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303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docx

《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docx

八年级曹刿论战专项练习

八年级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师伐我②牺牲玉帛③小大之狱④小惠未遍⑤神弗福也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⑦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⑨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⑩公将鼓之⑾遂逐齐师⑿彼竭我盈⒀小信未孚

⒁既克,公问其故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肉食者鄙: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④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⑦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⑧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⑨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三、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B.公问其故并驱如故

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必以信愿陛下亲之信之

4.对下列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7、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B、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何以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遂逐齐师当余之从师也

8、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9.下列四个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D.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也无穷也。

10、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何以战河曲智叟亡以应B、公问其故故虽有名马C、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D、又何间焉此为何若人

11.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    B.以塞忠谏之路也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四、简答题

1.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2、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

其实他并不“鄙”。

他不“鄙”在哪里?

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

 

4.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5.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

(2)战中:

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7.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

 

8、文中画线句“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论证的观点是:

文中最能表达“人和”意思的一句话是:

9、文意理解:

(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和。

(3)、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呢?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给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10.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用原文回答)

 

11.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的内容?

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12.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②鲁国获胜的原因有哪些?

其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13.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

         

②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14.请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1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16.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三条理由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17.阅读全文,请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阐述鲁国获胜的原因。

(用自己的话作答)

18.曹刿为什么赞同鲁庄公战前准备的第三个条件,请简要分析。

19.鲁庄公有很多可贵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分析。

20、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

请说说你的见解。

21、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22、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

这分别是:

文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3曹刿认为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4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

 

25鲁国获胜后,“公问其故”,曹刿在解释原因的时候分哪几层意思?

12.曹刿论战

⊙收获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边各组加点字的意思。

⑴牺牲玉帛()⑵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越狱逃跑()

⑶虽不能察,必以情()⑷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忠于人民()

2.解释下列句子中“以”的含义,如有省略,在括号内补出省略的词。

⑴何以()战?

___________⑵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

⑶必以()情。

___________⑷可以()一战。

____________

3.用课文原句填空:

⑴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成语“一鼓作气”出自本文的原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曹刿主动求见鲁庄公最主要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曹刿所以让鲁军追逐齐军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鲁国以弱胜强,打败齐国主要原因有哪些?

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三、比较阅读: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这两段文字所表现的思想相同的一项是( )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B.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C.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D.实行仁政,取信于民

2.甲文中最能表现曹刿“取信于民”战略思想的一句是 ___________。

乙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志向和全文中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

3.乙文中文末划曲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

A.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无限惆怅的情绪。

B.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感慨。

C.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决心和抱负。

D.勉励人们以“古仁人”为榜样。

4.乙文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承前省略的主语是__________ ;甲文中“可以一战”的“以”后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

5.甲文中鲁庄公第一次回答“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里的“人”指的是___________ ;乙文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_____________。

6.翻译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和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文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结构助词“的”。

B.两个“之”用法相同,都是动词“去、到”。

C.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动词“去、到”。

D.前一个“之”是动词“去、到”,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

2.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女杀彘——杀猪给你吃。

B.子而不信其母——孩子就不再相信母亲的话。

C.妻适市来——妻去到集市回来。

D.婴儿非与戏也——不可以和孩子做游戏。

3.对曾子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谈论的是孩子的学习方法。

B.曾子谈论的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

C.曾子谈论的是孩子应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育。

D.曾子谈论的是父母应该从生活上关心孩子。

曹刿论战

基础积累

 1、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曹刿请见(     ) ②又何间焉(      ) ③小信未孚(        ) 

   ④牺牲玉帛(     ) ⑤小惠未

徧(      ) ⑥登轼而望之(         ) 

   ⑦夫战,勇气也(         ) ⑧望其旗靡(        )

1、看拼音写汉字

1肉食者()bǐ

2吾视其(辙)zhé乱

3神(弗)fú福也

4彼竭我(盈)yí

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公问其故()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惠未徧()

4、朗读节奏划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何以战小大之狱战于长勺登轼而望之

6、翻译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成现代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

整体感悟

8、《曹刿论战》选自           ,这部书传说是         时期       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

  9、 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战前鲁庄公在曹刿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

“                 ,                ,                 。

   

(2)曹刿在齐军三鼓之后才下令鲁军发动进攻的原因:

“                ,               ,                 。

              ”   

   (3)曹刿在齐军败退后不立即下令追击的原因:

“           ,

            ,                。

10、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说:

“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

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分)

曹  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庄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边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13、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

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么?

                                                               。

                                                              。

14、曹刿的主要战略思想是什么?

(1)战前:

                                                         。

(2)战中:

                                                          。

15、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                                                                    。

 探讨延伸

阅读《

曹刿论战》选段,回答15——18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叶。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6、解释选文中下列词语。

福:

                    狱:

                        。

17、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18、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

19、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

(二)阅

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彼竭我盈 (         

)     

(2)望其旗靡   (            )

(3)臣之妻私臣(        )     (4)今齐地方千里(            )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22、[甲][乙]两文中都有结论性的话。

[甲]文中结论性的话是“       ”和“       ”;[乙]文中邹忌在劝说齐威王时,运用       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性的话是“          ”。

23.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甲]文中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

                                                                              。

(2)[乙]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

 

 

《曹刿论战》习题精选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登轼()而望望其旗靡()

2.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牺牲玉帛()作出牺牲()

(2)小大之狱()越狱逃跑()

(3)虽不能察,必以情()以情动人()

(4)忠之属也()忠于人民()

3.下边各句中加粗词因用法不同,意思跟原来的常用义也不一样了。

请作解释。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4)公将鼓之()

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其句式特点。

(1)何以战?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必以分人。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忠之属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一战。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常州市2000年中考试题)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战车)B.遂逐齐师(追击)C.彼竭我盈(士气)D.望其旗靡(萎靡)

(2)对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战于长勺(表处所,译作“在”)B.登轼而望之(代指齐军)

C.再而衰(表并列,可不译)D.视其辙乱(代指齐军)

(3)对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师败绩。

(齐军大败)

B.公将驰之。

(鲁庄公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

C.夫战,勇气也。

(打仗,要靠勇气)

D.夫大国,难测也。

(大国兵多将广,难以测量)

(4)第一段划线的两个句子之间,意思有较大的跳跃,如要补出省略的内容,请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按要求填在下面横线上。

庄公_____________________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

决定长勺之战胜负的要素是“人和”。

根据上文内容推测,齐军之败,在哪一方面证明了孟子“人和”最重要的观点?

A.城非不高也B.池非不深也C.兵革非不坚利也D.米粟非不多也

6.以上选文第二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本段中曹刿认为鲁国战胜齐国的根本原因是()(深圳市2001年中考试题)

A.一鼓作气B.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C.彼竭我盈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三年中考题专练

1.

2007河南省非课改

(一)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

①用:

使用。

②同欲:

目标一致。

③虞:

戒备,准备。

④将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