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181991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docx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docx

自然辩证法考试要点

北京师范大学自然辩证法考题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任选4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要说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

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3、科学有哪些特点?

认识这些特点有什么现实意义?

4、课题(或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是什么?

5、假说是如何提出来的?

6、简评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

二、论述题(任选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恩格斯说:

“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你怎样理解这一句话?

2、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三、论文(占总成绩的30%)。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自然辩证法123班复习题汇总)

(黄色为10级考题:

简答五选三每题10分、论述四选二每题20分、论文30分)

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123)

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123)

3、形而上学自然观或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怎样的科学背景下产生的及作用?

(123)

4、近代后期有哪些科学成就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一个又一个缺口?

为什么?

(123)

5、结合科学发展的过程谈科学和宗教关系的演变(123)

6、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

(123)

7、科学究竟是什么?

(2)

8、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3)

9、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的剑”?

(123)

10、怎样理解科学认识的特点?

(123)

11、结合实例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123)

12、科研的基本程序

(2)

13、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及科研选题的原则(123)

14、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保证科学观察的客观性?

(123)

15、数学方法及其特点。

(2)

16、怎样理解直觉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

17、科学假说及其意义。

(123)

18、如何评价科学理论的优劣?

(2)

19、社会对科技发展的影响(123)

20、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有哪些?

(12)

21、试对科学哲学家们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的一种进行理论分析(12)

22、谈谈你对理论与经验关系的理解(23)

23、论科学精神及其意义(123)

24、科学争鸣及其意义

(2)

25、科学活动的特点和准则

(2)

2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2)

27、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23)

28、简评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

(123)

29、根据实际感受,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的具体收获(23)

30、简要说明恩格斯《自然便辩证法》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

(2)

31、你所理解的科学家的科技素养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

32、简要说明科学的精神气质包括哪些?

(1)

33、科学有哪些特点?

认识这些特点有什么现实意义?

 

1

(1)、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

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

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

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

1

(2)、简要说明恩格斯《自然便辩证法》一书的写作和出版过程。

(一)思想的孕育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来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普遍发展的规律的经典著作。

1、恩格斯对自然科学问题的研究大约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自然界及自然科学著作中所蕴涵的哲学问题及科学技术与哲学之间历史的逻辑的联系,促成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写作的初始构想。

2、阅读与研讨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以及与自然科学家进行交往活动,使恩格斯更加了解和热爱自然科学,为他萌发《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写作计划,作了自然科学方面的准备。

3、70年代,是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自然科学发展迫切要求深入研究科学哲学问题的时期。

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之后,哲学领域的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泛滥,为粉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党内机会主义的进攻,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武装无产阶级,恩格斯初步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构想。

4、1873年,恩格斯拓展了《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思想,经过近三年的实际写作与思考,直到1876年,《自然辩证法》一书的总体设计才最后完成。

(二)写作过程

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

1、自1873年5月至1876年5月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恩格斯相继写了进百篇札记、片段和两篇重要论文:

《历史的导言》与《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自1878年7月至1883年3月,为恩格斯写作《自然辩证法》的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恩格斯除了继续写一些札记与片段外,主要精力用于撰写论文。

《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大部分论文是在这一阶段写成的。

(三)思想的传播

恩格斯逝世之后,《自然辩证法》的全部手稿落到了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伯恩斯坦手里。

伯恩斯坦有意扣压多年,不予发表。

1、1924年,苏共中央派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院长梁赞诺夫到德国查寻、复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

2、经过努力,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艺术的俄译本,于1925年由莫斯科国家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这个版本是按恩格斯所分四束的顺序,以德俄对照的形式编排的。

3、1935年,《自然辩证法》在前苏联又出版了新版本。

这个版本是按论文在前札记、片段在后,并考虑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的。

4、后来,前苏联又组织了一个专门编委会负责重新编辑、校译原文和修改注释等。

在此基础上,于1941年,再次出版了《自然辩证法》。

5、1973年,前苏联著名哲学家凯德洛夫发表了《论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提出应编辑出版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文选本,以体现恩格斯的愿意。

6、德国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又开展了以年代为顺序的新的编辑工作,并做出了更为详细而准确的评论、解释和索引,还编写了创作史。

这个新版于本世纪80年代问世。

7、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一书,在我国先后出版了五种中译本。

2、希腊思想对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什么影响?

