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382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docx

《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docx

稿件常见差错提示1

稿件常见差错提示

一、搭配

(1)“加强„„力度”搭配不当,应为“加大„„力度”。

(2)“加快„„推广力度”搭配不当,应为“加大„„推广力度”,或者为“加

快„„推广速度(进度)”。

(3)“环保压力日益严峻”搭配不当,应为“环保压力日益加大”,或者为“环

保形势日益严峻”。

(4)“价格疲软”搭配不当,应为“行情疲软”。

(5)“加强„„水平”搭配不当,应为“提高„„水平”。

(6)“产品生产能力增强多少”搭配不当,应为“产品生产能力增加(或增长、

提升、提高、扩大)多少”。

(7)“„„情况十分严峻”搭配不当,应为“„„情况十分严重”。

二、单位

(1)中文新闻媒体涉及的单位,原则上用中文标示。

如:

“kg”应为“千克”,

“kW”应为“千瓦”,“kV”应为“千伏”。

(2)中文新闻媒体涉及的单位,如确需用英文标示,则需注意英文的大小写。

如:

“Kg”应为“kg”,“KV”应为“kV”,“KW”应为“kW”,“PPM”应为“ppm”,

“MPA”应为“MPa”,“KPa”应为“kPa”。

(3)温度的单位不是“度”,而是“摄氏度”(中文标示)、“℃”(英文标示)。

(4)“多少度电”中的“度”应为“千瓦时”(中文标示)或“kWh”(英文标

示)。

(5)“斤”不是法定单位,应换算后使用“千克”或“公斤”。

“千克”与“公

斤”在使用时,应至少在同一版面上统一用法,最好在同一媒体上统一用法。

“斤”在

日常口语中可酌情使用。

(6)人民币的单位“元”,在语言文字具体表述中一般不可省略,但在日常口语

或新闻作品的主标题中可视具体情况省略。

(7)“立方米”一般不可简称为“方”“立方”“立米”。

(8)“平方米”一般不可简称为“平米”或“平方”。

(9)“M2”应为“平方米”(中文标示)或“㎡”(英文标示)。

(10)“2千万元”应为“2000万元”,“2千万吨”应为“2000万吨”。

(11)“8百万元”应为“800万元”,“8百万吨”应为“800万吨”。

三、标点符号

(1)在1个完整自然段中,“一逗到底”较普遍。

表达意思,提倡使用简单到不

能再简单的短句子。

(2)除个别标点符号(如,引号和书名号的前半部分)外,标点符号通常不可出

现在行首。

(3)破折号应为两字线,不能用一字线或半字线。

(4)一般情况下,会议、活动的名称不加引号。

(5)引号在中文中应该用中文引号,不可用英文引号,而且引号的前半部分不可

出现在行尾、后半部分不可出现在行首。

(6)类似“一是„„二是„„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样的句

子结构,如每一部分内容中间均未出现逗号,则各个部分可用逗号或分号标示区分;如

其中有至少1个部分内容中间出现了逗号,则不可“一逗到底”,各个部分应该用分号

标示区分;如其中有至少1个部分内容中间出现了分号,则各个部分应该用句号标示区

分。

使用分号,句子中间不可出现句号。

(7)类似“聚氯乙烯产量×吨,同比增长×%,烧碱产量×吨,同比增长×%,盐酸产

量×吨,同比增长”这样的句子结构,“一逗到底”较普遍。

正确的句子结构应为“聚

氯乙烯产量×吨,同比增长×%;烧碱产量×吨,同比增长×%;盐酸产量×吨,同比增长”。

(8)类似“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副市长×××、集团公

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集团公司总经理×××”这样的句子结构,“一顿到底”

较普遍。

正确的句子结构应为“市委书记×××,市委副书记、市长×××,副市长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集团公司总经理×××”。

