来描述车子、房子

结婚率也成稳步下降的趋势

婚礼还在举行、誓言还在发出

还有皇家盛典不可一世——

礼炮声声,惊醒安息黄土的故人

婚纱百丈,拖动天下少女的憧憬

但是,有何用、有何用?

到头来

那声声礼炮,不过是一场悲剧预打的丧钟

那百丈婚纱,不过是早早备下的千尺泪巾

一个能爱天下人的淑女,偏偏不能爱自己的丈夫

一个能被天下人爱的美人,偏偏不能被自己的丈夫钟情

这是命运使然,还是时代注定?

现代通讯技术能消灭时空而与银河交谈

却无法感应一颗同床共枕的心!

如果阴阳已变,再难形成稳定的单体

那么伟大的婚姻制度将何从何去?

若要解体,当初何必?

若不解体,何以为继?

历史的忧虑兴师世纪末,问罪众男女

无以回答,只好反省文明

看看什么是性爱、什么是婚姻

再看看出路在那里

2.荷尔蒙的杯水主义

性爱是性欲的情感延伸

性欲是欲求异性的本能

它与食欲一样,又与食欲不一样

性欲与食欲一样是身体的需求

二者都诉诸刺激,也都很挑剔

食讲色、香、味俱全——挑肥拣瘦

性讲音、形、貌并重——品头论足

食者狼吞虎咽,大快朵颐

性者魂飞魄散,忘乎所以

正所谓

食欲是胃与口的性欲

性欲是性器官的食欲

故告子曰:

“食、色,性也”

然而二者又很不同

因为二者的对象不同

食的对象是物,性的对象是人

这一点点区别,就区别了一切

就引入情感、尊严、利益、权利

就从生物学变到了社会学

于是,把目光的相遇叫做“传情”

把肢体的压迫叫做“拥抱”

把唾液的交流叫做“接吻”

把器官的穿插叫做“作爱”

于是有了无穷无尽的爱情问题

啊——

关于爱情的歌增加了大气的厚度

关于爱情的书减慢了地球的转速

人们传颂忠贞不渝的爱情

谴责朝三暮四的薄情

而所有关于爱情的问题

根本上是一个变不变的问题

性爱是本质上易变的东西

因为“性”与“爱”都是活的有机体

动物学研究表明

动物的性欲不是专一的——

性欲是对异性的一般欲求

不限于特定的对象

除了狼和少数一些物种外

动物们普遍实行“杯水主义”

人类,当然已远离动物的一般状况

但荷尔蒙仍有其本性难易

爱,更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一个多维的化学空间

从动物学意义上的吸引和占有

到美学意义上的欣赏和崇拜

从心理学意义上的愉悦和满足

到社会学意义上的利益和责任

如此多的因素,每一个都可以变化

更有双向关系,平方了变量空间的维数

用物理学家的话说,性爱是一个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而大小与方向都可改变

每一个变化又引起别的变化

用化学家的话说,性爱是反应过程

是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

人们歌颂“永恒”的爱情

就是歌颂化学反应无条件

歌颂铁板不生锈、报纸不发黄、肉汤不变酸

诚然,变化是有后果的

当爱人不再爱,就造成伤害

天大的伤害、天大的怨恨

长江是天下失恋者的泪水

黄河是世人对变心者的唾骂

但是,怨呀、恨呀、悲欢呀、离合呀

都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孩子

把长江黄河加起来也容不下对后代的责任!

迄今为止,人类只有一个阻止变化的工具

这就是婚姻

规范人类性爱活动的婚姻制度如何起源?