古希腊自然观的内容:

(1)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

如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米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德谟克利特则认为是原子;

(2)追求逻辑的完满。

如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本原是数,柏拉图提出的“理念世界”;

(3)对自然的认识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的,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最先是天文学和力学;

(4)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他既注重逻辑的严谨,又注重经验事实,从亚里士多德之后,科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

古希腊自然观的特点:

猜测性、朴素性、直观性、唯物性、辩证性。

古希腊自然观的意义:

古希腊人企图用自然界的某种特殊事物或性质说明自然现象,并且力图从自然现象的总的联系中去把握它们,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自然观。

他们从总体上勾划出一幅自然界的总画面,在自然观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

但是由于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基本上是以简单的经验观察为基础的,一般说来,还没有系统的实验方法,因而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他们着重于逻辑的推理和概括,这就是他们的自然观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3、形而上学自然观是怎样产生的科学背景下产生的?

近代自然科学在一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由于刚刚从神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主要还是处在搜集资料、划分研究领域、分门别类进行研究的阶段,大多数学科发展水平还不高,从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材料还不足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要进行分析,就必须把自然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暂时割断它同其它事物的过程的联系,把它看成是孤立和静止的。

这种研究方法久而久之,最终发展成为一种固定的、普遍的思维形式,即只注意局部,不注重整体;只注重研究个别,不注重研究一般;把为了研究方便而人为的割裂和分离看成是自然界本身存在的界限和鸿沟,把活物看成为死物,把运动归结为静止,把事物和现象看成彼此孤立、互不联系、一成不变的东西。

这种思想方法在17、18世纪由一些思想家的哲学概括,使之理论化,并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取得了固定的形式,便成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时代思潮——形而上学自然观。

4、近代后期有哪些科学成就打开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一个又一个缺口?

为什么?

天文学的新概念

德国哲学家康德于1775年发表了《宇宙发展史概论》,提出了太阳起源的星云假说。

星云说是人类认识史上第一个科学的天体起源学说,它从物质自身具有吸引与排斥的对立统一来分析天体的发生与发展。

它不仅在科学上为现代天体演化学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也在哲学上为辨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天文学方面的论据,它既批判了“宇宙神创论”又否定了“神的第一次推动”。

恩格斯评价说,康德的星云假说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拉普拉斯是历史上从机械自然观向辨正自然观过渡的代表人物,他的《宇宙系统论》在太阳系起源问题上坚持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地质学的新理论

英国地质学家赖尔1830年出版了他的《地质学原理》。

他提出了地质渐变理论,认为促使地壳的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不是上帝和其它神秘的作用力,而是永远不停的进行着地质应力,从而抨击和否定了当时的“灾变论”。

由于赖尔的地质渐变理论使人们认识到地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自然力的作用下不断生成变化的,这就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又一个缺口。

物理学的新综合

物理学领域19世纪的两个最重要的发现: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和电磁理论的建立。

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是19世纪40年代由五个国家的至少六、七种不同职业的十几位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力学、热力学、电学、化学等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揭示了自然界的统一性。

法拉第-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为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麦克斯韦关于电磁波的预言1888年被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试验加以证实。

电磁理论从本质上揭示了光电磁现象的统一性,在那种认为光电磁互不相干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又一个缺口。

化学上的新发现

化学领域19世纪有三个发现,一个是道二顿-阿伏伽德罗的原子-分子论,第二个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第三个是维勒的草酸和尿素合成。

道尔顿提出了原子的科学假说,完成了近代化学发展中的一次重要的理论综合。

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成为说明物质构成和化学反应机理的原子-分子说,这一学说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以它的辨证性质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又一个缺口。

草酸和尿素合成第一次用无机原料合成有机物,穿透了无机界和有机界的障碍。

生物学上的新进展

19世纪生物学的两个重大发现是细胞理论和生物进化论。

德国动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理论,这个学说在动植物之间架起了桥梁,为生物进化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生物进化论的创立是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标志的,它揭示了生物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生物界的普遍联系,有力地批判了“目的论”、“神创论”、“不变论”等形而上学的观点。

5、结合科学发展的过程谈科学和宗教关系的演变

(一)原始宗教自然观的产生

(笔记:

由于对自然的敬畏,原始人按照人类的行动和目的去说明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把自然设想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力量;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拟人化的万物有灵论的自然观。

(二)对科学的影响

(笔记:

虽然包含很多谬误的东西,但与后来的神学自然观不同,它是原始人试图解释自然的一种努力)