(9)“‘××’牌产品”应为“××牌产品”。

(10)“十三五规划”应为“‘十三五’规划”。

(11)“863计划”应为“‘863’计划”。

(12)“985平台”应为“‘985’平台”。

(13)“‘„„’、‘„„’、‘„„’”应为“‘„„’‘„„’‘„„’”。

(14)“《„„》、《„„》、《„„》”应为“《„„》《„„》《„„》”。

(15)“×××表示:

‘„„’。

”应为“×××表示:

‘„„。

’”。

(16)“1、”应为“1.”。

(17)“/”不可出现在行首。

(18)新闻作品的标题,要尽量少用标点符号,除非非用不可。

四、词组与错别字

(1)“树酯”应为“树脂”。

(2)“聚脂”应为“聚酯”。

(3)“硫磺”应为“硫黄”。

(4)“醋酸丙烯脂”应为“醋酸丙烯酯”。

(5)“高压聚乙烯”应为“低密度聚乙烯”,“低压聚乙烯”应为“高密度聚乙

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应为“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6)“氯化胺”应为“氯化铵”。

(7)“氯化纳”应为“氯化钠”。

(8)“硝酸胺”应为“硝酸铵”。

(9)“丁睛胶”应为“丁腈胶”。

(10)“胶粘剂”应为“胶黏剂”。

(11)“秸杆”应为“秸秆”。

(12)“已内酰胺”“已唑醇”依次应为“己内酰胺”“己唑醇”。

(13)“油灌”“气灌”依次应为“油罐”“气罐”。

(14)“挥发份”“组份”依次应为“挥发分”“组分”。

(15)“爆光”应为“曝光”。

(16)“业届人士”应为“业界人士”。

(17)“台帐”“帐目”“算帐”依次应为“台账”“账目”“算账”。

(18)“截止×月×日”应为“截至×月×日”或“截止到×月×日”。

(19)“截止目前”应为“截至目前”。

(20)“打破(刷新或创)„„记录”应为“打破(刷新或创)„„纪录”。

(21)“签定合同”应为“签订合同”。

(22)“前题”应为“前提”。

(23)“作文章”应为“做文章”。

(24)“搏弈”应为“博弈”。

(25)“形势严竣”应为“形势严峻”。

(26)“度过难关”应为“渡过难关”。

针对“通过”这个涵义,“渡”与“度”

可以如此区别应用:

涉及空间时用“渡”,如渡河、远渡重洋;涉及时间时用“度”,

如欢度春节、度日如年。

(27)“连锁反映”应为“连锁反应”。

(28)“倍感亲切”应为“备感亲切”。

(29)“即是„„也是„„”“即要„„也要„„”中的“即”应为“既”。

(30)“精采”应为“精彩”。

(31)江苏省的简称不是“江”,而是“苏”。

(32)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既不是“内蒙”,也不是“蒙”,而是“内蒙古”。

(33)“交税”应为“缴税”。

五、数字

(1)《中国化工报》《农资导报》属产业类行业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经常会出

现大量数字。

凡涉及数字的用法,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

但大量数字同时出

现在某篇稿件或某版面上,到底应该怎么正确用,还是有难度的,处理起来确实不易把

握。

建议:

——新闻作品不同于文学作品,特别是行业新闻媒体刊登的新闻作品,凡涉及到数

字时,应尽可能地使用阿拉伯数字。

——以“局部统一”为基本原则。

这个“局部”,可以是某篇稿件,也可以是某组

的多篇稿件,还可以是同一版面,但最好以同一版面为准。

——在“局部统一”数字用法时,某些专用名称、特定名称或特定用法中涉及的中

文数字,不可改用阿拉伯数字。

(2)数字在竖排时,一般情况下应使用中文。

(3)“七、八十吨”应为“七八十吨”。

(4)“80、90年代”可根据具体情况,表述为“八九十年代”,或“80~90年代”,

或“80年代、90年代”。

(5)“3、4月份”可根据具体情况,表述为“三四月份”,或“3~4月份”,

或“3月份、4月份”。

(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应为“20世纪80年代”。

(7)“1季度”应为“一季度”。

(8)“增长300%”与“增长3倍”都可以用,但最好在同一版面上统一用法,在

同一媒体上统一用法更好。

(9)“3成”应为“三成”,“5~6成”应为“五六成”。

(10)“2017年”不可简称为“17年”。

(11)类似“148125.6万元”“699947人”“42228541吨”这样的统计数字,你

能不加思考地一下子就大致明白到底是多少?