人类学难以查清,一切都发生得太遥远

但我们能用进化的逻辑“倒行逆施”

去把不可重演的历史推演

3.进化和性的专一化

性爱的生物学后果是后代

强化后代是物种进化的方向

当物种处于性的乱交状态

父亲与后代的联系未被了解

有的全无关于“后代”的意识

有的则搞不清谁是谁的“DNA”

没有父亲的护养-孤儿寡母难与环境抗争

再生产便是“大量繁殖,少量生存”

人类也经历过“无父的时代”

乱交的人群不知生育与男人有关

以为孩子只是女人的产物

于是父不知有子、子不知有父……

不知经过多少偶然和必然的遭遇

生活终于揭示了两个秘密

一是男人对生育的重要贡献

二是有父的孩子易成活且较强健

这些进化道路上的“榜样”

暗示了性活动的专一化方向

有人用经济来解释婚姻制的形成

因为婚姻有许多财产的因素

不仅有从嫁妆到遗产的物业转移

而且有人与人的归属关系

这些都不无道理,但是

如果相信人类之着衣先于私有制

那么另一个问题也许更深刻而有趣:

人类何以开始遮体——关于性的羞耻感从何而来?

这是一个比较学上天经地义的问题

人有许多器官,为何以性器官为羞?

人有许多行为,为何以性行为为耻?

若说是天然,动物为何不然?

动物也有性器官和性行为,却全无羞耻

动物园的猴子在大庭广众前搔弄生殖器

全无异于搔弄耳朵或鼻子

基督教用神秘的“禁果”来解释

作为人神关系的开始

虽然难以信服,也可见重视之至——

一束枝叶遮体,遮出了全部历史!

进化论提供了较客观的逻辑:

进化要求“确认父亲”

确认父亲要求确定的性关系

确定的性关系需要用遮体来示意

即某些部位只对特殊的个体开放

因此就穿衣——引入性的羞耻和神秘:

明知存在,却要遮蔽

因为专一性需以道德观念支持

而道德观念需以羞耻感打底

社会在这个方向上发展而达到婚姻制度

婚姻制就是遮羞布的延续!

婚姻制有一夫一妻的,也有一夫多妻的

但少有一妻多夫的,(有也属于错误)

这个不对称并非男女尊卑的性别歧视

而是由于婚姻目标的生物学限制:

“一夫”才能确认父亲,“多夫”则不行

确认父亲是进化的要求、婚姻的使命

4。

婚姻制度的功与罪

婚姻是固定两性关系的社会制度

是动物史上空前壮丽的“作茧自缚”

这茧是碉堡也是监狱——

外边的不让进,里边的不让出

在向坚实的钻戒寻求的寓意之中

在向亘古的神灵企求的保佑之中

婚姻“防变”的实质已在不言中

让变的东西不变,要靠社会压力

包括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习俗的

婚姻形式就是这些力量的加合器

婚礼的隆重,是枷锁的沉重

誓言的深情,是契约的无情

众目睽睽,是逼你不敢回首的芒剑

鞭炮声声,是告知天地而不容反悔

婚纱的洁白,是提醒你玷污者的罪孽

婚乐的雄壮,是要镇压一切可能的杂念

一切都是为了防变,是未上场前的黄牌警告

所以西人有名言:

一个向往结婚的人不应该结婚

一个害怕它的人才有资格入门

如果性爱天然易变,防变何以可能?

可能,因为人是可以“文化”的动物

文化不能取消本性

但能利用某一些本性去克服另一些本性

人有好逸恶劳的本性,也有利己求生的本性

所以鼓励劳作的制度能创造出勤劳的人群

人有拈轻怕重的本性,也有争强好胜的本性

所以崇尚竞争的社会能培养出敢于挑战的勇士

人有见异思迁、情不专一的本性

也有爱子护妻、珍惜名誉的本性

所以婚姻文化能造就白头偕老的夫妻

婚姻文化的基础是人在两方面可塑:

一是道德,二是亲情

婚姻把性爱变成道德承诺

通过婚姻这个“命名大会”