中世纪神学自然观对科学发展的阻碍作用表现

科学和宗教有很大区别,但也有一定的联系。

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歪曲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麻醉人们的思想。

科学则是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

但从起源上说,它们都是起源于巫术的,丹皮尔说“巫术好像终归是宗教与科学的摇篮。

”。

只是巫术中尊重事实的部分分化为科学,而崇拜神灵的部分则分化为宗教。

在中世纪,科学被宗教统治,只有与教义相符的才能被允许研究。

但自从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标志着科学摆脱了宗教的束缚,从此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教会利用自己的特权,镇压一切“异端”,从此,一切独立于教会的学术、知识不复存在了,无论是哲学还是科学,都成了基督教的奴仆。

形而上学自然观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有的种类和形态,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和永不变化的。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发展总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正是自然科学的这种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使得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从笼统到具体,从粗糙到精致,从模糊到精确,从幻想到科学,为尔后深入研究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过程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材料。

但是,当这种思维方式成为一种理论化、系统化和固定化的世界观时,就走向了自己的反面,成为通向唯心主义的桥梁和束缚科学发展的桎梏。

6、怎样理解“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向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一时代”?

恩格斯这句话是对近代科学革命和近代科学发展中科学与神学的关系的一个论述。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这本书是自然科学向封建神学权威统治争生存、求解放、宣布自己独立的宣言。

在《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首先论述了地动说,驳斥了地球不动的谬论。

接着提出并论证了地球并不在中心,太阳是宇宙中心的“日新说”观点。

从而推翻了独霸天文学领域长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体系,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统治的基础。

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宗教神学展开了殊死的斗争,是自然科学从血泊中顽强地生长起来。

这些先驱们树立起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为后来追求真理的人们树立起一面旗帜,鼓舞他们为真理而斗争。

《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已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牛顿的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对伽利略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牛顿力学第三定律是由瓦里斯、雷思、惠更斯发现的,牛顿进一步总结,并同前两条定律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作为动力学基础。

以牛顿的名字命名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一个时代科学研究成果的系统综合。

牛顿所总结的力学三定律和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体力学和地面上的力学定量地统一起来。

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宏观低速运动的一次大的飞跃,是近代前期科学发展的伟大里程碑。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很好地解释了天体的运动,可是如果追问天体最初为什么会运动时,牛顿就不能坚持从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而滑向了唯心主义,向神学妥协,投入神的怀抱,认为天体的最初运动是上帝的第一推动的结果。

近代前期学科的开端,哥白尼给神学写了绝交书,把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而到了牛顿,又同神学相妥协,把神学引入科学。

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它说明了科学家不能满足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信念,而必须自觉地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才能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完全划清界限,才能使科学工作健康的发展。

7、科学究竟是什么?

广义的科学一般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大科学的概念;而狭义的科学仅指自然科学,且不包含技术。

我们一般谈的科学,仅限于狭义的科学概念。

一般来说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并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永远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1)从动态过程的角度来看,科学是反应客观事实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从静态结果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3)从事业规模的角度看,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社会建制”。

8、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功能是最明显最直接的表现。

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的论断。

邓小平在1988年9月12日在一次听取汇报的会议上说:

“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

首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诸要素的主导要素,成为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科学渗透于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渗透在生产力的其他要素之中。

它的变化必然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引起生产力的内在要素,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当人的素质、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的科技含量普遍提高时,生产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因此,科学技术的水平制约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科技作为生产力中的主导因素,首先表现在它贯穿于现代生产过程,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其次表现在对其他生产要素质量提高所起的关键作用:

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改变劳动力结构;改革和创新劳动资料;深化和扩大劳动对象;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其次、当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不同时代,生产力的发展有不同的突破口和生长点,在当代新技术革命的条件下,科学对物质生产不仅具有反作用,而且具有主导和超前的作用。

再次、科学技术是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

1、由科学技术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2、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越来越短;3、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呈加速的趋势。

9、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的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创新又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时,有时会引起短期开发与长期开发的矛盾;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有时会扼杀传统产业或民族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有时会带来新的就业问题等等。

值得关注的一点是,科技创新的速度是惊人的,但伴随的自然环境恶化也是惊人的,为此西方出现了批判盲目崇拜现代科技的思潮。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科技发明层出不穷,不断创造出新材料,创造出新生命。

人类试着借助飞行器在太空安家,甚至试图复制人,要与上帝比高下。

这些发明使人类置身于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

然而,不少杰出的发明也在制造永远的祸端:

百年难解的白色恐怖——塑料。

自从它诞生到现在,它确实给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但也出现了许多灾难。

它深埋地下,百年不溶解,给土地资源造成重大损失。

城市生活中心流动杀手——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它不仅方便人们的外出,还节省了时间,但汽车排出有毒气体,对人类以及大气层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10、怎样理解科学认识的特点?