恐怕大部分人不能。

这样的统计数字出现

在新闻报道中,到底有无实际意义,要视具体情况判断。

虽说新闻报道必须保证新闻事

实准确无误,但其中涉及的数字(特别是大数字),在一般情况下不必如此精确,只需

大约数是对的即可。

像前面提到的数字,可依次简化为“14.81亿元(近15亿元,或约

15亿元)”“近70万人(约70万人)”“4222万吨(4223万吨,或4200多万吨)”,

一目了然,一下子就能明白。

当然,新闻报道中涉及的某些数字(特别是小单位状态下

的小数字),如果用大约数,可能会造成与新闻事实明显不符,甚至引发法律诉讼,这

个时候则必须用精确无误的实际数字,不可用大约数。

通常情况下,负面报道、批评性

报道、涉法诉讼报道等宜精确引用实际数字。

六、规范

(1)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或机构等,在正文第一次提及时,原则上应使

用其全称,其后可使用规范化的简称。

(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简称为“国家发改委”或“国家发展改革委”,

不可简称为“发改委”。

(3)“工业和信息化部”可简称为“工信部”。

国务院组成部门中的“××部”

前,不可加“国家”字样。

如“国家农业部”系错误表述,应直接称为“农业部”。

家××委、国家××总局、国家××局中的“国家”二字,主要是体现与各地同系列地

方机构的区分,而各部与各地同系列地方机构在称谓上已区分得很清楚了,所以不必、

也不允许再画蛇添足地加“国家”字样。

(4)“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应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可简称

为“中国石化联合会”“石化联合会”,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直接简称为“联合会”。