性爱启动了良心的天平——

性肩负责任,爱肩负忠诚

语言肩负信义,行为肩负人格

当荷尔蒙与羞耻感一起作用

人便是非兽之兽,文化了的自然

婚姻又把性爱确定为亲情

当性爱的产物沟通两股血缘

生命延伸之情得以共享

不仅是双方对孩子的

而且经过孩子而“倒流”成为相互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遗传的激情排山倒海

家庭的凝聚根据充分

然而

确实有许多婚姻的痛苦和痛苦的婚姻

且不谈一万种别的原因

单是性爱之花凋谢,就使婚姻成为枯井

从古到今,这枯井窒息了多少花意春心

多少同床异梦的折磨,多少相见恨晚的欲情

多少人为爱而蒙羞,多少人偷欢而丧命

婚外之恋也是恋,第三者情也是情

人系万物之王,却不如猪狗能尽“性”!

情爱世界,冤魂代代

功在婚姻,罪在婚姻

如果婚姻的实质是保护后代

实质的实质就是必要的牺牲

5.20世纪的革命与逆行

当文明进入更多顾及人性的世纪

人们转变视角——把婚姻视为传统的压抑

性欲就是人欲,人欲就是人性

造反派们重举文艺复兴的剑、启蒙运动的旗

掀起一场比一切政治革命都更深刻的革命

它要澄清人与猴子的关系

重申对二者都重要的东西

这个革命以强劲的三部曲

摧毁了“性爱、婚姻、生育”的三位一体

第一部是法律的:

准许离婚

这抛弃了婚姻的定义——婚姻不必终身

第二部是社会的:

认可非婚同居

这分离了性爱与婚姻——性爱不必结婚

第三部是科学的:

避孕药的使用

这分离了性爱与生育——性爱不必生育

如此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性爱的独立:

爱不必永恒、性不必专一

这既有法律的许可,又有科学的根据

再加一个从“梦”中醒来的佛洛伊德指点江山

于是开始了性解放的时代

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

英国的离婚率上升百分之六百

非婚同居已经蔚然成风

婚外情得到哲学的辩护

大分析家罗素写了著名的《婚姻与道德》

用数理逻辑的精神解析人性

他认为婚姻的目标是孩子而非性爱

但性爱美好,不应为婚姻所禁

因此主张克服嫉妒,宽容通奸

从而既解放性爱,又维持婚姻

这是一个“多情”的逻辑

只是忘了:

嫉妒正是性爱的神经

性从传统中、卧室里、遮羞布下解放出来

从可做不可言的东西

变成了无时不言、无处不见的东西

到处是媚眼珠唇、美乳丰臀

广告牌上的女人与所有的男人做爱

性音乐的挑逗使太上老君晕眩

稚气的少女还未学会语文语法

却已学会用屁股说话

连《圣经》都用伊甸园的“原罪”巧作封面

赤裸的灵魂比赤裸的肉体更性感

更不用说你死我活的商品世界

谁“敢”不用性的包装去挑动那兽的敏感

三级影片已经在竞选奥斯卡

做爱比赛也定会进入奥运会……

当然,传统仍在作战

牧师还在讲修身养性、政府还说要保护婚姻

正人君子还在骂陈世美、斥潘金莲

还是不许儿子看晚间电视

二十世纪是两种道德的战场

婚姻制与性解放较量不止

一个讲贞操、讲责任、讲家庭观念

一个讲性感、讲自由、讲及时行乐

两种价值背道而驰,相反相消

社会成“波粒二像”,虚伪盛行

把虚伪定义为文明,文明大显身手

有神父在天父的灵光下狎童

有总统在权力的宝座上宿娼

还有DNA作证——

那关于家庭观念的娓娓说教

不过是淫情荡欲的间隙、腾云驾雾的梦呓

连本来苛求的人民也不再苛求

因为他们司空见惯、将心比心

让一个通奸的人做总统,就可以宽恕自己的奸情

——不论是法律的还是良心的

让一个说谎的人做总统,就可以宽恕自己的谎言

——不论是良心的还是法律的

这是革命还是沉沦,谁敢轻下结论?