作为科学认识的典型研究活动,在认识方面有四个基本特征:

实证性:

科学在其认识活动过程中要求其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实证性。

其过程的逻辑性能确保提供具体确定的知识;其研究结论比较明确,可以验证。

深刻性:

科学在其认识过程中要求其过程和结果具有深刻性。

它不是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描述上,而是力求深入研究对象的本质,揭示其组成、结构、演化规律及其与其他事物之关系,阐明其内部机理。

创造性:

科学探索在其认识过程中要求其过程和结果具有创造性。

它或者超越已有的知识,提出新的观点;或者推动了已有知识的进步,增进了已有知识的存量;或者变革了已有知识中有错误的东西,革新了已有知识体系。

不确定性:

科学研究由于是在未知领域中的探索,因此其研究本性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使得科学探索变得扑朔迷离,很难得到明确的规律;也使得对科学研究的成果评价和过程评价变得十分困难,使得科学家在选择研究方向时,不能确保研究的成功。

11、结合实例论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对自然界,社会与人类思维三大领域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它是人类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自然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形态的本质及其规律,它所研究的只是自然界的现象,是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哲学与科学的辩证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

1、哲学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任何哲学思想和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中产生,概括和总结出一般的规律;

2、自然科学也要接受哲学的指导:

第一,当自然科学的研究由经验阶段上升到理论阶段时,它必然要使用一系列哲学提供概念;第二,不管自然科学家愿意不愿意,总要受到哲学的影响,问题在于受什么样哲学影响。

综上所述,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是辩证的,自然科学的发展能够促进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发展又能够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12、如何评价科学理论的优劣

科学理论评价是对科学理论的真实性和价值进行评价。

评价科学理论有一些共同的标准:

一、理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性。

即理论不应当同经验事实相矛盾。

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的越好、越广泛,理论的真理性和精确性越高,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二、理论内在逻辑的完备性。

科学理论是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体系,故必然要求理论内部在逻辑上自洽,同时与公认的有关理论或背景知识也应该具有一致性。

三、理论的简单性。

即该体系所包含的彼此独立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最少,这样的理论体系在逻辑上的完备性、无矛盾性越容易判定。

四、理论的预见性。

科学理论应该能预见目前尚未观察到得、但却能在以后科学实践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

评价理论的标准不是孤立的,与经验事实一致性表现出科学研究中的“求真”;理论的内在完备性和简单性表现出以科学中的美去反映自然界内在的和谐和统一;科学的预见性则深刻体现了科学理论解决问题、探索自然的能力。

可见一种合理的理论评价应该是真善美的统一。

13、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及科研选题的原则

课题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

课题是科学研究中需要探索和解决的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指主体在当时知识背景下(时代性)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指向性)和求解范围(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科学研究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过程。

从科学的发展中看,一门学科提出的问题越多,则这门学科越有活力;一个科学家越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他的科学创造力就越旺盛。

地位和作用:

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步,是对科学研究的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招,它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方向,甚至也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

甚至在科学研究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社会需求)。

反映了科学工作者的能力、经验和水平。

科研选题的原则:

课题必须有价值——研究的方向

课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研究的内在要求

课题必须具体明确

课题要新颖,有独创性——研究的本质特征

课题要有可行性——研究的现实条件

详细阐述:

(1)科学性;

课题必须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作为依据。

在现有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真问题避免假问题。

不能置现有科学理论或科学事实于不顾,异想天开的选题,否则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

在能量守恒定律发现后还继续研制永动机,这就是不顾科学性所做的选题,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的。

但是究竟什么是科学问题,什么是非科学的问题,科学与非科学如何划界?

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2)必要性;

就是课题应该有它的意义,实践上的意义或者理论上的意义,也就是选题应当考虑它在社会实践中或科学发展中的必要性。

应该强调研究课题首先应当选择那些社会实践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但是有些基础性研究工作一时还难于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