(5)“省、自治区、直辖市”可简称为“省份”,不可简称为“省市区”或“省

区市”。

(6)中国没有“中央气象局”“国家气象局”“国家气象台”这样的机构,正确

的名称为“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使用时视具体内容确定。

(7)“‘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建议”应为“‘一带一路’倡议”。

(8)“原××省农业厅厅长”应为“××省农业厅原厅长”。

只有已经撤销的机

构,才可以把“原”字加在机构前(如原化工部副部长),否则“原”字只能加在职务

前(如外交部原副部长)。

(9)“中国成为ICCA成员”系错误表述。

ICCA是国际化工协会联合会的英文简

称,是由各国行业组织自愿参加组成的国际性民间行业组织,并非各国政府间、国家间

的官方组织,中国不可能成为其成员。

当然,中国的某个行业组织有可能成为其成员,

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已成为其成员。

(10)“不安全隐患”应为“安全隐患”。

(11)“规模以上”不可简称为“规上”。

(12)“‘6.5’恶性事故”应为“‘6·5’恶性事故”。

其中,“6”指的是“6月”,

“5”指的是“5日”,意思是6月5日发生了恶性事故。

类似的事故、事件等,涉及时

间的简明标示,月和日之间应用中圆点隔开。

(13)“农历八月十六日”应为“农历八月十六”,农历一般不用“日”。

(14)“千人轻伤小于0.2‟”应为“轻伤率小于0.2‟”或“千人轻伤率小于

0.2”。

(15)“5~8亿元”应为“5亿~8亿元”,“20~40万吨”应为“20万~40万

吨”。

(16)“1000~2000元左右”应为“1000~2000元”。

(17)“约„„左右”应为“约„„”或“„„左右”。

(18)“PH值”应为“pH值”。

(19)“×月×日”和“×月×号”都可以用,但最好统一用法。

一般情况下,建

议统一用“×月×日”。

(20)涉及时间的“×时”和“×点”都可以用,但最好统一用法。

一般情况下,

建议用“×时”。

(21)“多少个企业”和“多少家企业”都可以用,但最好统一用法。

(22)“盈利”和“赢利”,都可以用。

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倾向于用“盈利”,

建议统一用“盈利”。

(23)“首先„„二是„„三是„„”“首先„„其次„„第三„„”应为“一

是„„二是„„三是„„”,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第一„„第

二„„第三„„”,或“其一„„其二„„其三„„”。

(24)“CO2”应为“CO2”。

化学分子式中的数字应标在右下角。

(25)“DCS系统”应为“DCS”。

这里的“S”即为“系统”。

(26)“10万标准立方米/时空分装置”不可简称为“10万空分装置”或“10万

Nm3/h空分装置”,可简称为“10万等级空分装置”。

(27)“奥秘”“探秘”“秘诀”要慎用。

这些词通常出现在涉及企业的新闻作品

中。

从具体内容看,其实绝大多数并没有什么“秘”,只是企业抓某些工作取得了成效

而已,而各个企业所抓的工作往往差不多,只有极少会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差异性。

(28)规范使用“地区”一词。

类似涉及某省份、某市、某县的这些单一区域,建

议慎用“地区”一词。

如类似“常熟地区”“苏州地区”“江苏地区”这样的表述,既

啰嗦,“地区”一词也没有实际意义,依次表述成“常熟”“苏州”“江苏”即可。

少数省份目前还存在地级区划外,“地区”一词用得最多的是跨区域表述。

比如,“苏

锡常”可表述为“苏锡常地区”,“沪宁”可表述为“沪宁地区”,“京津冀”可表述

为“京津冀地区”,“东北”可表述为“东北地区”,“台港澳”可表述为“台港澳地

区”。

特例:

“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可依次表述为“台湾

地区”“香港地区”“澳门地区”。

中国所属所有“省份”既不可与“中国”并列表

述,也不可与其他任何主权国家并列表述。

(29)“份内事”与“分内事”都可以用,但最好统一用法。

(30)“制定”和“制订”不可混用。

“制定”的意思是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

如:

制定宪法,制定协会章程。

“制订”的意思是创制拟定。

如:

制订工作计划。

(31)“发现”一词要慎用。

大样上出现较普遍的是“记者发现”。

从新闻作品具

体内容看,记者所谓的“发现”,其实绝大部分其他许多人也是能够“发现”的。

既然

许多人能够“发现”,记者使用“发现”一词的价值就必然大大降低。

建议:

在一般情

况下不用“记者发现”,改用类似“记者注意到”或“记者看到”这样的表述。

(32)“视察”和“考察”。

“视察”是指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检查指导工作;“考

察”是指到某地方或单位实地观察调研、了解情况。

一般情况下,涉及国家级领导人的

有关活动,可使用“视察”;各级人大和政协机关有组织的有关活动,也可使用“视

察”;其他,使用“考察”“调研”。

联系报社所属媒体实际,新闻报道中涉及的绝大

部分有关活动,使用“考察”“调研”较妥。

(33)“做”和“作”在实际应用中不大好掌握。

一般情况下,如果针对具体的东

西,可用“做”;如果针对抽象一点的东西,可用“作”。

联系实际,目前与“贡献”“报

告”“讲话”等词搭配应用频率较高,建议统一用“作贡献”“作报告”“作讲话”。

(34)采编人员在处理新闻作品过程中经常要核准语言文字、专业术语等表述是否

准确。

核准的依据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语言文字权威机构发布的规定、中央新

闻宣传及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发布的规定。

核准用基础工具书为最新版《现代汉语词

典》《新华字典》《化工辞典》。

如相关标准及规定并未涵盖,则可采用约定俗成。

在解

决实际问题时,一般情况下,核准不可以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刊载的内容为依

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