如果食与性是人类两大需要

那么二者的进展确实不平衡:

生产力的解放与婚姻制的约束并存

使人类处于“食已饱、性半饥”的状态

饥民造反,势在必行,谁能说不是革命?

但道德是如此相对啊——

相对于一万年来的压迫,这是革命

相对于一万年前的革命,这是逆行!

6.道德在于逻辑

如果婚姻是人类进化的代价

那么今天就面临两种选择:

可以以后代发展为根据而坚持婚姻制——

继续忍受不能尽“性”的痛苦

也可以以自身幸福为根据而实行性自由——

把权利归于避孕套,既管再生产又防艾滋病

就价值而言,没人能证明二者孰重孰轻

但社会必须确定一种道德逻辑

即把一种道德贯彻到底

如果是限制性欲的,就不是放纵性欲的

如果是放纵性欲的,就不是限制性欲的

如果是婚姻制的道德,就不是性自由的道德

如果是性自由的道德,就不是婚姻制的道德

这不是教条主义,而是形式逻辑

逻辑是比石头更僵硬的东西!

穆斯林的禁欲主义是一种逻辑

既然禁欲,就让女人戴面纱、穿黑褂

好象僵硬得可怕,却是逻辑一致的

西方的纵欲主义也是一种逻辑

既然纵欲,何惧脱个光、睡个畅

为爱殉难,艾滋病何尝不是一种荣光?

相比之下,半遮半盖的官方自由主义不是逻辑

在一个裸体广告充斥的环境里讲家庭观念

是无异于在泥水里洗澡、在妓院里修贞操

如果要坚持婚姻制度,就要遵循婚姻的规律

只有不允许婚前性行为,才能使人们进入婚姻

只有当离婚难于上青天,才能使结婚者在地上努力

只有取消色情表演(包括从时装到化妆的诱惑)

才能使男人安于妻室有限的容颜

只有惩罚第三者和婚外情

才能保护第一、第二者的婚姻家庭

现代人定会大叫:

这是多么极端

但极端正是婚姻的原理

合二为一,爱的战役险阻知多少

若不逼上梁山,就不会义无反顾

若不斩断后路,就不会力争前途

若准许中途变卦,势必变卦中途

一如孙子兵法曰:

置于死地而后生!

反过来,人类也可以取消婚姻制度

索性走性自由的道路

无拘无束,将成全多少爱慕之情

无牵无攀,将赚得多少鱼水之欢

虽然会有孩子问题,但时代已今非昔比

福利社会已担负起对儿童的责任

国家就是单亲家庭的“父亲”

新一代女性已不在乎有没有一个法定丈夫

她们已敢于不结婚,也敢于离婚——

牵着一个、抱着一个、怀着一个而昂首阔步

若性可以从婚姻中解放出来

就没有理由不从遮羞布下解放出来

罗素证明:

人可以用裸体来消除性的神秘

从而消除性的恐惧和压抑

在那个透明无邪的新世界里

性将变成与食一样自然而普遍的东西

如此自然普遍——做爱象握手一样随便

警察将无“黄”可扫、妓女的职业终于不再需要

虽然贞操将象裹脚布一样古老可笑

但没有人再被离婚案困扰

有情者可以上床,也可以下床

“需要”将为艾滋病创造一千种新药……

道德就是道路,道路就是逻辑,逻辑就讲排中律

A与非A也许都无不可,但二者必居其一

7。

结语

从亚当与夏娃遮体的迷人故事

到现代布莱顿海滨的裸体景致

文明史似乎证明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一部从不穿衣到穿衣,再到不穿衣的历史

但历史的更深刻在于告别达尔文的进化论

在于进化与文化的由合到分:

进化规定了从不穿衣到穿衣的发展

文化使人类再面临穿不穿衣的选择

穿衣有穿衣的道德

不穿衣有不穿衣的道德

当自然不再能够领航

逻辑便是道德的罗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